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變項之關係

實際上,Ajzen (1991)指出計劃行為理論對於未來若能確認解釋意圖或行為 具有顯著能力的其他重要決定因素,是持開放思考的。雖然計劃行為理論已有相 當文獻支持,仍有許多學者提出擴展模式,增加其預測能力。Sutton (1998)指出 TRA/TPB 為何通常低於期望預測力的九個理由之ㄧ,意圖可能改變(intentions may change),即意圖與實際行為之間可能相隔數天、週或月,時間愈久愈容易 使意圖產生改變 (Ajzen & Fishbein, 1980);TRA/TPB 並未能證實長期間隔之 後,能否維持或更能增進意圖與行為之間的相關性。因此,更增添加入其他研究 變數的必要性。故本研究承第一章緒論之研究背景與動機論述,將探討加入其他 變數(環境知識與環境關切),以提升計劃行為理論對登山健行者從事降低環境衝 擊行為意圖的預測能力。

一、環境知識與TPB變項的相關研究

Hines (1985)的負責任環境行為模式可知,環境行為相關變項是可藉由教育

的力量予以改變,增加環境知識便能促進積極正向的環境態度,進而影響環境行 動的採行。Stapp and Polunin (1991)則主張民眾的環境知識能透過態度及行為意 圖的改變,進而影響其負責任的環境行為。本節就環境知識與態度、主觀規範、

知覺行為控制及行為意圖之間關係加以探討。

(一) 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相關性研究

Ramsey and Rickson (1976)研究高中學生的環境知識與態度發現,增加學生 有關污染的性質與原因的知識時,可引發學生對防治污染有更積極的態度。知識 與態度互為因果,知識可誘發態度形成,進而更進一步獲取知識。

林秀瞳 (1996)依據Sheppard (1995)所編之「環境典範問卷」,並參考張子超 (1995)翻譯該卷之文獻修改編製問卷,針對台大環境相關科系進行研究,發現研 究對象普遍具有新環境典範的價值觀,且環境知識愈高愈能接受新環境典範的價 值觀,而各環境相關學科中,以動物系之環境典範最高,地理系最低。

吳崇旗與林菽嫻 (2012)針對南部某一科技大學之均選修大學部開設之通識 教育課程學生96位為受試對象,以無痕山林準則知識研究,採取「前實驗設計」

(pre-experimental design)中之單組前後測與延續測設計,針對「LNT準則知識」

與「環境態度」兩個指標檢視課程實施成效。研究結果發現,LNT 通識課程對 於參與學生之無痕山林準則知識與環境態度有正面成效。

另外,根據Jones et al. (2003); Marion and Reid (2007)的研究發現,透過無痕 山林準則瞭解能夠增進登山健行者的正向環境態度,包括認知、情感與意向。吳 崇旗與陳郁璿 (2010)針對147 位參與兩天一夜無痕山林種子教師培訓課程的學 員進行環境態度測驗,發現在參與課程後學員在環境態度的構面上皆有所增進。

吳崇旗 (2011)針對139 位大學生以實際體驗活動加入無痕山林七大原則的設 計,參與者透過宣導方案的介入,對大學生的無痕山林知識與環境態度皆有所成 長。吳崇旗、林芊穎與王偉琴 (2014)研究針對29位參與者以無痕山林準則知識 量表及環境態度量表,進行前、後測,研究發現無痕山林準則知識與環境態度中 的各構面皆呈現統計上顯著水準及增長的現象。歐陽宇與陳妤甄 (2013)以四重 溪溫泉地區進行旅遊消費者環境知識、新環境典範態度及環境行為之研究結果實 證,溫泉區環境知識與旅遊消費者環境態度典範構面間兩者具相互正面相關性。

何鳳月 (2011)以屏東縣僑德國小探討溼地生態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溼地生態 知識、態度、行為之影響研究中發現生態知識對態度達顯著水準。Vattichat (2001) 針對居住在泰國曼谷地區520位消費者對於購物環境印象及購買綠色產品中的行 為及意向預測研究發現,態度與環境知識具有正向相關。Indrė and Aistė (2013) 於立陶宛女性消費者關於地方及國際生態形象與身體保護品牌中之態度形成研 究發現,態度與環境知識知覺具有正向相關。Sharifah, Paim and Yahaya (2005) 於馬來西亞雪蘭莪州調查人民有關於可承受之消耗量的環境知識研究中發現,態 度與環境知識具有正向影響。Chen and Peng (2012)應用計劃行為理論,探討綠色 環保飯店的旅遊者住宿行為,研究證實綠色環保酒店的知識對態度、主觀規範、

知覺行為控制和意圖皆有顯著的影響。

綜合上述文獻的研究結果發現,環境知識對態度具有正向成效。於是,本研 究推論對登山健行者的LNT(無痕山林)實務知識愈高,則態度愈正面,並提出以 下假說。

H1: LNT實務「環境知識」會正向影響登山健行者從事降低環境衝擊之「態度」。

(二) 環境知識與行為意圖之相關研究

Daniels and Marion (2005)針對725 位參與為期 2天LNT初階指導員訓練 者,以LNT 知識、LNT 倫理與環境行為改變為衡量指標,透過訓練活動前的前 測、活動結束後的後測與4 個月後的「延續測」(follow-up test),結果發現:超 過一半的受訪者在訓練活動後於LNT 知識、倫理與執行 LNT 行為意向有顯著 的正向改變,並且有持續的追蹤效果存在。陳思利 (2002)以屏東縣國中學生進 行環境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結果發現環境知識對於環境行為意向有顯著正向相 關。李明和 (2002)探討中部地區中學科學教師環境知識、態度及行為意向,也 發現環境知識對於環境行為意向有顯著正相關。鄒東明 (2002) 以中山大學生科 系和企管系探討學生環境行為之研究中,發現環境知識對於環境行為意向有顯著 正相關。Hines et al.於1986 年時,曾將1971 年以後有關環境行為方面的研究進 行後設性分析(meta-analysis),在認知的有關變項上,研究發現具有較多環境問 題知識及了解如何採取因應等問題的個體,有表現較負責環境行為的傾向 (靳知 勤,1994b)。Vattichat (2001)針對居住在泰國曼谷地區520 位消費者對於購物環 境印象及購買綠色產品中的行為及意向預測研究發現,行為意圖與環境知識具有 正向相關。Yohan, Sunyoung and Joosung (2014)以美國的航空公司制定永續經營 計劃,誘導消費旅客持續進行節能減碳與參與UNICEF(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為 了更好我們得改變」(CFG)的知識與社會根植性研究發現,態度與知識具有顯著 影響。高明瑞等人 (2003)於生態旅遊行為模式研究中也發現,環境知識對行為 意向有顯著且正向影響。Kaiser, Wöfing and Fuhrer (1999)發現環境關切與環境知 識和價值直接影響環境生態行為意圖。Chen and Peng (2012)應用計劃行為理論,

探討綠色環保飯店的旅遊者住宿行為,研究證實綠色環保酒店的知識對態度、主 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和意圖皆有顯著的影響。

綜合上述文獻的研究結果發現,環境知識對環境行為意向具有正向相關。於 是,本研究推論對登山健行者的LNT(無痕山林)實務知識愈高,則對降低環境衝 擊行為意圖愈正面,並提出以下假說。

H2: LNT實務「環境知識」會正向影響登山健行者從事降低環境衝擊之「行為意

圖」。

(三) 環境知識與主觀規範之相關研究

Vattichat (2001)針對居住在泰國曼谷地區520位消費者對於購物環境印象及 購買綠色產品中的行為及意向預測研究發現,主觀規範與環境知識具有正向相

關。Liñán (2008)在技能(知識)和價值觀念,它們是如何影響企業的意圖研究中以 Ajzen的計劃行為理論對249 位大學生樣本進行假設的實證分析發現,關於企業 的知識,對主觀規範具有顯著影響。Chen and Peng (2012)應用計劃行為理論,探 討綠色環保飯店的旅遊者住宿行為,研究證實綠色環保酒店的知識對態度、主觀 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和意圖皆有顯著的影響。

綜合上述文獻的研究結果發現,環境知識對主觀規範具有正向及顯著相關。

於是,本研究推論對登山健行者的LNT(無痕山林)實務知識愈高,則對主觀規範 愈正面,並提出以下假說。

H3: LNT實務「環境知識」會正向影響登山健行者從事降低環境衝擊之「主觀規

範」。

(四) 環境知識與知覺行為控制之相關研究

Indrė and Aistė (2013)於立陶宛女性消費者關於地方及國際生態形象與身體 保護品牌中之態度形成研究發現,知覺行為控制與環境知識具有正向相關。郭彰 仁等人 (2010)以臺灣南部進行都市與非都市計畫區社區居民參與環境改造行為 模式之比較研究發現,模式中「環境行動知識」對「自我效能」的影響是成立的,

同時進一步觀察,其對知覺行為控制的間接效果也是顯著的,顯示環境行動知識 對知覺行為控制有一定程度的影響。Yohan et al. (2014)以美國的航空公司制定永 續經營計劃,誘導消費旅客持續進行自律碳補償(VCO)與參與UNICEF(聯合國兒 童基金會)的「為了更好我們得改變」(Change for Good;CFG)的知識與社會根植 性研究發現,知覺行為控制與知識具有顯著影響。Liñán (2008)在技能(知識)和價 值觀念,他們是如何影響企業的意圖研究中以Ajzen的計劃行為理論對 249 位大 學生樣本進行假設的實證分析發現,關於企業的知識,對知覺行為控制具有顯著 影響。Chen and Peng (2012)應用計劃行為理論,探討綠色環保飯店的旅遊者住宿 行為,研究證實綠色環保酒店的知識對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和意圖皆 有顯著的影響。

綜合上述文獻的研究結果發現,環境知識對知覺行為控制具有正向及顯著相 關。於是,本研究推論對登山健行者的LNT(無痕山林)實務知識愈高,則對知覺 行為控制愈正面,並提出以下假說。

H4: LNT實務「環境知識」會正向影響登山健行者從事降低環境衝擊之「知覺行

為控制」。

二、環境關切與TPB變項的相關研究

Bamberg (2003)研究指出,個人對環境的關心程度會影響行為信念及行為的 表現,即環境關切會對 TPB 結構模式具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然 Bamberg 回 顧多數研究分析,也說環境關切和行為二者間的關係多為中低度相關。且執行環 境負責任的行為並非與環境關切、知識達到一致性(Said, Ahmadun, Paim &

Masud, 2003)。Othman (2000)於研究中也有類似的發現:消費者雖然有高環境知

覺但若將品質、價格和品牌之因素納入考量後做購買抉擇時,環境因素則會退居 至第四順位。也因此,大部份研究者認為環境污染的知覺、環境知識及價值較環

覺但若將品質、價格和品牌之因素納入考量後做購買抉擇時,環境因素則會退居 至第四順位。也因此,大部份研究者認為環境污染的知覺、環境知識及價值較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