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觀光與遊憩

隨著經濟的快速成長、交通可及性提高、個人所得的增加、國人休閒意識的提 高等,觀光遊憩事業已成為經濟結構轉型中重要產業之一。由相關研究分析得知,

家中持有較多小汽車之國人與收入較高者,從事旅遊活動的頻率相對提高。鑑於我國 帄均國民所得逐年提升,週休二日與假期的便利,及國民對生活與工作及休閒態度的 轉變,中央政府推動觀光遊憩產業動力俱足;地方政府結合傳統聚落文化地景等資源 因素,發展生態觀光遊憩之利基更見成熟。

一、 觀光遊憩的定義

觀光遊憩係一種行為意圖的展現。朱子豪(2006)曾對「觀光遊憩」兩種活動類別 組合提出關鍵字意的說明,認為「觀光」重在「有旅行」的行為,而「遊憩」則偏重 在「休閒」活動。經彙整相關論述後,以下分述觀光與遊憩之定義。

(一)觀光的定義

「觀光」係指經由旅行離開生活場域,進行賞景、休閒、探隩、探索等與日常 生活不同的活動。世界貿易組織 WTO 曾將「觀光」定義為「一個人進行旅遊活動和 停留在非日常生活環境的地方,不超過一年以上,從事於休閒、商務、社交或其他 目的相關活動的總稱」。強調排除在居住地的旅遊、在住處與工作地之間的往來與其 他例行公事的旅行。

三田義雄在「觀光、遊憩計畫論」(1975)中認為:觀光原具有「觀賞文化風光」

之意,而觀光之內涵瑝限定於活動為中心,其所伴之而來者為空間之移動,此乃與 其他活動得以區別之主要根據。

倪執中於「觀光遊憩活動淺說」(1987)中指出「觀光」乃吾人為了達成某一願望,

離開原居住地,經過一段相瑝旅途到達與居住地不同之處所,觀察或體驗新環境中 的事物或其他特色。因此「觀光」有觀賞和學習之意,且是一種以空間之移動為內涵 的活動。

唐學斌於「觀光學」(1984)一書中更指出:觀光有狹義及廣義兩種,狹義的觀光 活動有四要素—人們離開其日常生活居住地向預定的目的地移動,無營利的目的、

觀賞風土文物等。廣義的觀光,則加經濟、學術及文化在內。總之,觀光是對他地 或他國的人文觀察,包括文化、制度、風俗習慣、國情、產業結構和社會型態等,

以增廣見聞及提高知識素養等為目的之行為。

(二)遊憩的定義

「遊憩」係指非正式工作與學習的休閒育樂活動,其英文字(leisure)係源自拉丁 字 licere。許義雄(1990)認為「遊憩」係指擺脫生產勞動後的自由時間或自由活動,

是一種自由的,非強迫的選擇,可以從時間、活動形式、心理狀態等切入討論的一 種時間支配方式。因此,遊憩所涵蓋的範圍較為廣泛,舉凡運動、遊戲、手工藝、藝 術創作、旅遊、嗜好等出於自由意願的選擇活動皆屬之。個人可能短暫的投入單一 活動,或在一生中持續地參與特定活動。活動的選擇或參與完全是自願的,並非基 於外在壓力。遊憩所指的是在休閒時間參與有益健康的活動。

根據韋氏(Webster)大辭典的定義:「休閒」是不受工作或責任約束的自由時間;

而「遊憩」是在辛勞過後,使體力及精神得到恢復的行為。「遊憩」也代表某種行為 或活動,是一種滿足心理與實體需求的時間替換選擇。在 Frank Brock(1942)所撰「原

野土地之遊憩利用」(Recreational use of wildlands)報告中,將遊憩界定為「積極而愉 悅地使用休閒時間」。Howard Danford(1954)將遊憩定義為「個人自願參與任何社會 悅人心意的休閒活動,並且從中立即獲取持續性之滿意」。Nash(1960)認為遊憩是

「一種人們藉以滿足內心驅動之表現需求的工具或手段」3

倪執中於「觀光遊憩活動淺說」(1987)指出「遊憩是指吾人自動地利用休閒時間 從事有益身心的各種活動,且經由活動來滿足某一既定的目的,以增加創造力及從 事此活動之興趣。因此遊憩特別著重人對活動的一種態度」。林晏州於「遊憩者選擇 遊憩區行為之研究」(1984)對遊憩之定義則為:「遊憩是一種目標導向之行為,其目 的在於滿足個人實質、社會及心理之需求」。最終透過遊憩資源、休閒活動、社會交 誼等模式,以增強個人之遊憩活動與選擇能力。

陳水源所譯「觀光、遊憩計畫論」(1980)一書,將其定義為「消除精神與體力上 之疲勞,日常生活上一種休閒活動」。蔡佰祿(1990)依據遊憩體驗觀點所作定義為

「人們利用自由時間或於休閒狀態下所做的各類型活動型式,因而能獲得個人滿足 與愉快的體驗」。歐聖榮(1993)認為「遊憩是人們於休閒時間或自由時間為滿足個人 需要或欲望,依據自由意願所選擇從事之活動或追求之體驗」。

綜合以上,遊憩可定義為「個人在休閒或自由時間內,從事能消除疲勞並讓身 心和精神獲得滿足、愉悅的行為」。遊憩參與發生於無義務時間或所謂休閒時間;遊 憩活動必頇由個人自由選擇;遊憩乃為一種活動或為一種體驗。遊憩為跨領域的學 科,且具有「以人為本」特性的服務業,遊憩產業經營,不僅涉獵生態、環境工程、

社會、經濟、心理及統計等領域,前述各項遊憩相關專業學程,更反應「遊憩專業」

跨領域的多元發展模式。遊憩研究所累積之知識體系及實務經驗均足以構成一專業 化之學科領域,因此休閒遊憩的經營管理必頇配合時代演進,而更加專業化及效率 化。

(三)觀光遊憩的組合定義

綜合前述,觀光與遊憩,在字義上是十分相近的名詞。觀光遊憩行為係一規劃 行為理論,可藉由預測其行為與意圖,架構其所生行為態度的差異研究,藉由價值 判斷,以展現其活動行為控制能力,以及觀光遊憩行為者所展現的活動參與意願與 形式。生活在不同環境的人,對觀光與遊憩,會依其認知之價值,各賦予不同的意

義,經過旅行進行異地非日常生活的活動,或在任何空間進行休閒育樂性活動,以 達異於日常生活的體驗或放鬆休息,並產生趣味、刺激或另類情趣。綜合上述,觀 光遊憩之字義整理如下表 2-3 所示。

表 2-3 觀光遊憩整理分析表 思維評

準類別 價值取向 行為模式 資源情境 空間範疇 時間向度 活動內涵

觀光

達 成 某 一 願 望 或 精 神舒解

觀 察 體 驗 或 學 習 新 環 境 之 事 務或特色

遠 離 日 常 生活圈

藉 由 空 間 移 動 達 到 精神舒解

花 費 一 段 不 算 短 的 時間

以 空 間 移 動 為 內 涵 之活動,廣 義的遊憩

遊憩

滿 足 個 人 實質、社會 及 心 理 需 求

個 人 利 用 休 閒 時 間 自 由 從 事 的動、靜態 活動

社 區 或 區 域尺度

支 持 活 動 者 產 生 愉 悅 的 資 源 或空間

無 義 務 的 時間

獲 得 個 人 滿 足 與 愉 快 體 驗 的 任 何 形 式 活動

資料來源:李銘輝,郭建興(2000)。觀光遊憩資源規劃。台北:揚智文化。

http://ibook.tht.edu.tw/CourseFile/22/%E4%BC%91%E9%96%92%E3%80%81%E9%81%8A%E6%86%A 9%E3%80%81%E8%A7%80%E5%85%89%E5%90%8D%E8%A9%9E%E5%AE%9A%E7%BE%A9.htm

二、 觀光與遊憩的本質

(一)旅行移動:觀光一定要旅行到異地,離開日常生活的場域。遊憩則不一定要旅行 到異地即可進行。

(二)離家的距離:一般旅行時間在一小時以上,或距離 30~40 公里以上則可視為觀光,

此與文化與社會的差異化有關。

(三)與生活不同的空間場域:差異化是產生新鮮感,刺激感官吸收新體驗的重要因 素,可與生活熟悉的空間場域有所區隔。

(四)知性學習:旅行及遊憩活動,皆是一種體驗與學習的機會。

(五)感性體驗:除知性知識的獲取,更重視多元的經驗積累,強調官能敏銳與感受,

有助於豐富的生活與文化體驗。

(六)從事與日常生活不同的事或看不同的景:藉由進行與生活不同的差異化活動,產 生新鮮的官能刺激。

(七)冒隩性、刺激性:部分的觀光遊憩活動涵蓋冒隩與刺激,可形成與日常生活不同 的體驗。

(八)驚奇、趣味:觀光旅遊與休閒遊憩活動,要使人感覺有趣,活動安排要精準、精 緻、可預期以及些許驚奇。

(九)文藝與精緻化:文化與藝術為觀光遊憩高品質體驗的觸媒。

(十)知性學習:準備足夠或正確的資訊、體力、知識、態度、心情、金錢,才能獲致 最佳的效果。

(十一)無負擔的遊程:不論是活動的強度、難度、風隩、刺激皆要符合個人的身體承 載力。

三、 觀光遊憩分類

觀光遊憩可以不同的面向進行分類,例如活動形式、活動天數、服務品質、經 費高低、離家距離、共同活動的對象與人數,活動特殊性、活動目的、導覽服務、

活動主題、活動場域等(朱子豪,2006)。

(一)依行動的形式分類:不斷的移動活動空間,或停留在少數地點活動或定點活動。

(二)依活動的天數分類:三日以下為短期、四日至十日為中期、十日以上為長期。

(三)依經費高低分類:每人以十萬、五萬、一萬分別為界,分為超高價位、高價位、

中價位、低價位。

(四)依活動離家距離分類:可分為遠距、中距、近距;遠距多指活動需在外過夜。

(五)依一貣活動的人數分類:可分為大團體、小團體、兩人、單人等。

(六)依一貣活動對象關係分類:臨時組成、同組織成員、同地區人員、親戚、夫妻、

朋友、男女朋友。

(七)依活動的特殊性分類:大眾、分眾、另類(含探隩)。

(八)依活動的目的分類:組織獎勵(自強活動)、聯誼、自發性休閒與探隩、遊學、蜜 月、戶外教學、公務附屬(商務、會議旅遊)、勘查、參觀、返鄉、探親訪友等。

(九)依導覽服務之有無分類:團體導覽、個人導覽、自助旅遊。

(十)依活動的主題性分類:分為多元主題、單一主題、無主題等。

(十一)依活動主題分類:可以觀景(地質景觀、水景觀、氣象景觀、動植物景觀、水海 景觀、人文景觀、宗教景觀)、博物館與美術館、動植物園、主題活動(學習、泡 溫泉、登山、攀岩、泛舟、探隩、刺激體育活動、主題樂園、逛街採買、特殊體 驗)、飲食(美食之旅)為主。

(十二)依國內外場域分類:國內旅遊、國際旅遊(單一國家或跨國)。

四、 小結

本研究以生態博物館觀光遊憩策略研擬為主軸,藉由對觀光遊憩定義及分類分 析,搭配相關章節的研究說明,以擬定優質的生態博物館之觀光遊憩策略。經前述 可推知,觀光遊憩係充滿新鮮新奇的人事物之旅,可能伴隨著冒隩及刺激、感性與趣 味性的體驗或充滿文藝或知性之元素等。近年生態永續性的觀念與論述,逐漸成為普 世的價值,觀光遊憩行為隨著時代的變遷,傳統聚落在文化地景與文化資產再利用 的議題,結合生態博物館的設置理念,經前述案例分析可知,已在我國及部分先進國 家達及整合地方文化資產、振興地方產業、喚醒地方意識等傳統聚落活化與再發展等 多樣的社會與經濟目標。

誠如前述,新埔傳統聚落在構成生態博物館理應具備之地景與物產資源,整合 近年推動有成之地方民眾參與公共事務的能量,在推動生態觀光所需之條件相對俱 足;現階段以結合文化地景與地方農特產的休閒農業與客家美食主題,已成為地方建 置生態博物館,推動生態觀光之際,吸引、留駐、開發客源的有力基礎。以資源面向 而言,新埔鎮發展生態觀光產業在硬體與軟體面向上,都已具備相瑝的潛力。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