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2 視覺張力

2.2.1 視覺張力的解釋與探討

「完形心理學大師」安海姆(Rudolf Arnheim)認為:「作品的生命力,是 在表達形象的動力和張力。」、「不論是形式或主題,都不是藝術作品最終極的 內涵,它們都是藝術形式的工具,它們都是用來使看不見的普遍性具有軀體而已

,這個普遍性即是動力和完形。」「主題」基本上都是抽象的,如靜物、母親等 都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但是透過具象的藝術形式而予以象徵性的形象化,才能進 一步瞭解主題、內容的意義。「形式」之所以存在,無非是使「內容」更易於瞭 解。「形式」是知覺的具象表現,藉形、色、位置、空間、光線的張力特質加以 表現(劉思量,1992;安海姆,1957)。安海姆在《力量的中心-在視覺藝術 中的構成研究》中指出:「視覺「組成」是將視覺元素作有組織的安排而形成一 個完滿而平衡的整體。這種組成是以各種形貌位置的力量反映出藝術性描述的意 義。「形式」之所以存在,無非是使「內容」更易於了解。」視覺的各種形色所 傳達的意義,就是安海姆所謂的「內容」,藉著各種形色等元素,將各種動力(

dynamic)加以安排,最後使得各種動力達到完滿而平衡的狀態(劉思量,1992

)。藝術家們認為,這種狀態是藝術品的一種極為重要的性質,這種“不動之

圖2-1 完形心理學之同形論分析

物理力 生理力 心理力

外部事物或藝術作品 知覺活動 (視知覺) 內部思想情感

視知覺 (眼) 大腦皮層力場

力的式樣結構相同

資料來源:陳鳳娟 (2004),審美心理之移情說與同形論在海報設計上的應用─以文化海報為例(P25)。

表演藝術海報的視覺張力表現

表演藝術海報的視覺張力表現

Visual Tension

在平面設計中,不論是什麼樣的形都會不同程度

表演藝術海報的視覺張力表現

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2.2

點、線、面與力的關係

康丁斯基(Kandinsky)認為,不論視覺上任何一種現象,必具備兩種不可分 離的本質,即外面性≒內面性,例如我們佇立窗前,外界雖然被一層玻璃隔著,

可是它阻撓不了你對窗外景色的存在感的認知。又如一幅具有藝術價值的作品,

雖然你本身無法與它直接接觸或進入畫面,可是它仍然能鼓舞你產生身歷其境的 感受。「點、線、面」一直是造形的基礎,也是建構繪畫的組成元件。一幅作品

,一尊雕塑以及一座建築的構成,是由這三種抽象的元素組合而成,如果我們能 夠從中將其抽象形態加以分析,將不難從原理中創出新的抽象形態,而使作品富 有上述鼓舞的力量,令觀賞者產生外在性與內在性—現象相互作用—的一種連鎖 作用覺(劉其偉,1991)。

(一)點的力作用

「點」外在的大小決定它的形。抽象的想,或想像中,點是完美地小,完美 地圓。它其實是完美地小圓圈,它的邊界(輪廓)就是它的大小。「點」理論上 說,應該是:一個複合體,有明顯輪廓的體。幾何的點是肉眼看不見的東西。它 必須定義為無形的東西,若當做物質來想,「點」就等於零(吳瑪琍,1985)。

如果點擴大,或由若干小密點集合成為平面,這時「點」與「面」的界限就沒有 分別。因為點有以下兩種條件:

1.點和基礎平面的關係 2.平面形態和點的大小關係

正方形中心的一點為最單純而簡潔的造型,而在基礎平面上依分布的形態不 同又具有「求心」與「離心」兩種性質。另一方面,點又具有「位置」的特性,

圖2-2 點的力作用

表演藝術海報的視覺張力表現

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而無表示距離與方向之分,即點乃具有靜止的性質,且具有「堅強意志」的象徵 意義(劉其偉,1991)。「點」所具有的緊張性是求心的,只有一個點的時候,

我們的視線就集中在這個「點」上(王秀雄,1982)。

如〔圖2-3〕 a 所示,將點放在正上方,比重便會升高,而增加落下的力量

,在不安定中給人一種動感。如 b、c 所示,將點移到左上或右上時,不安感便 會加強。

如〔圖2-4〕 a1 所示,將點放在正下方,比重便會降低,而給人腳踏實地的 安穩感。如 b1、c1 所示,將點移到左下或右下時,雖然會產生同樣的感覺,但 因增加了移動性,而使空間發生變化。

在紙上近距離的位置,畫上兩個以上的點,由於相互間的張力,會使人產生 線或圖形的感覺(青木正夫,1988)。

a b c

a1 b1 c1

圖2-3 點的力作用

圖2-4 點的力作用

表演藝術海報的視覺張力表現

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在近距離位置的兩個點,會因為張力作用,產生近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