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緣起與主題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緣起與主題

一、 研究緣起

(一) 超高齡社會之到來: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7%

時稱為「高齡化社會」,達到14%是「高齡社會」,若達20%則稱為「超高齡 社會」。全球各國皆已面臨或即將面臨邁入高齡社會之問題,據行政院統計 台灣已於107年進入高齡社會,依目前高齡化趨勢推估台灣將於民國114年 (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將會每5位台灣人中即有1位老年人,故如何 因應未來超高齡社會之人口趨勢,亦為本次研究探討之主題之一。

圖 1-1 各國人口老化趨勢統計及推估圖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

台灣為因應人口快速老化的到來,行政院及衛福部自民國96年起陸續發 布相關核定計畫或白皮書,以建立永續發展之長照及高齡產業發展機制。

2

圖1-2 高齡相關政策發展 (資料來源:衛福部-高齡社會白皮書)

而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於104年所編撰之「高齡社會白皮書」亦針對高齡健康生 活之條件需求訂定數個面向的發展目標及策略,其中以「健康生活」、「幸 福家庭」、「活力社會」及「友善環境」做為四大願景,雖當時未明確提及

『青銀共居』字眼,但從其制定之原則方法至行動策略其實已有供高齡者使 用之公共空間概念於其中,皆可做為本研究案對於「青銀共居」及「公共空 間」等議題之探討及設計面向參考使用。

3

圖1-3 高齡社會發展之行動策略 資料來源:衛福部-高齡社會白皮書規劃報告 (二) 台灣現階段老人居住狀況:

經由行政院主計處及內政部相關資料統計,台灣自1986年至2017年之老 人居住狀況統計,近年來雖推行高齡社會及長照發展政策,惟仍有近10%的老 人處於獨居狀態,故期望透過社會住宅推動青銀共居之發展解決此項人口結 構課題。

表1-1 台灣現階段老人居住狀況

居住方式 獨居 僅與配偶同居 與子女同居 現住安養機構 其他

1986 11.58% 14.01% 70.24% 0.78% 3.39%

1987 11.49% 13.42% 70.97% 0.64% 2.48%

1988 13.73% 14.98% 67.88% 0.36% 3.04%

1989 12.90% 18.17% 65.65% 0.87% 2.41%

1991 14.52% 18.70% 62.94% 1.19% 2.66%

1993 10.47% 18.63% 67.17% 1.04% 2.68%

1996 12.00% 20.72% 64.47% 0.90% 1.91%

2000 9.21% 15.10% 67.74% 5.74% 2.30%

2002 8.59% 19.36% 63.36% 7.73% 0.95%

2005 13.67% 22.25% 57.26% 2.21% 4.61%

2009 9.16% 18.76% 67.47% 2,79% 0.82%

2013 9.19% 15.95% 67.00% 1.37% 3.23%

2017 9.59% 26.16% 55.09% 0.88% 9.19%

(資料來源: 行政院主計總處-老人狀況調查2019)

4

(三) 台灣都會區青年居住及收入所得比偏低:

台北地區之租屋金額於2019年調查(李政諭,從591租屋網的數據,透視 台北市租屋市場),與台灣目前20歲至25歲間就業青年平均收入約為2萬7,365 元相比(2018,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即佔了25%至60%之收入所得比,足見台 灣北部都會地區外來青年之生活困境。

表1-2 各年齡層受僱者工作之平均月收入

年齡 調查人數總計 平均月收入

20~24歲 683人 27,635元

25~29歲 1,248人 34,217元

30~34歲 1,306人 37,333元

35~39歲 1,446人 39,614元

40~44歲 1,270人 40,946元

(資料來源: 行政院主計總處-受僱就業者每月主要工作之收入,2018) 表1-3 台北市各租屋房型之租金統計

資料來源: 李政諭,從591租屋網的數據,透視台北市租屋市場,2019 (四) 「共居」至「青銀共居」:

「共居」此一名詞依國家的語言不同,名稱亦有所不同。如美國的 Cohousing(Collaborative House) 、日本的コレクティブハウス

(Collective house)則是較普遍被使用之共居名詞。而在歐美與日本率先邁 入超高齡社會之後,「青銀共居」此一概念便逐漸衍生出如「代際(跨世代)

住宅」(Intergeneration House),「Intergenerational」一詞可翻譯為

「代際」,「代際」是指兩代或多代之間的關係,意思是指在一個家庭中不 同年齡的成員之間的聯繫、接觸和溝通。代際關係是雙向和有互動的;可由 年老一代至年輕一代或由年輕一代至年老一代的互動。而日本則發展為「多 世代共生型シェアハウス(share house)」,此類強調入住對象為之不同世 代之共居住宅。故其發展主題皆為「世代共生」。

「青銀共居」屬於共居的其中一種類型,是以共居住宅為參考發展出來

5

的,共居住宅是由不同屬性的族群組合而成,其中包含個人、新婚家庭、單 親家庭及高齡者等,不分血緣不分年齡,而共居住宅於歐美等國家較容易接 受的,主因是歐美本來就擁有許多寄宿家庭及Share House的文化故較能接受。

而青銀共居則成了特定族群,即專門指青年人與長者共同居住。和傳統家庭 概念有點不一樣的是,青銀共居的「家」並非一定要建立在血緣或地緣關係 之上,而是透過彼此的同理心構築起來的。共居可以讓銀髮族持續接觸到社 會的活力、在都市之中釋出更多的居住資源,讓青年減輕房租負擔的壓力、

在異地有個溫暖的棲身之處。

二、 研究主題

面對高齡社會,台灣家庭結構已由大家庭轉變為小家庭,核心家庭正逐 漸遞減,夫妻家庭、單人家庭及單親家庭逐漸增加。由於青年的扶養比大幅 提升,同時因受到經濟影響出現的高房價問題,衍生出青年族群在成長及發 展過程中所需面臨的考驗,尚在求學階段或初入職場的青年,高房租成為其 生活重大開銷之一,使個人經濟因素影響其發展的可能性,增加了生活的不 安定感,另許多地區也存在著學校學生宿舍不足、青年居住正義、長者獨居 及空屋率等現象。

於是本研究將進行前瞻研究,針對國外已在一般或社會住宅建置青銀共 居模式之相關研究,進行前瞻回顧與評論,並透過各領域專家學者的諮詢,

提出國內社會住宅可適用之青銀共居模式,以成為協助解決青年居住問題、

照顧長者及世代傳承的最佳模式,甚至可透過此模式來消化過高的空屋率,

達成青銀互助及世代共榮的目標,以下為本研究案針對研究命題之基本研究 名詞定義說明。

(一) 「青銀共居」之族群界定:以社會住宅青銀共居招募對象條件限制為本 研究案之族群訂定基礎

1. 青年戶:年滿20歲(含)以上至40歲(含)或未滿20歲已結婚者。

2. 銀髮戶:年滿60歲(含)以上者。

3. 共同條件:申請人及配偶於周邊都市無自有住宅、低於申請條件之平均 月收入、設籍或就學就業於社宅所在都市、生活可自理者

6

(二) 「公共空間」之範圍界定:依住宅法第33條規定,為增進社會住宅所在 地區公共服務品質,主管機關或民間興辦之社會住宅,應保留一定空間供作社 會福利服務、長期照顧服務、身心障礙服務、托育服務、幼兒園、青年創業空 間、社區活動、文康休閒活動、商業活動、餐飲服務或其他必要附屬設施之用。

故本研究案以上述提供公共服務品質空間為本案公共空間之基本範圍界定,並 延伸至其他泛稱為公共空間類型之空間。

1. 社會福利服務空間 2. 長期照顧服務空間 3. 身心障礙服務空間 4. 托育服務空間 5. 幼兒園空間 6. 青年創業空間

7. 社區活動、文康休閒空間 8. 商業活動空間

9. 餐飲服務空間

10. 其他空間(戶外空間、門廳空間等)

7

(Students supporting older people)

學生在專門的住家居住,並支援年長居住者 作為交換。

3

為特定目的互惠發展 (Purpose built mutual development)

供年輕人和學生入住的單人居住單位須提 供一定程度的支援服務,以及作為志願性的

「好鄰居」。

4 收養家庭(Adoptive famailies)

年長者為年輕家庭和年輕人提供支援與照 顧工作

5

長者協助孩童(Old people supporting children)

長者透過收養家庭成員,或在其照顧的家中 提供志願性支援的方式協助孩童。

6 共居(Co-housing) 一批私人住宅聚落在一處共享空間,並且由 社區管理社區的設施。

7 混合社區(Mixed community)

一個存在不同使用條件的社區共享設施與 服務,以達到互惠利益

(參考資料: Rethinking Intergenerational housing,201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