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試題關聯結構圖與專家知識結構圖的比較與分析

(二)以專家結構圖來看:先「發展面積判別概念」,再發展「面積保留概念」,最後才 形成「完整格面積圖形的測量概念」。

(三)兩者比較分析:

1.兩圖較相似的是,「完整格簡單圖形面積」和「非完整格簡單圖形面積」兩者概念地 位相似。

2.在概念形成的順序性有極大的不同,從專家結構圖可知「完整格面積圖形的測量概 念」應在最上位,而在學童知識結構圖中,此概念卻屬最下位,且分別促成「面積 保留概念」及「面積判別概念」的成熟。

3.從專家結構圖可知先「發展面積判別概念」,再發展「面積保留概念」;但在學童知 識結構圖中,二概念大致分屬兩分支,但因題 5 有指向等價之「題 1、2」之關係,

表示「面積保留概念」有促成「面積判別概念」成熟的情形;此又是兩者不同的地 方。

綜而言之,三年級學童面積基本概念,其學童與專家之知識結構圖兩者比較,有相 當大的差異;在順序性發展上幾近完全相反,其中最大的不同是「完整格面積圖形的測 量概念」分屬最下位與最上位,其原因推估為三年級學童的計數能力普遍發展成熟所 致。另一點在「面積判別概念」則有不合理的情形產生,皮亞傑等多位學者研究 4 歲小 朋友即有分辨圖形開放或封閉的能力,故三年級學童不可能無此能力,推究其因,應是 教師在面積單元教學時,忽略了面積的封閉性所導致,此概念在教學上不可不慎。

貳、「三年級學童面積測量概念與估測概念」比較分析

綜而言之,三年級學童面積測量概念之發展,其學童與專家之知識結構圖兩者比較

三年級學童面積測量概念之發展有五種:「完整格非簡單圖形」、「≦1cm

2

單一非完 整格圖形面積」、「≦1cm

2

混合非完整格圖形面積」、「>1cm

2

非完整格長方形組成面積」

及「>1cm

2

非完整格三角形面積」。

一、以學童知識結構圖來看:題 22(>1cm

2

非完整格長方形組成面積)及題 26(>1cm

2

非完整格三角形面積)分別屬於最上位;題 8(完整格非簡單圖形)居最下位。且 題 18 指向題 16(≦1cm

2

混合非完整格圖形面積測量),及等價組題 19、20(≦1cm

2

單一非完整格圖形)指向相同概念之題 21、22(>1cm

2

非完整格長方形組成面積),

而題 21、23(>1cm

2

非完整格長方形組成面積)皆指向題 24(>1cm

2

非完整格三角 形面積)。表示其概念之發展大致從「完整格非簡單圖形」至「≦1cm

2

單一非完整 格圖形」及「≦1cm

2

混合非完整格圖形」,再至「>1cm2 非完整格長方形組成面積」, 最後才發展「>1cm

2

非完整格三角形面積」測量概念。

二、以專家結構圖來看:其概念的形成先從「完整格非簡單圖形」至「≦1cm

2

單一非完 整格圖形」及「≦1cm

2

混合非完整格圖形」,再至「>1cm

2

非完整格長方形組成面 積」,最後才發展「>1cm

2

非完整格三角形面積」測量概念。

三、兩者比較分析:從兩圖可知其概念上下位分布除題 22 以外其餘相差不遠,且二圖 具有相似之指向性。

綜而言之,三年級學童面積測量概念之發展,其學童與專家之知識結構圖兩者比較 差異不大,證明概念的形成先從「完整格非簡單圖形」至「≦1cm

2

單一非完整格圖形」

及「≦1cm

2

混合非完整格圖形」,再至「>1cm

2

非完整格長方形組成面積」,最後才發展

「>1cm

2

非完整格三角形面積」測量概念。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主要探討國小三年級學童面積概念之發展情形,從文獻探討、自編研究工 具、預試、修改到正式施測,以試題關聯結構分析法(IRS)所取得之試題結構關聯圖 進行分析,並與專家知識結構圖進行比較。本章根據研究分析後之數據與圖表,提出結 論與建議,以供教師進行面積相關教學,及課程設計者編製相關課程之參考方向。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