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討論與建議

第二節 討論

除上述回應研究問題及假設外,本研究亦得到丈夫與妻子各自的婚姻滿意度 彼此有所相關(r=.496),及性別在不同依附類型上無差異之結論。

第二節 討論

一、夫妻間的休閒興趣相似程度與婚姻滿意度

在本研究的結果中,夫妻間的休閒興趣相似程度對於解釋丈夫、妻子、夫妻 平均三類型婚姻滿意度皆達顯著,然而其解釋力整體而言僅能解釋不到 10%的婚 姻滿意度,這樣的解釋力著實不高,此也呼應李良哲(2000)中,訪問男女受訪 者得出,共同的休閒興趣是各年齡層認為維繫婚姻較不重要之因素,而本研究原 認為此研究距今十五年,現今自由戀愛風氣越盛,研究者認為或許能得到不一樣 之結果,因而認為可能有不同結果,然結果顯示雖達統計效果,夫妻間的休閒興 趣相似程度可預測婚姻滿意度,但解釋力不強。分析本研究所選擇之樣本,平均 夫妻年齡為 38.83 歲,超過半數年齡落於 31-40 歲,與李良哲 15 年前研究中,所

採用之樣本為,132 位平均 30.05 歲、131 位平均 49.49、119 位平均 69.57 歲相 較下,本研究之樣本除去世代性確實不同外,所屬生命週期亦不同,且依研究結 果而言,雖能說明休閒興趣確實能解釋婚姻滿意度部分變異,但解釋效果不大,

類同李良哲於 2000 年研究中所得之結論:休閒興趣在維繫婚姻滿意度中確實為 較不重要的因素,此結果並未隨時代變遷而改變,且在不同生命周期的夫妻中有 類似結果。

然而,有趣的是,當我們持續探討一段關係是因為互補而或是相似使得滿意 度為高(Byrne,1986;Rosenbaum,1986;Arrindell&Luteijn,2000; Shanhong Luo&Eva C. Klohnen,2005;Tiedens&Fragale,2003;莊耀嘉和楊國樞,1997),

本研究卻指出,休閒興趣相似分數為第 0 組,其婚姻滿意度類同於第 2 及第 3 組,

而相似程度為第 4 組,滿意度則最高。因而此處,同時也回應了相似及互補均可 能造成婚姻滿意度上升之故,否則婚姻滿意度將成正比或反比而非有所折點。

再者,本研究之休閒興趣相似程度與婚姻滿意度,是採相關程度的測量,難 以斷定是因為休閒興趣相同因而走入婚姻抑或是走入婚姻逐漸產生共同休閒興 趣,僅知休閒興趣能夠解釋部分婚姻滿意度變異。Mchale 和 Crouter(1986)的 研究指出,伴侶間因長時間互動而融入對方生活興趣中,使得興趣相似性有逐漸 一致之趨向,而 Barnett(2006)之研究則主張將個人休閒愛好視為人格特質之 延伸,既然為人格特質因而較難以隨環境變化而改變,依本次研究的樣本而言,

平均婚齡為 9.6 年,若包含夫妻雙方初始交往及開始互動之時間,合理推測大多 數夫妻屬大於 10 年,因而難以斷定究竟是十幾年間產生休閒興趣之改變抑或是 當初因休閒興趣致使雙方認定有緣(張思嘉和周玉慧,2004)而在一起,同時又 因為所涵蓋之年齡最大差距超過 30 歲,至少跨越一個世代,因而也或許樣本中 有些夫妻因興趣相似而走入婚姻,也可能有些因走入婚姻而興趣相似。

二、夫妻各別的依附類型與婚姻滿意度

經由本研究將四類依附類型在三類婚姻滿意度 ANOVA 分析結果上,得知無 論是丈夫或是妻子的依附類型,在各類婚姻滿意度中,至少都有兩組依附類型的 婚姻滿意度不同,意即依附類型與婚姻滿意度有所相關。進一步做事後檢定,丈 夫的依附類型於三類婚姻滿意度中,皆呈現安全>逃避、安全>錯亂、焦慮>逃避

及焦慮>錯亂依附類型,而在妻子的依附類型,於丈夫婚姻滿意度中呈現安全>

逃避及安全>錯亂依附類型,於妻子及平均婚姻滿意度上則呈現安全>逃避、安全

>錯亂、焦慮>逃避及焦慮>錯亂依附類型。

Shi(1999)研究認為,伴侶間的關係狀態與依附風格兩者有所交互作用,

且進一步認為安全依附類型者對自我及他人的正面態度,有助於親密關係的形成 及維繫,黃碧慧(2001)及黃怡慧(2008)以大學生情侶為樣本的研究中,也支 持安全依附類型者,其愛情關係滿意度為高。而柯澍馨和林宛宜(2009)以夫妻 為樣本的研究中則指出,安全型的夫妻受試者所感受到的婚姻品質高於逃避型與 錯亂型,焦慮型的夫妻受試者同樣高於逃避型及錯亂型。以上結果與本研究結果 基本一致,惟在情侶間的愛情關係中,安全型依附類型者顯著高於各組,然在夫 妻間的婚姻關係中,安全型依附類型者的婚姻滿意度並沒有顯著高於焦慮型依附 類型者,這或也可見比起愛情,在婚姻的世界中,「渴望追尋與配偶的關係」的 特質,能夠知覺到良好的婚姻感受。

而在相關性之部分,本研究由丈夫的依附類型解釋丈夫、妻子及平均婚姻滿 意度依次為,25.74%、12.17%及 23.67%的解釋力,而由妻子的依附類型解釋丈 夫、妻子及平均婚姻滿意度則依次為,11.39%、29.52%及 25.95%的解釋力。本 研究從此解釋力來分析,一是可以發現,同樣是婚姻滿意度變異,相較於休閒興 趣,以依附類型解釋婚姻滿意度顯然能解釋的變異高出不少,似乎顯示出依附類 型,相較於個人興趣,對婚姻滿意度的影響是較大的。另一發現是,由自己的個 人依附特質,相較於預測配偶的滿意度,較可預測自己對婚姻的滿意度。面對這 樣的結果,研究者認為,個人自己的依附風格即為自己看待關係的方式,因為自 己能夠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因此個人本身的依附類型對於預測自己的婚姻滿意 度,為高相關,另一方面,由個人的依附風格來推測配偶的婚姻滿意度,這樣子 的推論顯然比起單純「以自己的依附風格推論自己的主觀知覺」,還要更加繁複,

自然相關較少。

三、夫妻間依附類型配對組合與婚姻滿意

依本研究結果而言,夫妻依附類型的配對組合與婚姻滿意度有顯著相關,於 丈夫、妻子及平均婚姻滿意度上,解釋力依次為:34.75%、38.45%及 41.70%,

這樣的解釋力比起上述之以休閒興趣相似程度配對或單以夫或妻其中一方之依 附類型的解釋力而言,顯然為高,且在三類婚姻滿意度中,於平均婚姻滿意度尤 其高,此結果或也能說明夫妻的依附類型間的「雙向互動」,對於婚姻滿意度的 影響為大。

事後比較 16 種組合中,對數大於 10 對之 7 種夫妻依附類型配對組合,得到 這些組合於丈夫、妻子及平均婚姻滿意度,以圖 5-1,Bartholomew 和 Horowitz

(1991)的成人依附分類圖,對依附類型配對組合及其婚姻滿意度做說明。依附 類型配對組合與丈夫、妻子即平均婚姻滿意度關係之示意圖依序如圖 5-2、5-3 及 5-4 所示。以下分別進行討論。

自我模式(焦慮)

正向(低焦慮) 負向(高焦慮)

他人模式

(逃避)

正向

(低逃避)

安全型(secure)

親密與自主皆十分自在

焦慮矛盾型(preoccupide)

對關係付出全部心力

負向

(高逃避)

忽略逃避型(dismissing-avoidant)放 棄親密關係

害怕逃避型(fearful-avoidant)

對親密關係感到害怕

圖 5-1 成人依附分類圖(Bartholomew & Horowitz,1991)

註:圖 5-1 中的「害怕逃避型」,即為本研究之錯亂依附型

(一)在丈夫的婚姻滿意度上

圖 5-2 對數大於 10 對的夫妻依附配對各類型之平均丈夫婚姻滿意度示意圖 以丈夫婚姻滿意度而言,有所差異的組別為:夫妻皆為安全依附>夫妻皆為 逃避依附、丈夫安全而妻子焦慮依附>夫妻皆為逃避依附、丈夫焦慮依附而妻子 安全依附>夫妻皆為逃避依附、夫妻皆為焦慮依附>夫妻皆為逃避依附、丈夫焦慮 依附而妻子安全依附>丈夫逃避依附而妻子安全依附、夫妻皆為焦慮依附>丈夫逃 避依附而妻子安全依附。

整理以上資訊,似乎以丈夫婚姻滿意度做為劃分可有效分為兩群,並參考圖 5-1 的成人依附分類圖,嘗試說明各依附配對組合。

1. 高分組由高至低

(1)丈夫焦慮依附而妻子安全依附:妻子穩定可靠,而丈夫覺得自己是不夠好 的,反之認為妻子是較好的,因而會為關係全力以赴。為一種焦慮型丈夫渴望追 尋與配偶的關係,而妻子又可以給予穩定依靠的組合。

(2)夫妻皆為焦慮依附:雙方皆有追尋與配偶關係的渴望,因此雙方很可能都 會為關係全力付出,既滿足自己需求同時也感受到被需要。

(3)夫妻皆為安全依附:夫妻雙方情感皆穩定,並無疏離或太過親近。

(4)丈夫安全依附而妻子焦慮依附:丈夫穩定可靠,而妻子覺得自己是不夠好 的,反之認為丈夫是較好的,因而會為關係全力以赴。為一種焦慮型妻子渴望追 尋與配偶的關係,而丈夫又可以給予穩定依靠的組合。

(5)丈夫安全依附而妻子逃避依附:丈夫穩定可靠,而妻子放棄親密關係,較 難以親近,王慶福(2000)以大學生情侶為樣本的研究中顯示,此種依附類型搭 配者,男方在關係滿意度、關係適應、矛盾衝突等面向分數並不高,然而在親密 感部分則感受較高,與本研究有類似之處。本研究認為當自己已放棄親密關係的 經營,便會對此婚姻關係不滿意,即使配偶在此親密關係中仍是自在與安全的,

反之這樣的組合反應在丈夫的婚姻滿意度上,即對於自己婚姻滿意度的評分較可 能與自己的依附特質有關,如上述說明,「個人本身的依附類型對於預測自己的 婚姻滿意度,為高相關」;然細究、比較「丈夫安全依附而妻子逃避依附」及「妻 子安全依附而丈夫逃避依附」的組合,前者有較高的丈夫婚姻滿意度,後者卻無 較高的妻子婚姻滿意度,也可能和不同性別在婚姻/親密關係的期待上仍有差異

反之這樣的組合反應在丈夫的婚姻滿意度上,即對於自己婚姻滿意度的評分較可 能與自己的依附特質有關,如上述說明,「個人本身的依附類型對於預測自己的 婚姻滿意度,為高相關」;然細究、比較「丈夫安全依附而妻子逃避依附」及「妻 子安全依附而丈夫逃避依附」的組合,前者有較高的丈夫婚姻滿意度,後者卻無 較高的妻子婚姻滿意度,也可能和不同性別在婚姻/親密關係的期待上仍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