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融合班教師工作壓力之因應策略及其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融合班教師工作壓力之因應策略及其相關研究

壹、 減緩教師工作壓力之因應策略

一、壓力的因應

Lazarus 和 Folkman(1984)將因應視為壓力的「調節器」,指出因應是指藉 由認知與行為的處理方式,以控制超乎個人內在所能負荷之要求。Lazarus(1966)認 為因應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滿足、減少威脅、克服挫折,使個體能在生活中出現挑 戰時,表現最適應的反應行動。McCare(1984)發現在「失去」的情境下,個人較常 採用信仰、宿命論、和表達感受的策略來因應;在「威脅」的情境下個人較常採 用期盼式思考和宿命論來因應;至於「挑戰」的情境下,較常採用理性行動、堅 持、積極思考、自我調適等策略來因應。張瑞芬(民78)認為因應是面對壓力的 反應,努力面對威脅或壓力的行為方式。

我們在工作職場中常能發現,有些人面對壓力因應得宜,如魚得水,有的人 卻消極逃避,痛不欲生。學習適切的壓力管理和因應,並非要消除所有的壓力,

而是學習有效紓解壓力的方式,這是現代人迫切需要的,因此在探討教師工作壓 力的同時,也應了解壓力的因應策略。以下就國內外學者對壓力因應的策略作探 討。

Lazarus 和 Folkman(1984)提出壓力認知理論,認為壓力與因應是認知的評 估歷程,個體經歷了可能的壓力事件,經由調節過程,即對事件的威脅感和因應

作不斷的評估,事件的結果將對個體產生立即和長期的結果。如表 13。

資料來源:

Stress,appraisal and coping

. New York : Springer.Lazars &Folkman

(1984)p.305.

或是間接緩和的方式,茲敘述如下:

Pine 和 Aroson(1988)利用 Lazarus 和 Folkman(1984)的壓力因應概念,加 上「行動與非行動」向度,將壓力因應方式分成四種不同因應策略:

1. 直接的行動:即改變壓力源、面對壓力和採取正向態度克服。

2. 直接非行動:乃忽視壓力來源、避免壓力來源或選擇離開。

3. 間接的行動:有談論壓力來源、改變自我、和將精神投入其他活動。

4. 間接非行動:使用酒精或藥物、生病或頹喪、崩潰等。

Gaziel(1993;引自李榮妹,民 93)綜合文獻,提出壓力因應的四種策略:

1. 積極的行為策略:包括面對或嘗試改變壓力源。

2. 積極的認知策略:包含問題評估、與別人討論壓力源和尋求更多資訊。

3. 消極的行為策略:包括逃避和避免壓力源。

4. 消極的認知策略:包含用無助感來看待上級的期待,以及表現出憤慨或怨恨。

Kyriacou (2001)認為教師工作壓力是一個國際性的問題,並已引起普遍的討 論,也仍待研究者們繼續做探討。他們在有關壓力的回顧研究中,提出個人的因 應策略,包括兩個主要模式,即:

1. 直接的行動:意指能排除壓力來源,首先需清楚的知道壓力源是什麼,並且能 成功的處理或改變會引起壓力的要求,使不再發生。直接的行動包括有效率的 自我管理或組織;或發展新的知識、技能和工作處理;也可能是與同事協議某 些職務由他人處理。

2. 緩和的方式:緩和的方式並不能處理壓力本身,卻能減輕壓力的感覺。它可能 是心理的,如改變其職務或評價;也可以是身體的,如參加一些活動,使緊張 和焦慮的感覺放鬆。

二、減緩教師工作壓力之因應策略

(一)Dewe(1986)調查 138 位小學教師壓力因應的方式,再利用因素分析,得 到六個主要因素:1. 理性的工作取向;2. 採取較保守的教育方式;3. 尋求同事支持;

4. 透徹理解事情;5. 適度投入;6. 嘗試隔離情境。

(二)Folkman 等人(1986)調查 170 位社區居民的因應方式,經因素分析得 到八個因素:1. 面對問題:積極的改變情境或冒險;2. 遠離:自己脫離問題,當 做什麼都沒有發生。3. 自我控制:掩飾自己的情緒和行動;4. 尋求社會支持:找 對事情有影響力的人幫忙,讓別人了解和支持;5. 接受責任:承認自己在問題的 角色、自省和了解是自己惹來的麻煩;6. 逃避:藉著吃、喝酒、抽煙、服用藥物 使自己好過一些;7. 有計畫的解決問題:擬定計畫並實踐;8. 積極的再評估:尋 找新的信念。

(三)Forman (1993),建議個體可學習一些心理、社會及認知的技能,以面對 壓力來源;這些技能包括:放鬆法、社會問題解決、社會互動、自我肯定與自我 指導的技巧、減少不理性的想法、改變自己對成功與失敗的信念等。

(四)Dirk Mathison (1997 ; 王了因譯) 建議,個體在面對工作壓力時、可採行 下列步驟:1. 放鬆身體:靜靜的坐著,盡量讓自己平靜下來,先從臉上的肌肉開 始 ,然後是頭部,最後到腳趾,慢慢的放鬆身上的主要肌肉,同時做緩慢的深呼 吸。閉上眼睛,對自己說,“現在我愈來愈放鬆"。2. 安靜……每天沉默二十分 鐘。隨便你叫他冥想、祈禱或其他名詞,幾分鐘的沉思默想能幫你變得更滿足,

時間或許能告訴你自己內心的需求。也可以什麼都不想,只是呼吸,從胃和胸部 向外呼氣。冥想能夠減低血壓和呼吸頻率,降低血液中的乳酸濃度,而乳酸是與 肌肉有關的化學物質。短暫的冥想使身體不容易遭受導致壓力的激素如腎上腺素 等的侵襲。3. 哭泣:我們的身體進化出了一種奇妙的擺脫壓力的方式---哭泣。不 必忍住你的眼淚,大哭一場是很好的放鬆。就如同查理‧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 )

在《孤雛淚》 (Oliver Twist) 所描寫的:“眼淚擴張你的肺,清洗你的臉色,鍛 鍊你的眼睛,軟化你的脾氣 所以,哭吧,哭吧"。

(五)何東墀和黃榮真(民 83)在針對啟智教養機構教保人員工作壓力及因 應方式之研究中對啟智教養機構教保人員提出以下建議:1. 重視均衡的飲食;2. 培 養規律的運動習慣;3. 學習放鬆策略;4. 善用社會支持系統;5. 設定能力範圍內 的工作目標;6. 妥善安排生活;7. 建立健全的個人人生哲學;8. 檢視自己的現況;

9. 注重休閒活動;10. 抱持樂觀進取的人生觀。

(六)陳政見(民 91)書法治療是一種自我身心調適的方法,目的在排除個 人感到困擾的念頭,達到紓解調適的效果。研究者在「以書法自我治療克服工作 壓力」中建議特教教師可透過書寫書法解除工作壓力,歸納出書法自我治療程序 如下:1. 備用文房四寶等物;2. 舖放墊布;3. 磨墨或調墨;4. 靜坐默思;5. 記 寫心情;6. 摺舖宣紙;7. 書寫文句;8. 靜坐吐納;9. 賞析作品;10. 最佳選擇;

11. 署名落款;12. 用印為記;13. 清洗器具;14. 自我勉勵。

書法治療的成效如下:1. 有助於提升注意力;2. 對焦慮情緒調節有正面影響。

對特殊兒童的研究發現對注意力有提升效果、對活動量有減少作用、對認知能力 有增進功能、對負性行為有減低效應、對問題行為有改善效果、可提升自我概念。

(七)林曉萍(民 91)指出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如下 1. 採用認知治療法與行為治療法的治療策略

(1)認知治療法:運用想像法,以角色扮演(role play)的方式讓對方 經歷壓力的情境,由體驗衝突、打擊中,逐漸學習控制壓力,並且自我增強,而 經由嘗試真正去面對壓力的勇氣,使其能接近壓力。常採用的方式包括:合理情 緒治療、自我教導訓練、個人解惑法、自我肯定訓練。

(2)行為治療法:常運用的方式有焦慮鬆弛訓練、系統減敏感訓練、

情緒新像法、情緒內爆法、示範學習。

2. 壓力管理:察覺壓力源;學習放鬆一下;建立時間管理的觀念;運動

可以使生活更健康;了解自己的個性,尋找適合自己減壓的方法;事先準備和計 畫生活上的改變;接受無法改變的事實;尋求社會資源。

3. MCT 的壓力管理方式:在壓力調適方面,心理學家提出 MCT 的管理 方式,也就是心理管理(Mind Management)、溝通管理(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時間管理(Time Management)等三方面來因應壓力(引自黃義良,民 88)。在心理 管理方面,增強自我力量,減少不合理的自我陳述,學習理性而合邏輯的思考方 式,並發揮內在資源;在溝通管理方面,應該改變自己的人際溝通模式、多結交 好朋友,建立支持網;在時間管理方面,應該做好生涯規劃及長期短期生涯規劃,

適度安排每日的工作量,做有益身心的休閒活動,獲得充分的運動和休息。

(八)李榮妹(民 93)根據多位學者(江鴻鈞,民 84;吳宗立,民 85;林純 文,民 85;程一民,民 85;葉龍源,民 87;葉兆琪,民 88;吳明順,民 91;林 玉鳳,民 91)的研究綜合出因應策略有:1. 問題解決;2. 理性思考;3. 延宕逃避;

4. 尋求支持;5. 情緒調適。

周文欽 孫敏華 張德聰(民 93)在綜合性之壓力調適因應方法中談到解壓的 心理維他命 A 分別是:Aware(覺察)解壓之前必先了解壓力源何在?壓力之反應 及影響如何?自我壓力種類為何?方能訂出解壓之優先順序。Accept(接納)面對 壓力要能自我接納,不怨天尤人,也才不會浪費精力,如此才能平心靜氣,迎接 挑戰,承擔責任。Avoid(避免)有些壓力若能事先避免,則可預防勝於治療,例 如「不」延攬太多工作,「不」答應超出自己能力之事,「不」做出超出自己職務 角色之承諾,「不」花費超出自己之預算,加上「沒有」煩事在心頭,如此四「不」

一「沒有」,相信壓力自然遠離您身邊。Arrangement(安排)天下之壓力常起自「忙」,

「忙中有亂」,「亂中有錯」,「錯中生慌」,「慌中有壓」,因此如何妥善安排人、事、

時、地、物的組合,相信有計劃不會忙,「忙中有閒」、「亂中有序」、「不慌不亂」、

「按部就班」壓力自然減輕。Approach(接近)許多人常不到最後關頭決不輕言「做 事」,以致如同企業之「百分之八十、二十定律」即以百分之二十的時間做百分之

八十的事,難免會擠在一團,因此不如及早準備,凡是豫則立,不豫則廢,自古 皆然。Alter(替代)凡事必有預備方案,如此方不至於因變生亂,例如,戶外活動 若無雨天預備方案,一旦天雨,措手不及。天有不測風雲,人生亦然如此,因此 有些事固然義無反顧,但更多事須思索可能變化,方能有所反應。Action(行動)

計劃若無行動將一切成空!因此擬定具體合適的解壓行動是解壓的開始。

Achievement(成就感)任何事要能繼續做下去有許多原因,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做

Achievement(成就感)任何事要能繼續做下去有許多原因,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做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