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計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

在文檔中 誌 謝 (頁 33-42)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

2.4 計畫行為理論介紹及相關研究

2.4.4 計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

尤嫣嫣(1992) [39]以計畫行為理論[14] 為依據,以 1168 人為實際探

討的研究對象,探討大學生接受B 型肝炎疫苗注射行為意圖。結果指出,

以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三因子來預測行為意圖,研究結果複相 關分別為0.42 及 0.45,整體模式預測力良好。

蔡佳伶(1993) [40]以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日間部八十二學度第一學期 在學的大學部三、四年級學生為母群,有效樣本238 人。研究結果如下,

對從事紙張回收的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可以有效地解釋本研究 對象的紙張回收意圖。本研究對象對從事紙張回收的態度與行為信念、結 果評價的交乘積和。整體而言,本研究結果支持計畫行為理論的假設,並 發現計畫行為理論應用在紙張回收意圖上,優於理性行動理論。

魏米秀和呂昌明(1995) [41]利用開放式問題得到吸菸者的重要他人 和參考團體包括,「父母、家人(父母以外)、朋友們、女朋友、公益團體、

不吸菸的朋友、師長」,他們將重要他人以明確的對象取代後發現,主觀 規範的確可以獨立預測戒菸行為態度。

林輔瑾(1996) [42]以專科 315 位男性學生為對象,以計畫行為理論探 討專科學生從事規律運動的行為意圖。研究結果發現,從事規律運動的行 為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可解釋規律運動意圖62.1﹪的變異量,

行為態度對運動意圖影響力最大,而知覺行為控制能增加對運動意圖的預 測,外在變項對規律運動意圖的解釋變異量沒有影響,符合計畫行為理論 的假設。

徐蓓蒂(1996)以 Ajzen [43] 的計畫行為理論 為依據,主要目的在了 解本研究對象每日飲用牛奶的意圖,行為其影響因素。研究以私立醒吾商 專日間部(五專)一至四年級全體學生為母群體,共得到 805 份有效問卷。

結果指出,研究對象每日飲用牛奶的行為可以由意圖和知覺行為控制來預 測,並且意圖與知覺行為之間具交互作用。飲用牛奶的意圖是受到態度,

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三者的影響,三者可以解釋意圖61%的變異量。

整體而言,本研究結果支持計畫行為理論的假設,並發現計畫行為理論應 用在每日飲用牛奶行為上的適切性大於理性行動理論。

康書華(1997) [36]針對 200 位大學生對國家公園前往意圖的研究中指 出:行為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變數對前往意願之複迴歸分析中,

就行為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變數而言,當前往意願為定義一「在 未來一年內,會前往墾丁國家公園的可能性」和定義三「在未來一年內,

會前往墾丁國家公園的機會」,知覺行為控制此變數是最主要的預測變 數,分別占其前往意願的總解釋變異各達21.7﹪和 27.83﹪,也是影響最 大的自變數。在前往意願定義二「我想要在未來一年內,會前往墾丁國家 的意願」方面,主觀規範此變數不具明顯的影響力,而行為態度變數則是 最具影響力的主要預測變數,可解釋前往意願22.7﹪的總變異量。

趙信賓(1999) [44]針對台中縣寒假辦理直排輪育樂營之十三所國小 五、六年級學童為對象,以計畫行為理論驗證行為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 行為控制知關係,結果發現,直接影響學童參加因素有三個,依序為主觀 規範、行為態度及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態度β=0.24、主觀規範β=0.37、知 覺行為控制β=0.35,p<.001)總解釋變異量為 69 %,且計畫行為理論應用 在此適合度良好。

陳淑鳳(2000) [45]以計畫行為理論驗證,五地區國稅局稽徵工作人員 為電子化政府下國稅稽徵人員資訊科技接受行為模式之研究。研究結果

「國稅稽徵人員資訊科技接受行為」,在驗證後各項配適度指標皆達到可 接受水準以上,模式的整體配適度尚佳,表示本研究所建構之,稅稽徵人 員稅務資訊系統使用行為能給予不錯的解釋,使模式能有效預測並解釋資 訊系統之使用行為。

賴蕙君(2000) [46]針對嘉義市八所公立國中教師進行終生學習意 圖,結果顯示,行為態度及主觀規範可有效解釋行為意圖 31.7%的變異 量,加上知覺行為控制可以增加22.7%的解釋變異量,從標準回歸係數來 看(行為態度β=0.30、主觀規範β=0.20、知覺行為控制β=0.50,p<.01),

三個變項中知覺行為控制影響力最大,行為態度次之,主觀規範最小。

二、國外相關研究

Gatch & Kendzierski(1990) [47]針對 100 名 18-26 歲大學生參與有氧 運動意圖研究,測量得到行為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以多元迴歸 分析,結果指出,行為態度和主觀規範對運動意圖的預測力達顯著水準,

其中行為態度(β=0.39,P<.01)的重要性大於主觀規範(β=0.25,P<

0.01)。加入知覺行為控制後,能增加運動意圖的預測力(R=0.30,P<0.01),

行為態度(β=0.23,P<.01),主觀規範(β=0.22,P<.01),知覺行為控制 (β=.25,P<.01)超過理性行為理論的預測,顯示計畫行為理論能有效預 測。

Dzewaltowski, Noble & Shaw(1990) [48]以 254 位修讀身體教育概 念課程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比較社會認知理論、理性行動理論、計畫行 為理論在參與四週體能活動的預測力,研究結果顯示計畫行為理論是被支 持的,行為態度(β=0.33,P<.05)、知覺行為控制(β=0.30,P<.05)能有 效預測意圖(R=0.27),而主觀規範(β=0.06,ns),行為態度與知覺行為控 制為主要影響因素。

Godin et al. (1991) [49] 以 161 位冠狀心臟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未 來一年內利用休閒時間從事規律運動的意圖,以行為態度、主觀規範、知 覺阻礙、習慣、知覺困難及個人對運動的主觀信念、知覺血管再梗塞的嚴

重性和易傷害性為行為意圖預測變項,在多元迴歸分析發現,共可解釋 41

%規律運動意圖的變異量,而知覺阻礙、習慣和知覺困難為顯著的預測變 項。在多變項變異數分析發現,高、低運動意圖在知覺阻礙因素的時間管 理的困難、心理適應的困難和懶惰三方面有顯著的差異。

Ajzen & Driver(1992) [18]針對 146 位大學生(103 位女生和 43 位男 生)年齡 17-40 歲應用計畫行為理論來解釋及預測海灘上休閒、戶外慢跑、

爬山、划船以及騎自行車等五項休閒運動行為,研究結果顯示,行為態度、

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能有效預測意圖,計畫行為理論加入了「知覺行 為控制」此項因素,對於解釋及預測休閒遊憩行為的形成,產生很大的效 果,如海灘上休閒(β=0.45,P<.001)、爬山(β=0.31,P<.001)及划船(β

=0.47,P<.001)受此因素的影響程度最大,而騎自行車(β=0.06,ns)、戶 外 慢 跑(β=0.17,ns)。此研究將行為態度再區分為兩個部份,工具 (instrument)成份行為態度和情感(affect)成份行為態度,認為個人休閒活動 之選擇,其中部份是為從活動中尋找利益(benefit),另外則是為求得「感 覺(feeling)」上的滿足,這樣的區分對休閒行為的解釋更完整。在研究結 果顯示出,情感成份行為態度顯著預測行為意圖的有划船(β=0.25,P

<.01)、戶外慢跑(β=0.14,P<.05)、騎自行車(β=0.42,P<.001),而工 具成份行為態度僅有戶外慢跑(β=0.14,P<.05)能顯著預測行為意圖。

Theodorakis(1992)以 98 位 10-13 歲參與游泳俱樂部游泳訓練兒童為研 究對象,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參與四週游泳訓練的意圖對實際參與次數的 預測力。利用多元迴歸分析,顯示計畫行為理論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 能有效預測行為意圖。

Theodorakis(1994) [50]以 395 位 18-45 歲的女性參與為期兩個月體適 能活動研究,以計畫行為理論為主要架構,再加入行為態度強度和角色身

分兩個變項,來預測各變項對意圖和行為的影響指出,以行為態度(β

=0.36,P<.001)、主觀規範(β=0.08,ns)兩變項預測意圖的解釋量為 15

﹪且行為態度對意圖的影響大於主觀規範,加入知覺行為控制(β=0.48,

P<.01)與行為態度(β=0.17,P<.01)、主觀規範(β=0.03,ns)一起預測意 圖其解釋量達33﹪,知覺行為控制最強,行為態度次之。

Godin(1993,1994) [51-52]分析一些應用計畫行為理論和理性行動理 論於運動的相關研究指出:

(一)從 21 篇計畫行為理論或理性行動理論行為態度、主觀規範與運 動意圖間關係的研究發現,行為態度和主觀規範對行為意圖的解釋量介於 6﹪-59﹪,平均解釋量約 30﹪,大部分研究結果顯示:行為態度對行為 意圖的預測力大於主觀規範。

(二)從八篇知覺行為控制增加對行為意圖或行為解釋變異量的研究 發現,每篇研究結果支持知覺行為控制能增加對行為意圖的解釋變異量,

增加的變異量介於4﹪-20﹪,平均約 9﹪。

Mummery(1994) [53]以計畫行為理論和理性行為理論來探討 169 位 11-16 歲(平均年齡為 14.7)。在加拿大 11 個不同的游泳俱樂部青少年,接 受競技游泳訓練的意圖和行為研究中,結果指出,行為態度(β=0.20,P

<.01)、主觀規範(β=0.10,ns)和知覺行為控制(β=0.43,P<.01)三者能 有效預測行為意圖(R=0.31),主觀規範對意圖的影響未達顯著水準。此研 究亦參考Ajzen &Driver (1991)的研究,將行為態度分成工具性成分行為 態度和情感性成分行為態度來預測行為意圖,研究結果為:工具性成分行 為態度(β=0.35,P<.01)和情感性成分行為態度(β=0.22,ns)、主觀規範 ( β =0.10 , ns)知 覺 行 為 控 制 ( β=0.44 , P< .01) 能 有 效 預 測 行 為 意 圖 (R=0.36)。從以上結果顯示,支持計畫行為理論,適合於青少年游泳訓練

意圖與行為研究,且將行為行為態度分成工具性成分行為態度和情感性成 分行為態度,更能有效預測行為意圖。

Suzanne,Jeanne & William(1996 [54]以計畫行為理論來探討 310 位 (男 162,女 143)年級到入年級學童參與有氧運動的意圖研究,結果指出,

知覺行為控制(β=0.11,P<.05)和行為態度(β=0.16,P<.01)對參與有氧 運動的意圖的預測達顯著水準(B=0.37),而主觀規範(β=0.04,ns)影響未 達顯著水準,且行為態度高於知覺行為控制。在各控制因素對知覺行為控 制的影響以知覺能力(perception of competence)影響程度為最高,其次是安 全的場所、安全的路程、父母的鼓勵、興趣、受傷、時間、缺乏用具、花 費等。

Carvajal, Photiades, Evans & Nash(1997 [55]研究文化調適對拉丁青 少年物質濫用的社會影響他們將主觀規範修訂為父母的主觀規範及朋友 的主觀規範以探討不同文化調適程度下的影響,結果顯示父母的主觀規範 含影響青少年避免使用藥物意圖,其標準化迴歸係數(β=-0.14),相較 於行為態度及自覺行為控制的標準化迴歸係數(β=-0.31,0.46),父母 的主觀規範的影響仍偏低,而朋友的主觀規範卻沒有顯著影響。從以上結 果顯示支持計畫行為理論是一健全合適理論模式。

Hanson(1997) [56]調查 13-19 歲的非裔、波多黎各裔、歐裔等女性青 少年的吸菸意圖差異,經路徑分析後發現研究樣本的吸菸態度能有效預測 吸菸意圖,其迴歸係數介於0.44 到 0.62 之間。

Hill, Amyot, Dery & Godin(1997) [57]探討青少吸菸習得階段(stage of smoking acquisition)時指出,吸菸行為態度對在各吸菸習得階段。吸菸 行為的影響比主觀規範及自覺行為控制的影響還大,其三者的決定係數分 別為(0.83、.38 及 0.73)。

Nguyet, Beland & Otis(1998) [58]研究 30 到 60 歲的成年吸菸者是否 願意從事一、二項可以增進心臟健康的行為,這些行為包括戒菸、吃低熱 量食物、運動等,研究發現,行為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對從事 健康行為意圖的預測力均達顯著水準,其中行為態度的標準化迴歸係數介 於0.33 到 0.34 之間。

三、相關研究文獻結論

由上述許多以計畫行為理論依據驗證意圖的實證研究結果,可以歸納 出下列結論:

(一)行為態度會直接影響其參與休閒活動的意圖

雖然上述研究因研究目的及對象不同,而將行為態度定義成不同操作 性定義,但總合結果來看,行為態度對行為意圖有獨立的預測效果,可知 道行為態度將會直接影響到行為意圖。

(二)主觀規範會直接影響其參與休閒活動的意圖

從上述研究結果可發現,由於研究對象不同,而使得主觀規範對行為 意圖的預測力而有所增減,研究對象年齡層愈低時,主觀規範對行為意圖 的預測力愈大,反之,受試者年齡愈大時,預測力則相對減少,總合結果 來看,主觀規範對所預測的行為均能有獨立的預測力,且為影響行為意圖 變數之一。

(三)知覺行為控制會直接影響其參與休閒活動的意圖

上述許多研究結果都證實不論研究目的及對象為何,知覺行為控制可 以獨立預測行為意圖,將知覺行為控制加到整體模式中更能有效增加模式 的預測力,使得模式的預測力更為完整,且也顯示知覺行為控制對行為意 圖有獨立影響力,可由許多比較理性行為與計畫行為理論之間的預測力研

究可得到證實,計畫行為理論在預測力上都優於理性行為理論,顯示知覺 行為控制為影響行為意圖的變數。

(四)計畫行為理論模式可以適配於國民中學學生參與休閒活動的行 為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及行為意圖的觀察資料。

上述研究目的及對象極為廣泛,年齡層從9-60 歲,研究範圍更是分 析許多層面,如健康行為(如吸煙、酗酒、乳房自我檢查、體重控制、飲 食行為、婚前性行為及愛滋病預防等方面)、社會與學習行為(如投票行 為、捐血行為、學習成就及違規行為等方面)、消費者行為(汽車購買行為、

投資股票行為及儲蓄行為等)也常見於運動、休閒行為(如規律運動行為、

運動道德、競技訓練、休閒活動的選擇、遊憩意圖及運動競賽的觀賞行為 等方面)。結果也都顯示,計畫行為理論是一個良好的理論,推及各個層 面皆能有效的預測與解釋。

在文檔中 誌 謝 (頁 33-4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