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1

第三節 資料蒐集過程

一、指標之選用

一般選用指標的方式又可分為兩類:一為選用單一指標,一為選用多項指標。

(1)選用單一指標

通常用來當作單一指標的財務性指標,如資產報酬率、業主權益報酬 率與市場占有率等。選用單一指標的優點是可以一致地的表達部門的作業績 效,也較簡單明瞭,並可避免由單一指標轉換成多項指標的主觀判斷。缺點 是周延性不足,無法衡量組織各層面整合的績效。

(2)選用多項指標

若採用多項指標的主要目的在於避免單一指標周延性與客觀性不足的 缺點。但在評估各指標的所占的權重之時,很難劃分各指標的重要性高低,

而影響評估結果的有效性。然而在銀行經營績效的衡量上,至今尚無一套公 認的理論基礎可為依據,到底是選用單一指標或是選用多項指標較好。

銀行經營績效是多方面的影響,而評比項目較為主觀,不易衡量;加 上大部分學者 Mckee et al.(1989)、Arshadi & Lawrence(1987)皆以財務比率作 為衡量,準此本研究為一致的表達各家銀行經營的績效,決定選用單一財務 指標,用財務比率衡量每家銀行的財務狀況以反映銀行日常經營的成果,乃 運用各項財務比率作為衡量依據;亦即選取資產報酬率(ROA)、淨值報酬率 (ROE)、放款量及成長率、逾期放款比率及覆蓋率等四項作為本研究經營績 效的衡量指標。

二、資料來源

在個案的資料來源方面,Yin (1994) 提出資料來源三原則,敘述如下:

(一) 使用多重的證據來源:面對相同事實或發現時,應該從兩個或兩個以上的 來源取得證據。學者指出資料來源至少有六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2 1. 文件形式 (documentation) 2. 檔案形式 (archival records) 3. 訪談 (interviews)

4. 直接觀察法 (direct observations) 5. 參與觀察法 (participant observations) 6. 實體的人造物 (physical artifacts)

(二) 建立個案研究資料庫:將所蒐集到的各項資料加以整理,以建立與所欲研 究的個案有關的資料庫,使其成為一個正式並且可以呈現的資料庫,使其 他的研究者可以直接查閱,不會只侷限於本研究所做的報告。

(三) 發展一連串的證據鏈 (maintain a chain of evidence):個案研究中,若要增 加資訊的信度,所遵循的原則就是發展一連串的證據鏈,將研究問題、所 蒐集到的個案資料與所獲得的結果連結在一起。

而本篇的研究將會採用多重證據來源作為資料蒐集的準則,所包含的資料 來源有:(1)文件形式。大眾媒體之報導文章、財經新聞、公司的月刊、報章雜 誌和正式的研究評鑑等。(2)檔案形式。銀行的財務報表、銀行的專刊和央行、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的銀行相關統計資料。以本篇文章的研究為主題進 行整理相關財務資料並加以分析。由於研究時間和資源的限制,本篇研究並不 會進行第 3、5 項和第 6 項的資料來源分析。若將資料來源以初級資料和次級資 料來分,則可以整理如下:

1.次級資料來源:

(1)國內、外碩博士論文,相關領域的學術期刊、研究報告和指導教授所提供 的相關文獻。

(2)相關的書籍、研討會的書面資料和光碟檔案。

(3)報章雜誌、商業期刊等相關報導及網路資訊等相關文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3

(4)銀行公會的出版刊物、央行、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所統計的相關資 料、銀行內部所發行的期刊和銀行網站的相關統計數據。

2. 初級資料來源:訪談是個案研究中最主要的初級資料來源。

本篇研究蒐集之財務資料來源如下:

1.中央銀行:

金融統計-本國銀行營運績效季報(2008~2012)

2.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

金融業務統計輯要(2007~2012)

3.資料蒐集對象:本國所有銀行

4.績效比較對象:本國銀行放款總餘額前十二大行庫

(1)三商銀

(2)公股、泛公股銀行(均屬企業金融銀行)

台灣銀行、台灣土地銀行、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兆豐國際商業銀行、台灣 中小企業銀行

(3)民營銀行(均屬消費金融銀行)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花旗(台北)商業銀行、中國信 託商業銀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