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BP 與 BES 教師第十二堂課 日期:2019/12/19

第肆章 研究結果及討論

第三節 教師探究與實作教學分析與評鑑

14. BP 與 BES 教師第十二堂課 日期:2019/12/19

教學內容:光學望遠鏡-透鏡、目鏡焦距測量 教學情形:

教師先回顧上一次帶學生做的活動-證明成像公式(1/f=1/p+1/q)和 L≧

4f。教師給予學生的任務是運用成像原理測出未知焦距透鏡的焦距是多少,教 師首先請學生互相討論,並設計實驗步驟。

學生 1:這樣一步解決一步到位。

BES 教師:你 2 倍焦距怎麼知道?我知道 2 倍焦距是多少我就不用測了阿。

學生 1:那可以用光源找

BES 教師:很好,那你要什麼樣的光源?你要怎麼找?

學生 1:就…找一樣的成像 BES 教師:你們的光用什麼?

學生 1:手電筒的光可以用嗎?應該可以吧?

學生 2:不行吧

BES 教師:為什麼不行?他會有怎麼樣的成像?

教師將學生的回答放到投影幕上與學生分享同學的方法是什麼,讓同學相 互參考彼此的方法,討論不同方法的優缺點。教師發給學生透鏡與皮尺讓學生 們用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法測量出透鏡的焦距。許多學生試著用手機燈當作光 源,找一物體當作物,將透鏡放在物與屏幕之間,試圖找出物跟像一樣大小的 距離。也有組別用眼睛觀看透鏡,利用物體顛倒瞬間的距離找出焦距。

教師:很厲害的方法,你們有幾個人用這樣的方法測過?

學生 1:我們 3 個人試過這個方法,但我們測出來的範圍很廣在 14 到 18。

BES 教師:所以表示每一個人的…

學生 1:眼睛判斷的不大一樣。

BES 教師:那你們覺得這個方法好嗎?

學生 1:不大妥當

BES 教師:你們有其他的方法嗎?

學生 2:我們有試著用手電筒…

教師讓學生們實驗後,教師讓學生分享他們是如何測量的,以及測量焦距 為何。同學們分享完後,教師給學生時間再做一次實驗找出透鏡焦距,每一位

154

同學測出的焦距上傳至雲端,算出平均數及標準差。統計之後發現每組的誤差 非常大,因此教師請學生討論出誤差的成因可能是什麼?用哪個方法的誤差可 能最小?

接下來教師給學生一個望遠鏡的目鏡,一樣請學生去測量它的焦距為何。

過了不久,有學生發現望遠鏡的目鏡鏡片不只兩片,教師稱讚學生的觀察入 微,依然請學生先試著測量出目鏡的焦距。

BP 教師:你說你的點光源會在 7.5,點光源下去之後,會在哪邊變平行光?

學生:往回推 4

BP 教師:所以鏡心會在 3.5 的地方。

學生:對

BP 教師:你剛剛的測法一直在告訴我說鏡心是在這邊沒問題。可是我的問題 是,如果把鏡筒反過來,你為什麼做不出來 4?這裡到這裡不到 4 公分,也就 表示你 4 公分是對的話,換邊也可以成像,對吧?

學生:對耶…

學生測量完後,把學生數據給全班同學觀看,並讓學生重現實驗過程給其 他同學參考。

155

評鑑成果:(如表 4-46.)

表 4-46. BP 與 BES 教師第十二堂課評鑑量表

評鑑向度 BP

次數 BES 次數 1. 教師讓學生自己形成問題/預測來探索 0 0 2. 教師讓學生自己從觀察/現象中辨識出問題 5 7

3. 教師讓學生自行操作不同變因 4 3

4. 教師讓學生設計或實施自己的調查 0 6 5. 教師讓學生收集質性或量性數據 5 5 6. 教師讓學生運用表格或是圖案來整理、分析數據 0 0 7. 教師讓學生運用數學邏輯來分析數據 7 8 8. 教師讓學生將觀察/發生的事情記錄下來 9 5 9. 教師讓學生能呈現介紹實驗程序,數據和結論 2 8

10. 教師讓學生能批判不同資訊 1 0

11. 教師讓學生根據數據或觀察結果開發概念模型 4 3 12. 教師讓學生根據模型預測結果 5 6 13. 教師讓學生提供證據支持主張或解釋 0 2 14. 教師讓學生考慮不同的解釋/解決方案 4 6 15. 教師讓學生提出支持或反駁的論點 2 5

總次數 48 64

156

15. BP 與 BES 教師第十三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