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壹、 、 、 、行政決定的 行政決定的 行政決定的 行政決定的相關概念 相關概念 相關概念 相關概念

壹 壹

壹、 、 、 、行政決定的 行政決定的 行政決定的 行政決定的相關概念 相關概念 相關概念 相關概念

教育行政是對教育事務的管理,行政工作有效能,教育目標才能有效達成

(謝文全,1991)。簡言之,教育行政是達成教育目標的一種手段,為達教育目 標,教育行政工作必須要有計畫,而計畫的進行則有賴決定。計畫是一連串決 定的組合,因此整個教育行政計畫就是不斷地作決定。教育行政決定(decision making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是教育行政機關的主要功能,更是今日教 育行政學術與問題研究的焦點所在(吳清基,1989)。學校行政決定可說是學校 行政的核心,對學校教育品質的影響非常深遠。以下乃針對行政決定的相關意 涵及概念作一解析,深入吾人對教務主任行政決定的理解。

一、行政決定的意義

吳清基(1998)指出在學校組織中,教育行政決定為其核心。在其相關研

究著作中,詳細敘述行政決定之起源及理論。6著作介紹 1978 年諾貝爾經濟學 獎 Herbent Simon 所提出決定理論,並以其為決定管理學派的代表7。自 Herbent Simon 提出決定理論後,決定即是管理的核心;管理就是決定。決定不僅是高 層的行政行為,組織內的各個層級都要做出決定。

何謂行政決定?中外學者對此名詞定義不知凡幾,綜合學者的定義(王政 彥,1994;張金鑑,1987;黃昆輝,1980;謝文全,1989;Griffiths, 1959; Robbins, 1996; Simon, 1961; Taylor, 1965),8吾人對行政決定,其內涵為組織成員為解 程。Griffiths(1959)指出根據字典詞彙的定義:「作決定(decision making)是指藉著對事情 的判斷,來解決或終結一項爭議,也是經過思考而得的一個結論。」Barnard 於 1938 年指出:

「作決定就是從二個以上的替代方案中,選擇一定的方案,以達成一定的目標之理性行為。」

(引自張明輝,1991)。Robbins(1996)認為,決定是行政人員計畫、組織、管制的方法,其 本質即是抉擇(choice),從一些備選方案中抉擇的歷程。Taylor(1965)則認為:「作決定乃是 在可行變通方案行動中,對抉擇結果的思考。」Simon(1961)將「行政決定」看作是︰「在 兩種或兩種以上可能採取的行動或不行動方案中作一選擇的行為。」

決,另一些問題又產生。9Simon(1960)將決定過程具體的規劃為情報活動、

設計活動及選擇活動。學者們如,Mintzberg、Raisinghani 和 Theoret 於 1976 年、

10Robbins(1996)、11吳清山(2004)、12黃昆輝(1988)、13及謝文全(1991)等, 與判斷。Griffiths 亦認為行政決定是連續的、複雜的過程。並說:「每個決定均以先前的一個或 若干個決定作基礎。..實際上,每個決定是一系列中的一個,..每個決定與前面的決定具有關連。」

Simon(1957, p.8)說:「行政管理的歷程,就是作決定的過程」。Griffiths(1959)又強調「教育 行政的本質乃在於控制作決定的歷程。」吳金香(2000)行政決定是一複雜的行動歷程,「歷程」

(process)通常係指一連串的相關運作(operations),用以朝向既定的目標邁進的過程。

10 確認階段-問題界定、診斷分析;發展階段-資料蒐集、方案設計;選擇階段-選擇評鑑、

從表 2-2 可看出各學者對行政決定過程的論述,皆以 Simon 所提的情報活 動、設計活動及選擇活動為主要架構,並適時評鑑回饋管制決定品質,但此類 流程步驟無法凸顯決定者內在思考反思、回饋的連續歷程。圖 2-1 是行政決定 的行動週期圖,由圖 2-1 清楚看出行政決定是在現存情境中不斷地與各種情境 接觸及交互影響,決定者必須在這連續的過程中,清楚認識界定並釐清問題,

分析困難、澄清或詳述問題以及蒐集資料,透過規劃、溝通、督視、評價來研 擬解決行動計畫或方案,並經深思熟慮後選擇最佳之行動途徑或處理方案,依 方案實施後,再回過頭來檢視實施情形,不斷修正改進,這些歷程看似複雜,

其實是有脈絡可循,決定歷程中呈現決定者本身與現存情境互相影響的決定行 動週期。

圖 2-1 行政決定行動週期圖 資料來源:出自林明地等譯(2003)。

歸納上述國內外的說法,本文將教務主任行政決定的歷程分為以下步驟:

(一)確定問題情境面向:當教務主任面臨作決定時,第一個步驟即是確認所 需作的決定之情境因素,如問題背景、環境及客觀的情勢等。界定問題 在組織中的困難或衝突狀態,將問題概念化、置於現存情境中,並掌握

問題形成的原因,以便採取行動解決。

(二)分析現況面向:指教務主任面對行政決定情境時分析現況並將問題分 類;如為程序性決定,則由已經制定的各種原則、政策或方法產生;如 為非程序性決定,則可能需要以創造性決定探索問題。15教務主任在此 行政決定歷程時應廣泛收集資料,並勾繪出問題圖像,以作為決定的依 據。

(三)研擬解決方法面向:研擬解決方法是整個決定過程的核心,針對問題設 計幾個解決方法,可單獨進行或透過會議討論或座談會的方式進行,以 達集思廣益的目的。所研擬的各種解決方法須具有可行性及實用性,並 預測實施後的可能結果,以提供選擇之依據。

(四)評估方法面向:評估每種解決問題方法的利弊得失,最好採集體的腦力 激盪和討論方式,反覆研討推敲,以提高評估的準確性。

(五)決定方法面向:當教務主任面對決定情境經過評估後就要選擇合理、可 行及有效的方案,俾將來規劃實施。如果前述既定步驟還找不出最佳行 動方案,則必須回頭重新檢視研判再擬定。

(六)規劃執行面向:教務主任一旦決定形成行動計畫,隨即付之實行。執行 既定的決定步驟有:計畫、組織、人員的安置、導引、協調、報告、編 列預算及評鑑已執行的決定。而評鑑階段不僅是結束,也是另一個決定 行動循環的開始。

綜合上述,行政決定的過程,不外乎就是先確定問題、再收集資料並分析、

研訂可行的方案後,選取其中最佳的方案,最後付諸實施並評估結果。因此,

研究者認為作決定必須因應各種情境,不拘泥形式地作調整。Simon 於 1957 年 提出,給予兩個人相同的可能抉擇,相同的價值觀,相同的知識,照理來說他

15 Herbent Simon 於 1960 年之著作《The New Science Of Management Decision》提出依作 決定的技術(technique)而言,組織的決定根據是否反覆出現可分為程式化決定和非程式 決定。程式化決定(program decision)是結構良好的決定。一般來說,例行的反覆出現 的決定,比如:學校行事曆屬於程式化決定; 非程式化決定(nonprogram decision)即 結構不良的決定。那些對不經常出現的、非常規的事情做出的決定一般都是非程式化決 定,例如,制定一個新的策略等。Griffiths(1959)依決定的時機將行政決定分為三種:

居間決定(intermediary decision)、請求決定(appellate decision)與創造決定(creative decision)「居間決定」是指當上級教育行政機關或主管下達命令或政策要求執行時,單 位主管即須作居間決定,交付任務給承辦人,以達成任務。「請求決定」是因部屬的請求 而起的,即所作決定是出於部屬的要求。「創造性決定」是單位主管自身所作的決定,單 位主管必須為決定的成敗負責。(引自吳清基,1984)

們會作出相同的決定。但鄭美俐於 1982 年的研究結果卻指出,事實上,兩個人 經過相同的程序,而作完全相同的決定是不可能的,因作決定的過程還牽涉知 識、價值觀、資料等問題。研究者發現整個決定歷程並非一成不變。事務的決 定不論大小,均是連續不斷的過程,除了價值觀、知識及資料等會影響決定外,

個人行事風格更具影響力。

三、行政決定的影響因素

任何決定都難達到完美,決定過程中會遭遇障礙而影響決定的合理性。

Simon(1961)提出有限理性決定理論,認為決定的合理性是有限度的(limits),

主要原因有三:一為個人受到無意識的技術、習慣及反射行為的限制,個人的 決定也因而受限制;二為個人受到價值和目的的限制,影響個人的決定;三為 個人受到其知識程度的限制。吳清山(2004)將影響決定的因素歸納為個人因 素和情境因素;吳清基(1998)認為影響決定的因素為組織因素和個人因素;

黃昆輝(1988)則認為影響決定的因素有組織因素和個人因素兩種。綜合上述,

教務主任行政決定是教務主任本身、情境、歷程三層面的交互作用。影響決定 的因素除了組織因素、個人因素外,環境因素也相當重要。綜合上述學者之論 點以下針對組織因素、個人因素及環境因素對行政決定相關影響論述之。

(一)組織因素:首先為組織資訊溝通系統,溝通系統是組織決定情報蒐集的 重要歷程。組織溝通系統愈暢通,溝通品質愈良好,使決定者掌握完整 的資訊更能作出適切的決定。其次為組織內部關係,決定者與成員間的 人際互動關係愈良好,決定方案的執行較易獲得支持達成教育目標。第 三為組織的傳統慣例,組織長久以來所形成的傳統慣例形成組織文化。

最後組織對外界的承諾,影響學校行政難以順利推展或有效運作。

(二)個人因素:首先為個人人格特質,人格特質乃指個體外顯行為背後所形 成個體特有之人格特徵。其次為個人學驗背景,學識和經驗會影響一個 人對問題的看法和分析。第三為個人的價值觀,價值觀是一種基本的信 念,個人的價值觀會影響行為,行為則影響決定。第四為個人的思維習 慣,個人對決定問題的敏感性,深受思維習慣的影響。

(三)環境因素:首先為政治影響,學校行政決定會遭地方民意代表或政治人

物的關說或請託,形成學校決定時之壓力。其次為利益團體,部分廠商、

營利事業、出版社等企圖影響學校決定。第三為社區力量,學校和社區 關係緊密,對學校的決定會有重大影響力。最後上級壓力,因科層體制

營利事業、出版社等企圖影響學校決定。第三為社區力量,學校和社區 關係緊密,對學校的決定會有重大影響力。最後上級壓力,因科層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