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總體經濟因素與股價的關係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總體經濟因素與股價的關係

Graham (1996) 利用美國 1976 至 1982 年的資料,發現通貨膨脹與股票 報酬是正相關,在這段期間,有證據顯示通貨膨脹主要是貨幣因素引起的。

Mookerjee and Yu (1997)使用共整合與 Granger 因果關係檢定,以 1984 年 10 月至 1993 年 4 月的月資料研究新加坡狹義和廣義的貨幣供給、名目 匯率及外匯存底與股價的關係。實證結果發現:股價與狹義和廣義的貨幣 供給、外匯存底之間存在共整合關係;股價變動領先狹義的貨幣供給,廣 義的貨幣供給領先股價變動,外匯存底和股價有雙向因果關係,而匯率和 股價則無因果關係。

Quan and Titman (1997) 採用了 17 個國家的房市與股市資料進行議題研 究,結果發現美國房市與股市間並不存在相關性,亞太地區的股市與房市 多呈正相關,且總體股價與房價走勢間具有一定的關聯程度。Wilson and Okunev (1999) 研究美國、英國及澳洲市場,結果就單一市場與總和樣本而 言,皆無法顯著證實股市與房市間具有關聯性,但若以 1987 年做為分界,

將發現兩段樣本期間內,市場長期具有相關。

蘇欣玫、鄒易凭、邱建良 (1998) 探討貨幣政策(隔夜拆款利率)對於股 市報酬之影響分別採用 Component-GARCH-Constant Jump 與 ARJI-Trend 模型,並同時考量報酬率呈現非常態之特性,因此採用偏態 t 分配(skewed studentt -distribution)進行估計條件變異數的恆常與移轉部份及跳躍機率與 跳躍頻率,以捕捉政府實施預期及非預期的貨幣政策對股市報酬的影響,

分析在預期及非預期的貨幣政策衝擊下對股市的影響是否存在不同之效果。

實證結論發現預期的利率波動對股市報酬具某種程度的影響,而預期與非

預期的貨幣政策對股票報酬在美國確實存在不對稱性效果。顯示預期貨幣 政策的實施,對於股市報酬將產生影響並使投資人的投資行為產生變化。

張愷凌 (1999) 以以皮爾森相關係數做為研究工具,探討每一景氣循環 內股價指數與總體變數之間的關係性,並針對不同的景氣循環,探討股價 指數對總體經濟變數的領先性,研究結果顯示出股市對於 GDP 有領先性與 同步性。

黃鴻斌 (2001) 採用 m1b 與 m2 年增率的差額、會計盈餘與本益比的乘 積分別對台灣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從單根檢定、共整合檢定、到因果關 係檢定作一系列的實證來測試其關係。實證結果發現在遞延期數第 1,2,6,

7,8,9,10,11,12 期時,準貨幣變動率對股價指數是具備單向領先的因 果關係,此表示在預測股價指數的時候,如果考慮到準貨幣變動率的變化,

將可增加對股價指數的預測能力,故此一實證研究與 Fama (1970) 的效率市 場假說並不相近,而是支持 Friedman (1959) 等貨幣學派的看法及 Tobin (1963)、Homa and Jaffe (1971) 的貨幣供給會對股市有直接、間接的影響。

Rapach (2001)在向量自我迴歸模型架構下,以 1959 年第 3 季到 1999 年第 1 季的季資料研究美國貨幣供給、總合支出與總合供給的衝擊對實質 股價的影響效果。實證結果發現這三個總體經濟變數的衝擊均對實質股價 有重要的影響效果。

王玟婷 (2010) 運用追蹤資料共整合模型,分析台灣股市與不動產市場 間是否整合,研究結果為國內四縣市的房價指數與台灣集中市場加權股價 指數都存在整合關係,表示兩市場間確實存在一定程度的長期相關。

小結:綜合以上文獻所述,發現總體經濟變數在大多數的時候,都與股 價有相關,本文與上述文獻不同的是,將所有總體經濟變數放在一起來並 以跨國的方式來探討股價泡沫。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