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主要以質性研究的訪談法蒐集資料,質性研究資料是指研究者 從研究領域所蒐集之初步或原始的資料,這些特定的資形成了分析的基 礎。研究資料既是證據,也是線索。仔細蒐集、記錄研究資料,是具體可 察的事實,能避免所寫的論文流於查無實證的假設。資料的分析是有系統 地搜尋和組織研究中所蒐集的資料,以增加研究者對資料的理解,並向其 他讀者呈現研究者的主要發現,促使研究者能從散亂的描述性資料中,逐 步發展成一篇完整的論文報告(Bogdan & Biklen, 1998)。

一、 資料與資料分析代號編制方式

(一)資料代號

本研究所用之資料收集工具有前預測單、POE 活動單、現場錄音資 料、錄音檔轉譯成逐字稿、POE 活動後晤談等資料,研究者將這些記錄的 資料加以編碼,以求能有次序的加以分析。本研究各種代號的意義,如表 3-5-1 所示,前面第一碼代表資料來源,第二碼 S 代表正式研究,第三碼 代表受試者參加 POE 活動的時間順序,第四碼代表受試者的性別(1 代表 男生,2 代表女生),第五、六碼代表年代,第七、八碼代表月份,第九、

十碼代表日期。例如:音 S32950313 即指試探性研究第三位女性受試者,

於中華民國 95 年 3 月 13 日的錄音轉錄資料。其他資料表示方式以表格說 明其代號編制方式。

表 3-5-1 原始資料代號對照表

資料代號 意義

音 S51950313 中華民國 95 年 3 月 13 日 5 號男生受試者錄音轉譯資料

前 S21950307 中華民國 95 年 3 月 7 日 2 號男生受試者 POE 前活動單填 寫資料

活 S11950305 中華民國 95 年 3 月 5 日 1 號男生受試者 POE 活動單填寫 資料

後 S62950313 中華民國 95 年 3 月 5 日 6 號女生受試者 POE 活動後晤談 轉譯資料

(二)科學概念與另有概念之代號

依據本研究第一章研究限制所示,另有概念(alternative conception)

是指學生藉由日常生活經驗、學校學習或其他途徑,對於自然現象或是某 種科學概念所產生的認知,而如此的認知與現今科學家的看法和信念不 同;反之,如果如此的認知與現今科學家的看法與信念相同,則稱之為科 學概念(scientific conception)。本研究之另有概念與科學概念代號編制取 英文字母的前一個字為代號名稱,另有概念為 AC、科學概念為 SC,而無 法歸類之概念為 N。

(三)科學概念與另有概念之分析方式

研究者於研究所期間修習物理發展史和量子與天文化學,課程內容包 含光譜學、光和色光、色光歷史、顏色視覺及幾何光學等課程。研究者將 所學及相關文獻資料運用於資料之分析,將所蒐集之前預測活動單、POE 活動單、錄音檔轉譯逐字稿、POE 活動後晤談等資料中分析科學概念與另 有概念,如有資料無法分辨,會請教兩位授課教授給予指導,最後資料分 析後再請指導教授予以協助修正。

二、 資料處理方式

本研究主要以質的研究法進行資料的收集與分析,意圖以多樣的資料 來 源 增 加 研 究 結 論 的 真實 性 。 本 研 究 資料 分 析 主 要 採 用 三 角 校正 法

(Triangulation),所謂三角校正是指「在研究中多採用不同的理論、方法、

資料與觀察者」,鍾聖校(1999)提出:三角校正的對象不是一個單一訊 息,不是對該單一訊息意義之肯定,而是由一群訊息所建構出來的架構原 型做肯定。也就是研究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蒐集多元的資料加以分析,以減 低研究者的偏見。

本研究採用不同資料的三角校正方式。研究者以不同的資料來源(包 括:前預測活動單、色光概念 POE 活動單、POE 活動後晤談、錄音資料、

研究者省思及現場隨手札記),進行交叉比較檢驗所蒐集之資料,以確定 資訊的一致性。蒐集資料方式簡述如下:

(一)前預測活動單

前預測活動單的主要目的在瞭解受試者原有的色光概念,並且輔助研 究者觀察受試者在 POE 活動的前後,其概念改變之情形。受試者完成六次 主題活動的預測,同時寫下理由,填答完畢之後研究者收回此份活動單,

研究者會針對受試者所寫理由的不明白之處進行晤談,以釐清受試者所持 有之真正想法。此活動單除了幫助研究者瞭解受試者最初的概念之外,也 是研究者據以追問受試者在預測與前預測不一致,或是預測錯誤時的書面 資料,在色光 POE 活動正式開始時,研究者會將前預測活動單與色光 POE 活動單進行交互比對,以達到瞭解受試者在前預測與正式色光 POE 活動之 間概念改變之歷程

(二)色光 POE 活動單

此份活動單主要目的再讓受試者進行再預測填答與觀察的紀錄,再預 測與觀察此兩項目受試者也必須要將其所填答之理由,書寫於活動單中。

研究者會先將前預測活動單之填答與再預測之填答互相做比對,當兩者填 答不同時,研究者便追問受試者概念之不同,並記錄在色光概念活動單記 錄表中,以利做事後的歸納與分析。

(三)晤談

在進行前預測與色光 POE 活動時,研究者想要瞭解受試者的確切想 法,會請受試者在每一個預測或觀察之後,寫下其解釋或所支持的理由,

但是,並非所有的受試者都能完整的寫出心中想要表達的想法,此時研究 者會對受試者晤談,晤談對於本研究十分的重要,藉由晤談除了可以彌補 受試者對於文句表達不足之外,研究者還能透過面對面的談話,觀察受試 者的表情與肢體動作,並予以記錄,作為資料分析時重要的參考依據,同 時,藉由晤談也可以激發受試者不同向度的想法。在晤談的過程中,對於 語言表達不佳或是較內向之受試者,採取鼓勵的方式,並且告知受試者本 研究不是測驗、也沒有所謂對或錯,只要將表達心中的想法即可,而且沒 有時間上的限制,會有充分的時間讓受試者思考。基於研究倫理,晤談的 過程中,會有一位研究者之研究所同儕一起進行,其目的是讓受試者有安 全感,該名同儕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只是安靜坐在教室的一個角落,他 不與受試者或研究者做任何言語上的交談,以免影響活動的進行。

(四)錄音

研究者在進行晤談時,為了確保整個活動過程皆能完整且真實的紀錄 下來,研究者會在活動一開始的時候,徵求受試者的同意進行錄音。要開 始錄音之前,研究者會明確告知受試者要進行錄音,並且承諾整個過程不 會透露任何受試者的基本資料(例如真實姓名、年齡、聯絡方式等資料),

以確保受試者的權益。

(五)研究者省思及現場隨手札記

研究者在整個色光活動完成之後,會立即把該次活動晤談、觀察中所 得到之感想記錄下來,作為研究者的反省日誌,以提供研究者自我反省;

除此之外,研究者亦將活動過程中,關於晤談以外的資料,以現場隨手札 記的方式記錄這些資料(例如受試者的表情、動作、現場突發之狀況等),

以便日後研究者在資料分析時,多一種參考之依據,以提高研究的真實 性、一致性。

第肆章 研究結果

本章針對 POE 活動單及晤談所得資料進行分析,歸納出研究結果。第 一節探討職前教師在「前預測活動」所持有的色光概念及想法為何,第二 節探討職前教師在「再預測活動」所持有的色光概念及理由為何,包含觀 察後的解釋。第三節探討職前教師的概念改變歷程,第四節為綜合討論。

第一節 職前教師在「前預測」階段之色光概念

本節就 25 位職前教師在「前預測」活動單中呈現的色光概念進行說 明。研究者從受試者所填寫的前預測活動單中,依據受試者在「前預測」

回答的理由及解釋,分析其色光概念,並將其另有概念分成四種類型,分 別為:1.光之混色、2.色光三原色、3.光與玻璃紙交互作用、4.波長,同時,

再將四種類型分成 9 個細項,如表 4-1-1 所示。

受試者在「前預測」活動填答或解釋之理由為直覺、不知道或依照前 一個實驗結果所示等,研究者皆歸類為「無法歸類」,茲列舉較具有代表 性的例子說明如下,其中說明理由部分為受試者真實填寫或回答情形。

一、光之混色(前 AC1)

在光之混色方面,S6、S8、S11、S12、S15 和 S21 等六位受試者,在 其前預測的活動中,認為透過玻璃紙之特定色光,只由特定色光所混合而 成,例如:透過黃色玻璃紙之黃色光,只由紅色光和黃色光混合而成,以 AC1-1 表示。受試者的舉例如下:

S6 前紫:紫色光由紅色光+藍色光所組成。

S15 前橙:光線透過玻璃紙會有橙色光進入三稜鏡,橙光是紅光

+黃光所形成,故橙色玻璃紙色散產生紅光、黃光及橙光。

表 4-1-1 前預測階段受試者所持有之色光概念

S11 受試者認為光之三原色為紅、黃、綠。白光透過玻璃紙後只出現 單一色光,以 AC2-2 表示。受試者的舉例如下:

S11 前黃:黃色光為三原色之一,光線透過玻璃紙之後只出現黃色光。

吳慶軍(1999)針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看到顏色」的基礎光學概念進 行研究,在他的報告中,光的三原色誤為紅、黃、綠。洪淑淩(2007)針 對國小自然科教師色光概念進行研究,在前預測研究結果「光的混色」此 項中,部分受試者也認為光的三原色是紅、黃、綠。然而,光的三原色應 是紅、綠、藍,綜合上述研究的結果可知,無論是國小學生、國小自然科 教師、職前教師、或是某些研究者,對於光的三原色仍存有另有概念。

三、光與玻璃紙交互作用(AC3)

在前預測活動中,受試者對於光與玻璃紙交互作用此項存有另有概 念,從表 4-1-1 得知,此項所佔之比例約 65%,其中又以 AC3-1 所佔的比

在前預測活動中,受試者對於光與玻璃紙交互作用此項存有另有概 念,從表 4-1-1 得知,此項所佔之比例約 65%,其中又以 AC3-1 所佔的比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