•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主旨在於了解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的生命價值觀與其教學效能之間的 關係,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作為教育主管機關之參考。

本章旨在說明本研究的理念與架構,全章共分為四節,包括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名詞釋義及研究範圍與限制等四部分,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快速e化的社會中,網際網路打破了地域和時空的限制,創造了無限的可 能,但長期下來也產生了個人生理、心理與社會等許多方面不良的影響。使得不 少學生沈溺於虛擬的世界中,以致於對於生命的價值也隨之迷惘及徬徨,對於人 生的價值、生命的意義、人我關係及生死的問題缺乏應有的認識。是以,其快速 變遷的社會,所造成學生偏差的價值觀等問題,已喚醒社會大眾的關注。

反觀學校,近日校園暴力事件頻頻出現,學生間常因一言不合而大打出手,

甚至發生集體罷凌的事件。不可否認的,面臨「青春激動期」的學生們,情緒控 制以及挫折容忍度變低,無法負荷外來壓力及多變複雜的人際關係,甚至發生一 次一次令人髮指的事件,令人不勝唏噓。因此,要改變如此「不尊重自己及他人 生命」的偏差觀念,必須從增強情意調和的教育、由學生尊重生命開始做起。

其實,與學生朝夕相處的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是實務的工作者,有 什麼樣的教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只有教師有積極的、正確的生命價值觀,才 能型塑出一個有正確生命價值觀的學生(吳俐錦,2006)。林佳慧(2002)的研 究顯示,生命價值觀的教學對學生在生命價值的態度和信念上有顯著的影響。是 以,國小教師的角色是何等的重要,其不僅是教育的靈魂、更是學生們的楷模、

下一代的心靈及生命價值觀的啟迪工程師。可見教師本身的生命價值觀的素養,

實擔負著直接影響了天真無邪的幼童、徬徨無助的青少年們看待生命價值的態度 及信念。所以,本研究想從教師的角度了解國小教師生命價值觀的現況,此為本 研究的動機之一。

由一些外國的研究中顯示:30%~50%(有部分甚至高達80%)的學生或成年人,

表示曾有一次或多次自殺的念頭(譚為任,2005)。而根據衛生署2003年公佈國 內12~18歲的青少年之自殺,更佔自殺比例中的第二位。顯示青少年的生命價值觀 在如此動盪的社會中已出現了嚴重的偏差,不只輕忽生命,更不識生命。而面對 這些問題的根本解決方法就是要給學生一個正向而積極的生命起點,亦即學生正 面人生觀的建立以及家庭社會的互愛互助(孫效智,2000)。依此,教師應幫助青 少年從小開始探索與認識生命的意義、尊重與珍惜生命的價值,熱愛並發展每個 人獨特的生命。但隨著社會的多元,是否來自於不同背景的國小教師,其生命價 值觀都能帶給學生等同的影響,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二。

再者,教師是學校教育主要的推動者,其身負著傳道、授業、解惑之責任,

包括:教材與教法的運用、學生潛能的開發、培育健全的人格、課程設計與組織、

教育目標的達成…等皆有賴教師的努力。張淳惠(2002)認為,一位有效能的教 師,是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經由不斷地與外在環境交互作用後,對於本身能夠 完成某種教學行為的一種能力的判斷,並且預期其教師專業角色能影響並協助學 生達到某些教育或教學目標的信念。陳木金(1997)則認為一位有效能的教師,

是透過良好的自我效能信念、系統呈現教材內容、多元有效教學技術、有效運用 教學時間、建立和諧師生關係和營造良好班級氣氛等六個向度來創造一個有效率 的學習環境,營造良好學習氣氛,促進有效教學與成功學習。是以,教育乃是師 生間互動的過程,而在其互動過程中,教師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包括;教學 內容的提供者、有效教學方法的運用者、學生輔導工作的從事者…等,皆與教師 有著最直接的關聯。由於教師的生命價值觀是其中心思想,而孫郁荃(2006)的 研究指出,高生命價值觀的教師有高度的教學效能,是否可由教師生命價值觀之 高低,預測其教學效能,的確是個值得探討的課題,亦是本研究之動機三。

歷年來,已有研究討論生命價值觀以及生命意義等相關命題,也有不少國內 外學者提出教師教學效能的研究,但關於兩者之間的相關,較少人討論。因此,

研究者對於其中的相關感到好奇,故以此為主題,希望對上述兩者的關係做深入 的研究,以明晰其實況,做為教育改革及學校推動生命教育的參考依據。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依據上述研究動機的論述,可以了解生命價值觀與教學效能兩者間有密切之 關聯性。茲臚列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了解彰化縣國小教師生命價值觀與教學效能的現況。

二、探究不同背景變項彰化縣國小教師的生命價值觀與教學效能之差異。

三、探究彰化縣國小教師生命價值觀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程度。

四、探究不同組別(高、低)生命價值觀的彰化縣國小教師在教學效能上的差異 情形。

五、探究彰化縣國小教師生命價值觀對教學效能預測程度。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教育改革及學校推動生命教育之具體建議,以供參 考。

根據以上所述之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所欲探討的問題敘述如下:

一、彰化縣國小教師在生命價值觀與教學效能現況如何?

二、不同背景之彰化縣國小教師在生命價值觀與教學效能差異情形如何?

1、不同背景之彰化縣國小教師在生命價值觀上的差異情形如何?

2、不同背景之彰化縣國小教師在教學效能上的差異情形如何?

三、彰化縣國小教師在生命價值觀與教學效能的相關程度如何?

四、不同組別(高、低)生命價值觀的國小教師在教學效能上的差異情形如何?

五、彰化縣國小教師生命價值觀對教學效能的預測力如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針對本研究所探討之「彰化縣國小教師」、「生命價值觀」與「教學效能」

等名詞,解釋及界定說明如下:

一、彰化縣國小教師

本研究所稱之「彰化縣國小教師」係指九十九學年度,任教於彰化縣公立國 民小學之教師,包含教師兼行政、科任教師與級任教師等三類。

二、生命價值觀

吳俐錦(2006)綜合相關研究指出,生命價值觀即指以個人為主體,根據自身 對自我生命價值的需求與利益做客觀及主觀的判斷之結果;是個體對生命尊重、

利他行為、使命與責任感、超越與願景及精神自我等五個層面的價值認知與意識。

本研究所謂之生命價值觀乃以研究參與者在吳俐錦(2006)的「國民小學教 師生命價值觀量表」之得分表示之,得分較高,為有較正向的生命價值觀;反之,

得分較低為有較負向的生命價值觀。量表包括「生命尊重」、「利他行為」、「使 命與責任感」、「超越與願景」與「精神自我」等五個層面:

(一)生命尊重:指能了解生命的可貴,進而能掌握生命與珍愛生命。

(二)利他行為:指在工作中,與上司、同事、下屬之間有良好的互動,且在無 報酬回收期待下,願意幫助他人,進而建立和諧友善的關係。

(三)使命與責任感:指能對自己及社會負責,並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追求個人獨 特的使命感。

(四)超越與願景:指能找到自身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目的。

(五)精神自我:指可以找到自身存在的價值,且能依循自我標準行事,以獲得 自我價值感。

三、教學效能

教學效能的概念源自於Bandura(1977)的自我效能理論,而賴奇俊(2003)

綜合相關研究指出,教學效能係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依據教學計畫,促進有 效教與學,進而達成教育目標,促進師生互動與學生的學習成效,而使學生獲益。

本研究所謂之教學效能乃指教師教學時,能依照學生個別的不同,安排適當 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習或行為上具有良好的表現,達成教育目標。以研究參與 者在吳俐錦(2006)「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調查量表」中「學科性教學效能」

與「班級經營教學效能」二部份的得分為代表,得分較高者,表示對自己教學的 能力評價愈高,而其教學的效能也較高;得分低者,則表示對自己教學的能力評 價愈低,而其教學的效能也較低。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依據上述的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將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分述如下:

一、 研究範圍

(一)研究地區

本研究以彰化縣公立國民小學為取樣範圍,包含彰化市、芬園鄉、花壇鄉、

和美鎮、線西鄉、伸港鄉、鹿港鎮、福興鄉、秀水鄉、溪湖鎮、埔鹽鄉、埔心鄉、

員林鎮、大村鄉、永靖鄉、田中鎮、社頭鄉、二水鄉、北斗鎮、田尾鄉、埤頭鄉、

溪州鄉、二林鎮、大城鄉、竹塘鄉、芳苑鄉等地,合計174間國民小學。

(二)研究對象

係以九十九學年度任教於彰化縣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本研究的問卷調查對 象,包含教師兼任主任及教師兼任組長等行政人員,不包含校長,並以分層立意 抽樣方式取樣。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旨在探討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生命價值觀與教學效能之間的關係,

其他變項則不在本研究中探討。至於在背景變項方面,本研究僅探討國民小學教 師的性別、年齡、婚姻、最高學歷、年資、擔任之職務、宗教信仰及學校規模等 變項,其他變項則不在本研究探討的範圍內。

其他變項則不在本研究中探討。至於在背景變項方面,本研究僅探討國民小學教 師的性別、年齡、婚姻、最高學歷、年資、擔任之職務、宗教信仰及學校規模等 變項,其他變項則不在本研究探討的範圍內。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