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十二,第二號》

L. v. Beethoven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Op. 12, No. 2

第一節、作曲家生平概述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1770 年 12 月 16 日出生於德國南部波昂(Bonn),為家中次子,其餘的兄弟除了卡斯帕‧安東‧卡 爾‧凡‧貝多芬(Caspar Anton Carl van Beethoven, 1774-1815)及尼古拉斯‧約翰‧

凡‧貝多芬(Nikolaus Johann van Beethoven, 1776-1848),其他皆夭折,這兩位兄 弟在貝多芬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64祖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12-1773)是宮廷樂長;父親約翰‧凡‧貝多芬(Johann van Beethoven, 1740-1792)則是宮廷男高音歌手。

貝多芬幼年接受父親嚴格的音樂啟蒙教育,學習鋼琴及小提琴,據說在 1778 年父親將貝多芬送至宮廷向管風琴師學習音樂理論及鍵盤樂器的基礎,似乎也向 托比雅斯‧弗里德利希‧普法艾佛(Tobias Friedrich Pfeiffer)學習鋼琴。651779 年 克里斯提安‧戈特洛布‧內弗(Christian Gottlob Neefe, 1748-1798)66來訪波昂認識 貝多芬,爾後教導他彈奏管風琴及作曲技巧。1785 年就任波昂宮廷管風琴師。

1787 年前往維也納(Vienna),拜訪了沃夫岡‧阿瑪特士‧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67。同年因母親健康狀況惡化而返回波昂,但不幸的母親已經 去世,貝多芬將擔起照顧家庭的重責。1789 年成為波昂國民歌劇院管弦樂團中 提琴手,增加收入以減輕負擔。期間,似乎向弗朗茲‧安東‧瑞斯(Franz Anton Ries, 1755-1846)學習小提琴。68

1792 年貝多芬為了向弗朗茲‧喬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69 學習作曲,移居維也納。同年父親去世。1793 年因與海頓的期望互相違背,加 上貝多芬對海頓的教學深感不足,因此私下向約翰‧申克(Johann Schenk, 1753-1836)70學習對位法、賦格與理論。雖然對海頓的教學風格並不滿意,但仍 對海頓的交響曲十分崇拜並私下鑽研,藉由自學、研究海頓的創作技法,例如:

對比、和聲、曲式架構,以及主題發展等。71

1794 年海頓離開維也納前往倫敦(London),貝多芬因此轉向約翰‧蓋沃格‧

阿布雷希茨貝格(Johann Georg Albrechtsberger, 1736-1809)72學習對位法,同時,

也跟隨安東尼歐‧薩里耶里(Antonio Salieri, 1750-1825)73學習義大利聲樂語法藝 術。1795 年以鋼琴演奏家的身分首次在維也納公開演出,在貴族中名聲響亮得 到許多贊助,尤其是卡爾‧封‧李赫諾夫斯基(Karl von Lichnowsky, 1756-1814) 侯爵。1797 年寫作鋼琴奏鳴曲《悲愴》(Pathetique, Op. 13),於 1799 年出版。1800 年寫作鋼琴奏鳴曲《月光》(Moonlight, Op. 27, No. 2)。

1801 年貝多芬寫作《小提琴奏鳴曲》(Op. 23)及《小提琴奏鳴曲-春》(Spring, Op. 24)。1802 年因罹患耳疾多年,聽力逐日惡化,健康不佳,為改善症狀,前 往鄉間海利根斯塔特(Heiligenstadt)休息靜養,但最終得面對耳疾無法復原的事實,

為此貝多芬一度有輕生的想法,還留下「海利根斯塔特遺書」(Heiligenstadt Testament)表示因自己的健康狀況而憂鬱,已經做好死亡的準備。74

貝多芬以追求純器樂的作品之外,還以文學為題材來創作戲劇性音樂等富有 個性的作品。751803 年寫作《小提琴奏鳴曲-克羅采》(Kreutzer, Op. 47)及第三號

《英雄》交響曲(Eroica, Op. 55)。1804 年開始寫作歌劇《費黛里奧》(Fidelio, Op.

"Beethoven, Ludwig van." Grove Music Online. 24 May. 2018.

75 音樂之友社 編,貝多芬,林勝儀 譯(臺北:美樂出版社,1999),16。

72),於 1805 年首演。同年也寫作鋼琴奏鳴曲《華德斯坦》(Waldstein, Op. 53)及

《熱情》(Appassionata, Op. 57)。1806 年寫作《小提琴協奏曲》(Op. 61),於同年 首演。

1808 年完成第五號《命運》交響曲(Schicksal, Op. 67)及第六號《田園》交響 曲(Pastorale, Op. 68)。期間,貝多芬因經濟困擾未能解決,想離開維也納另求高 就,最後在朋友的援助下,獲得固定薪資而留下。761810 年寫作鋼琴奏鳴曲《告 別》(Das Lebewohl, Op. 81)。此時期的貝多芬是他一生創作的高峰,主要以擴大 樂器編制、音量對比等創作技法來表達音樂的情感與生命力,但在生活上卻不那 麼順利,感情失敗、耳疾加劇使他耳聾,種種因素摧殘著他的創作意志,再加上 1815 年弟弟卡爾病逝,其留下一個兒子卡爾‧凡‧貝多芬(Karl van Beethoven, 1806-1858),其監護權之爭,使得貝多芬處於創作空窗期,創作有限。

1818 年貝多芬聽力急遽衰退,幾近失聰,必須使用紙筆交談,1821 年身體 健康逐漸下滑。1823 年為了使魯道夫(Rudolph, 1788-1831)總主教就職典禮更華 麗,所構想的彌撒曲是結合歌唱的宗教式交響曲,因此研究葛雷果聖歌(Gregorian Chant)及約翰‧瑟巴斯提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等宗教性質 的作品,從中學習情操、精華,77花費三年的時間,才完成《莊嚴彌撒》(Missa Solemnis, Op. 123),最後獻給魯道夫公爵,於 1824 年舉行初演。同年,第九號

《合唱》交響曲(Choral, Op. 125)首演。

至此,貝多芬前期的作品大多受莫札特及海頓的影響,擁有古典樂派的風格,

後來他打破傳統的作曲限制,逐漸以嶄新的音樂風貌呈現,從第三號《英雄》交 響曲開始擴大樂章組合,到了第五號《命運》交響曲更大膽的加入長號,而第九

更因崇敬巴赫的作品,因此對變奏曲(Variation)、賦格(Fugue)等巴洛克時代的創 Form);第二樂章為三段體(Ternary Form);第三樂章為輪旋曲式(Rondo Form),

留有莫札特的影子,雖不屬於成熟的作品,但兩種樂器的對比充分的表現出貝多 芬獨特的個性,創作於 1795 年81,第二號為三首中最早寫作的一曲。1799 年由 維也納阿爾達利亞出版社發行,且呈獻給安東尼歐‧薩里耶里(Antonio Salieri, 1750-1825)。

第三節、作品分析

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十二,第二號》共三個樂章,第一樂章是活潑 的快板(Allegro vivace),為奏鳴曲式(Sonata Form);第二樂章是相當於稍快板的 行板(Andante, piu tosto Allegretto),為三段體(Ternary Form);第三樂章是溫和可 親的快板(Allegro piacevole),為輪旋曲式(Rondo Form)。

79 楊沛仁,音樂史與欣賞(臺北:美樂出版社,2001),223。

80 邵義強,貝多芬 Beethoven〈中〉(臺北:天同出版社,1986),118。

81 根據貝多芬草稿簿的結果。

壹、第一樂章為活潑的快板(Allegro vivace),A 大調,6/8 拍,奏鳴曲式,可分為

一、呈示部(Exposition)

開頭由鋼琴帶出俏皮的第一主題,小提琴則是以穩定的斷奏三拍子製造出活 潑的韻味【譜例 11】,於第 17 小節鋼琴與小提琴相互交替主旋律。

【譜例 11】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十二,第二號》第一樂章:第一主題

第二主題,由第 44 小節開始,調性轉為 E 大調,小提琴奏出旋律以斷奏呈 現,與鋼琴交錯呼應對方。【譜例 12】

【譜例 12】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十二,第二號》第一樂章:第二主題

結束句,由第 68 小節開始,醞釀著一股神祕感,隨著音樂高漲的情緒,預 示著尾奏即將來臨。【譜例 13】

【譜例 13】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十二,第二號》第一樂章:結束句

二、發展部(Development)

第 88 小節進入短小的發展部,利用第一主題為素材,將調性轉為 C 大調且 擴充延伸【譜例 14】,小提琴與鋼琴不斷的呼應,力度如吊人胃口般的驚喜,最 後一鼓作氣走到再現部。【譜例 15】

【譜例 14】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十二,第二號》第一樂章:發展部

【譜例 15】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十二,第二號》第一樂章

三、再現部(Recapitulation)

第 124 小節開始,與呈示部差異在於過門、第二主題、結束句調性改變,由 E 大調轉變為 A 大調(主調)。【譜例 16】

【譜例 16】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十二,第二號》第一樂章 過門

第二主題

結束句

四、尾奏(Coda)

第 204 小節進入尾奏,利用第一主題為素材,將調性轉為 D 大調,結束前 再轉回 A 大調安靜的結束。【譜例 17】

【譜例 17】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十二,第二號》第一樂章:尾奏

貳、第二樂章為相當於稍快板的行板(Andante, piu tosto Allegretto),a 小調,2/4

一、A 段

開頭由鋼琴獨自帶出充滿感慨的第一主題,於第 9 小節鋼琴將主旋律交給小 提琴,由小提琴移高八度再次呈現惆悵感。【譜例 18】

【譜例 18】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十二,第二號》第二樂章:第一主題

二、B 段

為第二主題,由第 33 小節開始,調性轉為 F 大調,小提琴以優美柔和的旋 律敘述著,鋼琴則以卡農式跟隨著小提琴的旋律。【譜例 19】

【譜例 19】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十二,第二號》第二樂章:第二主題

三、A’段

第 69 小節開始,與 A 段差異在於延伸了第一主題,而小提琴在此加入當作 是伴奏呼應。【譜例 20】

【譜例 20】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十二,第二號》第二樂章:第一主題

四、尾奏(Coda)

由第 111 小節開始,利用第一主題為素材,小提琴與鋼琴齊奏後,情緒馬上 冷靜下來,接續著靜謐的結束。【譜例 21】

【譜例 21】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十二,第二號》第二樂章:尾奏

參、第三樂章為溫和可親的快板(Allegro piacevole),A 大調,3/4 拍,輪旋曲式,

一、A 段

開頭由鋼琴獨自帶出第一主題,愉快地旋律使人舒服,於第 8 小節鋼琴將主 旋律交給小提琴,接著以相同手法進行第二次的旋律,只是移高八度來延續前述 喜悅的心情【譜例 22】,第 33 小節開始為過門一。【譜例 23】

【譜例 22】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十二,第二號》第三樂章:第一主題

【譜例 23】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十二,第二號》第三樂章:過門一

二、B 段

為第二主題,由第 53 小節開始,調性轉為 G 大調,小提琴旋律線條較為柔 和,如華爾滋般的節奏;鋼琴則以波浪的音型,使音樂流暢而不失可愛【譜例 24】,於第 83 小節接回 A 段,第 116 小節開始為過門二。【譜例 25】

【譜例 24】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十二,第二號》第三樂章:第二主題

【譜例 25】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十二,第二號》第三樂章:過門二

三、C 段

為第三主題,由第 120 小節開始,調性轉為 D 大調,小提琴以柔美的音色 呈現主題;鋼琴高音以分解和弦堆疊音響,低音則利用過門二為素材來點綴【譜 例 26】,於第 136 小節主旋律承接給鋼琴且以八度音程來增加延展性。

【譜例 26】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十二,第二號》第三樂章:第三主題

第 183 小節開始,利用第一主題及過門二為素材,來擴充段落豐富樂曲【譜 例 27】,於第 230 小節接回 A 段、過門一、B 段、A 段,但 B 段在這裡的調性,

由 G 大調轉變為 C 大調【譜例 28】,後面接續的 A 段,也由 A 大調轉變為 D 大 調。【譜例 29】

【譜例 27】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十二,第二號》第三樂章

【譜例 28】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十二,第二號》第三樂章:B 段

【譜例 29】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十二,第二號》第三樂章:A 段

四、尾奏(Coda)

第 328 小節進入尾奏,利用第一主題為素材由小提琴帶出,鋼琴則以三連音 持續到結束全曲,營造出俏皮可愛的感覺。【譜例 30】

【譜例 30】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十二,第二號》第三樂章:尾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