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建構不適任教師評估指標,本章為緒論共分四節,首先論述研究 動機與目的,其次提出待答問題與相關名詞釋義,接著敘明研究方法與步驟,最 後對本研究範圍與限制加以說明。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本節旨在析述本研究者之動機與欲達成之研究目的,茲就研究動機與研究目 的分述如下:

壹、研究動機

隨著教育改革及課程革新,賦權增能(empowerment)及專業導向的教學評鑑也 在中學階段積極推展,目前針對國內中學教學評鑑的研究多旨在探討教師專業的 意涵並建構教師專業指標,進而提出評鑑之構面與向度。唯常引起眾人探討的相 關問題除了教師是否為一專業之外,更多人試著追問:「如何才算是不適任教師?」

全球化時代下教育改革不斷興起,目的是以更多元的方式企圖追求更高質量的教 育品質,教師專業評鑑成為評判教師專業表現的重要依據,但是對於優良教師圖 像的描繪,並無法完全相對清晰地指出不適任教師的特徵,不符合評鑑指標的教 師就屬於不適任教師嗎?教師評鑑主要具有「形成性評鑑」和「總結性評鑑」兩 大用途,形成性教師評鑑旨在發現教師教學表現之優劣,協助教師改進教學,以 提高學生學習成效;而總結性教師評鑑旨在考核教師專業表現水準的優劣程度,

以便作為教師甄選僱用教師、續聘教師、決定年終教師績效考核、表揚優秀教師,

以及處理不適任教師的依據(張德銳,2000)。國民中學教師雖認為教師自我評鑑 及教室觀察等方式可協助增進教師教學績效,改進教學,卻也普遍認同教師對評 鑑具有排斥感是目前最可能遭遇到的問題(朱慶璋,2003),那麼,一位對於教師 評鑑具有排斥感的教師,就會是位不適任教師嗎?符合專業指標的教師,又就能 稱作是一位適任的教師嗎?此議題頗值得深入探討,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2

陳美如(2002)指出,大部分教師都畏懼開放自己的教學場域讓他人看見,

一般來說,教師抵制革新有其個體心理上的以及群體文化上的原因,就前者而言,

或可以「舒適地帶」加以解釋,即指每個人都有自己熟悉的範圍和習慣的經驗,

人們在這個範圍內活動就會覺得安全、舒適、穩妥,而一旦逾越則可能遇上困難、

麻煩、危險和挑戰。因此許多人寧願留在自己的舒適地帶中,而不理會外部環境 的變遷,期望能夠平安、穩當地生活。因此,大多數教師抵制可能是由於他們對 未知的恐懼或對超越自我舒適地帶的猶豫而造成的結果,他們本能地擔心人際或 組織的變革對自己帶來的潛在威脅和影響。由於教師的抵抗被視為影響課程改革 進程的主要障礙,因此有必要分析其產生的根源,一般而言,阻力愈高、認同愈 低會導致任職意願低落,若任職意願低又無法離開教學崗位,則會直接影響教學 效能,降低教學質量並影響學生學習。退休、家庭、個人、不滿意教職、不平衡 狀態等因素都可能導致教師的職業倦怠,喪失教學熱忱,但是除此之外,似乎還 有更多面向是尚未被探討及挖掘的。綜觀目前之研究,針對不適任教師為主題作 深入探討的也為數極少,過去獲取不適任教師相關資訊的來源往往是媒體,雖然 媒體披露了多種樣態的不適任教師型態,但卻似乎無法為不適任教師界定一個清 晰的標準。

以美國全國專業教學標準委員會(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NBPTS)為例,就教師專業訂定出五項核心主張:一、教師須致力於學 生及他們的學習;二、教師須具備學科知識及教材教法;三、教師須管理及監控 學生的學習情形;四、教師能思考自己的教學,並從經驗中學習;五、教師應為 學習社群中的一員。同樣地,我國相關教育法令亦對於優良的教師圖像明確的設 立清楚的定義,但是對於如何定義不適任教師,卻常常令人有疑惑且無法界定邊 界之感。職是之故,如何建構有效評估不適任教師的相關內涵,亦值得深入探究,

此為研究動機之二(引自吳清山,2011)。

由於國內對於不適任教師相關文獻之研究方法,多以問卷調查法以及訪談法 為主,其研究目的也多針對國民中學教師本身做實然面的探討,但針對不適任教 師應具備之專業知能應然面的探討卻失之闕如。研究者於教育職場的實務經驗,

3

認為教師的知能,應配合時代的變遷而有所改變,配合教育政策,並充實相關知 能及專業智能。近年來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鼓勵學校與教師自願參加教師專 業發展評鑑。藉此方案之推動,協助教師專業成長、增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教 學品質,以增進學生學習成果。透過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增進教師在課程設計與 教學、班級經營與輔導、研究發展與進修及敬業精神與態度。在教育現場,身為 教育者,不願配合校務,處於「舒適地帶」,不願提升專業,造成學生學習意願低 落,不願付出教育愛,引發家長埋怨,構成教學不力,並啟動不適任教師輔導機 制者,研究者認為不適任教師如何認定,不適任教師之輔導與處置,應建立指標 以為參照,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貳、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動機,本研究有下列二個研究目的:

一、了解國民中學不適任教師相關意涵。

二、建構國民中學不適任教師之評估指標。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名詞釋義

基於上述之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研究者希望能透過本研究探討不適任教師 相關意涵,並建構不適任教師評估指標之內涵。

壹、研究問題

本研究依據上述研究目的,提出下列二個問題:

一、國民中學不適任教師相關意涵為何?

二、國民中學不適任教師評估指標之內涵為何?

貳、名詞釋義

本研究主要名詞為國民中學、不適任教師與評估指標,為清楚掌握其重要概 念,以下分別說明其主要內涵。

4

一、國民中學

本研究所指之國民中學為我國公立國民中學,包括完全中學國中部,但不包 含私立學校。

二、不適任教師

本研究所指之不適任教師,係指任教於國民中學教師違反法律情事並經判刑 確定者;或經合格醫師證明有精神病尚未痊癒,受監護或輔助宣告尚未撤銷者;

或經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調查確認有性侵害行為屬實,或認有性騷擾或性霸 凌行為者;或有體罰或霸凌學生,造成其身心嚴重侵害者;或無意願及能力不足 且該現象已持續一段時日,同時管理者也施予其輔導行為和改善表現,經具體的 資料評估、審核、呈現後,仍舊發現輔導無效,不適合繼續擔任教職者。

三、評估指標

本研究者所指之評估指標,係彙整國內外專家學者,以及法令規範之不適任 教師內涵,所歸納出之四大構面,分別為「專業知能構面」、「教學效能構面」、

「班級經營構面」、「個人行為構面」等。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旨在建構不適任教師評估指標,為達成研究目的,採用「修正式德懷 術」 (Modified Delphi Method)問卷調查法,進行指標建構資料收集,茲對研究方 法與步驟析述如下:

壹、研究方法

本研究配合研究目的,由研究者先廣泛進行相關不適任教師之文獻分析,編 製「我國國民中學不適任教師指標問卷」初稿,利用「修正式德懷術」 (Modified Delphi Method)問卷調查法,進行二回合的問卷調查,透過相關領域專長的學者 以及在實務現場經驗豐富的專家,經過多次反覆思考、回饋修正,凝聚專家學者 共識,以建立國民中學不適任教師評估指標。

5

貳、研究步驟

本研究之實施步驟如下:

一、擬定研究計畫

研究者選擇具興趣之主題後,蒐集與閱讀相關文獻及資料後,開始建立研究 主題與方向,並擬定初步的研究計畫,待與指導教授討論過後,加以修正論文內 容架構,始確立論文主題及整體研究計畫架構。

二、蒐集相關文獻

確定研究主題後,開始著手蒐集有關不適任教師評估指標的相關國內外文獻 資料,並進行整理、閱讀、分析、歸納等程序,確認研究內容與方向,作為本研 究理論依據及設計研究工具內容之參考。

三、擬定德懷術問卷大綱

藉由文獻探討分析歸納出不適任教師指標之面向、內涵與細項能力,並結合 國民中學教師之特性,發展歸納出國民中學不適任教師指標內涵初稿,此份初稿 將成為德懷術調查問卷之工具。

四、組成德懷術專家小組

根據德懷術問卷調查之基本原理,選定 11 位在相關領域專長的學者以及在實 務現場經驗豐富的專家學者,組成本研究之德懷術專家小組。

五、進行德懷術問卷調查

開始進行德懷術問卷調查,問卷初稿以第二章文獻探討所歸納之國民中學不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