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二節 研究方法

二、 自願性採用 Clawback 條款模型

al. 2011; Brown et al. 2011; Gao et al. 2011; Babenko et al. 2012),這些決定因素大 致可分為三類:公司特性、CEO 之影響力,以及公司治理結構。參考上述研究 Babenko et al. (2012)

PROFIT

+ 公司第 t-1 年之淨利除以同年底之總市值。 Brown et al. (2011)

Babenko et al. (2012) 市場較多的關注(Aboody et al.2004; Barton 2005),是故其較有可能採用 Clawback 條款,以維持或提高其聲譽(Brown et al. 2011; Gao et al. 2011; Babenko et al. 2012)。

此外,由於獲利的公司較有可能採用 Clawback 條款(Brown et al. 2011),本研究 以公司之淨利(以 PROFIT 表示)來衡量其獲利,並預期其係數為正。最後,Gao et al. (2011)發現成長機會高的公司(以 M/B ratio 衡量),其採用 Clawback 條款之可 能性反而較低;針對此一結論,Hirsch et al. (2013)的研究結果或許可提供合理的 解釋。其指出,若採用 Clawback 條款之公司為獲利狀態,且風險性投資的結果 編情形(以 RESTAT 表示),並預期其係數為正。此外,Brown et al. (2011)發現,

若公司在資本市場透過發行股份或舉債的方式籌資,其較有可能採用 Clawback 條款,顯示公司將 Clawback 條款視為一項有助於其建立市場信心,並降低籌資 困難度之工具。因此,本研究追蹤公司過去五年透過舉債籌資的情形(以

NEW_DEBT 表示),並預期其係數為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

除了上述公司特性, CEO 的影響力亦可能左右公司採用 Clawback 條款之 決策。舉例來說,經理人之任期愈長,其對於公司重大營運決策的影響力愈大 (Bushman et al. 2004)。部分研究結果也顯示,CEO 的任期愈長,公司採用 Clawback 條款之可能性較低(如:Brown et al. 2011; Gao et al. 2011)。因此,本研 究將 CEO 在任年數(以 CEO_TENURE 表示)納入考量,並預期其係數為負。此外,

當 CEO 同時兼任董事會主席時,將加強其影響力(Jensen 1993; Core et al.1999;

Bebchuck et al. 2002; Adams et al. 2005),故公司採用 Clawback 條款之可能性應較 低。然而,Addy et al. (2011)發現,當 CEO 同時兼任董事會主席時,公司採用 Clawback 條款之可能性反而較高。針對此一結論,其認為可能係因為該 CEO 有 充分的自信,能夠憑藉其影響力阻止 Clawback 條款於日後啟動,故願意採用之。

基 於 上 述 結 論 , 本 研 究 進 一 步 追 蹤 公 司 之 CEO 是 否 兼 任 董 事 會 主 席 ( 以

CEO_CHAIR 表示),然由於其影響為何尚不確定,故不預期其係數方向。

最後,本研究亦控制公司治理結構對其採用 Clawback 條款之影響。Brown et al. (2011)發現,當公司之董事會人數愈多,CEO 之相對影響力便下降,故公司 較有可能採用 Clawback 條款。因此,本研究包含公司董事會人數(以 BSIZE 表示),

並預期其係數為正。此外,部分研究顯示,當公司董事會較獨立時,其採用 Clawback 條款之可能性較高(如:Gao et al. 2011; Babenko et al. 2012)。是故,本 研究以內部董事人數占董事會人數之比例(以 INSIDE_%表示)來衡量董事會之獨 立性,並預期其係數為負。

過去許多研究試圖探討影響公司權益資金成本的因素(如:Fama and French 1992; Gebhardt et al. 2001; Botosan and Plumlee 2002; Khurana and Raman 2004;

Ogneva et al. 2007; Ashbaugh- Skaife et al. 2009; Dhaliwal et al. 2011)。參考其研究 結果,本研究之 Clawback 條款與權益資金成本模型如下:

Fama and French (1992) Botosan and Plumlee (2002) Khurana and Raman (2004)

LEVERAGE

+ 公司第 t 年底總負債與總資產之比值。

Gebhardt et al. (2001) Khurana and Raman (2004) Kothari et al. (2009)

SIZE

- 公司第 t 年底之總資產取自然對數。

Fama and French (1992) Botosan and Plumlee (2002) Khurana and Raman (2004)

SEGMENT

+ 公司第 t 年之地理別部門個數。 Ogneva et al. (2007)

Ashbaugh- Skaife et al. (2009)

ICW

? 為一虛擬變數。公司若於第 t 年發生重大

內部控制缺失,則為 1;若無重大內部控

Ogneva et al. (2007)

Ashbaugh- Skaife et al.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