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三節 親師衝突的原因

想要對衝突做有效的管理策略必先瞭解衝突發生的原因,本節在探究親師衝 突的來源因素,衝突的原因多且複雜,有從個人觀點出發探究感受與認知上的衝 突;有的從組織的觀點出發,探究結構與過程的衝突;也有從行政作為出發,探 究目標與權責的衝突。因此本結將先探究衝突的來源,再看其他學者對親師衝突 原因的看法,最後綜合各家觀點歸納出親師衝突發生的原因。

壹、衝突的來源

關於衝突的來源學者的研究頗多,各家對於來源的分類各不相同,有的探究 衝突發生的根源,例如:謝文全(2003)認為造成組織衝突的原因很複雜,歸納 起來大致可以分為表層、深層與根層等三層的原因:

一、表層原因:這是表面的原因,包括目標的不一致、職責不明確、角色衝突、

權力的不平衡、酬賞的不公平、溝通失敗或不良、次級文化的矛盾、價值 觀的差異等。

醞釀階段 知覺階段 調適階段 外顯階段 解決階段 結果階段

衝突的來源 知覺到衝突 各自調適 績效合作 互動協商 隔離不理 主動支配 被動接受

衝突外顯

解決衝突

競爭 退避 順應 妥協 統合 其他

圓滿解決

引發下次 衝突 圓滿解決

二、深層原因:這是隱藏在表層原因之下的深一層原因,包括利益衝突、認知 歧異、情緒干擾等三者。光有表層原因並不會造成衝突,唯有在表層原因 之下潛藏著深層原因,衝突才會顯現。

三、根層原因:這又是隱藏在深層原因之下的更深一層原因,是形成深層原因 的根本原因,亦即組織、團體或成員之間的工作有互依性,且資源又有限,

不夠彼此所需,衝突於是產生。

汪明生、朱斌妤(1999)歸納美國諸多學者所認為衝突的根本原因為:

一、程序衝突(Procedural conflict)。

二、資料或資訊衝突(Data or information conflict)。

三、價值判斷衝突(Value conflict)。

四、利益衝突(Interest conflict)。

五、關係衝突(Relationship conflict)。

六、情緒衝突(Emotion conflict)。

有的從個人感受出發,以衝突雙方的認知為分類標準,例如:

鍾婷婷(2004)歸納引發人際衝突的原因為:衝突雙方價值觀及目標的不同、

溝通不良、利益衝突、責任歸屬、情緒感受、知覺的分歧性及不良的競爭等。

鍾育琦(2001)認為人際衝突的原因主要有價值觀或目標之差異、溝通不良、

資源的競爭、責任歸屬問題等四種。

有的以組織結構與互動關係來分,例如:

朱元祥(2001)將衝突產生的因素分成兩類:

一、結構性:因為溝通的管道不良,資訊傳達扭曲,而造成誤解型的衝突。

二、特殊性:因為個別團體或個人之利益、價值、情緒、特質等而造成的團體 間、團體內或人際間的衝突。

吳秉恩(1986)指出影響衝突之主要因素有下列三項:

一、群體互依性(intergroup conflict):經常是由資源有限或是受活動時 間的限制而引起,資源有限是環境中的必然現象,而時間之互依性,則可 能基於專業分工中,工作流程及關係設定之結果。

二、目標差異性(differences in goal):此種差異產生的原因有四種,1.

資源有限,為達成較重要目標之認定觀點有異;2.為獲得獎賞,必須爭取 競爭優勢,而對目標認定產生差異;3.個人目標之差異,引發本位主義;

4.資源之相依性。

三、知覺差異性:在工作時程、資訊來源及資訊通路上之認知產生差異。

秦夢群(1997)認為行政者、教師或彼此間衝突原因如下:

一、資源的缺乏,包括在財務、物品、設備、人力、乃至精神鼓勵上的無法滿 足,因而產生壓力與憤怒。

二、缺乏來自上級與社區大眾的支持。

三、工作分量過重,以致不能負荷。

四、行政上的繁瑣文書作業與往返。

五、與教育利益團體或教師工會的討價還價與談判。

六、缺乏來自上級的明確政策與指示。

七、聯邦與各州法律對於學校運作的限制。

八、對於教師與學生行徑的缺乏控制。

九、擔負所有教養學生的責任,被要求扮演其父母的角色。

十、來自家長與社區的要求與壓力。

連俊智(2004)研究學校組織衝突,將形成衝突的因素歸納為:目標的差異、

價值觀念的差異、主導權的掌控、模糊不明確的權責、溝通機制的缺乏或是不良、

組織資源不足、利益的追求與寡佔等七項。

Sashkin 和Morris(1984)組織結構層面的衝突原因有:

一、角色模糊:組織成員對自身或他人角色無法確知而引發的衝突。

二、角色衝突:因扮演不同角色而無法兼顧所引發的衝突。

三、工作流程:由於流程設計的缺陷而造成的工作協調不和諧現象。

魯先華(2003)分析組織業務與幕僚人員的衝突,歸納引起雙方衝突的因素 為工作的互依性、權力的不平衡、角色定位的不明確、責任的不均等、不良的溝 通、專業文化與科層文化的差距、不佳的組織氣氛等七種。

Wexley 和 Yukl(1977)指出衝突的原因為:1.資源的不足與競爭;2.工作 的互相依賴性;3.管轄權力的爭奪;4.地位與職務的差異;5.溝通的障礙;6.個 人特質上的差異。

最為普遍且涵蓋各項衝突可能來源,是將衝突原因區分為個人因素、組織因 素、環境因素與互動因素:

吳清山、林天祐(2001)指出在人類的社會中,衝突的來源主要有三類,即 溝通的問題、結構性的問題及個人的問題。

吳宗立(1997)分析學校組織衝突,認為衝突的動力來源主要有三個面向:

一、個人特質:學校成員在年齡、教育背景、自我觀念、問題認知、價值取向、

人格特質之差異性愈大,會引發衝突的可能性愈大。

二、組織因素:包括科層化與專業化的對立、組織目標與權責不明確、組織溝 通網路不良、彼此角色期望差異、組織成員權益問題的爭議。

三、環境影響:利益團體的壓力、社會大眾的期許、家長的需求、教育行政機 關的要求等,諸多外在環境的影響或干預學校的運作,造成理想與現實的 落差。

林志清(2003)從個體在組織中的互動行為,歸納形成衝突的七種原因:

一、資源與利益的分配不均。

二、角色與責任歸屬不清。

三、權力主張與要求不合理。

四、績效與獎勵標準不一致。

五、溝通不良或失誤造成誤會。

六、言語態度或行為不宜。

七、觀念或工作方法有歧異。

柯進雄(1994)歸納組織衝突的形成因素共有四項:

一、組織中人的因素: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認知程度、不同的利益追求、不同 的角色扮演等。

二、機關組織層級化的因素:1.組織分工後形成不同的單位,每個單位都想擴 充其職權,努力建立自己的王國(empire building);2.因職位不同,以 致人員背景不同(ditferences in background),而產生價值觀與思考角 度的分歧;3.不同的團體意識(differences group identifications)。

三、資源分配的因素:爭取或共享有限資源,若協調不和諧就會產生衝突。

四、組織變遷的因素:組織變遷中保守與革新力量間的衝突。

洪錦沛(1995)研究教育人員工作情境的衝突知覺,將衝突原因歸納分成四 大類:

一、個人與環境互動

(一)個人人格、需求與社會要求不一致,形成多方式角色衝突與趨避衝突。

(二)個人能力與角色條件不足引起之焦慮、矛盾與衝突。

(三)社會變遷、角色無法轉化,形成文化之邊緣人,因而個人內在有壓抑,

甚至轉而向外攻擊。

(四)純個人人格因素的自卑情結對超越社會、組織文化控制之衝動。

(五)個人價值認知、情感好惡、差異引發之摩擦。

(六)個人需求之不滿足,引發挫折壓抑後的攻擊。

二、專業技術體系與行政管理體系

(一)二者本身或相互間權責之衝突,觀念之歧異或本位主義作祟。

(二)法令不清、職責重疊或對立。

(三)組織地位從屬關係之隔閡。

(四)目標共識的困難。

(五)決策參與和溝通協調之不足。

(六)領導激勵和管理控制之不當。

(七)資源分配之不公平、不合理。

(八)階級及權威體系之不公平、不合理。

(九)身分地位不同及心理認知的障礙。

三、組織文化的固著與變革

(一)習焉不察的固著觀念、傳統保守心態與變革對抗。

(二)組織文化的本位主義。

(三)僵化的意識型態。

(四)組織封閉及排外的特性。

(五)組織自我利益的維護。

四、個體主觀知覺因素

知覺是衝突發生的充要條件,能為個體所知覺的衝突才具有意義,知覺主 體對情境客體的主觀性、選擇性、時近性,常因不同的時空及人事物,而有 不同的衝突感受。

胡峻豪(1997)綜合學者的觀點,將學校組織中個人與團體間的衝突原因歸 納為以下六項:

一、資源、利益的分配不均。

二、觀念與工作方法有歧見。

三、語言態度或行為不宜。

四、溝通不良,造成誤會。

五、角色與責任歸屬不清。

六、權利與權力的主張及要求不合理。

張德銳(1993)認為衝突的形成原因可以歸納成三個方面:

一、個人人格因素:認為組織成員在年齡、教育背景、人格需要、理念、價值、

政治信仰、宗教信仰等之差距越大,則衝突的可能性越高。

二、人際互動因素:非正式組織的反功能及溝通不良常導致彼此的誤會和心理 上的隔閡作用。

三、組織因素:1.工作的互依性;2.法令和程序的僵化;3.目標的不一致;4.

資源的有限性;5.責任的不明確;6.酬賞的不公平;7.權力的不平衡;8.

組織次級文化的矛盾;9.組織氣氛的不當影響;10.外部環境的壓力。

鄭弘岳(2003)回顧過去二十年來西方與台灣有關組織內衝突的研究,發現 較多學者認為引起衝突原因的重要因素分別是:衝突雙方的互依性、目標差異、

及當事人特性。

蘇福壽(1998)認為國民小學教師人際衝突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五項:

一、溝通不良或不足:如語意上的困難、不充分的溝通、紛擾等。

二、目標、工作態度與期望的不一致。

二、目標、工作態度與期望的不一致。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