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艾德華‧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五》

E. Grieg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Op. 45

第一節、作曲家生平概述

艾德華‧葛利格(Edvard Grieg, 1843-1907),1843 年 6 月 15 日出生於挪威卑 爾根(Bergen)。母親傑辛‧茱蒂絲‧哈格魯普(Gesine Judith Hagerup, 1814-1875) 是名鋼琴演奏家。

葛利格六歲時,受到母親的音樂啟蒙,開始學習鋼琴。1855 年開始嘗試作 曲。1858 年挪威著名的小提琴家奧勒‧布爾(Ole Bull, 1810-1880)來訪,就注意 到葛利格過人的音樂能力,而葛利格受到他的建議前往萊比錫(Leipzig)音樂學院

83接受專業音樂教育進修三年多。期間,還以鋼琴家的角色,在瑞典卡爾善 (Karlshamn)演出。1862 年回到卑爾根舉行音樂會,並將自己的作品演出。84

1863 年移居至丹麥(Denmark)哥本哈根(Copenhagen),受到丹麥著名的作曲 家尼爾斯‧維赫‧加德(Niels Vilhelm Gade, 1817-1890)建議與激勵,因而開始創 作交響曲(Symphony)、奏鳴曲(Sonata)等有組織性的作品,在此還加入了「Euterpe 協會」85。期間,與聲樂家妮娜‧哈格魯普(Nina Hagerup, 1845-1935) 相識,1865 年還寫作歌曲集《心的旋律》表達愛慕之意,最終兩人於 1867 年結婚。

1867 年葛利格擔任克里斯提安尼亞(Christiania)的愛樂協會指揮。期間,寫 作《小提琴奏鳴曲》(Op. 13)。1869 年與竭盡心力蒐集挪威民謠的路德維希‧曼 恩‧林德曼(Ludvig Mathias Lindeman, 1812-1887)相識,受其影響的作品直至晚 年所作的《四首詩篇》,隔年,又與挪威的詩人比約恩斯徹納‧畢羅森(Bjornstjerne Bjornson, 1832-1910)合作,於 1872 年寫作《十字軍王西戈爾德》(Sigurd Jorsalfar,

Op. 22)配樂以及聲樂曲,除此之外,還與之合作歌劇,但關係維持不久,1874 年因亨里克‧易卜生(Henrik Ibsen, 1828-1906)委託寫作詩劇《皮爾金》(Peer Gynt, Op. 23)配樂一事而產生嫌隙。同年挪威政府頒發國家年金,使得葛利格有足夠的 時間創作,在國內外聲名大噪。

1875 年雙親相繼去世。1877 年葛利格回到卑爾根未開發的峽谷地區生活,

被當地的語言、民謠、樂器及民族舞蹈所吸引,因而寫作《十二首歌調》(Op. 33)、

《弦樂四重奏》(Op. 27)等民族風的作品。1880-1882 年間,擔任卑爾根「和諧 (Harmonien)」管弦樂團的指揮。1881 年寫作《二首悲歌的旋律》(To Elegiske Melodier, Op. 34)及《挪威舞曲》(Norwegische Tanze, Op. 35)。

1883 年與荷蘭(Holland)作曲家尤流斯‧倫琴(Julius Rontgen, 1855-1932)結為 摯友。期間,寫作《大提琴奏鳴曲》(Op. 36)。1887 年前往德國旅行兼演出,與 俄羅斯小提琴家阿道夫‧布洛茲基(Adolf Brodsky, 1851-1929)結識,為《小提琴 奏鳴曲》(Op. 45)首演者。1891 年寫作《六首詩歌》(Op. 49)及《附變奏的挪威旋 律》。1895 年前往哈丹格(Hardanger)與佛利斯,在這之後的作品便湧現更多的民 族風音樂。

1901 年寫作的《農民舞曲》(Slatter, Op. 72)以民族風貫穿。1903 年健康狀況 已經逐漸下滑。1906 年仍抱恙持續在各地演出,最終於 1907 年 9 月 4 日逝世。

第二節、創作背景

葛利格樂曲風格農村色彩鮮明,曲子的美感清新爽朗,與德國浪漫樂派風格

86相似。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五》創作於 1886-1887 年間,在特洛

村樂師所演奏的音樂之記憶。891887 年由俄羅斯小提琴家阿道夫‧布洛茲基(Adolf Brodsky, 1851-1929)舉行初演。同年由萊比錫彼得(Peters)出版社發行,且呈獻給 畫家同時也是朋友的弗朗茲‧封‧倫巴赫(Franz von Lenbach, 1836-1904)。

第三節、作品分析

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五》共三個樂章,第一樂章是非常熱情的 快板(Allegro molto ed appassionato),為無發展部奏鳴曲式;第二樂章是充滿感情 地浪漫曲風格的稍快板(Allegretto espressivo alla Romanza),為三段體(Ternary Form);第三樂章是活潑地快板(Allegro animato),與第一樂章相同,為無發展部 奏鳴曲式。

88 指地方性的小提琴,傳到挪威後被視為民族樂器來演奏。

89 音樂之友社 編,北歐的巨匠:葛利格/尼爾森/西貝流士,林勝儀 譯(臺北:美樂出版 社,2002),56。

壹、第一樂章為非常熱情的快板(Allegro molto ed appassionato),c 小調,6/8 拍,

一、呈示部(Exposition)

開頭第一主題 A 由小提琴帶出熱情激烈的節奏且貫穿整個樂章,第 7 小節 開始以上行模進將樂曲帶領至下一個段落(第一主題 B)。【譜例 31】

【譜例 31】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五》第一樂章:第一主題 A

第 23 小節進入第一主題 B,稍微撫平情緒,以小提琴為主旋律,四小節為 一句;鋼琴低音以持續 G 音確立調性在 G 大調。【譜例 32】

【譜例 32】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五》第一樂章:第一主題 B

如歌似的(Cantabile)第二主題 A,由第 59 小節開始,調性轉為降 E 大調,旋 律清純醞釀著北歐的氣息,與第一主題高昂的情緒成對比【譜例 33】,於第 67 小節小提琴將主旋律交給鋼琴。

【譜例 33】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五》第一樂章:第二主題 A

第 79 小節進入第二主題 B,四小節為一句來模進【譜例 34】,隨後在第 87 小節小提琴將主旋律交給鋼琴。

【譜例 34】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五》第一樂章:第二主題 B

第 97 小節開始鋼琴低音不斷地呼應小提琴,且音高不斷的向上爬升,調性 也逐漸地轉至降 B 大調,以第三主題 A 承接。【譜例 35】

【譜例 35】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五》第一樂章

第三主題 A,由第 145 小節開始,透明的旋律以小提琴奏出,鋼琴高音以弱 (pp)的分解和弦;低音則以半音下行襯托出小提琴的旋律。【譜例 36】

【譜例 36】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五》第一樂章:第三主題 A

第 181 小節進入第三主題 B,與第三主題 A 的形式相同,和聲則在減七和 弦及半減七和弦上轉移。【譜例 37】

【譜例 37】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五》第一樂章:第三主題 B

二、過門樂段

回到再現部以前出現的銜接樂段,由第 226 小節開始,利用第一主題 A【譜 例 38】及第三主題 A【譜例 39】為素材,將調性轉為 c 小調且以變奏來增加豐 富性及神秘感。

【譜例 38】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五》第一樂章:第一主題 A 素材

【譜例 39】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五》第一樂章:第三主題 A 素材

三、再現部(Recapitulation)

第 262 小節開始,與呈示部差異在於第二主題調性改變,由降 E 大調轉變 為 C 大調【譜例 40】,以及第三主題,由降 B 大調轉變為降 A 大調,且省略了 第三主題 B。【譜例 41】

【譜例 40】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五》第一樂章:第二主題

【譜例 41】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五》第一樂章:第三主題

結束句,由第 418 小節開始,調性轉回 c 小調,預示著尾奏即將來臨,醞釀 一股捉摸不定的情緒。【譜例 42】

【譜例 42】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五》第一樂章:結束句

四、尾奏(Coda)

第 430 小節進入尾奏,利用第一主題 A 為素材,鋼琴低音以八度呈現且以 半音下行來進行【譜例 43】,最後以 c 小調強而有力的主和弦作為結束。

【譜例 43】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五》第一樂章:尾奏

貳、第二樂章為充滿感情地浪漫曲風格的稍快板(Allegretto espressivo alla Romanza),靈感源自於約翰‧塞夫林‧史溫森(Johann Severin Svendsen, 1840-1911)90的《浪漫曲》(Op. 26),E 大調,2/4 拍,三段體,可分為 A 段、B

一、A 段

開頭由鋼琴獨自帶出第一主題,純淨的旋律以單純簡單的和弦支撐【譜例 44】,於第 44 小節鋼琴將主旋律交給小提琴,由小提琴重述,和弦則是由鋼琴來 支撐。【譜例 45】

【譜例 44】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五》第二樂章:第一主題(鋼琴)

【譜例 45】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五》第二樂章:第一主題(小提)

二、B 段

為第二主題,由第 89 小節開始,調性轉為 e 小調,富有舞曲風格,以小提 琴輕快的節奏型態陳述主題,鋼琴則以切分音進行使整個樂段活潑【譜例 46】,

於第 105 小節小提琴將主旋律交給鋼琴,小提琴則轉變為撥奏。【譜例 47】

【譜例 46】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五》第二樂章:第二主題(小提)

【譜例 47】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五》第二樂章:第二主題(鋼琴)

三、過門樂段

回到 A’段以前出現的銜接樂段,由第 189 小節開始,調性在短時間之內,

由 e 小調轉為 B 大調再轉為降 E 大調後,回到 A’段。【譜例 48】

【譜例 48】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五》第二樂章:過門樂段

四、A’段

第 209 小節開始,與 A 段差異在於開頭調性,由 E 大調轉變為降 E 大調,

但只維持了短短的八小節又再轉回了 E 大調,小提琴以高兩個八度來奏出第一 主題;鋼琴則是以三連音來奏出和弦【譜例 49】。

【譜例 49】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五》第二樂章:A 段

五、尾奏(Coda)

由第 250 小節開始,鋼琴接續前段的音形,小提琴開始以全音上行,後以半 音接續到分解和弦【譜例 50】,最後停留在泛音 E 音,造就出昇華的音響結束此 樂章。

【譜例 50】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五》第二樂章:尾奏

參、第三樂章為活潑地快板(Allegro animato),c 小調,2/2 拍,無發展部奏鳴曲

一、呈示部(Exposition)

開頭由鋼琴高音利用五度音程及四度音程結合的三連音,以及小提琴帶出富 有舞曲風格的第一主題來呈現,鋼琴低音則不斷的呼應小提琴的旋律【譜例 51】

,第 22 小節小提琴將主旋律交給鋼琴,小提琴以切分音來作為伴奏,使音樂不 斷地向前進,緊湊感使其達到高潮。【譜例 52】

【譜例 51】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五》第三樂章:第一主題(小提)

【譜例 52】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五》第三樂章:第一主題(鋼琴)

第二主題,由第 113 小節開始,調性轉為降 A 大調,速度較之前段落慢,

旋律由小提琴醞釀著北歐的寬廣的草原,微風徐徐地吹;鋼琴則是以切分音和弦 如漫步在草原的感覺。【譜例 53】

【譜例 53】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五》第三樂章:第二主題

第 177 小節鋼琴開始堆疊和聲,音高逐漸升高,如陽光普照的草原般富有生 命力【譜例 54】,但維持不久,鋼琴就以分解和弦上行並漸慢(rit.),逐漸轉回到 c 小調,預備回到再現部。【譜例 55】

【譜例 54】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五》第三樂章

【譜例 55】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五》第三樂章

二、再現部(Recapitulation)

第 199 小節開始,與呈示部差異在於第 219 小節由小提琴帶出一串三連音後,

原本應該是以四度音程及五度音程來承接,但在這裡轉變成五度音程及小二度音 程,造就出動盪不安的再現部。【譜例 56】

【譜例 56】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五》第三樂章

而第二主題的調性,由降 A 大調轉變為 C 大調,鋼琴以分解和弦三連音及 六連音來呈現,使音樂不斷向前推進。【譜例 57】

【譜例 57】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五》第三樂章:第二主題

三、尾奏(Coda)

第 367 小節進入尾奏,利用第一主題為素材,第 371 小節開始小提琴以八度 音程半音上行來進行,鋼琴則以半音反向進行,增加張力。【譜例 58】

第 367 小節進入尾奏,利用第一主題為素材,第 371 小節開始小提琴以八度 音程半音上行來進行,鋼琴則以半音反向進行,增加張力。【譜例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