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五節 親師衝突的相關研究

本節主要探討有關親師衝突相關實徵性研究,根據現有的文獻,將相關研究 分為二部分加以說明,分別是影響衝突之相關背景變項及親師衝突原因與親師衝 突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茲分述如下:

壹、影響衝突之相關背景變項

以下茲就性別、教育背景、服務年資、擔任職務、學校規模及地區等,予以 分析整理。

一、性別因素

在衝突的知覺情形方面:蘇福壽(1998)與黃建清(2005)研究發現不同性 別國小教師在全部親師衝突因素的感受上,男性教師比女性教師感受程度高國小 教師親師衝突中男性對親師衝突來源的感受較女性為高。陳素捷(2002)與陳玟 甄(2005)研究指出不同性別的國中小教師對親師衝突原因的認知無差異存在。

謝正平(2006)研究發現女性知覺高於男性,女性教師在「責任與權力的爭議」

與「對教師專業與言行的不信任」的知覺高於男性教師。蔡瓊婷(2003)研究發 現女性教師比男性教師體驗較多親師衝突的原因。

在衝突的因應方式方面:沈煌寶(2002)研究發現女性國小教師傾向採取避 讓、妥協或順應的衝突因應方式。陳素捷(2002)但在親師衝突因應方式上則女 性教師認知比男性教師來的高。陳嘉芬(2003)的研究指出不同性別的教師在因 應親師衝突策略之競爭方式達顯著差異。陳玟甄(2005)男性教師在競爭策略的 運用上,顯著高於女性教師。

由上述得知,不同的研究者在性別因素上研究的結果亦不同,各種可能性都 有,本研究主要在探討不同成員的看法,因此本研究不將性別因素列入變項。

二、教育背景的因素

在衝突的知覺情形方面:蘇福壽(1998)研究發現不同教育背景的國小教師 在親師衝突的感受上,師專院校畢業教師比師資班及其他學校畢業教師感受程度 高。蔡瓊婷(2003)的研究發現,不同教育背景的國小教師知覺親師衝突的原因,

並不因教育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異。陳素捷(2002)研究發現師專(院)畢業者 及研究所(含)以上畢業之教師,其親師衝突認知程度皆顯著高於不同教育背景 的其他教師。

在親師衝突因應方式上,陳玟甄(2005)不同教育背景之國小教師其親師衝 突因應策略之整體層面無差異。鄭淑文(2000)研究發現學士後師資班、代課背 景的一年級導師,較常以順應、逃避方式因應親師衝突。師專、師院畢業之教師,

親師衝突因應方式上在競爭層面上認知程度最高。謝正平(2006)研究發現知覺 親師衝突管理策略,在「整體策略」上,隨背景變項改變而有部份達顯著差異。

其中師專畢業的知覺高於一般大學畢業。師專畢業的教師在「隔離不理策略」的 知覺高於一般大學畢業的教師,在「被動接受策略」的知覺也都高於其他不同教

育背景的教師。林志清(2003)研究指出,學歷愈高,專業程度愈高之教師,教 善於運用抗爭型之衝突管理策略。陳嘉芬(2003)的研究指出就讀不同系所的教 師在衝突的因應策略方面沒有差異。林淑慧(2004)研究指出非師範院校畢業教 師在親師彼此不尊重的認知發生機率高於師範院校畢業教師。

由以上研究得知,蘇福壽(1998)、林淑慧(2004)的研究發現不同教育背 景的國小教師在知覺親師衝突的原因方面有差異,然而陳嘉芬(2003)與蔡瓊婷

(2003)的研究卻發現,不因教育背景的不同有所差異。而不同教育背景對於因 應策略的研究結果皆不相同,本研究主要在探討不同成員的看法而非教師觀點,

因此本研究不將教育程度因素列入變項。

三、服務年資的因素

陳幸仁(1997)研究指出年齡越小、服務年資越淺者,傾向表現忍讓型或退 避型衝突因應風格,年齡越大、服務年資越深者,傾向表現競爭型或統整型因應 風格。賴文堅(1997)的研究發現:中、高年齡的教育人員在面臨衝突情境時,

較低年齡組教育人員會採取統整的方式,中、低年齡的教育人員在面臨衝突情境 時,較高年齡組教育人員會採取逃避的反應方式。而低年齡組在面臨衝突情境 時,較高年齡教育組人員愈會採取忍讓的反應方式。蘇福壽(1998)研究發現不 同服務年資國小教師,在親師衝突的感受程度上均無差異。鄭淑文(2000)研究 發現服務滿二十年以上的一年級老師對於親師衝突原因多於其他服務年資的導 師。另外,她也發現不同服務年資的老師,以順應、逃避方式因應親師衝突上有 顯著差異。陳素捷(2002)研究指出不同服務年資的國中小教師對於親師衝突原 因的認知無顯著差異。另外對於親師衝突因應方式以逃避、順應較有顯著差異,

其他則無差異。陳嘉芬(2003)研究指出不同教學年資的教師在因應親師衝突策 略之順應、逃避方式達顯著差異。蔡瓊婷(2003)研究指出,不同服務年資的國 小教師知覺親師衝突原因,並不因服務年資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林淑慧(2004)

研究指出教學年資較長的教師在家長質疑教師、親師溝通不良、親師彼此不尊重 及家長要求不合理等方面的認知發生機率皆低於年資較短的教師。

由以上得知,蘇福壽(1998)、陳素捷(2002)與蔡瓊婷(2003)的研究結 果類似,服務年資對於親師衝突原因的知覺、感受無顯著差異,但陳幸仁(1997)

與鄭淑文(2000)的研究則另有一番結果,影響教師所使用的因應策略,賴文堅

(1997)研究發現年資越久的教師,越會採用逃避策略,蘇福壽(1993)則指出 無顯著差異,本研究非以教師為研究對象,因此服務年資的因素將不列入本研究 的變項中。

四、擔任職務

陳嘉皇(1996)的研究指出:不同職務之學校組織成員,在妥協的衝突處理 上有顯著的差異。陳幸仁(1997)的研究指出於學校中非主任者,傾向表現忍讓 型或退避型衝突管理風格;而擔任主任傾向表現競爭型或統整形管理風格。蘇福 壽(1998)研究指出兼行政教師感受親師衝突的程度比專任教師來的高,但在個 別因素上以「教師價值觀、目標、角色期望差異」兼行政教師感受衝突的程度比 專任教師來的高,而其他親師衝突原因並沒有顯著差異。陳玟甄(2005)研究發 現不同教學職務之國小教師其親師衝突因應策略之整體層面無差異。陳素捷

(2002)研究發現不同職務的國中小教師對於親師衝突原因感受度,以兼行政教 師認知到較高的衝突原因,但在面對親師衝突因應方式上,不同職務間並沒有顯 著差異。蔡瓊婷(2003)研究發現不同教學職務的國小教師親師面對親師衝突的 因應策略有部分差異。教師遭遇親師衝突時,二年級級任教師比五年級的級任教 師較常採取妥協的因應策略,其餘因應方式則無顯著差異。

不同職務是本研究探索的重點,本研究在此變項分為行政人員、教師會幹部 及家長會成員,除行政人員有相關研究,其餘成員的觀點皆無相關研究,因此探 討不同成員在知覺親師衝突原因與因應策略方面是否有所差異,亟待進一步研

究。

五、學校規模的因素

蘇福壽(1998)研究指出不同規模學校的國小教師,在親師衝突因素上並沒 有顯著差異。鄭淑文(2000)研究發現學校規模在親師衝突原因及因應親師衝突 策略上並沒有顯著差異。但是學校規模對於國小一年級導師在親師衝突的負面影 響的看法有顯著差異,尤其班級在25 班以上的教師較持負面看法。陳素捷(2002)

研究指出不同學校規模對於親師衝突原因的認知及教師面對親師衝突因應方式 的認知,都沒有顯著差異。蔡瓊婷(2003)研究發現,中型學校的國小教師比小 型學校的國小教師知覺較多的教師教學自主權被侵犯事件。陳玟甄(2005)不同 學校規模之國小教師其親師衝突因應策略之整體層面達顯著水準。學校規模在49 班以上之教師顯著高於學校規模在12 班以下之教師及13-48 班之教師。

由上觀之,蘇福壽(1998)、鄭淑文(2000)、陳素捷(2002)的研究結果均 相同,但蔡瓊婷(2003)、陳玟甄(2005)的研究結果又不相同,尤其在台中市 學校規模普遍在中型30班以上,與其他研究應不相同,因此欲進一步了解台中市 的學校中,不同學校規模的親師衝突是否有所差異。

六、地區的因素

蘇福壽(1998)研究國民小學教師親師衝突因素及其處理方式,是以台北市 為研究範圍。台北市國小教師感受親師衝突因素,以親師溝通不良為最高。而鍾 育琦(2001)是以高雄市七位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採用質性研究方式,研究指 出親師衝突的因素為:親師觀點的差異,親師溝通不良及親師責任爭議問題。此 外,鄭淑文(2000)研究國小一年級導師親師衝突方式,是以桃園縣為研究範圍。

桃園縣國小教師親師衝突原因以親師彼此教學理念不同為最多。陳素捷(2002)

研究國民中小學教師親師衝突原因及教師因應方式,是以台中市為研究範圍,親 師衝突原因以親師溝通不良所導致的衝突為最高。陳玟甄(2005)以中部地區為

研究範圍發現不同地區之國小教師其親師衝突因應策略之整體衝突達顯著水 準。服務於台中市之教師整體衝突因應策略反應,顯著高過服務於台中縣、彰化 縣及南投縣之教師。蔡瓊婷(2003)研究親師衝突,是以高雄市、嘉義縣為研究 範圍,以了解城鄉差距,發現高雄市的國小教師比嘉義縣的國小教師知覺較多的 親師衝突原因,最主要的親師衝突原因為親師間的互動溝通不良。林淑慧(2004)

研究範圍發現不同地區之國小教師其親師衝突因應策略之整體衝突達顯著水 準。服務於台中市之教師整體衝突因應策略反應,顯著高過服務於台中縣、彰化 縣及南投縣之教師。蔡瓊婷(2003)研究親師衝突,是以高雄市、嘉義縣為研究 範圍,以了解城鄉差距,發現高雄市的國小教師比嘉義縣的國小教師知覺較多的 親師衝突原因,最主要的親師衝突原因為親師間的互動溝通不良。林淑慧(200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