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肆章 研究結果及討論

第二節 教師對 108 課綱的想法

1. 課程教學前

為了進一步了解教師是如何進行設計探究與實作課程、進行探究與實作教 學,研究者另外依照 Urhahne(2010)將教師在探究與實作中的五大原則作為 分類依據:

1. 活動設計(Envision the lesson):教師必須考量到課程中會發生的事情 並提前計劃課程結構、學習環境與學習活動。在此會分析教師是如何進 行課程規劃。

2. 使學生合作(Enable collaboration):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可以促進知 識的增長。因此教師需要考慮小組的規模和組成,並提供環境給予學生 討論。在此會分析教師是如何幫助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3. 激勵學生(Encourage students):教師必須做出立即且靈活的反應幫助 與促進學生學習。另一個重要的面相是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能夠 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此會分析教師在教學上是激勵、促進學生學 習。

4. 確保學生學習(Ensure learning):教師需要訓練和發展學生特定領域的 能力和技能。因此教師尋找監控學習進度並確保學習的方法。在此會分 析教師在教學上是如何監控學生學習、確保學生的進度。

5. 評量學習成就(Evaluate achievement):教師選擇合適的方式來評估學 生學習的過程和結果。在此會分析教師是如何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果。

透過這五項可以了解教師預計如何進行課堂教學活動。同時也在訪談之中 試圖了解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師對於 108 課綱和探究與實作課程的想法。以下 將分別敘述四位自然科探究與實作教師在課程開始時的想法。

1. AB 教師訪談

首先在教學理念的部分,AB 教師希望學生對生物有基本認識,因此教師 會在課堂教學時,會把學科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結合,並希望能有機會 讓學生動手實作。學生將來在報章雜誌上看到或是需要解決相關的問題時能運

45

用知識時才不會一無所知。

AB:因為我之前待的學校跟這間學校的學生,基本素質其實都不是很好 的。所以我覺得,就我對生物科來說,我希望他們可以有基本的認識、態度要 正向正確。然後不要學完一學期之後,不知道我們到底講過什麼東西。或是以 後遇到相關的知識的時候,覺得好像以前有聽過但完全不知道學到了什麼。至 少以後看到新聞、報章媒體,會有一點概念有點印象這樣子。

AB:我會把他們的一些觀念,課程的觀念跟生活的觀念做連結,讓他們慢 慢理解說,為什麼這個東西會造成這樣子的結果。像是肝臟的平滑內質網會比 較發達這件事情,那就相接到,為什麼人會中毒,然後再連到平滑內質網是處 理脂溶性的跟醣類的代謝這樣子,然後再說那毒性的東西要怎麼排掉。讓課程 跟生活做連結提高相關性,希望學生們可以記再久一點這樣子。

AB:所學到這些東西如果可以化為實作,印在他們的身體裡、頭腦裡、技 能裡的話,無論他們是文組或是理組,這個東西才是未來可能會有用到的。

在設計學生活動時,AB 教師試圖讓教學內容可以跟學生的生活做連結,

並且也有先調查學生感興趣的議題與事情並從中研發課程。同時,AB 教師也 十分重視生物科的基礎技能,因為過往的經驗上,學生在技能上的能力相對不 足,因此在設計課程時,也強調生物科技能的訓練。AB 教師也為了因應 108 課綱跨科的精神,在每個探究與實作的活動之中都嘗試結合不同的學科及領 域。

AB:我之前有問過我的學生,你們最喜歡的東西,最喜歡的題目是什麼?

大概就是健身、運動、體態等等,這是我第一個考量的。那第二個就是學生都 很愛吃,因此就想說可能第二個實作這方面我覺得可能就是跟家政有關的課程 這樣子。

AB:這個課程其實我有先跟學校的老師先稍微討論一下,他們覺得最基本 的東西不能省,就是顯微鏡的操作,那當然老師們其實都知道,就算國中課本 學過顯微鏡,真正用的時候都是一團混亂,所以顯微鏡要從頭教,很紮實地 講。

AB:第一個部分我就是讓學生用顯微鏡,如果只看一種玻片他們一定會沒 興趣,所以加入不同的素材,在每個章節其實我都會有試著融入跨科的項目。

跟學生說,今天不是純粹教生物喔,如果你喜歡美術,我們這一週是跟美術有 關係的跨科。

46

為了夠促進學生在課程中能夠相互合作,因此 AB 教師在課程中、學習單 給予學生許多機會去做討論、讓他們能夠一起腦力激盪。

AB:基本的核心希望他們做的事情就是學好顯微鏡,但是為了配合跨科,

然後為了配合討論,所以可能會有,比方說跨物理啊,然後物理的東西因為我 自己也不是說非常熟,所以就會有一些基本的簡單討論設計給學生。

AB 教師並沒有別提及要如何激勵學生進行探究與實作的課程,然而在確 保學生學習方面,課堂中教師給予學生多次、重複的練習機會,讓學生能夠熟 悉使用顯微鏡的技能。同時,教師在每一堂課程中都會給予學生填寫學習單並 在學期末時回收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AB:只用過一次兩次學生可能都會有僥倖的心態,並不是真的學到,所以 必須很頻繁的讓他們使用顯微鏡。

AB:我這學期為了鼓勵他們多多參與,然後把東西給留好,所以我的方式 是檢查學習檔案,學習檔案其實就是把我的學習單給統整好,整理好。

AB 教師評量學生學習成就的部分,主要是觀察學生課堂的平時表現,以 及在課堂活動結束過後給予學生填寫自評表以及互評表,讓學生能夠自我審視 學習狀態,也能讓學生與同學相互學習優缺點。在學期結束的時候,也會檢視 學生的學習單(學習檔案)當作評量學生的依據。課程結束之後,AB 教師沒 有預計給學生做總結性評量。

AB:課堂來說的話,因為會慢慢地認識學生,然後所以其實從學生的學習 狀況來說,就是一個平時的評量方式。之後的課程中會慢慢會有自評表,讓學 生自己去評量自己的狀況,然後再來會有小組的互評。然後再來我還在考慮要 不要做組間的互評。有時候同組的同學們不好意思彼此抱怨,那你就去評別組 的看看,去評評看別組的同學表現得怎樣,那跟自己相比怎麼樣怎麼樣。…目 前我們的討論是第一輪先沒有形成性評量,就沒有段考沒有大小考。可是之後 的話,應該慢慢把這些評量的東西加進來,才不會讓學生覺得說學這個東西也 沒有可以展現運用到的時候。…所以我這學期的總結的評量是檢查學習檔案。

從訪談中可以得知 AB 教師對於 108 課綱有相當大的期待,而教師本身也 積極地參與探究與實作相關研習活動。在課程設計上教師遇到了阻礙,雖然參 與研習營能幫助教師更了解探究與實作的精神,然而要設計出屬於自身專長以

47

48

退休了,或者是他就是不想做。導致真正要做的人其實就也不是那麼多。當然 每間學校不一樣啦,不過就是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或是有一些老師到現在連探 究與實作要幹嘛其實都不知道。…有些老師也會覺得說開多元選修或是探究對 他們來說是種負擔。他們就是把以前學到的東西再教授給學生而已,所以他們 根本就也不想去開發什麼新課程,什麼多元選修。有的老師想要開發一套課 程,這套課程是大家都能上的。可是說實話,每個的專長不太一樣,哪有一套 課程是大家都能上的?對,所以,我覺得老師之間其實也有很多的磨合跟衝突 啦,那你想講的教學內容,我又不一定能教。可是,如果你開發你的,我開發 我的,其實就單打獨鬥,這樣我們兩個都累。

下表 4-4.列出 AB 教師課程教學前的觀點,可以更明確的顯示出 AB 教師 在探究與實作課程中預計的教學方式。

表 4-4. AB 教師課程教學前的觀點

教學理念 讓學生對生物有基本認識,在未來遇到的問題時能運用知 識

活動設計 從生活做連結 學生喜歡的事物 生物科的技能

使學生合作 設計簡單問題讓學生討論 激勵學生

確保學生學習 給予多次機會讓學生練習 評量學習成就 課堂的平時表現

學生自評表與互評表 學習檔案(學習單)

2. AC 教師訪談

在 AC 教師的教學理念較為被動,認為教學就是按照課綱的指示照做,對 於 108 課綱教學所帶來的變動與挑戰並沒有太多的擔心。

AC:應該教學理念基本上一般老師都是按照課綱去教的,不要說就是我們 自己教的,就是符合課綱去走…就做就對了,就不要想太多,自然而然的不會 覺得什麼窒礙難行的,做就對了。你越想這什麼的…就困難太多了,先做,做 了成效如何再看,且戰且走、不斷做不斷修正。

49

在學生活動設計方面,AC 教師的課程是由食譜式的實驗作為基礎,從中 做些許的改變,讓學生自己找出不同的探究方向、讓學生自己去做變化。

AC:我們學校的探究實作還是類似有點偏食譜式的,就給學生實驗,讓他 們從這實驗裡面探究出有哪些不同的點,這比較簡單一點。

AC 教師對於如何讓學生能夠合作學習、激勵學生學習以及確保學生學習 並沒有做出詳細的敘述。但在評量學生學習成就方面,AC 教師表示並不會給 予學生們考試,而是在課堂結束時根據學生實驗成品評分。

AC 教師對於如何讓學生能夠合作學習、激勵學生學習以及確保學生學習 並沒有做出詳細的敘述。但在評量學生學習成就方面,AC 教師表示並不會給 予學生們考試,而是在課堂結束時根據學生實驗成品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