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資料蒐集、整理與分析

壹、 資料蒐集

一、教室觀察記錄表:參見附錄四,主要針對學生提問或活動快速歸類記錄,作為觀察 各組是否有達成預定之教學目標。

二、教學筆記:主要針對研究者在課堂所見或所想進行記錄,做為研究與教學改進之參 考。

三、訪談記錄:分為半結構性訪談及非正式訪談。

(一) 半結構性訪談:針對各組二位學生共六名學生進行訪談。

(二) 開放性訪談:

1. 教師同儕間的對話。

2. 教師於課堂中與學生的對話。

四、 網路線上討論區:蒐集學生在討論區所發表的記錄,作為分析其在學習活動中所扮 演的角色與投入的程度。

五、 電腦繪製心智圖:各組於實驗結束後,以繪製心智構圖作為討論的架構及記錄討論 的結果。

貳、 資料整理與分析 一、 編碼

(一) 教室觀察記錄:每份記錄單編碼為 11 碼。第一碼為「C」,class 的意思。2-8 碼 為日期,9-10 碼為班級代號,11 碼為組別。例如 C100030263A 為 100 年 3 月 2 日,六年丙班 A 組的課室觀察記錄單。

(二) 教學日誌:每份記錄單編碼為 8 碼。第一碼為「T」,Teacher 的意思。2-8 碼為 日期,例如 T1000302 為研究者於 100 年 3 月 2 日,上課之教學筆記。同時也是 研究者反思日誌。

(三) 訪談紀錄:

50

1. 半結構性訪談,每份記錄單編碼為 12 碼。第一碼為「I」,interview 的意思。

2-8 碼為日期,9-12 碼為學生代號,。例如 I100030263B2 為研究者於 100 年 3 月 2 日,對六年丙班 B 組 2 號同學的訪談紀錄。

2. 開放性訪談:針對學生的部分:每份記錄單編碼為 11 碼。第一碼為「I」,

interview 的意思。2-8 碼為日期,9-11 碼為組別代號。例如 I100030263B 為研 究者於 100 年 3 月 2 日,對六年丙班 B 組的對話紀錄。針對教師的部分:每 份記錄單編碼為 10 碼。第一碼為「I」,interview 的意思。2-8 碼為日期,9-10 碼為教師代號,例如 I1000302T1 為研究者於 100 年 3 月 2 日,與 T1 教師對 話紀錄。

(四) 網路線上討論區:學生所發表之文件,利用螢幕擷取方式擷取後編號。每一畫 面編號為 7 碼,第一碼為「N」,代表 net 的意思。2-3 碼為班級代號,第 4 碼為 組別代號,第 5 碼為組員代號,6-7 碼為次數。如 N63B201 為六年丙班 B 組 2 號組員第一次擷取的畫面。

(五) 電腦輔助繪製心智圖:學生繪製的圖檔存檔檔名為 11 碼,第一碼為「M」,

Mapping 的意思。2-8 碼為日期,9-11 碼為學生組別代號。例如 M100030263A 為六年丙班 A 組學生於 100 年 3 月 2 日首次繪製的心智構圖。

二、 分析

本研究為質性研究,以歷程文件、課室觀察記錄、教學筆記、訪談記錄、網路線上 討論區發表之文件、學生繪製的心智圖等為主要資料來源。分析資料作為研究者調整教 學策略及教學方式之依據,目的在於改進教材教法增進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為提高研究的信效度,本研究採用三角校正法,並區分為研究者的三角校正與資料 的三角校正。研究者的三角校正方面,為避免研究者個人主觀判斷的偏差,研究者與指 導教授,及研究者任教學校的一位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討論。在資料的三角校正方面,

本研究以探究能力檢核表、晤談紀錄、討論區資料、心智圖、教室觀察紀錄,研究者反 思日誌,整理相關資料進行交叉分析比對、驗證。

51

研究者收集上述資料,以質性分析,探討本研究所設定的三個待答問題,其對照表 如表 3-5-1:資料分析與待答問題對照表。

表 3-5- 1:資料分析與待答問題對照表 如何妥善運用資訊 科技融入小組合作 學習以提升學生探 究學習成效?

資訊融入小組合作 學習對提升學生科 學探究能力成效為 何?

在行動研究過程中 遭遇到哪些問題?

如何解決?研究者 有怎樣的專業成 長?

討論區資料 V V V

心智圖 V V V

教室觀察紀錄 V V V

訪談資料 V V V

教學日誌 V V V

探究能力檢核表 V V V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