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民中學教務主任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研究:四位教務主任之個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民中學教務主任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研究:四位教務主任之個案"

Copied!
2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 育 學 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教育行政班 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潘慧玲博士 碩士論文 國民中學教務主任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研究:. 國民中學教務主任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研究: 四位教務主任之個案. 黃培培撰. 研究生:黃培培. 撰. 民一百年撰. 中華民國一○○年一月.

(2)

(3) 國民中學教務主任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研究: 國民中學教務主任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研究: 四位教務主任之個案 摘要 回顧各國 80 年代以來,教育革新以推動學校本位管理為主軸。學校層級 乃教育革新推動的關鍵,國民中學教務主任在此波改革中居舉足輕重之地位。 然而,綜觀教育改革之論述,聚焦在校長與教師,教務主任鮮少被提及。此外, 採用認知觀點以了解行政人員對訊息與資訊的擷取,以及核心信念如何對行為 產生影響的研究更是付之闕如。基於此,本研究採取質性的個案研究取徑,邀 請四位專家、學者所推薦,不同學校規模與擔任教務主任年資之教務主任,透 過訪談法、放聲思考法以及文件分析法蒐集資料,分別探究四位教務主任行政 決定之心智模式形塑的背景脈絡、基模內涵,以及行政決定問題情境之心智運 作,具體形塑個案教務主任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圖像,進一步分析資深與初任 教務主任之認知差異。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壹、教務主任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透過生命經歷而形塑 貳、教務主任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的形塑與運作受組織文化的影響與限制 叁、教務主任核心信念的展現奠基於豐碩多元的基模內涵 肆、核心信念是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運作的指南針 伍、初任教務主任首重溝通並需他人指引方向,資深教務主任則以經驗來判斷 問題 基於本研究的發現與結論,文末針對各方教育主管機關以及未來研究提出 建議。 關鍵字:教務主任、行政決定、心智模式、基模. i.

(4) Junior High School Deputy Principal’s Mental Models of Decision Making in Administration: Four Case Studies Abstract Huang, Pel-Pel The education reform in every country has concentrated on the promotion of school-based management since 1980s. The schoo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motion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junior high school deputy principals are significant in the movement. However, the studies of educational reform only focus on teachers and principals. Deputy principals are seldom mentioned in the literature. Moreover, there is little study about how administrative staff collects information and how their core belief influences behavior from the cognitive point of view. Hence, this thesis used qualitative case study as the research approach,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 think-aloud method and document analysis to collect data. The research cases involved four deputy principals recommended by scholars and experts, from different school and different years of experience. The research analyzed the background and schema which form their mental model of decision making in administration as well as the performance of their mental model when making decisions. It concretized the mental model of decision making in administration for every deputy principal and drew out the cognitive differences between senior deputy principals and the junior ones.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research proposes the conclusion as follows: 1.. The deputy principal’s mental model of decision making in administration are formed by their life experience.. 2.. The form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the deputy principal’s mental model of decision making in administration are influenced and restricted by the ii.

(5) organization culture. 3.. The realization of the deputy principal’s core belief is based on the varied contents of the schema.. 4.. The core belief direct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ental model of decision making in administration. 5.. Junior deputy principals emphasizes communication and need advice from others while senior deputy principals analyze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ir experienc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education authority and future studies,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are raised. Keywords: deputy principal, decision making in administration, mental model, schema. iii.

(6) 謝誌 寫作至此,心中充滿感恩,終於可以體會陳之藩先生所謂「得之於人者太 多,出之於己者太少」的意涵。 首先,要感謝指導教授潘慧玲老師的諄諄教誨,老師對做學問嚴謹、認真 的態度,使我絲毫沒有研究概念的心智逐漸建構出何謂研究的知識內涵。如今 論文終於得以付梓,衷心感謝老師在寫作過程中的耐心指導。雖然老師對學術 研究的態度是近乎完美地堅持,但在與我們這群不同年齡、背景、程度的學生 相處時,老師秉持著「有教無類」的包容與愛心,更令人感佩。在論文口試期 間,也承蒙口試委員林新發校長、林天祐校長在百忙之中,熱心地指導、建議, 使論文得以有更豐富、更多元的視野,在此謹深致謝忱。 同時也感謝父母與家人這段時間的包容、體諒。當我無法抽空返家探望時, 總是麻煩家中弟妹們代為噓寒問暖;而父親的勉勵與母親的關心,更是我持續 在艱困的環境中,仍能堅持做對的人與對的事的動力。 當我緊要關頭時,學校同仁在工作上的協助與支援,讓我有較長時間可以 沉澱腦海中的思緒,論文撰寫、修改、潤稿才得以順利完成,同仁們的關心使 我深深銘感在心。一併謝謝可愛的學生們,你們天真燦爛的笑臉以及對我教學 的肯定與回饋,使我一路行來無怨無悔地熱愛這份工作。 衷心感謝論文小組的夥伴們:硯凱、淑涵、欣姿、穎琦、伯安、名昱、新 峯、若葳等,特別是學弟硯凱,協助我最後階段的校對、排版、諮詢與解惑, 而硯凱自己也身處撰寫論文的水深火熱中,這樣的鼎力相助,怎不令我由衷感 激?多少個在九樓會議室討論彼此論文的日子,如此相互砥礪、合作無間的專 業學習社群,更是一段永駐我心頭的難忘。 當我沮喪、恐懼、缺乏信心時,教會的姐妹們不斷鼓勵我、為我代禱,使 我重拾信心再度往前行,我知道我並不孤單。對於所有為我禱告,支持、陪伴 我、關懷我的弟兄姊妹,在此也致上由衷感謝。 特別感謝月桂、紫薇、松柏、黃槐四位個案主任,若非四位協助,此篇論 文無法順利完成,也因著主任們豐富的生命經歷使論文更增添不同風采。從你 們身上我學習到教育家的風範,這趟學習旅程對我來說,不只是學術認知思想 上的拓展,也體會自己的處事更需圓融、豁達,這是論文撰寫期間最大的收穫。 最後感謝祂,帶領我得以一窺學術殿堂的寬廣與奧秘,並繼續引領我人生 未來的方向與道路,願一切榮耀、頌讚都歸給祂。 黃培培. iv. 2011 歲首.

(7)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6 第三節 名詞釋義..................................................................................................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教務主任之職務分析與相關研究........................................................ 11 第二節 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的相關概念與理論............................................21 第三節 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的相關研究........................................................4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53 第一節 研究取徑與資料收集方法....................................................................53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55 第三節 研究實施程序........................................................................................62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64 第五節 研究者角色與研究倫理........................................................................66 第四章 教務主任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69 第一節 服務人群為己任的月桂主任................................................................69 第二節 勇於嘗試學習的紫薇主任....................................................................93 第三節 傳承優質教育的松柏主任.................................................................. 115 第四節 維持公平多元的黃槐主任..................................................................136 第五節 初任與資深教務主任行政決定心智之差異......................................158 第六節 綜合討論..............................................................................................16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77 第一節 結論......................................................................................................177 第二節 建議......................................................................................................180 v.

(8) 參考文獻.........................................................................................................................183 附錄一. 文件資料...................................................................................................... 194. 附錄二. 訪談指引...................................................................................................... 195. 附錄三. 教務主任行政決定問題情境.....................................................................196. 附錄四. 訪談編碼表..................................................................................................199. 附錄五. 行政決定問題情境編碼表.........................................................................200. vi.

(9) 表次 表 2-1. 國內教務主任研究 .......................................................................................17. 表 2-2. 行政決定歷程分析比較表 ...........................................................................24. 表 2-3. 社會認知的基模類別. 表 2-4. 專家與生手的差異 .......................................................................................43. 表 2-5. Palmer、Stough、Burdenski 與 Gonzales 整理之專家標準 ......................44. 表 2-6. 國內行政決定相關研究. 表 3-1. 四名教務主任的基本資料. 表 3-2. 訪談時間表 .................................................................................................63. ...............................................................................38. ...........................................................................46 .......................................................................56. vii.

(10) 圖次 圖 2-1 行政決定行動週期圖 ......................................................................................25 圖 2-2 Gagné於 1985 年提出的訊息處理模式..........................................................33 圖 2-3 記憶系統的假設性流程圖 .............................................................................34 圖 2-4 行政決定心智模型圖. .................................................................................41. 圖 2-5 行政信念與行政問題、因應策略所形成的辯證關係. .............................51. 圖 4-1 月桂主任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圖 ................................................................92 圖 4-2 紫薇主任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圖 .............................................................. 114 圖 4-3 松柏主任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圖 ..............................................................135 圖 4-4 黃槐主任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圖 ..............................................................157. viii.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旨在針對研究的背景與概況做一說明,共分為:研究動機、研究目的 與待答問題、名詞釋義、研究範圍與限制等四節。.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壹、教育改革中教務主任角色有其重要性 教務主任是我國特有的學校行政職務,1在美國則以副校長(vice-principal、 deputy principal、assistant principal、deputy head-teacher)來執行類似我國教務 主任職責,在國外被視為校長代理人,工作繁瑣且複雜,與國內教務主任相同, 除負責學校行政業務外,亦從事教學。 有關副校長/教務主任的角色,在國內外文獻中常被忽略及遺忘(Austin & Brown, 1970; Marshall, 1992) 。教育改革的論述均聚焦於學校的領導者—校長, 以及教學第一線的執行者—教師。2Hartzel 曾用「副校長在領導實務工作者的文 獻中是個被忽略的角色」來形容文獻中副校長相關資料的缺乏(引自 Charles, Ava, Jason, & Hordon, 2002) 。Charles 等人指出在學校效能的相關研究發現,越 來越少校長是單獨管理學校,並強調副校長的角色對於提升學校效能深具影響 力。此外,因不同校長對副校長角色的認知不一,使副校長角色的複雜性相對 提高(Austin & Brown, 1970; Ribbins, 1997)。如同 Austin 和 Brown(1970)的 研究發現,在傳統的科層權威組織體制下,副校長的工作明確定位為「執行校. 1. 國內教務主任授課鐘點,依據學校班級數多寡。54 班以上主任授課一節、36-53 班授課二節, 27-35 班授課三節、26 班以下授課四節。 2以關鍵字「教務主任」 、「教師」與「校長」進入「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網」以題搜尋, 發現題目中以「教務主任」 、 「教師」與「校長」分別為 33 篇、7614 篇與 1220 篇。以 assistant principal 搜尋的 ERIC 的 citation 及 abstract 則出現 7164 篇,縮小範圍為學術期刊則減為 54 篇,以 Deputy Principal 搜尋 ERIC 的 citation 及 abstract 則出現 130 篇,縮小範圍為學術期刊則減為 14 篇;以 Principal 搜尋 ERIC 的 citation 及 abstract 則出現 367794 篇,縮小範圍為學術期刊則減為 26268 篇;以 teacher 收尋 ERIC 的 citation 及 abstract 則出現 614749 篇,縮小範圍為學術期刊則減為 90106 篇。篇幅明顯比例失衡,顯示研究焦點在校長及教師而非教務主任。. 1.

(12) 長託付之事」 ,並強調副校長的職責就是在會議協商時與校長站在同一陣線。因 此,過去副校長主要功能在維持組織的穩定,並非使組織產生革新與變化。因 此 Greenfield(1984)研究認為副校長的角色扮演常缺乏批判性及創造性的思 考。然而自 1980 年代以來,世界主要國家興起新一波的教育改革,統稱為「學 校重整」(school restructuring)運動(潘慧玲,2002),許多國家都紛紛推出教 育改革方案或計畫,如澳大利亞實行的權力下放;在美國及加拿大所推動學校 本位管理,或是英國所實行的學校在地管理。異於過去強調課程、教學或是師 資水準提升等片面性改革,此一波教改強調整體性與綜合性,特別是管理結構 之改變,更反映分權化(decentralization)的作法。因此,學校中的分享管理(shared governance)、參與決定(participative decision-making)成為權力結構調整之必 要途徑,讓教師、家長,甚至學生、社區人士都能參與學校事務之運作(潘慧 玲,2002) 。這一波教育改革使得副校長在學校組織的角色及與教師專業發展關 係開始產生變化,此轉變意味副校長獲得新的組織職責以及需要提升其領導管 理的能力(Harvey & Sheridan, 1995)。 在此波學校重整運動的影響下,國內亦展開一連串改革措施。民國九十三 年八月國民中學全面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國民中學教師面臨課程規劃、設計以 及合科教學等教育新措施之衝擊;此外,九年一貫課程將部分的課程決定權下 放,鼓勵彰顯學校本位課程之精神,結合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家長、社區人 士共同參與課程發展。面對此一波教育革新政策,學校層級執行九年一貫課程, 其中課程發展是教務處首要的工作;舉凡課程規劃、執行、推展與評鑑,都是 教務處的職責,故實際執行的教務主任身負重責大任,要扮演校長、社區家長、 學校教師在課程活動設計時重要的橋樑。因此,如何秉持國家推動教育方針、 結合校長對教育改革的指示與個人教育理念,並協調學校同仁、社區家長人士 觀念,帶領所有成員共同規劃學校本位課程;是教務主任在此波教育改革中所 承擔重要角色。. 貳、教務主任行政決定影響學校效能 教務主任行政決定影響學校效能 學校本位管理為學校革新的重要策略之一。有關學校本位管理的作法各國 不一,但其要素卻共同(Carlson, 1996) :第一、涉及決定主體的改變,重視自 主與績效的平衡。其次、就決定的執行言,強調最接近、最會被影響或是負最 2.

(13) 大責任的人,應是作決定者。第三、在學校決策中,涉及校長、教師、職員、 與社區的彰權益能(empowerment)和參與。 在強調學校本位管理的趨勢中,根據林曜聖(1996) 、朱順興(2001)的研 究結果發現,校長行政決定常採用授權式的決定。此外,副校長/教務主任的 角色包括,校長的代理人與輔助者,亦即校長不在學校時,副校長/教務主任 須代替校長處理校務(Marshall, 1992)。副校長要和校長共為達到學校的願景 目標而努力,進行資源與人員的管理與追蹤(Garrett & Mcgeachie, 1999) ;對於 校長的決定,副校長要持支持的心態,並將校長的決定付諸執行(Hughes & James, 1999) 。歸納得知,在學校中副校長/教務主任與校長均為重要的領導角 色。身為學校教務工作主要推動者的副校長/教務主任,其個人對教育革新之 態度、信念及認知,影響學校推動革新之效能。當各校成立課程發展委員會與 學習領域課程小組,相關學校成員對課程與教學皆有不同之見解與堅持時,處 於樞紐位置之教務主任,其溝通、協調、領導與執行方式,將決定學校課程改 革方向與成效,因此,在學校重整運動中副校長/教務主任的決定相形重要。. 參、研究者本身對於研究主題的關注 此波教育改革帶動學校組織之調整,教師會、教評會、家長會在學校中設 立。教師、家長積極參與校務,爭取自身權益,校園成為政治角力的舞臺,學 校行政複雜度提高,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之問題愈來愈多,校園中超越文化慣 例,出現不受規範、情緒失控的學校行政行為(黃乃熒,2001) 。校園環境也不 再像過去印象中一片寧靜安詳和樂的景象。學校行政運作需要更多溝通、協調、 妥協,造成很多從事行政工作多年的教務主任紛紛求去,教務工作逃兵日增(莊 金永,2002)。 研究者於工作中觀察服務學校之教務主任,3以及研究所進修期間與從事教 務工作多年之教務主任分享學校行政工作時,每每討論到改革後的種種現況, 教務主任們往往敘述著推動政策之困難,如若提議廢除早自修、夜自習,則掌 聲不斷,若提及教師專業發展或鼓勵教師參與研習,則反對聲音不斷;校長、. 3. 本文作者為兼註冊組長之國中教師,在教務處已有四年行政資歷,有實際參與教務主任行政 決定之經歷,故對教務主任於作決策時之掙扎或是推動相關教學活動之困難有身歷其境之瞭 解。 3.

(14) 家長要求看學生「成績」 、 「升學率」 、 「教學績效」 ,教師同仁要「鬆綁」 、 「權益」 ; 學生上不了理想高中、職,校長、家長責怪教師未盡其責,請求老師多花些時 間陪伴學生唸書,但老師卻推託學生本身素質差、家長配合度低,至於家長, 則是責難學校跟不上教改步履,教師教學了無新意。在此三方面衝突的煎熬下, 教務主任往往心力交瘁,不明白教育理想與學校現實環境如何取得平衡。 從以上教務主任的心聲可知,此波教育改革對教務主任造成很大的衝擊, 教務主任在面對學校行政複雜度變高、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的問題暴增之際, 卻須在此詭譎多變情況下,做出滿足家長、學生、教師,甚至校長等多方需求 的行政決定。如何根據理性做出決定呢?通常同一事件背景,只要是處理的「人」 不同,其結果常常會產生重大差異。同一所學校中,在軟、硬體設施都相同之 基礎下,不同的教務主任,所排出的教師課表就會有許多不同之處。盧進義 (2003)在針對自己擔任七年教務主任期間的自我探究中指出, 「專家型」的教 務主任以法令規章、作業手冊作為教學領導有力的依據;而「協助型」的教務 主任以滿足他人之需求,作為教學領導的重要指標。 「人」的行為與思想極其難 解,因為人的行為、思想複雜多樣。 研究者經由長期觀察教育現場以及教務主任的近身接觸後,發現每位教務 主任確實具有一套與他人不同的思考邏輯與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研究者在研 究所裡的學習以及對教育現況工作環境的觀察,是啟發本研究進行教務主任心 智模式研究的關鍵。質性研究關注的是社會事實的建構過程及人們在不同的特 有文化脈絡下的經驗與解釋,有鑑於此,本研究採質性個案研究取徑探究教務 主任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 肆、採認知取向4探究教 探究教務主任行政決定的 務主任行政決定的研究缺乏 研究缺乏 Cheng(2002)認為在變動不居的今日,吾人須從個人、群體、學校的層. 4. 「認知」(Cognition)是「當我們在從事知覺、回憶、思考與了解等行動時,進行一切心智處 理及活動的集合,包括這些心智處理及活動的運作」 (引自李玉琇、蔣文祁,2005) 。認知心理 學的兩大研討方向為(1)知識在記憶中如何儲存,儲存什麼記憶內容;(2)知識被使用與處理的 歷程。前者強調的是心智結構,後者是心智歷程。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 Robert J. Sternberg 將 認知心理學定義為,人類對訊息如何知覺、學習、記憶和思考。認知(cognition)是指訊息的 種類及處理方式,其中「訊息」是指我們記憶中所儲存的東西, 「處理」 (process)則是指獲得、 保存及使用等方式。. 4.

(15) 級和情感、行為與認知的面向來重構學校領導的概念。Begley(1996)指出教 育行政領域長期忽略領導者價值信念,而這類認知取向的心智思維研究卻是理 解當今學校領導實務的關鍵之一(Leithwood, 2005)。 就研究者觀察服務學校之教務主任發現,教務主任工作常受制於許多非專 業因素影響。一般而言,學校成員的組成包括不同的群體,不同的價值觀,以 及多樣的角色權力衝突,此情境所呈現出的複雜性與不確定性,增添教務主任 面臨行政事務決定時之困擾,讓教務主任難以適從。5在這樣學校情境中,身為 校長代理人的副校長/教務主任經常被期望能有效地解讀政策環境,推動多元 的政策,進而解決許多複雜的問題與人際互動衝突(Yekovich, 1993)。此外, Bolman 與 Deal(1997)提出學校行政領導角色與醫生的專業類似,在多數情 況下必須有倫理地、有責任地在採取行動以前先思考。副校長/教務主任角色 職責僅次於校長,在面對涉及師生教與學、學生成長與發展責任重大。教務主 任在採取決定之前,必須先將所面對情境脈絡中模糊的資訊加以有意義地診 斷、思考,才能進一步地作行政決定。 隨著 Senge 學習型組織理論在學術界的發酵(郭進隆譯,1994) ,心智模式 (mental model) 成為領導認知取向熱門的研究課題。國內雖有不少關於心智 模式的研究,綜合來看均與領導認知的研究無關,大多為教學學習認知相關研 究(引自蘇千惠,2004)。目前管理界有李澄益(2003),針對業界高階經理人 領導的心智模式進行研究。該研究針對八個個案的高階經理人進行質性個案研 究,採用傳記、文件、書報分析法,並透過深入訪談的研究方式,進行高階經 理人心智模式的探索。 蘇千惠(2004)為首篇採用認知觀點,以研究《四位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心 智模式之研究》為題,蘇文引用 Lord 與 Foti(1986)社會基模類型為基礎,以 、人物基模(person-schema) 、腳本基模(scripts -schema) 、 自我基模(self-schema) 情境中的人物基模(person-in-situation schema)建構校長領導心智模式的內涵, 蘇千惠(2004)的研究提出除了上述四類基模外,尚有一類整合所有類別的基 模,成為指引校長領導學校的核心信念統合基模中的核心信念(core belief), 研究藉由校長言行的觀察,研究校長如何使用隱性知識,研究目的主要探討校. 5. 由國內相關教務主任研究中以工作壓力為大宗,可知教務主任工作存在許多困擾與壓力。 5.

(16) 長對訊息與資訊的擷取,以及核心信念如何對領導行為產生影響。 李澄益(2003)與蘇千惠(2004)之研究對象均針對組織中的最高領導者 的心智模式進行研究。Peter Drucker(1954)書中指出經理人是賦予組織方向, 且就組織如何運用所擁有資源作決定並領導者。經理人分成基層經理人、中階 經理人及高階經理人。中階經理人稱為管理層,負責承上起下、溝通協調、協 助上級擬定政策,以及負責傳達及正確解讀上級政策職責,使組織成為一個完 整的工作團隊。可知中階管理者在整個組織中,對組織效能提升具不容忽視的 作用。學校組織中擔任中階管理人之副校長/教務主任,其行政決定心智模式 對學校整體革新的推動與發展將具有相當程度之影響。本研究以蘇文之研究為 基礎,藉由 Lord 與 Foti(1986)社會基模類型建構出教務主任行政決定之心智 模式的具體樣貌。希冀透過研究,深入理解學校現場的四位教務主任在作決定 情境時之心智模式。.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如下。. 壹、研究目的 在這一波教改脈絡下,學校成員擁有與以往大不相同的參與決定之權力, 教務主任身為學校承上啟下之領導人,其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如何引導其實踐 日常的領導,值得探索。具體言之,本研究的目的共有下列五點: 一、瞭解教務主任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形塑的背景脈絡。 二、分析教務主任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的內涵。 三、探究教務主任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的運作。 四、分析初任與資深教務主任,在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上的差異。 五、根據研究結果,歸納教務主任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的相關內涵,以作為現 職教務主任、有志於教務主任一途者,以及學校領導革新研究的參考。. 貳、待答問題 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之研究目的,提出本研究的待答問題: 6.

(17) 一、形塑個案教務主任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的背景脈絡為何? 二、探究個案教務主任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中其自我基模、人物基模、腳本基 模、情境中的人物基模、統合基模中的核心信念為何? 三、瞭解個案教務主任在問題情境時其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的運作情況為何? 四、剖析初任與資深教務主任在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上的差異為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節針對研究中的重要名詞—「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進行闡述。然而由 於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起源於心理學中認知概念且與行政決定意涵相關。本節 首先針對「心智模式」的概念進行界定,接著解釋「行政決定」的概念,再對 「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mental model of decision making in administration)進 行詮釋。同時,也將本研究中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內涵的相關基模予以說明。. 壹、心智模式 心智為一種思維如:知覺、記憶、推理、作決定、問題解決等。心智運作歷 程包括訊息接收、傳遞與處理,輸入之訊息再進一步儲存成記憶,最後形成知識 應用於日常事務的應變及處理,如問題解決、作決定、判斷等心智思維歷程,故 心智可稱為認知思維運作。模式則是個人習以為常、內在形成自動處理的慣例運 作方式。簡言之,心智模式為個人薈萃生命經歷及記憶儲存,所建立習以為常、 個人面對環境中須處理情形,立即反應的一套心智運作方式。. 貳、行政決定 本研究中的行政決定係指組織成員為解決問題、擬定計畫,透過蒐集資料、 處理方式決定,經過思考,最後選擇最適當方法的一種行政行為。行政決定涉及 思考,決定與思考為一體的兩面。本研究參與對象為教務主任,教務主任行政決 定指教務主任面對行政決定情境產生之行政行為。教務主任行政決定的範圍依其 職責包括擔任校長代理人、策劃與擬訂學校及教務工作事宜、教師專業發展、處 理校務會議及各科教學研究會議關於教務工作的建議案等。. 7.

(18) 參、行政決定之 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 所謂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係指決定者面對行政決定時所運用的心智模式, 其受到組織、個人與環境因素的影響,使個人可藉之快速處理與決定相關的人 事務。在本研究中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探究,將包括進行行政決定時,心智模 式之內涵,以及心智模式如何受到組織、個人與環境因素而運作。 在心智模式的內涵上,本研究藉由教務主任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中基模理 論的概念,將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的內涵分為以下四種: 一、自我基模 自我基模係指教務主任從認知與經驗中,對教務主任角色職務「自我」所 累積的整合性看法。擁有愈清楚自我基模的教務主任,則愈能在團體裡發揮自 我的特質與能力,更能歸因及處理與自己有關的訊息。 二、人物基模 人物基模係指教務主任從認知與經驗中,對周圍「人物」所累積的整合性 看法。透過人物基模的導引,教務主任可對人物產生出知覺與記憶的推論,有 助其對人物的認知與分類。 三、腳本基模 腳本基模係指教務主任在擔任「教務主任」的經歷中,對該職位認知的成 熟度。一般而言,初任教務主任的腳本基模因較受資歷侷限,於是,腳本基模 較無法提供其「成為教務主任」所需的連續、序列事件的知識;相反地,資深 教務主任具有較為完整的腳本基模,此有助於其行政決定行為,並增益其在「擔 任教務主任」期間,對模糊資訊的理解。 四、情境中的人物基模 情境中的人物基模係指教務主任在其所處之學校情境中,對其內部組織成 員的認知與判斷。由於情境中的人物基模可協助教務主任因地制宜地看待情境 中人物的表現。故可在動態的情境中,使教務主任正確認知情境與人物間的交 互影響,作出行政決定之適切判斷。 此外,在上述四種基模之外,核心信念亦是教務主任行政決定重要影響因 素。核心信念係指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中某種根深柢固的信念,主導教務主任 決定時的判斷,其內涵不僅整合了前述四種基模的特質與內涵,更彷彿羅盤般, 8.

(19) 在行政決定時,不斷地受到個人、組織與環境等因素影響教務主任行政決定之 心智模式的運作。.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根據本研究之目的,以下針對研究的範圍與限制進行說明。. 壹、研究範圍 一、在研究主題方面 在與認知相關的研究子題上,本研究聚焦於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以國民 中學之四位個案教務主任作為研究參與者,以學校中常見或實際發生的行政決 定問題,探討教務主任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模式。目的在了解在這一波教改下, 教務主任持何種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來面對多變混沌的教育環境,理解教育環 境的變化,以及如何在教務主任職務中推動教育改革事務。 二、研究參與者方面 本研究採取立意取樣,經由學校教育專家學者的推薦,依據學校規模大、 中或小型學校,獲個案教務主任同意後,選取初任與資深各兩人。依研究需要 選取初任教務主任、與擔任八年以上資深教務主任。研究參與者的學校規模與 擔任教務主任資歷的考量,主要希望透過初任與資深教務主任間的比較,了解 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是否受時間與經驗積累的成熟度而有所不同,以及不同學 校情境脈絡下之教務主任,其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的差異為何。.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是在探討教務主任對於學校問題的處理,教務主任面對情境需要作 決定時的思考情形。在研究過程中,雖透過文件分析、深度訪談、放聲思考瞭 解教務主任行政決定的心智模式,但囿於個人的能力或時間所限難免有所遺 漏,恐未能完全呈現教務主任在學校行政決定思維上的全貌,此為本研究之限 制。. 9.

(20) 10.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教務主任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根據研究目的與 研究問題,為了充份瞭解與分析相關理論與概念,本章共分三節進行相關文獻 的探究。首節著墨於教務主任之職務內涵分析;其次,針對行政決定之心智模 式進行探討,內容先就行政決定的意義、運作、歷程與影響行政決定的因素, 以及心智模式相關的意涵、內涵等內容探究,最後針對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的 相關理論進行分析,綜合三節內容形成本研究之思考架構。. 第一節 教務主任之 教務主任之職務分析與 職務分析與相關研究 在這一波的教育改革中,教務主任角色有其重要性,其行政決定影響學校 效能與運作深遠。本節首先整理國內外副校長/教務主任相關文獻,再分析有 關副校長/教務主任研究之結果。. 壹、副校長/ 副校長/教務主任之 教務主任之職務分析 以下針對副校長/教務主任的角色與職責進行探究。 一、副校長/教務主任角色 教務主任除法規授予的角色,還有組織期待的角色、以及個人對自己期待 的角色,且因應社會變遷,教務主任的角色不停地改變(Harvey, 1994)。吳清 山(2004) 、吳金香(1995)與陳春雄(1985)等均針對教務主任角色提出研究, 指陳教務主任的角色為幕僚者、領導者、執行者、溝通者。根據上述角色的分 析,教務主任在學校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現在與過去又有什麼不同?因國外 並無教務主任之職務,本文以職務相似的副校長作分析。以下就國內外副校長 /教務主任角色之不同進行分析。 (一)國外副校長角色探究 Maggie D. Carey 調查美國中西部一百四十八位副校長之角色功能(role functions) ,獲得結論是教務主任角色如下:校長出缺時的代理人、學校教學政 策的發展者、學生的諮詢者、教師教學的評鑑者、家長會與學校的溝通橋樑、 教科書的選擇者等(引自吳金香,1995)。. 11.

(22) 此外,相關副校長的角色任務分述如下:首先為擔任校長的代理人與輔助 者,必要時副校長須代表校長處理校務(Marshall, 1992)。副校長對校長的決 定要有支持態度,並執行校長的決定。副校長和校長共同為達成學校願景與目 標努力,並進行資源與人員的管理與追蹤(Garrett & Mcgeachie, 1999) 。副校長 與校長是相互彌補、互相容忍與合作的夥伴關係。Hughes 與 James 於 1999 年 研究指出校長與副校長成功的關係來自於彼此共同尊重、信任、分享價值觀與 信念、最重要的是忠誠。此外副校長角色還包括溝通者,副校長職位在校長之 下、教師之上,扮演校長與教師間訊息的溝通者,傳遞兩方的意見,成為兩者 溝通的橋樑(Hughes & James, 1999) 。如 Celikten(2001)指出副校長的本質與 角色包含與學年主任和其他教師進行溝通,聯絡學校教師,建立和維持學校課 程發展的運作,扮演課程領導者或協調者角色。除此之外,副校長須聯繫學校 與家長。故當家長質疑學校,教務主任必須面對處理(Webb & Vulliamy, 1995) 。 Glanz(1994)研究調查 164 位紐約市教務主任,發現教務主任對於本身角 色與職責認知,與以往維持學校紀律與規範傳統角色不同,現今教務主任認知 其職責與功能在教學及課程領導發展方面。在強調教育革新浪潮下,如何促進 教師專業發展是副校長首要任務(Harvey & Sheridan, 1995)。另有副校長相關 研究(Webb & Vulliamy, 1995; Harvey & Sheridan, 1995)指出副校長主要工作 任務就是課程領導,課程領導指副校長需要營造有效教學與有效學習的環境, 建立廣泛的認識並承諾學生的進步(Marshall, 1992; Celikten, 2001)。 (二)國內教務主任角色探究 吳清山(2004) 、吳金香(1995)與陳春雄(1985)研究指出教務主任的角 色包括如下: 1.. 單位主管角色:因教務主任為教務處之主管,陳春雄(1985)研究中指 出教務主任有如企業經理人之角色。. 2.. 代理校長角色:校長如因公、病或其他事故請假而不能視事時,校務工 作則委由教務主任代理,凸顯教務主任在學校行政之重要性;其他各處 室事務包括訓導、輔導、總務等,教務主任需深入瞭解才能勝任代理校 長之工作。. 3.. 幕僚輔助角色:為校長輔助者,教務主任是校長重要幕僚,為使教務工 作順利運作,需提供有關教務資訊供校長裁決。 12.

(23) 4.. 計畫執行角色:教務主任要領導教務處同仁共同推行教務,督導所擬訂 各項活動計畫,檢討計畫成效。溝通協調角色,教務工作經常與學校各 處室產生密切關係。陳春雄(1985)研究中以人際關係促進者、變革提 倡者與衝突協調者來形容教務主任的角色。. 5.. 課程推動與教學評鑑角色:教務主任有引導教師正常教學之責,本身對 課程標準、內容及特質須深入了解,才能有效擔負課程推動角色。課程 規劃中以教學評鑑來確認教師的教學績效與學生的學習結果。. 6.. 教學研究倡導角色,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後,學校依規定成立「課程發展 委員會」與「各學習領域課程小組」 ,規劃「學校本位課程」 ,進行「行 動研究」等,帶動教師從事各種研究,提升教學品質。學校與社區的溝 通者,教務主任居學校與社區溝通者角色,教務主任主動與學校組織內 外人員及有關單位進行教育溝通,讓社區人士及家長對學校狀況及教育 問題能明白,建立學校與社區的正式或非正式溝通系統,邀請家長及社 區人士參加學校活動。. 歸納副校長/教務主任角色涵蓋:單位主管、代理校長、幕僚輔助、計畫 執行、課程推動、教學評鑑、教學研究、溝通協調、帶領團隊、主動積極的行 動研究者等角色與特質。副校長/教務主任的領導角色應兼顧行政領導與課程 領導,承上啟下、居中間樞紐的角色認知,才能勝任一位稱職的副校長/教務 主任。除角色多元外,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教務主任例行工作更加繁重。針 對教務主任九年一貫施行後課程領導的角色,陳美伶(2002)研究指出包括, 充滿熱忱的工作者;以身作則的模範;積極主動的學習者;發現問題的批判者; 多方考量的思考者;善於協調的溝通者;富有同理心的關懷者;共同協商的合 作者;知人善任的工作分配者;值得信賴的行政人員。陳慶盛(2004)研究歸 納其增加的工作有:成立課程發展委員會,召開領域會議,審核學校本位課程 發展與規劃,學校課程計畫撰寫,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規劃進修課程,組織教 師團隊,整合教師資源、落實九年一貫教育政策宣導等。 二、副校長/教務主任職責 (一)國外副校長職責 Edmonson、Roemer 與 Bacon 認為副校長是彌補校長某方面不足的人,其 職責包括學生常規控制、作息時間表處理及其他的業務,職務因校長授權與學 13.

(24) 校規模大小而異(引自林啟泓,2005)。另 McDonough(1970)指出副校長職 責包括:協助校長作決定(assisting decision-making) ,學校計畫設計(planning the school program) ,提供校長建議(advising the principal) ,與校長共同擬定政 策(sharing in policy formatting) ,教職員溝通(forming a liaison with the staff), 指定工作執行(performing assigned tasks well),以及教學改進(improving instruction)。 此外,Garrett 和 Mcgeachie(1999)研究中引用英國教育與就業部(The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DfEE)針對副校長職務的定義,說明 一個人被任命為副校長,應發揮其職責包括:制定學校的目標和願景、建立政 策、透過政策達成目標、管理人員和資源、監測這些目標的進展與實踐。Garrett 和 Mcgeachie 進 一 步 說 明 提 出 副 校 長 角 色 須 承 擔 之 工 作 包 括 : 協 調 (Co-ordinating) 、一般行政(General Adaministration) 、與人合作(Working With People)、學校文化(School Ethos)、外部關係(External Relations)、維持學校 品質(Ensuring Qulity) 、策略概述(Strategic Overview)及專業發展(Professional Devolopment)。 (二)國內教務主任職責 依據《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之修正條文第十三條規定,教務主任職責包 含行政計畫章則、行政支援與協調、教學視導、課程發展、專業知能及經費執 行等;以及督導教學、註冊、設備、資訊等業務。可知教務主任須具備行政專 業能力與素養,亦須有課程與教學的豐富經驗與涵養。 教務主任擔負的職責,任晟蓀(2000)與吳清山(2004)、謝文全(1991) 主張包括如下:擔任校長代理人;擬訂學校及教務工作(包括彙編學校行事曆、 擬定教務處各項章則等);主持及出席會議(教務會議、校務會議等);策劃 及督導業務(分配教師課務、教學環境佈置、巡查教學等);各處室協調(策 劃全校性學藝活動);教師專業發展(鼓勵教師編製教材、協助教師從事研究 等);其他(調整上課及補課等,處理校務會議及各科教學研究會議關於教務 工作的建議)。 綜合上述對教務主任角色與職責的探討,可知教務主任職務相當繁重,責 任更形重大。校長出缺或請假須由主任代理校長時,各處室主任雖同為一級主 管,在法令上亦無明文規定,但一般都以「教、訓、總、輔」的順位排序,為 14.

(25) 學校行政中不成文的默契。可見教務主任具首席幕僚的地位,教務主任須具備 多重專業能力與素養,方能順利推展業務,落實學校教育之目的。. 貳、副校長/ 副校長/教務主任之相關研究 教務主任之相關研究 以下針對國內外副校長/教務主任的相關研究進行探究。 一、國外副校長之研究 國外文獻中有關副校長研究,可發現常被忽略及遺忘(Austin & Brown, 1970; Marshall, 1992)。自 1980 年代以來,主要國家興起新一波的教育改革, 這一波教育改革使得副校長/教務主任獲得新的組織職責以及需要提升其領導 管理的能力(Harvey & Sheridan, 1995)。相關國外研究亦開始針對副校長角色 職務進行探究。 Greenfield(1984)研究中指出 Austin 和 Brown 在 1970 年的研究,針對副 校長角色的認識及基本指引有詳盡介紹,最符合研究實用性。Glanz(1994)的 研究中指出,全國性有關副校長的研究首先是由美國中等學校校長協會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NAESA)在 1970 年所提 出,此份研究是由 Austin 和 Brown 共同完成。Glanz(1994)指出這研究的目 的並非批判性分析(critical analysis)乃是針對副校長的職務角色概括性敘述 (descriptive overview);與 Greenfield(1984)有相同論點,Glanz(1994)指 出 Austin 和 Brown 研究的主要貢獻就是凸顯教務主任角色的重要性。以下就詳 細介紹 Austin 和 Brown(1970)的研究。 這篇研究報告由三個副校長相關研究構成,陳述有關副校長職務與功能 等。研究方式分別為量化研究(normative)、職業生涯研究(career)及實地觀 察研究(shadow) 。前兩個研究,資料收集方式為以問卷調查超過 1200 位教務 主任;而實地觀察研究實際到學校觀察 18 位副校長,並訪談該校教師、學生交 叉比對所觀察的結果。 從實地觀察研究發現,副校長的職務在學校運作上有其必要性,這樣觀點 與 Hughes 和 James(1999)研究中所形容教務主任與學校關係為”螺帽與螺絲 的關係”(nuts and bolts jobs)互相呼應。量化研究則顯示副校長對於職務的範 圍及特點存在不協調的矛盾感(disharmony) ,並且與校長如何看待這些範圍及 特點有密切關係。 15.

(26) 職業生涯研究發現大部分的副校長,不管男女均有認為副校長的職務與其 他所擔任的學校行政職務比較起來,更令他們不滿意、缺乏成就感。Austin 和 Brown(1970)的研究建議,整個行政職務派命與選擇需要重新檢視,學校行 政系統的程序是需要發展使得學校副校長領導角色得以發揮。因此本研究以教 務主任為研究對象,希冀現今教務主任的領導角色得以發揮;唯有當突顯教務 主任角色職務重要,教務主任職務專業發展才得以推動落實。 如 Austin 和 Brown 的研究提出,副校長如何認知自我角色職務與校長如何 看待副校長工作範圍及特點有密切關係,也是副校長角色職務中最大影響因 素。一些學者也針對校長與副校長的關係進行研究,如 Hughes 和 James(1999) 研究副校長與校長關係,研究指陳兩者為密切合作之夥伴關係。Hartzell、 Williams 及 Nelson(1994, 1995)研究以初任的副校長如何發揮影響力,如何與 校長建立良好關係為題,研究建議,副校長須瞭解自己職務、學校校長、學校 文化及所有周圍社區的關係。另外提供如何建立關係的建議:如認清校長對副 校長角色的期待、勇於任事、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多方收集資訊、尊重所 有提供資訊的人以贏得校長信賴。 在 Greenfield(1984)與 Charles、Ava、Jason 和 Hordon(2002)的研究中 均提到 McDonald 在 1981 年的研究。McDonald 應用 Mintzberg 的組織架構,觀 察記錄 5 位在美國西海岸城市學區的副校長。McDonald 的調查結果顯示,副 校長花較多的時間與他人的互動如傳達、交換信息、接受指令等。McDonald 與 Austin 和 Brown(1970)共同的結論是,副校長的主要時間花人際關係、處 理人的問題,並非有時間進行課程教學領導等研究。 上述 Greenfield(1984)、Hughes 和 James(1999)和 Hartzell、Williams 及 Nelson(1995)等均為英、美學者。由文獻發現,相關副校長研究與重視不 只在英、美地區;澳洲學者如 Harvey(1994)與 Harvey 與 Sheridan(1995)亦 針對澳洲 1980 年代推動教育革新運動中副校長角色轉變,及如何協助落實國家 層級的教育革新中副校長參與行政決定具有重大的影響發表研究。此與 1980 年代以來,主要國家興起新一波的教育改革,許多國家推出教育改革方案或計 畫,如澳大利亞實行的權力下放;美國及加拿大所推動學校本位管理,英國實 行的學校在地管理有關。這一波的教改強調整體性與綜合性,管理結構改變, 更反映分權化。此改革使副校長/教務主任在學校組織中的角色及專業關係產 16.

(27) 生變化,此轉變意味副校長/教務主任將獲得新的組織職責並更有機會發揮領 導作用(Harvey & Sheridan, 1995)。 二、國內教務主任之研究 本節以「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網」為查詢平台,整理至 2009 年 7 月 25 日止有關「教務主任」之論文研究,發現關於教務主任的研究共計 31 篇。 整理研究概要如表 2-1。茲就研究對象、方法、主題、結果上加以探討,以瞭 解教務主任之相關研究之各面向成果。 表 2-1 類 別. 課 程 領 導. 工 作 壓 力. 國內教務主任之研究. 作者. 年份. 研究方法. 論文名稱. 彭明熙 溫素珍 彭裕晃. 2008 2007 2006. 問卷調查法 行動研究 問卷調查法. 陳靜宜. 2006. 自我敘說探究. 洪文鍊. 2006. 個案研究. 林惠敏. 2006. 行動研究. 李郁儒 盧周杏 珠 林啟泓. 2006. 問卷調查法. 桃園縣國民小學初任教務主任課程領導行為及困難之探究 教務主任課程領導之行動研究—以一所國小建構課程願景為例 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務主任課程領導之研究 如履薄冰或大步邁進: 一位國小教務主任課程領導的自我敘說探究 國民小學教務主任課程領導之個案研究--以臺中縣一所國小為例 國民小學教務主任課程領導行動研究~以彰化縣一所國民小學為 例 國民小學教務主任課程領導角色期待與角色踐履之研究. 2005. 問卷調查法. 國民中學教務主任課程領導之研究. 2005. 問卷調查法. 楊式愷. 2004. 問卷調查法. 陳榮昌. 2004. 問卷調查法. 林威年. 2004. 問卷調查法. 涂文雪. 2003. 問卷調查法. 國民小學教務主任教學領導現況之研究—以雲、嘉、南地區為例 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覺教務主任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 之研究----以中部四縣市為例 國民小學教務主任課程領導行為之調查研究 國小教務主任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苗栗縣 為例 國中校長與教務主任教學領導之研究. 黃淑芩. 2002. 個案研究. 課程改革脈絡下的課程領導:以兩位國中教務行政人員為例. 陳美伶. 2002. 個案研究. 何怡欣. 2007. 問卷調查法. 余玫芬. 2007. 問卷調查法. 吳朝舜. 2006. 問卷調查法. 李怡芬 黃鶴嶺 鄭洸鍵 陳慶盛 莊正祥. 2006 2005 2004 2004 2004. 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 陳廷楷. 2003. 問卷調查法. 李建華. 2007. 問卷調查法. 教務主任的課程領導之個案研究 ∼ 以一個國小教務主任推動學 校本位課程發展為例 臺南縣市國民小學教務主任服務領導與教師工作士氣關係之研 究 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國民小學教務主任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以北部四 縣市為例 國小教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桃竹苗地區為例 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務主任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 我國高中職教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 國民小學教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校長領導方式與社會支持對國中教務主任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 國小教務主任在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下之工作壓力與因應對策研 究 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務主任角色壓力和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 17.

(28) 表 2-1 類 別. 國內教務主任之研究(續). 作者. 年份. 角 陳春雄 色. 黃志龍. 2000 1985. 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 國民小學教務主任角色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 國民中學教務主任角色之研究. 盧進義. 2003. 自我敘說探究. 李坤調. 2007. 個案研究. 2005 2004 2004. 行動研究 問卷調查法 自我敘說探究. 國民中學教務主任角色踐行之個案研究--以盧進義為例 國民小學教務主任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個案研究~以臺北 縣試辦學校為例 兒童閱讀方案之規劃與實施~一位國小教務主任的省思與實踐 高級中學教務主任專業職能分析 一個國小教務主任教學/行政生命自我探究. 其 呂嘉紋 他 陳金城 陳思玎. 研究方法. 論文名稱.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繪製。 (一)研究對象與區域: 在 31 篇論文中,以國小教務主任為研究對象者較多(共 23 篇) ,高中職及 國中佔少數篇幅;以研究區域分析,相關區域分配堪稱平均(北、中、南均有)。 (二)研究方法: 在 31 篇論文中,量化研究與質性研究分別為 19 篇與 9 篇,此外尚有 3 篇 研究(吳朝舜,2006;陳慶盛,2004;黃鶴嶺,2005)兼採質性與量化之研究。 質性研究方面,其中個案研究有 3 篇(李坤調,2007;洪文練,2006;陳美伶, 2002);行動研究共 3 篇(呂嘉紋,2005;林惠敏,2006;溫素珍,2007);詮 釋性研究的自我敘說探究有 3 篇(陳思玎,2004;陳靜宜,2006;盧進義,2003) 研究者分別就自己擔任教務主任職務時生命經歷進行自我敘說之研究。在量化 研究方面,多運用問卷調查為主,簡言之,在教務主任相關研究上多以量化研 究方式進行,質性研究相形之下則為少數。 (三)研究主題: 在 31 篇論文研究中,共有 15 篇研究針對教務主任教學與課程領導之行為、 困難與教師效能關係進行研究(李郁儒,2006;林威年,2004;林啟泓,2005; 林惠敏,2006;洪文鍊,2006;涂文雪,2003;陳美伶,2002;陳榮昌,2004; 陳靜宜,2006;彭明熙,2008;彭裕晃,2006;黃淑芩,2002;楊式愷,2004; 溫素珍,2007;盧周杏珠,2005)。 有 9 篇研究著重於教務主任工作壓力之研究(余玫芬,2007;吳朝舜,2006; 李怡芬,2006;李建華,2007;莊正祥,2004;陳廷楷,2003;陳慶盛,2004; 黃鶴嶺,2005;鄭洸鍵,2004)。 18.

(29) 有 3 篇研究側重教務主任角色之研究(陳春雄,1985;黃志龍,2000;盧 進義,2003) ;其他研究主題有呂嘉紋(2005)兒童閱讀方案之規劃與實施~一 位國小教務主任的省思與實踐,何怡欣(2007)臺南縣市國民小學教務主任服 務領導與教師工作士氣關係之研究;李坤調(2007)國民小學教務主任推動教 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個案研究~以臺北縣試辦學校為例;陳金城(2004)高級中 學教務主任專業職能分析;陳思玎(2004)一個國小教務主任教學/行政生命自 我探究。 另外 3 篇自我探究分別為陳思玎(2004)自我敘說探究一個國小教務主任 教學/行政生命自我探究;盧進義(2003)自我敘說探究國民中學教務主任角色 踐行之個案研究--以盧進義為例;陳靜宜(2006)如履薄冰或大步邁進:一位 國小教務主任課程領導的自我敘說探究。研究者以自身擔任教務主任職務為研 究。 (四)研究結果: 教務主任研究結果分析如下:首先發現有較多篇幅之論文著力於相關教務 主任課程領導的行為(盧周杏珠,2005;陳榮昌,2004)或是以教務主任課程 領導角色期待與角色踐履(李郁儒,2006) ;或是問卷調查教務主任課程領導之 研究並以地區性分成雲、嘉、南(林啟泓,2005) 、桃園縣(彭明熙,2008;彭 裕晃,2006) 、苗栗縣(林威年,2004) 、中部四縣市(楊式愷,2004) ;或是教 務主任課程領導個案研究,如洪文鍊(2006)國民小學教務主任課程領導之個 案研究-以台中縣一所國小,及陳美伶(2002)教務主任的課程領導之個案研究 ∼以一個國小教務主任推動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為例。 從研究主題著重在教務主任教學領導,可見九年一貫施行後強調學校本位 管理,權力下放使教務主任課程教學領導角色相形重要。其次以教務主任工作 壓力因應策略及工作滿意度為研究主軸如鄭洸鍵(2004)、吳朝舜(2006)、陳 廷楷(2003)、陳慶盛(2004),其中莊正祥(2004)校長領導方式與社會支持 對國中教務主任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呈現教務主任面對學校多變情境之困擾 與壓力。 上述研究多數篇幅以教務主任課程領導為主題,佔所有研究之半數(15 篇,全部 31 篇)。職是之故,教育改革使得教務主任在學校組織的角色及與教 師專業發展關係開始產生變化,此轉變意味教務主任獲得新的組織職責及提升 19.

(30) 其領導管理的能力(Harvey & Sheridan, 1995)。教務主任為決定教師如何教學 以及學生如何學習之最大關鍵。另外部分研究以教務主任工作壓力因應策略及 工作滿意度為研究主軸,可見教務主任在教育改革所承受之壓力,使得不少教 務主任紛紛求去(盧進義,2003)。 上述教務主任的研究中,研究對象以國小教務主任且量化研究居多,本研究 以質性研究探究國中教務主任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上述研究以盧進義(2003) 以自己擔任七年國中教務主任的經歷,透過自我探究的角色踐行來分析教務主任 的角色,供本研究參考。盧進義(2003)研究中分別以校長的得力幕僚長、教師 同僚互動的促進者、學校教學行政的領導者、縣教育活動的協助者、親師成長的 激勵者等六項角色進行自我踐行探究,並以新生編班、解聘教師、段考命題風波 等三次自身所遭遇危機事件為例,呈現如何面對危機及處理危機。盧進義研究提 供本研究瞭解國中教務主任的危機處理,及如何組成教師專業發展團隊如科展、 語文競賽的指導團隊等方面課程發展推動的經驗。盧進義研究中對自我教務主任 角色踐行的結語: 一個人能找到符合自已興趣和能力而且樂於無怨無悔深耕的志業,是生涯發展難得 的幸運,如果一路走來又能與人分享這種喜樂的感覺,則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在七年的教務主任角色踐行中,雖然其過程有酸、有甜、有苦、有樂,但人生卻因 此而多采多姿,..研究者踐行之重點經驗,如后:一、有自己的教務理念擔任教務 主任的角色,不是僅依據法令規定其職責是什麼就做什麼,更不是校長要求做什 麼,才做什麼,而是要有自己的教務哲學理念,才能克服困境,迎向挫折,堅持理 想勇敢開創前瞻的新局。研究者針對時代趨向民主、親師生管教問題的衝突、與我 服務學校的文化需求而蘊育的教務理念..我秉持這些理念踐行角色職務,七年來任 勞任怨的工作而無悔,角色踐行又能深獲多數同仁及長官的讚賞,跟角色理念的適 切性有很重要關係。(盧進義,2003:171-172). 盧進義研究中不斷強調教務理念,一個有根深柢固理念的教務主任,才能扮 演好教師教學促進者的角色,也才能帶領學校進行課程領導。有關教務主任之研 究主題亦以課程領導為大宗,可見教務主任在學校課程領導的重要性。為符合教 育改革支持系統之完整性,教務主任對教育革新態度、信念及認知將影響學校革 新支持系統之完整性,因其扮演重要執行者的角色,故對於教育改革是否產生正 面之成果效益,實具有舉足輕重之影響。. 20.

(31) 參、小結 綜合上述文獻得知副校長/教務主任雖為次於校長之學校行政職務,其溝 通協調為學校行政職務中重要關鍵(Garrett & Mcgeachie, 1999)。副校長/教 務主任角色在研究中卻長期被忽略。相關研究內容以教務主任的角色、功能、 職業生涯及工作滿意度等,及人際關係、角色、壓力、社會化等主題為範疇 (Greenfield, 1984; Hartzell, Williams, & Nelson,1995)。如今因應教育改革後教 務主任的職責新的轉變,反而著重在領導及專業發展等層面,如 Celikten (2001)研究高中教務主任的教學領導,Harvey 與 Sheridan 在 1995 年的研究 則提出教務主任應該改變教師假設信念、價值觀和信仰,創造組織學習,並引 導全體教師努力提高學習成效以及提升學校的組織效率。 文獻中顯現副校長/教務主任的角色職務歷經轉變,從傳統維持學校穩定 的規範性角色到現今要成為推動學校革新的領導(Harvey, 1994) 。從 1970 年至 今,雖有 Austin 和 Brown 於 1970 年的研究副校長角色的重要性,但仍顯不足。 國內外相關研究強調課程領導與壓力為大宗,但缺乏副校長/教務主任隱藏之 困難及如何面對因應解決方法之探究?本文以教務主任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為 主題,希冀深入探究教育現場的教務主任們面對革新中的多變與矛盾中如何進 行行政決定?其如何進行思考?以豐厚教育革新運動底下教務主任之相關知識 內涵,並增加吾人對教務主任之瞭解。. 第二節 行政決定之 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的相關概念 心智模式的相關概念與 的相關概念與理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教務主任如何應用固有隱微之行政決定之心智模 式,以掌握教育領導與角色任務。爰此,本節乃在介紹國內外關於行政決定與 認知心理學中心智模式的相關概念、理論與研究,藉以突顯行政決定之心智模 式中相關概念、理論對教務主任的重要性與啟示。 思考與決定是一體的兩面。Robert J. Sternberg 在其著作中指出 1960 年代 後,電腦資訊的蓬勃發展,認知心理學界發展出訊息處理理論,更清楚的說明 思考與決定之關係(引自李玉琇、蔣文祁譯;2005) 。訊息處理的核心是符號, 以及這些符號如何在記憶中運作。1970 年代之後,學界對於人類大腦的認知結. 21.

(32) 構(cognitive architecture)有一致的看法,認為基本認知系統包含感覺記憶 (sensory memory)、短期記憶(short-term memory)和長期記憶(long-term memory) ,其中大多數的有意識思考(conscious thinking)發生在工作記憶(鍾 聖校,1990) 。由訊息處理論可知,有意識的思考,就是在工作記憶中操作表徵, 不管訊息來源來自感覺記憶或是長期記憶,最後就將這些表徵,轉換為有用的 想法,而想法轉換後的產物即為決定。得知思考與決定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即 思考歷程會直接影響人類的決定行為。如欲理解教務主任在學校情境中的決定 行為,必須先了解其思考歷程。Begley(1996)認為,心智模式持有的目標或 價值會不斷影響訊息處理理論中記憶的運作,而主導人們每日接收訊息的內涵 與方式,於是主張要理解訊息處理模式中記憶的運作前,必先探究出蘊含於人 們心智中主觀目標的價值與渴望,才能了解人們完成目標的動力為何。不同於 過去行為主義或心理分析學派著重人格與動機等取徑來研究領導行為,由認知 角度探究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可藉由認知思考的再現,理解教務主任行政決 定中如何解決問題。檢視教務主任自我信念帶來的影響,並突顯教務主任的反 思習慣對其教務行政的重要性,而反思習慣能使教務主任在教改的潮流下,持 續保有課程領導的思考彈性。以下即針對行政決定與心智模式進行相關概念、 理論探究。. 壹、行政決定的相關概念 行政決定的相關概念 教育行政是對教育事務的管理,行政工作有效能,教育目標才能有效達成 (謝文全,1991) 。簡言之,教育行政是達成教育目標的一種手段,為達教育目 標,教育行政工作必須要有計畫,而計畫的進行則有賴決定。計畫是一連串決 定的組合,因此整個教育行政計畫就是不斷地作決定。教育行政決定(decision making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是教育行政機關的主要功能,更是今日教 育行政學術與問題研究的焦點所在(吳清基,1989) 。學校行政決定可說是學校 行政的核心,對學校教育品質的影響非常深遠。以下乃針對行政決定的相關意 涵及概念作一解析,深入吾人對教務主任行政決定的理解。 一、行政決定的意義 吳清基(1998)指出在學校組織中,教育行政決定為其核心。在其相關研. 22.

(33) 究著作中,詳細敘述行政決定之起源及理論。6著作介紹 1978 年諾貝爾經濟學 獎 Herbent Simon 所提出決定理論,並以其為決定管理學派的代表7。自 Herbent Simon 提出決定理論後,決定即是管理的核心;管理就是決定。決定不僅是高 層的行政行為,組織內的各個層級都要做出決定。 何謂行政決定?中外學者對此名詞定義不知凡幾,綜合學者的定義(王政 彥,1994;張金鑑,1987;黃昆輝,1980;謝文全,1989;Griffiths, 1959; Robbins, 1996; Simon, 1961; Taylor, 1965),8吾人對行政決定,其內涵為組織成員為解 決問題、擬定某項計畫,經過連續的歷程,如蒐集相關資料、自行決定或開會 研商處理方法,最後經過思考而得的一個結論,並在眾多可行方法中,選擇一 項被機關首長或全體參與決定者認為最適當方法的行政行為。 行政決定並非單一、個人的行為,而是一種連續不斷過程的行政行為,也 是經過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的結果。基於上述行政決定的定義,吾人試將教務 主任行政決定界定為學校教務主任為了解決學校實際問題及推動教育政策,以 達成學校教育目標,依教務主任權責,歷經蒐集相關資料,經過內在思考而後 所產生的一種行動或方法。 二、行政決定的歷程 國內外學者均強調行政決定為動態連續歷程。在此歷程中一些問題獲得解. 6. 吳清基相關著作,1984 年,賽蒙行政決定理論及其在教育行政上的應用。1986 年賽蒙行政決 定理論與教育行政。1989 年教育行政決定理論與實際問題。為國內學者中最深入探究行政決定 及其相關理論者。 7 吳清基(1984)指該學派吸收了系統理論、行為科學、運籌學和電腦科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管理學派。 8 舉例如張金鑑(1987)的看法:「行政決定是機關為達成任務,在實際活動中,就若干可能 的行動與方法作最佳的抉擇過程。」張潤書說: 「行政決定係指機關為達成任務與解決問題時, 就若干可能的行動與方法,做最佳的抉擇的過程」 。黃昆輝(1980)則認為:「教育行政決定, 乃是教育(學校)行政人員為求教育的發展與進步,對待決問題,依其權責,透過正式組織的 運作,研求若干變通方案或方法,並從而作確當合理之裁決的一種過程。」謝文全(1989)認 為行政決定是一個機關為達成任務及解決問題時,就若干可能的行動與方法作最佳的抉擇過 程。Griffiths(1959)指出根據字典詞彙的定義:「作決定(decision making)是指藉著對事情 的判斷,來解決或終結一項爭議,也是經過思考而得的一個結論。」Barnard 於 1938 年指出: 「作決定就是從二個以上的替代方案中,選擇一定的方案,以達成一定的目標之理性行為。」 (引自張明輝,1991) 。Robbins(1996)認為,決定是行政人員計畫、組織、管制的方法,其 本質即是抉擇(choice) ,從一些備選方案中抉擇的歷程。Taylor(1965)則認為: 「作決定乃是 在可行變通方案行動中,對抉擇結果的思考。」Simon(1961)將「行政決定」看作是︰「在 兩種或兩種以上可能採取的行動或不行動方案中作一選擇的行為。」 23.

(34) 決,另一些問題又產生。9Simon(1960)將決定過程具體的規劃為情報活動、 設計活動及選擇活動。學者們如,Mintzberg、Raisinghani 和 Theoret 於 1976 年、 10. Robbins(1996) 、11吳清山(2004) 、12黃昆輝(1988) 、13及謝文全(1991)等,. 14. 提出有關行政決定歷程個人見解。茲將國內外學者對行政決定歷程分析比. 較,整理如下表,以供比較。. 表 2-2 行政決定歷程分析比較表 Simon. Mintzberg 等. Robbins. 吳清山. 黃昆輝. 謝文全. Griffiths. 1.認識問題 2.分析問題 3.建立標準 4.蒐集資料. 1. 認清問題 界定目標 2. 設定前提 或判斷的標準 3. 蒐集有關 資料 4. 研擬各種 可行方案. 5.研擇方案 6.規劃執行. 5. 選擇最佳 方案 6. 實施及評 鑑改進. 1. 認識、界說, 限定問題 2. 分析評鑑問 題 3. 建立標準,藉 以評鑑解決方案 是否適當可行 4. 蒐集有關資 料 5. 發展並選擇 變通方案 6. 將所選定的 方案付諸實施 (1)規劃解決方 案(2)控制方案 中的各種活動 (3)評鑑實施的 結果及過程. 情報 活動. 確認階段 1. 問題界定 2. 診斷分析. 1.界定問題 2.確立標準. 1.認識問題 2.蒐集資料. 設計 活動. 發展階段 5. 資料收集 6. 方案設計. 3.分配加權 4.發展方案 5.分析方案. 3.研擬解決 方案. 選擇 活動. 選擇階段 7. 選擇評鑑 8. 授權執行. 6.選擇方案 7.執行方案 8.評鑑回饋. 4.選擇最佳 方案 5.實施方案.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繪製。. 9. 張金鑑(1987)認為行政決定是複雜的程序,涉及事實的蒐集與瞭解,同時也牽涉價值的分析 與判斷。Griffiths 亦認為行政決定是連續的、複雜的過程。並說: 「每個決定均以先前的一個或 若干個決定作基礎。..實際上,每個決定是一系列中的一個,..每個決定與前面的決定具有關連。」 Simon(1957, p.8)說: 「行政管理的歷程,就是作決定的過程」 。Griffiths(1959)又強調「教育 行政的本質乃在於控制作決定的歷程。」吳金香(2000)行政決定是一複雜的行動歷程, 「歷程」 (process)通常係指一連串的相關運作(operations) ,用以朝向既定的目標邁進的過程。 10 確認階段-問題界定、診斷分析;發展階段-資料蒐集、方案設計;選擇階段-選擇評鑑、 授權執行(引自吳清基,1989) 。 11 界定問題、確立決定標準、分配加權標準、發展、分析、選擇可行方案、執行方案及評鑑決 定效能。 12 認識和界定問題、蒐集現況資料、研擬解決方案、選擇最佳方案及實施方案。 13 第一、認識問題。第二、分析問題。第三、建立標準。第四、蒐集資料。第五、研擇方案。 第六。規劃執行。 14 第一、認清問題界定目標。第二、設定前提或判斷的標準。第三、蒐集有關資料。第四、研 擬各種可行方案。第五、選擇最佳方案。第六、實施及評鑑改進 24.

(35) 從表 2-2 可看出各學者對行政決定過程的論述,皆以 Simon 所提的情報活 動、設計活動及選擇活動為主要架構,並適時評鑑回饋管制決定品質,但此類 流程步驟無法凸顯決定者內在思考反思、回饋的連續歷程。圖 2-1 是行政決定 的行動週期圖,由圖 2-1 清楚看出行政決定是在現存情境中不斷地與各種情境 接觸及交互影響,決定者必須在這連續的過程中,清楚認識界定並釐清問題, 分析困難、澄清或詳述問題以及蒐集資料,透過規劃、溝通、督視、評價來研 擬解決行動計畫或方案,並經深思熟慮後選擇最佳之行動途徑或處理方案,依 方案實施後,再回過頭來檢視實施情形,不斷修正改進,這些歷程看似複雜, 其實是有脈絡可循,決定歷程中呈現決定者本身與現存情境互相影響的決定行 動週期。. 圖 2-1 行政決定行動週期圖 資料來源:出自林明地等譯(2003)。 歸納上述國內外的說法,本文將教務主任行政決定的歷程分為以下步驟: (一)確定問題情境面向:當教務主任面臨作決定時,第一個步驟即是確認所 需作的決定之情境因素,如問題背景、環境及客觀的情勢等。界定問題 在組織中的困難或衝突狀態,將問題概念化、置於現存情境中,並掌握 2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r]

 The Education Bureau (EDB) has been conducting regular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studies since the 2002/03 school year to track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C)John’s love for graffiti began in junior high s chool when his school held a graffiti contest.. (D)John’s love for crows start s in junior high school when he joined

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博士,現 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FOUR authentic cases on ethical decision making in business are adopted in the case studies available on the website of the Hong Kong Ethics Development Centre

學博士,現為上海大學文學院教 授,兼任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This research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nd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factors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