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愛情關係滿意度意涵與相關研究

本節首先介紹愛情關係之意涵,其次說明愛情關係滿意度定義與理論,以及 測量工具,最後為愛情關係滿意度的相關研究。

壹、 愛情關係的意涵

許多學者嘗試去定義愛情關係,Fromm 認為人們透過愛,來消除與生俱來 的隔離感,而愛情則與其他愛的形式有所不同,其本質是排他的、特定的,展現 人們渴望與另一個人完全融為一體的慾望(孟祥森譯,2003)。Rubin(1970)認 為愛情與喜歡的感覺不同,愛情是對特定對象所持有的態度,此態度使個人以某 些方式表現出對此對象的思考、感覺與行為。而個人在愛情關係中,有親近與依 賴對方的需求,展現出幫助對方的傾向,以及展現出獨佔伴侶與渴望專一的關係。

而王慶福(2000)將愛情關係定義為異性之間彼此的愛慕、關懷、親密分享、相 互承諾等情感與行動。此外,Sternberg(1997)認為愛情包含了親密(intimacy)、

激情(passion)、決定與承諾(decision/commitment)三種元素,親密是指個人 透過與對方分享、增加相處時間、表達同理與真誠溝通、傳達與伴侶親近和連結 的感受,屬於愛情的情感成份。激情則為個人透過眼神接觸、身體觸摸、性等親 密行為,傳達浪漫、生理吸引等結合的渴望,屬於愛情的動機成份。而決定與承 諾部分,為個人在愛情中保持忠貞、坦承愛的感覺、訂婚或結婚,並對關係做持 久的承諾,屬於愛情的認知成分,此三種元素會影響到個人在愛情中的行為與感 受。綜合上述,愛情關係為相互依賴的兩人,在精神及肉體渴望與另一個人親近 與交流,享受彼此的關懷與相互依賴,建立與伴侶穩定的親密情感。

貳、愛情關係滿意度之定義與理論

一、愛情關係滿意度之定義

Glenn(1990)認為關係品質包含了兩個層面,首先為個體主觀感受是否快 樂滿足,其次為關係中互動的溝通、衝突等特性。其中關係滿意度,則是指個體 主觀評估伴侶的關係現況,有助於了解戀愛關係中個體對關係主觀感到滿意的程

34

度(Hendrick, 1988)。顏欣怡(2011)亦將關係滿意度定義為個體與伴侶交往過 程中,當下對於關係主觀感受的滿意程度。Branes 與 Sternberberg(1997)認為 關係滿意度可分為情緒以及行為兩層面,情緒滿意度係指個體知覺到快樂且滿足 的程度,而行為滿意度雙方協調、分享親密、克服衝突的程度。而王慶福(1995)

採取個人知覺自己與伴侶的滿意度,與關係中的交流成長程度,作為探討個人在 關係中滿意成長感受。綜言之,關係滿意度為個人主觀知覺在關係中滿意的程度,

以及認為關係能否滿足自己需求,以及有較多的交流與成長。

二、愛情關係滿意度理論

關於愛情關係滿意度的理論,經常被提及為公平理論、投資理論以及相互理 論,以下將分別說明之。首先,公平理論認為個人在關係中會衡量自身的貢獻程 度(例如:對關係的承諾、經濟付出、陪伴等),以及伴侶的回饋是否平衡。若 個人評估自己在關係中的貢獻較高,亦會期望伴侶有較高的回饋,當伴侶有較高 的回饋時,則關係也較為滿意;相對的,若感受不到伴侶的回饋增加,則會認為 自己的貢獻大於關係所得到的益處,對關係則較為不滿,會致力於讓關係回復到 較為公平的平衡狀態(Traupmann, Petersen, Utne, & Hatfield, 1981)。

Rusbult 和 Zembrodt(1983)提出投資模式理論,認為個人透過評估關係中 的付出成本、個體對關係的期待,以及從關係中得到的報酬,影響其對於關係的 滿意感受。若個人評估關係中得到的報酬愈高時,關係滿意度愈高;相對地,若 個人評估關係中得到的成本高於報酬時,則關係滿意度較低。此外,個人除了衡 量與伴侶的關係,亦會將伴侶與追求者進行比較,評估目前的關係是否對自己最 為有利,若個人評估目前的關係具有較多有利的條件時,亦會有較高的關係滿意 度。

Kelly 與 Thibaut 所提到的相互理論,則認為個人對關係的滿意度是經由比 較水準而定,所謂的比較水準為個體根據過去經驗到的關係而得出一種期望水準,

而此期望水準會運用於目前的關係中,若個人評估在關係中的付出成本多於酬賞,

且比較水準也很高時,則關係滿意程度較低(引自秦穗玟,2005)。

上述理論觀點,均認為個人在愛情關係中會比較以及評估自身的付出以及

35

關係的益處是否相等,若個人評估自身的投入程度與關係的回饋成正比時,個人 也會有較高的滿意感受。若處於相反的情況,個人可能會感到付出的失衡以及不 公平感,也導致對關係的不滿。

參、愛情關係滿意度之測量工具

為了測量個體在愛情關係中的狀態,學者們從自身重視的面向,分別透過關 係適應、關係品質、關係滿意度等概念著手。愛情關係滿意度主要聚焦於探討個 人對親密關係的主觀感受(Hendrick, 1988),研究者以下將分別說明Spanier(1976)

的 「兩人適應量表」(Dyadic Adjustment Scale)、Barnes與Sternberg(1997)的 關係品質問券、Davis與Latty-Mann(1987)的「關係品質量表」(Relationship Quality Scale)、Hendrick(1988)的「關係評量問卷」(Relationship Assessment Scale)、

Fletcher、Simpson與Thomas(2000)的「知覺關係品質成份量表」(Perceived Relationship Quality Components; PRQC),以及王慶福(1995)的「關係適應量 表」,以進一步了解相關評量個人愛情關係感受之工具。

一、兩人適應量表

Spanier(1976)從歷程的觀點看待關係並發展「兩人適應量表」。原量表適 用於夫妻,修訂後亦可運用於未婚伴侶,量表共計 32 題,包含四個分量表:「滿 意」、「凝聚力」、「一致」與「情感表達」。量表整體 Cranbach α 係數為 .96,各 分量表之Cranbach α 係數介於 .73 至 .94 之間,顯示具有良好的信度。

二、愛情品質問券

Barnes 與 Sternberg(1997)依據質性資料而發展出測量愛情品質的問卷。

他們邀請 40 位成人開放地書寫目前戀愛關係或婚姻關係中的想法與感受,並將 資料歸納為 80 項陳述句。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具有五個因素,分別為「親密」、「性」、

「互相需求」、「同質性」與「真誠」,累積因素解釋量為 71%。全量表共計 39 題,採取 Likert 九點量表計分,得分愈高代表該關係品質程度愈高。

三、關係品質量表

36

Davis 與 Latty-Mann(1987)延續 Davis 與 Todd 探討友情與愛情的共同特性 的研究而提出「關係品質量表」,以測量愛情關係的重要特性。量表共計 57 題,

包含六個因素,分別為「生長能力」、「親密」、「激情」、「照顧」、「整體滿意度」

與「衝突/矛盾」。量表採取 Likert 九點量表計分,分數愈高代表該關係品質程度 愈高。信度方面,量表總Cranbach α 係數為,分量表 Cranbach α 係數介於 .73 至 .90 之間,顯示具有良好的信度。

四、關係評量問卷

Hendrick(1988)聚焦在感受層面而發展出 「關係評量問卷」,測量個人在 親密關係中主觀感到快樂或滿意的程度,適用於未婚的親密伴侶關係。量表採 likert 五點量表計分,共計 7 題,分數愈高代表個人對目前的親密關係愈滿意,

量表 Cranbach α 係數為 .86,顯示具有良好的信度。 五、知覺關係品質成份量表

Fletcher 等人(2000)採取試題反應理論(item response theory)的方式統整 相關的測量工具,而發展出「知覺關係品質成份量表」,測量個人知覺到的關係 品質。量表共計 18 題,包含六個分量「滿意度」、「承諾」、「信任」、「親近」、「激 情」與「愛」。量表採取 Likert 七點量表計分,分數愈高代表該關係品質愈高,

此外亦可加總計分獲得整體關係品質得分,得分愈高代表整體關係品質愈好。信 度方面,知覺關係品質成份量表的全量表之Cranbach α 係數介於 .85 至 .88 之間,

各分量表之Cranbach α 係數介於 .45 至 .80 之間,顯示具有良好的信度。

六、關係適應量表

王慶福(1995)參考 Spannier(1976)、Hendrick(1988)、Davis 與 Latty-Mann

(1987)以及 Barnes 與 Sternberg(1997)等相關理論概念與量表,發展出「關 係適應量表」,用以測量大學生的愛情適應的程度。量表以 Likert 六點量表計分,

共計 22 題,包含「滿意/成長」、「衝突/矛盾」及「自主/共生」三個分量表。各 分量表信度分別為 .87、 .88、 .89,顯示具有良好的信度。

37

前述幾種量表雖然都與評量愛情與親密關係有關,但是關注的焦點不同,

Hendrick(1988)的關係評量量表,關注個人主觀對於愛情感到快樂或滿意的程 度,由於其量表有良好的信度,因此大多被運用於探討個人在關係中滿意感受。

而探討愛情關係品質的量表,也各有其特色,Barnes 與 Sternberg(1997)從質 性資料而發展出來的量表,加入個人在愛情中有互相需求以及期望彼此同質的指 標,符合 Rubin(1970)認為個人在愛情中會有渴望幫助伴侶之傾向,以及依賴 親近伴侶之需求。而 Davis 與 Latty-Mann(1987)則加入了衝突與矛盾,不同於 以往的愛情品質僅涵蓋正面的測量指標。Fletcher 等人(2000)所發展出來的量 表,概念上則相當接近 Sternberg(1997)的愛情三元素。

然而過往的研究多關注於個體對關係主觀之快樂感受,而王慶福(1995)

的滿意成長量表,加入了評估伴侶間成長概念的題目,運用於國內大學生具有良 好之信效度,因此研究者採取關係適應之滿意成長量表,作為了解大學生關係滿 意度的測量工具。

參、愛情關係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如前所述,愛情滿意度是指個人主觀評估對伴侶關係滿意的程度,過往研究 發現男女大學生在滿意/成長得分沒有顯著的差異(王慶福,1995)。後續的研究 也呈現一樣的結果(江彥陵,2007;林素妃,2003;劉思遠,2010),顯示大學 生並不會因為性別的差異,而影響在關係中的滿意成長感受。

至於人格特質部分,Watson、Hubbard 與 Wiese (2000)以 136 名情侶為研 究對象,發現個人的嚴謹性、友善性可以預測關係滿意度。而 Malouff、

Thorsteinsson、Schutte、Bhullar 與 Rooke(2010)採資料庫的數據進行分析,研 究發現低神經質、高友善性,高嚴謹性以及高外向性的人格特質,關係滿意度較 好。而劉思遠(2010)以 773 名大學生為對象,顯示高嚴謹性、外向性與低神經 質的人格特質,有助於關係的滿意成長。整體而言,高嚴謹性較有責任感以及勇

Thorsteinsson、Schutte、Bhullar 與 Rooke(2010)採資料庫的數據進行分析,研 究發現低神經質、高友善性,高嚴謹性以及高外向性的人格特質,關係滿意度較 好。而劉思遠(2010)以 773 名大學生為對象,顯示高嚴謹性、外向性與低神經 質的人格特質,有助於關係的滿意成長。整體而言,高嚴謹性較有責任感以及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