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7

第四章 自編教材說明與範例

就前述日本與臺灣教材比對可知,日本華語教材可學習之處,在教材中常見 其對日本學生偏誤的提醒及練習,此為臺灣華語教材缺乏的。加上其設置的背景 及生活型態,更能貼近一般日本大學生的生活情景,藉由分析日本華語教材,可 讓我們更加了解他們實際生活情況,而不會只靠臆測去猜想他們的校園生活。

第一節 自編教材說明

從分析日本華語教材中,我們可知日本學習者較不需學習認字,但喜隨文拼 音,然亦因此產生因忽略所衍生的漢字偏誤。另一方面,日本華語教材的特性就 是注重語法,但其易造成課文內容的不連貫,可能間接地造成學生口語表達不佳,

不清楚什麼語言可在什麼情境下使用。故若要避免這樣的情形,教材的編寫還是 以主題式為主,對於語法點的加強,則可以在語法的部分進行即可。

而文化議題方面,日本華語教材從日本文化視角去看中國文化,以跨文化學 習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對於日本文化與中國的差異性觀察更是透徹。而臺 灣的華語教材則是能深入的臺灣生活文化,對臺灣的生活習慣、模式及現象有較 深入的描述,且由於與當地生活做結合,故可降低學生對於文化帶來的衝擊感與 不適感,並且因與生活貼近也較能產生熟悉與親切感,學起來更加有趣。故若能 融合這兩種教材的編寫特色及內容,對於文化議題的編寫,一定能有一全新且平 衡的呈現。

目前臺灣的對日華語教材未徵完整,因此可拿來比較的樣本不多,且臺灣通 用性教材與日本華語教材因基礎點不同,在比較上有其困難度,只能選取共同處 進行分析,無法全面對照,若往後在臺的對日華語教材日臻成熟,或是其他研究 者找到與臺灣華語教材比較的新方向,都可以再往這個方向努力,以其找出日本 學習者特性與臺灣教材的最佳平衡點。而本論文以分析結果自編教材,並輔以問 卷調查與自評表評析自編教材,未來若有其他更深入之研究,可以試教檢測。

以下筆者將以此篇論文所歸納之結果,依序就各單元進行簡單編纂說明,製 作一教材目錄,並以第十一課擬作一完整範本。以下先就整體目錄,說明主題的 選取與安排順序、語法點的排序以及文化主題的走向,再以當課內容安排順序做 介紹,分別說明「當課學習目標」、「課文」、「生詞與漢字」、「語法」、「練習編寫」、

「發音」、「文化」的編寫方式與原則,希冀對在臺華語教材編纂有一貢獻。

本教材之編輯大意如下:

本教材為臺灣華語中心正規班所使用,為一週十五小時,一天三小時的課時,

118“LDK”分別為:”living room”客廳、”dining room”飯廳及”kitchen”廚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1

入社會人士,以便更符合學生需求,及增加課文豐富度。而其他角色的設定,在 課文的部分會再有說明。

二、語法點的安排順序

語法點的排序選擇以主題為主,並搭配偏誤問題,因此筆者從五本教材中找 出最常與某主題能搭配的語法進行編排。難易問題亦列入考慮,119例如:「是」、

「嗎」的教學會在前幾課就出現,而「了」的教學一定是安排在教材的後半段,

不過,因筆者的教材是主題導向,所以其他較無難易問題的語法,就會以主題為 主,例如:第七課的「地點」就會有趨向動詞「來」、「去」、「到」的教學,而如 第十一課的天氣,因為各種不同的天氣現象,因此就可以運用比較句來說明。

編纂時會特別注意意思類似或是日本學習者易錯的語法點,避免一次性的將 其編寫在一起,而是分課錯開,除讓學生第二次遇見相似語法時,能針對舊語法 複習外,也能避免一次學習的負擔太重。例如近義詞「能」、「會」、「可以」,就 分別再第四課、第五課及第八課來教,而當遇到最後一個近義詞時,就可在說明 加入前兩個語法點,一起比較,或者是在語法練習的部分,綜合練習,以便讓學 生一方面複習,一方面釐清三個相似語法的不同。

三、文化主題的走向

國別化教材應注意跨文化的比較,以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由於學生來臺灣學 中文,更有機會接觸當地文化習性,因此內容必須更加生活化。筆者所選取的主 題皆與臺灣人生活息息相關,並點出其與日本文化之間的差異,例如:第一課的

「名字文化-小名與稱呼名字。」為表現出臺灣人與日本人對「叫名字」這件事 的意義理解不同,日本人對一般朋友只稱呼姓氏,不叫名字,故在不了解情況下 忽被臺灣人直呼名字,會有點無所適從且不舒服的感覺;又如在之後教材範例中 所呈現的「颱風假」,亦是日本所無。從中取得差異的特性,也更加貼近實際生 活情境,讓學習者認識真實的臺灣人文化習性。

此自編教材的範例選取第十一課「天氣」,選擇其課原因在於「天氣」一主 題中,使用的詞彙較多日本學生易產生偏誤之詞(例如:同形詞等),因此能凸 顯國別化教材預防偏誤的功用。再者,詞彙的選取也會因日本與臺灣天氣狀況不 同而有所差異,能呈現詞彙受當地特色的影響,而語法點也能針對日本學習者的 偏誤加以提醒。另外,這課的詞彙也較多寫法有差異的漢字,能以此強調國別化 的優勢,因此採用第十一課進行說明。

119語法點的選擇與安排主要參考五本本書分析的華語教材,以及《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 級大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2

以下,則參照第十一課範例,針對一課中各個項目講解:

一、學習目標(要點提示)

在每一課開前,會有學習目標的說明,學習目標的設立,能讓學生進行有目 標性的學習,並且方便檢視與評量,也更容易將所學和生活情境結合;編者的部 分則能以此確定教材正確與合理性;教師則在教學上可有所依循,避免超出範圍。

由於學習目標主要是要讓學生可理解,並不算學習的一環,因此以日文呈現,方 便學習者閱讀。

另一方面,由於日本學習者普遍依賴以語法作為每課學習重點,因此筆者在 當課的第一頁除羅列學習目標,也將當課的語法點簡單陳列。

二、課文

課文分成兩段對話,如同前面所說,因日本學生較不需訓練認字能力,應在 初級時更加強口說,故在字的下面附上拼音,以便學生直接閱讀及唸出。在十一 課的範例中,不只課文部分,語法點及練習也都附有拼音。另外,日本學生在文 字閱讀的語意理解較快,因此翻譯的部分則會放在整本教材的附錄。課文體裁的 部分,除每課會話外,分別在第七課及第十四課中編入一小短文,當作複習用。

課文的內容以當課主題為主,並會避免為配合語法而導致的邏輯問題。在人 物設計的部分,人數大約六~七個人左右,國籍包括兩個日本人,兩個臺灣人、

一個美國人、一個法國人、及一個越南人,國籍的設定以來臺學中文人數較多的 國家為主,分別是美國和越南,而法國的設定則是因為在日本華語教材都會最先 學到法國一詞,因此也納入。在年齡及角色的部分,為兩個三十幾歲的工作人士 以及四位大學生,其一工作人士為日本人,另一則會從三個國籍中挑選一個出來,

年齡與身分的不同主要用來擴展話題範圍,也較能涵蓋學習者身分,且有更多元 的交流,以便能引起更多的共鳴。

至於取名部分,因為名字在課文中出現的機率大,因此以學習者的發音難點 去設計,如課文中的「廣安」,為要訓練日本學習者ㄢ[an]、ㄤ[ang]的發音,而另 外兩外角色「玉歡」及「美緒」,則是要練習ㄩ[yu]、ㄈ「f」、ㄒ「x」的發音。當 然,在配合發音的同時也會考量名字的合理性,避免產生為迎合發音而造出奇怪 的名字。

三、詞彙與漢字

生詞量總數量約 600 個,一課生詞約 30~35 個,補充生詞及片語則為 6~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3

個,120每課生詞依課文分兩部分。生詞表採日語解釋、並且有拼音、注音及詞性。

而生詞依種類分開標示,把易發生偏誤的部分特別分類,不採取文字額外說明,

而是直接使用不同顏色及簡單標題顯示,更加清楚,方便閱讀。例如:生詞二中,

列出的類別有以紅色標的「中日漢字不同」,如「帶」、「颱風」等;有以藍色標 出的「同形異義」,如:「新聞」,其他則為一般生詞以及片語,以這樣的分類讓 學生更清楚注意到這些詞彙,避免被本身母語的漢字影響而造成偏誤。另外,若 是同形但詞性不同,則額外加上例句,讓學生能從例句更方便看出差異性。121 除了在生詞表上分類,讓學生注意到中日的漢字外,因日本華語教材不太需 要編制漢字寫法的教學,但為了防止日本學習者屢犯的漢字問題,在整課最後,

筆者編製一項「漢字小提醒」的項目,列出當課所有中日差異的漢字,並將兩者 不同處以紅色標出,讓學生能一眼看出兩者的不同,如第九十五頁,最後一排的

「聽」、「說」、「氣」等,以此補足漢字教學上的不足及預防偏誤的發生。

四、語法

整體語法的編寫為,以簡單的公式為語法標題,附上日文翻譯,並搭簡單的 日文說明。例句的部分,先列出本課課文中的句子,以供學生參考,再分別提供 肯定、否定以及疑問句,每個大約 2~4 句,讓學生可以更加了解這個語法點的全 面使用。例如第二個語法「比」中,除了有肯定句「我比妹妹高。」,也一併列 出否定用法「這杯茶不比那杯冰。」及疑問用法「這本書比那本書貴嗎?」。

整體語法的編寫為,以簡單的公式為語法標題,附上日文翻譯,並搭簡單的 日文說明。例句的部分,先列出本課課文中的句子,以供學生參考,再分別提供 肯定、否定以及疑問句,每個大約 2~4 句,讓學生可以更加了解這個語法點的全 面使用。例如第二個語法「比」中,除了有肯定句「我比妹妹高。」,也一併列 出否定用法「這杯茶不比那杯冰。」及疑問用法「這本書比那本書貴嗎?」。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