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規劃、設計、維護與管理

第二章、 研究區域

3.1 致災原因詳述

3.1.5 規劃、設計、維護與管理

1. 灌溉、魚塭取水與排水兩用:

由於政治和經濟因素影響,目前的農田及魚塭的取水、進水路大多數 和區域排水路共用。

農田灌溉水路大都在明末清初先民來台時闢建完成;魚塭取水路則又 是在區域排水完成之後。因為取、排水路幾乎都採用重力式輸送規劃設 計,而取、排水的渠床坡降方向恰好相反,所以排水不順暢、颱洪警戒時 期取水門未關、退水門未開就成為淹水的潛在原因。

22

2. 制水閘門造成洪水水位壅高:

部分制水閘門取水工完成之後,造成幹線洪水水位壅高,影響中上游 兩岸地區之排水匯入,造成淹水災害。

以往排水改善工程又限於經費不足,僅能做局部改善措施,雖可解決 局部淹水情形,卻造成鄰近區域更嚴重之淹水。因此,針對此一問題,治 水規劃必須彼此協調,而非這區域的水想辦法排出去,但是卻排去鄰近區 域,而鄰近區域也這樣排回來,這樣就根本沒改善,反而更易淹水。

圖 3.1.12 後勁溪制水閘門 (http://ppt.cc/ebfec)

3. 堤防、路堤改變水路:

修建道路、鐵路,經常改變順直水路,無法順利排出內水,造成淹水

23

潛在肇因,必須仰賴機械抽排,同樣地,築堤防止淹水的低窪地區,也必 須仰賴機械抽排。

此外,往往改善工程即是,河川截彎取直工程,雖然有達到了不淹水 之效果,但是亦造成了另外一個問題,河川生態之破壞,河川本來彎曲彎 延,就會有凸岸與凹岸,沖積處都可以孕育一些生物,產生一個小生態 系,但是因為截彎取直工程,造成這些生物消失,環保人士所提倡的概 念,就會跟治水的觀念抵抗,因此不同的政策打架,往往會造成施政決策 的人猶豫不決,難捨難得。

4. 堤防、護岸老舊;維護、改建經費不足;堤防、護岸老舊,強度不夠:

(例如:日治時期留下來的土渠及防洪護岸)、維護、改建經費不足。

就是由於經費之不足,區域之間的不平衡發展,偏遠地區之淹水情 況,主要原因是因為設備老舊沒有改善、設計規劃不及對抗現在水災之強 度,因此,中央政府有針對南部地區,擬定中央特別補助治水計畫,水利 署之『八年八百億治水特別預算』,希望可以藉此經費上的奧援,解決設 施問題。可是命令與政策這樣走,實際上執行的單位與執行者之配合情況 如何,想必還有一大段落需要改善。

5. 維護管理鬆散:

排水出口經常性泥砂、垃圾淤塞,造成通水斷面不足,內水難以排 除,造成淹水。

由於台灣地區坡陡流急,因此水流的沖蝕能力很好,尤其南部地區往

24

25

97780 人、梓官鄉約 36442

人,總計約 350657 人。

21675 人,總計約 44596

人。

26

20564 人、新埤鄉 2120

人、崁頂鄉 13470 人、南

州鄉 1952 人、泰武鄉 491

人、來義鄉 271 人等,人

口共約 98717 人。

27

長度 6.745km、集水區面積

19.57 平方公里、淹水面積

0.91 平方公里;南門埤長

度 3.55km、集水區面積

2.86 平方公里、淹水面積

1.59 平方公里等。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