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 、 、計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 、 計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 計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 計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

在體育運動領域中,也有不少學者應用計畫行為理論去解釋及預測某行為的發 生。林輔瑾(1996)於「專科學生從事規律運動意圖之研究-計劃行為理論之應用」

中針對臺北縣私立中國海是專科學校日間部再學的四、五年級學生為母群體,以簡 單隨機集群抽樣取得有效樣本 315 人,發現結果如下。

(一)計畫行為理論中的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可以有效的解釋專科學生 的規律運動意圖,解釋量達到 62.1%,其中又以態度對規律運動意圖的影響 性最大。

(二)有無規律運動意圖者在行為信念、規範信念及控制信念上有整體性的差異。

(三)研究結果支持計畫行為理論的假設,其解釋力也優於理性行為理論。

趙信賓(1999)於「行為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 究─以臺中縣國小學童參加休閒運動育樂營為例」研究中以自編行為態度、主觀規 範、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圖量表為研究工具,針對臺中縣市 87 學年度直排輪育樂 營之 13 所國小五、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收回有效問卷 498 份,所得結 果如下。

(一)有關「計畫行為理論模式」驗證方面,發現此一理論模式應用在國小學童參 加休閒運動育樂營之意圖研究時整體適合度良好。

(二)直接影響學童參加直排輪育樂營意圖的因素中,以主觀規範對意圖的影響力 最大,其次為知覺行為控制。

(三)參加休閒運動育樂營的行為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這三個因素解釋 國小學童參加寒假直排輪育樂營意圖總變異量達 69%。

許哲彰(1999)在「國小教師從事規律運動意圖、行為之預測及影響因素之探 討-驗證計劃行為理論」研究中採立意抽樣,以北部地區自願參與該研究之國小教 師為研究對象,以自編之規律運動問卷進行施測,取得有效問卷 333 份,受訪者並 於每週填寫運動行為調查問卷,連續填寫三週,所得研究結果如下。

(一)有規律運動習慣的教師占 31.5%,教師規律運動習慣在性別、年齡、有無參 與運動團體及與運動同伴運動情形的百分比差異達顯著水準。

(二)規律運動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與其信念交乘積之間呈正相關。

(三)國小教師規律運動意圖主要受到規律運動態度、知覺行為控制所影響,主觀

規範對其影響較小。

(四)理論架構各變項直接測量之徑路分析其徑路圖未完全符合理論架構,間接測 量其徑路圖完全符合理論架構。

張千培(2006)於「應用計畫行為理論探討金門地區高中職學生參與運動社團 意圖之研究」中以計畫行為理論為基礎,驗證計畫行為理論模式在解釋金門地區高 中職學生參與運動社團意圖之適配性,並瞭解模式各潛在變項對金門地區高中職學 生參與運動社團意圖的影響程度。研究採叢集抽樣,共得有效樣本 339 份。所得研 究結果如下。

(一)有半數以上金門地區高中職學生在未來一學期有參加運動社團的意圖,對於 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等信念亦多表示正向的認知。

(二)以計畫行為理論為基礎所建構的「金門高中職學生參與運動社團意圖模式」

與樣本資料間的適配性已達到可接受的水準,表示此模式適用於解釋金門高 中職學生參與運動社團的意圖,惟模式內在品質仍有待改進。

(三)模式各潛在變項對金門地區高中職學生參與運動社團意圖的影響以「知覺行 為控制」最大,「態度」次之;「知覺行為控制」中的「便利條件」,以及「態 度」中的「工具性信念」則為主要影響因素。

另外在休閒與運動產業方面,皮友華(2004)於「優秀運動選手使用運動禁藥 之行為意圖及影響變項─計畫行為理論之應用」中以自編之優秀運動選手使用運動 禁藥意圖量表,針對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培訓選手(男性運動員 176 人,女性運 動員 91 人)進行施測,回收有效問卷共計有 267 份,所得研究結果如下。

(一)優秀運動選手意圖使用運動禁藥者,佔所有樣本 3.3%。

(二)計畫行為理論可以有效解釋優秀運動選手使用運動禁藥意圖達 34.6%的變異 量,若在理論架構外增加過去用藥習慣,可顯著增加解釋力至 36.0%。

(三)優秀運動選手使用運動禁藥意圖受到知覺行為控制影響最大、態度次之。

(四)優秀運動選手使用運動禁藥的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及行為意圖與 其信念交乘積呈正相關,符合理論假設。

陳忠誠(2005)於「大學生參與現場觀賞 SBL 超級籃球聯賽行為意圖之研究-

以文化大學學生為例」研究中以文化大學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影響大學生參與現 場觀賞 SBL 超級籃球聯賽行為的因素。研究者以自編大學生參與現場觀賞 SBL 超 級籃球聯賽行為調查量表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共計回收 373 份有效問卷,

所得結果歸納如下。

(一)計畫行為理論應用在大學生參與現場觀賞 SBL 超級籃球聯賽行為意圖時,整 體適配度良好。

(二)大學生參與現場觀賞 SBL 超級籃球聯賽的「態度」﹙β= 0.23﹚、「主觀規範」

﹙β= 0.06﹚與「知覺行為控制」﹙β=0.67﹚對「行為意圖」具有顯著正面影 響,解釋變異量達 81%。亦即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越正向,參與 現場觀賞 SBL 超級籃球聯賽的行為意圖也越強。

(三)大學生現場觀賞 SBL 超級籃球聯賽的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與其信 念交乘積之間呈正相關。

呂宛蓁(2006)於「職棒現場觀眾參與行為意圖模式之研究」研究中以問卷調 查及質性訪談兩種研究方法針對 2007 年 3 月至 4 月間觀賞中華職棒比賽之現場觀眾 進行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 444 份及訪談 9 位現場觀眾,所得研究結果如下。

(一)現場觀眾以大專校院之學生族群為主,對觀賞職棒之態度相當正面,且受到

「次群體」較高的規範效力,對於知覺行為的控制程度約在中等之間。

(二)以年齡介於 26-35 歲、去年曾觀賞現場職棒及參與後援會組織的觀眾,未來 觀賞現場職棒的可能性越高。

(三)本研究所建構之職棒現場觀眾參與行為意圖模式,大致符合各項適配度指標 之檢驗標準,其中以涉入程度最能影響觀賞職棒的行為意圖,其次為知覺行 為控制。態度與主觀規範對行為意圖的影響力不顯著。

總結以上計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可發現計畫行為理論不論在體育運動方面或 是休閒運動產業方面都對於研究對象的行為具有良好的適配性及預測力,又到目前 為止國內對於運動彩券消費者的行為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將以計畫行為理論為基 礎,利用理論中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三個構面來探討對運動彩券消費行 為的影響。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