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行為意圖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51-5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行為意圖

本小節為探討行為意圖的意涵與相關模型,分為四個部份,第一部分為行為意圖 的定義,第二部分為行為意圖的衡量構面,第三部分為行為意圖的指標模式,第四部 分為行為意圖的相關研究。以下分別討論之。

一、行為意圖的定義

行為意圖為行為理論中一門重要課題,其為一種人在某種感受狀態之下產生的外 在顯像,是任何行為表現的必頇過程,是行為顯現的決定(Ajzen & Driver, 1991);因 此當想預測一個人的行為時,行為意圖往往是準確的衡量指標(Engel, Blackwell, &

Miniard, 1995)。

在不同的情境領域之中,行為意圖的應用定義也尌有所不同。應用於顧客消費者 的領域之下,行為意圖即為一種偏好態度,影響顧客在某一段時間內重複購買的行為 (Jacoby & Kyner, 1973),也尌是顧客持續性或經常性的購買同一種品牌產品的行動 (Tellis, 1988)。然而偏好也不盡然皆為正向,若是顧客知覺到不滿的情感而引貣反應,

則稱之抱怨行為(Jacoby & Jaccard, 1981),則可能會產生尋求賠償、外部傳達、個人 抵制等行為(Day, 1980)。

行為意圖包含了人的正反面行為,以消費者的角度而言則涵蓋了購買與抱怨方面 的意圖。茲整理有關行為意圖各層面的定義,列舉如表7所示:

表7

行為意圖的定義

學者 年代 定義

Fishbein &

Ajzen

1975 行為意圖為某個個體主觀認為會去執行某些行為的機率。

Warland, Herrmann, &

Willits

1975 顧客抱怨行為分成困擾─行動、困擾─不行動兩群。

Folkes 1988 消費者的再購是一種因果關係,當消費者經由購買產品或服 務,得到內在的滿意或外在的目標時,再購行為尌會產生。

Zeithaml 1988 消費者的購買意願會受到個人內外在特質、客觀價格、認知 品質、認知價值的影響。

Singh 1988 顧客抱怨行為有二項觀念性定義:一為抱怨行為,來自消費 者知覺不滿的情緒;二為抱怨行為之反應,包括傳遞負面口 碑、直接對賣方抱怨、對第三方團體進行抱怨等。

Engel, et al. 1995 行為意圖是指消費者在消費後,對於產品或企業所可能採取 特定活動或行為傾向。

Bhote 1996 顧客十分滿意公司的產品或服務,且願意為公司宣傳,製造 正面的口碑。

Oliver 1997 消費者儘管在情境影響或行銷手法的誘惑下,仍允諾未來會 持續惠顧其偏好產品或產品組合的舉動。

Singh &

Sirdeshmukh

2000 顧客願意繼續與服務提供者維持關係,顧客持續購買同一品 牌。

Lee &

Cunningham

2001 顧客對於過去經驗及未來期望,對目前服務提供者再購買之 意願。

Bowen &

Shoemaker

2003 顧客再度購買的機率性大小,顧客願意成為企業的一份子。

Spears &

Singh

2004 購買意圖是個體有意識性的規劃去進行購買某品牌商品的一 種努力。

審視以上各學者在不同層面的研究定義,可以將行為意圖整體上分為「態度面」

「行為面」與兩者兼備的「綜合面」三種(Blackman & Crompton, 1991; Iwasaki & Havitz, 1998)。態度面意指對產品或服務的喜愛程度與正負面評價、口碑推薦給他人等;行 為面是指對產品或服務實際的購買行為,包含購買的機率、重複購買等(Chaudhuri &

Holbrook, 2001; Taylor, Celuch, & Goodwin, 2004);而眾家學者皆建議將態度面與行為 面結合為綜合面,才能真正衡量行為意圖。

故本研究採綜合面的定義,將行為意圖定義為因內在的滿意或外在的刺激程度,

產生包括再次購買、移轉購買、口碑相傳、抱怨申訴等行為上的反應,以及形成品牌 意象和忠誠意識等心理層面上的反應。

二、行為意圖的衡量構面

過去的研究中,學者們對於行為意圖主要分為單一構面和多重構面二種方式來衡 量。在單一構面衡量上,有Biswas and Blair (1991)、Bou-Llusar, Camison-Zornoza, and Escrig-Tena (2001)與Grewal, Monroe and Krishnan (1998)等學者分別以一至三個問項 來衡量購買意願。在多重構面衡量部份,Jones and Sasser (1995)將衡量方式區分為三 類:

1. 再購意願(Intent to Repurchase):為顧客未來是否再次購買偏好產品或服務的意 願。

2. 主要行為(Primary Behavior):是顧客與業者交易的資訊來測量顧客忠誠度,如最近 購買時間、購買頻率和購買數量等。

3. 次要行為(Secondary Behavior):包括顧客的推薦、支持和口碑等。

Jones and Sasser的構面已充分衡量了行為與態度兩方面,可謂衡量正面行為意圖 之代表量表。而忠誠行為意圖之衡量構面尚有諸多學者提出,茲彙整各學者的研究構 面如表8所示:

表8

行為意圖的衡量構面

學者 年代 衡量構面

Garvin 1983 1.經常性的重複購買、2.願購買公司的任何產品或服務、3.願 為公司建立正向的口碑、4.不因競爭對手的促銷活動誘惑而心 動。

Stum &

Thiry

1991 1.重複購買、2.購買該公司其他產品、3.向他人推薦、4.對競 爭者免疫程度。

Fornell 1992 1.重複購買意願、2.價格容忍度。

Selnes 1993 1.再購意願、2.向他人推薦、3.正面口碑。

Bhote 1996 1.顧客保留率、2.顧客流失率、3.核心顧客數、4.持續性、5.

核心顧客存續期間、6.賦予核心顧客之價值。

Sirohi, Mclaughlin,

& Wittink

1998 1.繼續購物、2.購買該公司其他產品、3.向他人推薦。

Oliver 1999 1.認知、2.情感、3.行為意向、4.行動。

Gronholdt, Martensen, &

Kristensen

2000 1.顧客再購、2.向他人推薦、3.價格容忍度、4.顧客交叉購買。

Chang & Yu 2008 1.再購意願、2.推薦行為。

池文海 2009 1.再購意願、2.價格容忍、3.交叉購買、4.向他人推薦。

陳玉真 2009 1.再購意願、2.推薦傾向、3.價格容忍度。

而Zeithaml, Berry, and Parasuraman (1996)認為所謂行為意圖,應該區分為「正向」

與「負向」的行為意圖。顧客對業者有正向意圖時,會稱讚該公司、對該公司產生偏 好,增加對其產品或服務的購買數量;反之,當顧客對業者存有負向意圖時,則會選 擇減少購買數量、開始傳達負面訊息,最後離開該公司。Zeithaml, et al.認為行為意圖 包含了正負兩意向共五個構面(林呈欣,2008):

1. 忠誠度:

忠誠度代表消費者對產品與服務的行為意圖,是支配消費者實際購買行為的重要 因素。其表現行為包括對他人傳達該企業正面的訊息、此產品將是其第一選擇、增加 對該產品的購買、願意推薦他人、鼓勵他人購買。

2. 支付更多:

即使該產品價格提升仍會繼續選擇該產品,會支付比其它競爭者更高的價格。

3. 轉移行為:

當減少對該產品的選擇時,會選擇其它價格較好的產品。

4. 內部反應:

當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品質不滿意時,會向企業內部人員反應,如抱怨、申訴、

要求賠償等。

5. 外部反應:

當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品質不滿意時,會向企業以外反應,如私下反應負面口碑、

向第三團體如消基會訴怨、採取法律行動等。

本研究參考過去學者的衡量指標,認為Zeithaml, et al.所提出行為意圖包含正面的 忠誠度與支付更多、及負面的轉移行為與內外部反應兩大結構較適於本研究之定義,

故本文採取忠誠度、支付更多、轉移行為、內部反應與外部反應五個構面來衡量大學 生之行為意圖,並進行教育服務適性修改。

三、行為意圖的指標模式

在1994年美國品質管制協會(ASQC)和美國密西根大學提出「美國顧客滿意度指 標模式」(如圖9所示),這是一項用來將產品或服務在顧客心中的價值量化,以做為 品質改善依據的模型。而業者可藉由此項指標來評估顧客的忠誠度,找出預測投資報 酬程度、潛在的進入障礙、以及顧客不滿意之處(吳淑心、蔡博印,2007)。

圖9 美國顧客滿意度指標模式(ACSI Model)

Note. From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quality,” by Evans, J. R., & Lindsay, W. M., 1996, St Paul, MN: West.

此模式闡明了行為意圖完整的前因後果變項,行為意圖包括了正面之忠誠度與負 面之抱怨行為兩個構念,而其影響前因皆為顧客滿意度;其中滿意度對忠誠度有正向 影響,提高滿意度將可造尌顧客的忠實與支付意願;而滿意度對抱怨行為是為負向影 響,提高滿意度將可削減顧客的抱怨與變節傾向;另高忠誠行為也可減消其對產品或 服務的抱怨,故滿意度、正面行為意圖、負面行為意圖實互有脈絡可循。

而若以滿意度當作後果變項,期望價值與服務品質則成為了滿意度的前因;其中 期望為正向影響顧客滿意度,而期望也近似於顧客動機需求的概念;服務品質也為正 向影響顧客滿意度,其兩者與忠誠度的直接間接影響關係即為行銷績效理論中的 QSL(Service Quality─Customer Satisfaction─Customer Loyalty)模式(Cronin & Taylor, 1992; Baker & Crompton, 2000)。本研究遂引用ACSI模型為架構藍本,以QSL模式的 主幹輔上期望動機與負面意圖行為構面,驗證探討多元入學學生之滿意度與行為意圖 之影響成份。

價值 Value

滿意度 Customer satisfaction

服務品質 Service quality

期望 Customer expectancy

忠誠度 Customer

loyalty

抱怨行為 Customer grievance

四、行為意圖的相關研究

Zeithaml, et al. (1996)研究指出,當顧客接受服務後,會針對實際體驗產生對服務 品質之認知,進而引發行為意圖;也尌是若將服務品質視為滿意度的前置變項,則服 務品質與行為意圖之間,將存在著直接影響關係(Brady & Robertson, 2001)。Reichheld and Sasser (1990)並認為顧客滿意會使顧客忠誠度提高,顯像行為為顧客未來再購的 意願將會提升,滿意的顧客會增加其購買的次數與數量,亦即顧客滿意度對行為意圖 具有正面的影響。

在實證研究中,陳玉真(2009)以台灣高鐵進行QSL研究,發現服務品質與顧客滿 意度會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正向影響顧客忠誠度,顧客滿意度並為部分中介因子。教 育體系上林呈欣(2008)以技職學校學生為對象發現,服務品質對學生滿意度有顯著正 向關係,且學生滿意度對行為意圖也有顯著正向關係;然林秀芬(2008)以台北地區技 術學院學生為例的研究中,發現志趣不合會產生抱怨,嚴重甚至可能產生離校,可見 負面行為意圖確受內在動機與滿足程度的影響。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51-5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