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授信業務對銀行經營績效影響之研究-以第一商業銀行為例探討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授信業務對銀行經營績效影響之研究-以第一商業銀行為例探討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8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學程 國際金融班碩士論文. ‧. ‧ 國. 學. 政 治 大 授信業務對銀行經營績效影響之研究 立 -以第一商業銀行為例探討. er. io. sit. y. Nat. al. n. v i n 指導教授:張 士 傑 Ch engchi U. 博士. 研 究 生:藍 木 川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 二 年 六 月.

(2) 摘. 要. 本研究適逢金融海嘯發生後,故從金融海嘯發生前後經營環境的變化,探 討對本國銀行授信業務及經營績效之影響,經蒐集中央銀行「金融統計-本國銀 行營運績效季報(2008-2012 年)」、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金融業務統 計輯要(2007-2012 年) 」等本國銀行相關財務資料,就第一商業銀行之各項財 務比率,亦即選取資產報酬率(ROA)、淨值報酬率(ROE)、放款量及其成長率、 逾期放款比率及覆蓋率等四項作為本研究經營績效的衡量指標,其統計資料經 、大型民營銀行(屬 與華銀、彰銀及其他公股、泛公股銀行(均屬企業金融銀行) 消費金融銀行)比較。實證結果如下:. 政 治 大. 一、經營環境對銀行授信業務有絕對影響,且授信業務對銀行業經營績效之影. 立. 響更是無庸置疑,尤以企業金融之銀行為必然。在金融風暴期間之影響尤. ‧. ‧ 國. 有別。. 學. 其明顯,而不論企業金融銀行或消費金融銀行皆然,只是受影響時間先後. 二、第一銀行自 2010 年起秉持「利的成長大於量的成長」的經營策略及產品創. Nat. sit. y. 新,使第一銀行近年來的經營績效始終名列前茅,除因先天立足條件比兆. n. al. er. io. 豐銀為差及經營理念不同而略遜色外,均優於其他公股、泛公股銀行。. i n U. v. 三、最近六(2007~2012)年銀行經營績效,公股、泛公股銀行因須背負著政府. Ch. engchi. 政策與社會責任,始終無法媲美於消費金融銀行。 四、當經營績效以獲利作為指標時,除考量當年度之損益外,尚須將備抵呆帳 餘額一併列入評量始較客觀。.

(3) 目 錄 目. 錄 ............................................................... I. 圖 次 ............................................................... i 表 次 ............................................................. iii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一、大環境方面.............................................. 1. 政 治 大 三、大部分銀行獲利以授信業務為主........................... 12 立 二、同業的競爭.............................................. 7. ‧ 國. 學. 四、以第一銀行個案研究的原因............................... 14 第二節 研究主題............................................... 16. ‧. 一、金融危機對授信及經營績效之影響......................... 16. sit. y. Nat. 二、公營、民營銀行長、短期經營績效之比較................... 16. io. al. v i n Ch 銀行授信業務........................................... 18 engchi U. 文獻探討 .................................................... 18. n. 第貳章. er. 第三節 研究流程............................................... 17. 第一節. 一、授信業務種類與界定:................................... 18 二、企業金融授信........................................... 19 三、消費金融授信........................................... 20 第二節 銀行經營績效之衡量及相關文獻探討....................... 22 一、經營績效之定義與衡量範圍............................... 22 二、銀行績效相關文獻探討................................... 27 三、經營績效指標........................................... 35 第三節 企業金融授信、消費金融授信與經營績效................... 38. I.

(4) 第叁章. 研究架構與方法 .............................................. 3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9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40 第三節 資料蒐集過程........................................... 41 一、指標之選用............................................. 41 二、資料來源............................................... 41 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式............................................ 44 第肆章. 個案分析與實證結果 .......................................... 45. 政 治 大 一、第一商業銀行簡介....................................... 45 立. 第一節 個案資料分析........................................... 45. ‧ 國. 學. 二、第一商業銀行之經營理念與方向........................... 45 三、第一銀行之授信業務..................................... 45. ‧. 第二節 實證結果............................................... 48. sit. y. Nat. 一、樣本資料之敘述統計分析................................. 48. io. al. er. 二、實際資料統計分析....................................... 48. v. n. 第伍章 結論與後續研究 ............................................... 65. Ch. engchi. i n U.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5 一、經營環境方面........................................... 65 二、授信業務方面........................................... 66 第二節 後續研究............................................... 67 參考文獻 ............................................................ 68 中文文獻....................................................... 68 英文文獻....................................................... 72 參考網站………………………………………………………………………………77. II.

(5) 圖 次 圖 1.1. 臺灣經濟成長率...................................... 6. 圖 1.2. 資產負債管理 ………………………………………………… 12. 圖 1.3. 研究流程圖......................................... 17. 圖 2.1. 績效衡量流程圖..................................... 22. 圖 2.2. 經營績效衡量指標圖................................. 35. 圖 3.1. 研究架構圖......................................... 39. 圖 3.2. 研究流程........................................... 40. 圖 4.1. 三商銀放款月平均餘額之比較圖....................... 49. 圖 4.2. 三商銀企業放款月平均餘額之比較圖................... 50.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三商銀消費放款月平均餘額之比較圖................... 50. 圖 4.4. 三商銀放款成長率之比較圖........................... 51. 圖 4.5. 與其他企業金融銀行放款成長率之比較圖............... 51. y. sit. 與消費金融銀行放款成長率之比較圖................... 52. n. al. er. 三商銀累積盈餘之比較圖............................. 53. io. 圖 4.7. Nat. 圖 4.6. ‧. 圖 4.3. i n U. v. 圖 4.8. 三商銀 ROA 之比較圖................................. 53. 圖 4.9. 與其他企業金融銀行 ROA 之比較圖..................... 54. Ch. engchi. 圖 4.10 與消費金融銀行 ROA 之比較圖......................... 54 圖 4.11 三商銀(+提列放款備抵呆帳)ROA 之比較圖 ............ 55 圖 4.12 與其他企業金融銀行(+提列放款備抵呆帳)ROA 之比較圖. 55 圖 4.13 與消費金融銀(+提列放款備抵呆帳)ROA 之比較圖……… 56 圖 4.14 與其他企業金融銀行 ROE 之比較圖 ..................... 57 圖 4.15 與消費金融銀行 ROE 之比較圖 ......................... 58 圖 4.16 三商銀(+提列放款備抵呆帳)ROE 之比較圖............. 58. i.

(6) 圖 4.17 與其他企業金融銀行(+提列放款備抵呆帳)ROE 之比較圖. 59 圖 4.18 與消費金融銀(+提列放款備抵呆帳)ROE 之比較圖....... 59 圖 4.19 三商銀逾期放款餘額之比較圖......................... 61 圖 4.20 三商銀逾放比率之比較圖............................. 61 圖 4.21 與其他企業金融銀行逾放比率之比較圖 ................. 62 圖 4.22 與消費金融銀行逾放比率之比較圖 ..................... 62 圖 4.23 三商銀覆蓋率之比較圖............................... 63 圖 4.24 與其他企業金融銀行覆蓋率之比較圖................... 63. 政 治 大. 圖 4.25 與消費金融銀行覆蓋率之比較圖....................... 64.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n U. v.

(7) 表 次 表 1.1 台灣金融業發展大事紀................................. 9 表 2.1 銀行績效相關文獻彙整表.............................. 27 表 5.1 後續研究之議題...................................... 67.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i. i n U. v.

(8)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大環境方面 (一)國內銀行業的發展 一般認為世界最早出現的銀行是義大利於 1580 年在威尼斯成立的銀行。 其後,荷蘭在阿姆斯特丹、德國在漢堡、英國在倫敦也相繼設立銀行,而在 18. 治 政 具有高利貸性質及無息存款業務的錢莊與票號,直至 大 1897 年(清光緒 23 年) 立 才成立第一家具有近代特徵的上海中國通商銀行。. 世紀末到 19 世紀初,銀行已經呈現普遍性的發展。中國在宋朝時,就曾經盛行. ‧ 國. 學. 至於在台灣,日本的大阪中立銀行於 1895 年 9 月在基隆首先成立辦事處,. ‧. 而於稍後併入「三十四銀行」 ,並於 1899 年 9 月 26 日在台北設立分行開始營運, 此係台灣創立「出現」的首家銀行。在二次世界大戰後,該銀行於 1946 年改制. Nat. sit. y. 為台灣銀行,若以「完全」在台灣創立的銀行來看,此係台灣最早成立的銀行。. er. io. 另外,台灣貯蓄銀行也於 1899 年創立,在 11 月 26 日開始營運。該銀行於 1911. al. v i n Ch 組為台灣工商銀行,1949 年再更名台灣第一商業銀行,又於 1976 年改稱第一 engchi U n. 年元月與台灣商工銀行合併,於 1923 年又合併嘉義、新高兩銀行,1947 年改. 商業銀行。. 過去在政府財金政策的保護傘下,銀行業經營容易。然而,隨著時代進步 及自由化與國際化的需求,財政部於民國 79 年開放民營銀行的設立,允許銀行 增設分支機構,並吸引外國銀行來台設立分行,新競爭者持續加入擴大銀行業 競爭性,甚至釀成所謂的「銀行過多」(overbanking)現象。 爾後國內銀行業競爭激烈,適 86 年發生亞洲金融風暴,國內銀行企業金 融授信呆帳陸續出現。為應銀行業企金呆帳處理,台灣的金融改革爰列為政府 三大改革之一,並於 91 年 7 月組成「金融改革專案小組」,分別就銀行、保險、 資本市場、基層金融查緝金融犯罪等方面規劃,並推動各項興革措施,其中逾 1.

(9) 期放款比率,在政府督促金融機構大力打消呆帳下,由 91 年 3 月的最高 8.04 %,下降至 93 年 3 月的 3.31%,且 92 年資本適足率 10.07%,高於國際標準 8 %,此為台灣的第一次金改,係以「除弊」為重點,政府提供賦稅資源支持, 以達成二年內金融機構逾放比率降到 5%以下、資本適足率提高到 8%以上的「二 五八」目標。 第一次金改實施以來,金融機構經營體質及獲利能力已大幅改善,並使經 濟活動恢復活力;惟與其他國家相較,我國金融機構規模仍相對較小,且同質 性高,缺乏國際競爭利基,因此有必要繼續推動以「興利」為重點的改革,以 建構與國際接軌的金融環境與法制、推動台灣成為區域金融服務中心。行政院 因此於 93.12.17 核定「區域金融服務中心推動方案」,作為我國推動階段金融. 政 治 大. 改革之依據。該方案提出「健全總體金融環境」、「推動區域籌資中心」、「推. 立. 動資產管理業務」、「發展多樣化金融服務」,以及「強化金融市場體質」等. ‧ 國. 學. 5 大發展策略,共提出 51 項具體措施,以及 160 項應增修法令或配合事項,即 為所謂之「二次金改」,就金融改革而言,是應繼續推動。. ‧. 二次金改相關措施中,即 2005 年底促成三家金融機構市占率 10%以上、. Nat. sit. y. 2005 年底前公股金融機構數目至少減為六家、2006 年底前國內 14 家金控公司. er. io. 家數必須減為 7 家、2006 年底前至少促成一家金融機構由外資經營或在國外上. al. 市,鼓勵金融機構合併、強化金融法制工作及金融市場退場機制,為當時政府. n. v i n Ch 當務之急。因此,「二次金改」並不等同當時推動的公股金融機構整併,公股 engchi U 金融機構整併僅是「二次金改」具體措施之一,不宜因整併過程之未盡理想, 而否定金融改革之必要性。 綜上,第一次金改是改善國內銀行經營體質,二年達成,解除本土性金融 危機;第一次成功的原因是用銀行與社會大眾的錢打消以往銀行的呆帳,使銀 行回歸基本的標準。而第二次是為了提升台灣國際競爭力,然而企業併購問題 是屬於市場機制,應該讓看不見的手(市場)來決定,並非政府可以單方面來促 成的,且容易造成政府圖利財團的負面印象,所以在 2006 年 4 月 12 日行政院 宣布暫緩二次金改的行程表,並表示將謹慎執行二次金改。目前台灣金融業主 要的問題,應是先強化體質,提昇效率,再求規模的擴大。以現在台灣金融業 2.

(10) 的體質,縱使整合成一個亞洲前 10 大的銀行集團,恐怕也難與其他國家競爭。 期待「二次金改」的暫緩,是台灣金融業培本固源、求好求強的開始。 (二)金融風暴前後的差異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2005 年卡債風暴及 2007 年全球性金融海嘯之發 生,造成銀行發生危機,致使金融秩序的不穩定一直成為全球關注焦點。此次 全球性金融海嘯造成全球房市萎縮、股市疲弱、經濟成長趨緩(如圖 1.1 台灣 最近經濟成長率) 、企業與銀行倒閉,金融機構緊縮信用以及大量失業等現象, 其嚴重及衝擊程度較以往金融風暴的影響更為劇烈。每當金融危機發生時,重 創投資人對於金融機構的信心和造成金融體系的動盪,尤其是金融市場流動性. 政 治 大 或合併、金融資產價格大跌等造成銀行危機的發生。 立. 問題。金融機構之間不再進行資金的拆借、存款戶爆發擠兌、銀行被政府接管. ‧ 國. 學. 金融危機依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定義係指金融體系功能遭受嚴重破 壞,銀行倒閉、貨幣貶值等現象。此次全球性金融海嘯之發生,不能忽視問題. ‧. 的嚴重性,較貼切說法應屬金融不穩定的狀態。當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金融. y. Nat. 體系是完全穩定的,所有金融機構都暴露在金融工具市場價值的波動當中,因. io. sit. 此各種不同的金融事件、危機時有所聞,亦即金融不穩定已經不是有無問題,. er. 而是程度多寡及能否承受的考量。. al. n. v i n C hP. Minsky(明斯基)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 Hyman 在 1982 年提出金融不穩 engchi U 定的說法,他認為經濟景氣的循環,是導致金融內在不穩定最主要原因。另一 位學者 Kaufman(考夫曼)則認為,銀行經營比其他產業更容易受到外界經濟 景氣影響而失敗。經濟景氣循環之父朱格拉更早在 1862 年留下一句名言「蕭條 的唯一原因是繁榮」 ,當時大家所擔心的是要面對無可避免的經濟衰退。從上述. 學者的看法,可說金融不穩定事實上就是經濟的失衡,它不僅僅是金融體系的 失調,往往也是整個總體經濟的失衡現象,根本解決之道要從因應景氣循環的 產業政策與金融政策著手。金融不穩定的現象由來已久,根據國際貨幣基金對 全球 51 個國家的調查發現,80%金融不穩定危機發生在新興國家,其金融不穩 定有 70%係源自外匯市場的貨幣危機。次級房貸所引發的金融不穩定,卻有如 瘟疫散布各處。 3.

(11) 這次全球陷入股市大跌、房地產泡沫化的恐慌中,其導因固然是源之於美 國次級房貸,但背後真正的原因,應來自於採取低率政策因應經濟景氣循環的 信用擴張政策。其所引發的問題對金融市場發展與金融管理深具意義。如古人 所說良醫者治未病,當景氣開始上揚,銀行授信條件逐步放鬆時,管理者應密 切關注銀行的授信政策和加強信用風險評估與風險定價。同時考慮要求銀行額 外增提資本,以因應未來景氣下滑的風險。尤其是國內銀行放款約六成是以不 動產為擔保的放款,在次級房貸效應下資產價值的波動難以避免,控管授信集 中風險刻不容緩。 另 Caprio and Klingebiel (1996)也對系統性銀行危機的定義,為當體系中大 部份或全體銀行資本耗用殆盡時;而對一般性銀行危機的定義是產生明顯銀行. 政 治 大. 問題,如銀行發生擠兌、清算、合併或政府接管情況時。例如 1997 年泰國金融. 立. 危機,1998 年日本銀行危機。在 Hoggarth, Reis, and Saporta (2002)的研究更指. ‧ 國. 學. 出,銀行體系發生危機期間對經濟造成的損失,為國內生產毛額的 15-20 %。 因此,銀行業如何因應金融危機為一重大課題。. ‧. 歷經幾次金融風暴之後,銀行業的經營面臨重大考驗。由於授信的企業在. Nat. sit. y. 景氣低迷時盈餘表現不佳,授信客戶也由於所得減少而急涷消費,造成銀行的. al. er. io. 逾放情形嚴重和大量的呆帳損失。所以銀行在金融危機時期會採取較審慎評估 的授信決策和提高授信標準而有信用緊縮的情形,以避免繼續危害銀行經營和. n. v i n Ch 投資者及存戶的權益。然而,銀行業的主要功能是中介資金供給及需求,在國 engchi U 家經濟成長上扮演著重要角色。金融風暴發生時,各國政府相繼採取刺激經濟 及穩定金融體系的政策。當景氣低迷時,各國央行會採取寬鬆貨幣政策,若要 使這項政策產生良好效果,則需要銀行業的配合,進而達到復甦經濟的目的; 相反的,當景氣過熱時,央行也會透過銀行業緊縮信用。而我國政府為因應此 次金融風暴,於 2008 年 11 月提出「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員工」 之三挺政策,其中一挺「銀行挺企業」就是希望銀行盡量貸款給需要的公司, 以避免企業大量倒閉而衍生出高失業率等經濟問題。因此,銀行業在金融危機 期間的經營,面臨到緊縮授信和政府政策相衝突的情形下,在不同放款類型的 授信行為是否會有差異。而不同類型的銀行受到的影響是否不同,及其授信行 為改變後對績效的影響為何,都需要進一步探討。 4.

(12) 銀行在金融危機時期進行放款,將因借貸雙方的資訊不對稱問題更加嚴重, 而面臨較高的風險。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前主席葛林斯班於 2006 年指出,在 景氣谷底時,問題不在對信用不良客戶貸款,而是不論客戶信用好壞均不對任 何客戶貸款,因此緊縮信用後造成貸款巨幅降低,進而可能會加重景氣低落情 況。基於維持經營健全性、避免績效衰退、保障銀行股東及存戶的權益,銀行 業可能以許多方式來降低放款,例如提高審核標準、降低企業融資額度或取消 已承諾之放款、提高擔保品比率或只承做有足夠擔保品的抵押放款,及貸款到 期卻不再展延等(Bernanke and Gertler, 1989; Kiyotaki and Moore, 1997),以上即 俗稱的雨天收傘的情形。 授信行為在金融危機時期的差異可能也反應在不同的銀行類型上。就本國. 政 治 大. 銀行而言,由於民營銀行與公營銀行的設立目的不完全相同,故其授信行為可. 立. 能也有相當差異。一般認為民營銀行基於獲利壓力和對股東及存戶的責任,會. ‧ 國. 學. 於金融危機時期減少放款的雨天收傘行為。相反的,一般認為公營銀行雖也承 受獲利壓力,但因背負配合政策之任務,不能純粹以獲利性及安全性為考量,. ‧. 故難於金融危機時期減少放款。此外金融危機發生時期,民營銀行可能因為對. y. Nat. 自身風險管控能力有自信或承受政府壓力,其放款不一定有雨天收傘行為,相. io. sit. 反的,公營銀行亦可能因績效壓力而減少放款,而不一定遵從政府之寬鬆貨幣. n. al. er. 政策。據報載 ,在 2008 年 11 月次貸危機時期,大多數民營銀行減少中小企. i n U. v. 業放款,但也有少數民營銀行例外。相反的,多數公股行庫配合政府「三挺政. Ch. engchi. 策」而增加放款,但也有少數公營銀行例外。. 另一個感興趣的問題是,銀行在金融危機時期改變授信行為,是否會達到 增加或維持獲利能力的目的。對銀行而言,此時緊縮授信可能有益於績效的表 現,因為銀行對於無法正常還息或財務不佳的公司,要求其提前償還本息或不 再融通其新增借款,此時銀行能將壞帳控制在一定程度之下,不用提列太多備 抵呆帳準備,造成資本耗損,而保留較高的資本將有助銀行在金融危機時期及 危機過後的,此外外國銀行也可能有雨天收傘行為,若地主國發生金融風暴, 為避免受到波及損傷其安全性,故可能依所屬國家監管機構及母公司指示減少 放款。Vogel and Winkler (2010) 發現當全球金融危機發生時,在東歐的外資銀 行無法提供穩定的授信。 5.

(13) 金融危機時期,銀行業多採取緊縮信用,但政府希望銀行業多融通資金以 幫助景氣復甦。部分銀行業者聲稱支持政府寬鬆政策,但部分業者仍對企業減 少放款。所以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本國銀行在經濟景氣循環間的授信行為及績效 的差異,並進一步以銀行類型來瞭解在經濟景氣循環間對銀行授信及績效上的 影響。. 台灣經濟成長率 10.76. 6.19 5.26. 政 治 大. 立. 5.44. 5.98. 4.7. ‧ 國. 學. 3.67. ‧. 95年. 96年. 97年. io. 圖一(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n. al. Ch. engchi. 98年 -1.81. i n U. 圖 1.1 臺灣經濟成長率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6. 99年. y. 94年. sit. 93年. er. 92年. Nat. 91年. 0.73. v. 4.07. 1.26. 100年 101年.

(14) 二、同業的競爭 國內金融業開放設立分支機構及新民營銀行成立,使得國內進入空前競爭 的戰國時代;銀行總行及分支機構家數激増,由民國 83 年底 1619 家逐年提高 至民國 101 年底 3454 家,造成市場過度飽和。然而,國內金融業所面臨的困境, 不只是家數過多的問題,包括銀行的市場佔有率偏低、加上新舊銀行大多以傳 統存放款業務為主,同質性過高,致使價格競爭激烈,壓縮獲利空間,銀行同 業間為搶奪客戶,經常不考慮自家資金成本,承做賠錢業務,造成惡性競爭。 這場世紀性的金融海嘯過後,世界各國的金融管制制度、金融監理密度,. 政 治 大. 以及金管組織,勢必產生重大變革。美國的金管架構將由分權走向集權,英國. 立. 的 FSA(英國金管會)將從英格蘭銀行(英國央行)手中,接管部分金融穩定. ‧ 國. 學. 任務,而歐陸各國則在夢想成立一個國際性的金管組織。金融海嘯不僅摧毀了 輕忽風險管理的銀行,也顛覆了管制無方的金管機關和制度。. ‧. 除了金融管制,同樣受到質疑的,是資本主義的核心價值:競爭。競爭是. sit. y. Nat. 多多益善,抑或適可而止?面對這項問題,經濟學一向主張:多多益善。但是. io. er. 現在卻有人認為:金融業例外,因為銀行競爭應當適可而止。果真如此,預防 金融海嘯的良方除了加強金融業的監督管理外,限制金融競爭可能是另一劑預. al. n. 防針。. Ch. engchi. i n U. v. 銀行業的本質特殊,適用於一般產業的經濟政策,不一定適用於銀行。銀 行業的特質是:負債之流動性高,因為存戶可以隨時提領存款;但是,資產的 流動性卻很低,因為銀行不可能立即收回貸款或馬上變現抵押品。這種資產與 負債間,流動性不對稱的問題,其他產業罕見。所以,民眾擠兌一家銀行,這 家銀行立即倒閉,而且恐慌還會擴散到其他銀行,導致系統性危機,最後瓦解 掉一國的金融體系。準此,銀行皆由國家特許經營,並由國家監督管理,其用 意即在彌補銀行的脆弱性。既然銀行是禁不起恐慌的產業,一般性的產業政策 能否一體適用於銀行業,例如產業經濟學上備受推崇的「競爭」,即有商榷之 餘地。 7.

(15) 其次,競爭創造效率,但是也會稀釋銀行的利潤,此對貸款人雖然有益, 卻對銀行的風險管理不利,最終可能危害金融穩定。如上揭所述,銀行由國家 特許經營,並因特許之關係而享受經濟租,這種經濟租稱為「特許利益」。但 是,競爭會稀釋特許利益,而且競爭者不必多如江鯽,市場上只要有三兩家強 勁的對手,寡占競爭就可以蒸發掉全部的利潤。 第三,面對競爭,銀行放款與存款之間的利差會不斷縮小,爭氣的銀行會 兼顧風險性與流動性,努力提高全行之收益,經營效率因此步步提升,此乃競 爭之祝福。但是,提升效率終究有其止境,最終還是會將銀行逼上險路:只顧 衝業績,顧不得風險管理,此乃競爭之詛咒。若非如此,卡債風暴與雙卡危機 是如何發生的?若非如此,何來這一波連動債糾紛?若非如此,這場驚天動地 的金融海嘯又打從哪裡來?. 立. 政 治 大. 質疑金融競爭的最後一項證據,見諸「經濟學人」雜誌。「經濟學人」說:. ‧ 國. 學. 澳洲與加拿大在這場金融海嘯中,毫髮無傷,沒有任何一家銀行需要政府援手, 原因是澳洲始終堅持其國內四大銀行不得合併的政策,而加拿大的前五大銀行. ‧. 也各自維持其市場佔有率,歷經二十年未曾改變。此顯示,銀行無兼併之風的. Nat. sit. y. 城邦、銀行無流血競爭的國家,金融相對穩定。而西班牙的實證研究則顯示:. al. er. io. 金融自由化與解除管制會刺激銀行承擔更多的風險。換言之,銀行競爭,豈能. n. 多多益善,金融穩定不可犧牲。. Ch. engchi. i n U. v. 這波金融海嘯已近尾聲,金融管制的變革,方向業已確定:管制的範疇會 愈來愈廣,管制的力道將愈來愈強。換言之,全球的金融管制正朝向「限制銀 行從事無邊無際之競爭」的典範移轉。另台灣如果不想背離金管革新的潮流, 現在就要嚴肅面對兩岸金融開放所可能引發的競爭熱潮。此刻金融主管機關應 合理安排台灣的銀行西進之秩序,因為一窩蜂是非常危險的。而且台灣如果想 要告別銀行過度競爭的悲劇,此刻即應規劃陸銀登台與陸資入股金控的防衛機 制,因為競爭一旦激化,最終將會後悔莫及(台灣金融發展大事紀如表 1.1)。 因此,各銀行面對激烈競爭環境下應積極尋求適當的經營管理策略和授信策略 是刻不容緩的議題。. 8.

(16) 表 1.1 台灣金融業發展大事紀 時間. 發生事件. 備註. 1895.9. 日本大阪中立銀行於基隆成立辦事處. 「台灣銀行」前身,台 灣第一家銀行成立。. 1899.11.26. 台灣儲蓄銀行設立. 1929--1933. 經濟大蕭條. 1973--1974. 第一次石油危機. 1979--1980. 第二次石油危機. 1980. 金融管制逐步放寬. 「第一銀行」前身。. 政 治 大 利率、匯率、外匯業務 自由化. 立 開放新銀行設立. 1994--. 銀行初步民營化. 1997--1998. 亞洲金融風暴. 2002.01.01. 台灣正式加入 WTO. 2002--. 企金呆帳爆發、金控設立. ‧. ‧ 國. 學. 1990--. 銀行企金呆帳陸續出現. n. engchi. 2003--. 企金打呆、消金銀行崛起. 2004--. 雙卡風暴. er. io. Ch. sit. y. Nat. al. 91 年 7 月一次金改,期. i n U. v. 達成「258」目標. 93 年 12 月 17 日二次金 改,期達成「金控 14 家減為一半」目標. 2004--. 巴賽爾監理委員會開始將作業風險納 入新巴賽爾資本協定(Basel II)中。. 2005--. 消金風暴、消金打呆. 雙卡危機. 2006--. 金管會公布作業風險管理的相關規定. 自此多數銀行業開始重. 9.

(17) 時間. 發生事件. 備註. 與辦法。. 視作業風險,甚至中大 型的銀行、金控紛紛投 入大量的人力與資源建 置作業風險管理體制。. 2007.08.09. 美國次級房貸風暴開始浮現金融危機. 2008--. 金融大海嘯. 2008.09.14. 雷曼兄弟申請破產. 2008.09.14. 美國銀行收購美林證券. 2008.10.06. 政 治 大 冰島發生銀行和財政危機,三大銀行被 立. 學. 2008.10.07. 存款保額由 150 萬元提至 300 萬元。. 本國銀行. 2009.04.26. 海基會與海協會簽訂「海峽兩岸金融合. ‧. ‧ 國. 接管。. Nat. al. n. 解備忘錄. Ch. engchi. 杜拜爆發債務危機. 2009.12.16. 標準普爾降希臘國家信用等級,一連串 歐洲其他國家亦遭下降,歐洲主權債務 危機發生。 金管會發布修正「信用卡業務機構管理 辦法」。. 2010.02.05. 歐元區債信危機:希臘遭降國家信用等 級,葡萄牙(標準普爾)、西班牙(穆. 10. sit. i n U. 2009.11.25. 2010.02.02. er. 金管會與與大陸簽署監督管理合作瞭. io. 2009.11.16. y. 作協議」。. v.

(18) 時間. 發生事件. 備註. 迪)亦遭下降。 2010.03.16. 金管會發布修正「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 金融業務往來及投資許可管理辦法」。. 2010.06.29. 海基會與海協會簽訂「海峽兩岸經濟合 作框架協定(ECFA)」。. 2010.11.18. 修正「銀行資產評估損失準備提列及逾 期放款催收款呆帳處理辦法」分類至第. 政 治 大 權外,應按債權餘額提列至少 0.5%之 立 一類授信資產,除對我國政府機關之債. ‧ 國. 2011.3.28. 學. 備抵呆 帳。 發布修正「本國銀行資本適足性資訊應. ‧. 揭露事項」。. Nat. 2011.07.21. 金管會與中央銀行會銜發布「台灣地區. 2011.8 月底. Ch. engchi. 金管會核准 10 家國內銀行赴大陸地區. 業,尚有 6 家國內銀行赴大陸地區設立 代表人辦事處 金管會核准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招商 銀行及中國建設銀行等 4 家大陸地區銀 行在台設立代表人辦事處。 計有 9 家銀行之作業風險經核准採行標. 11. sit. i n U. 設立分行,其中 6 家銀行的分行已開. 2011.8 月底. er. n. al. 銀行辦理人民幣業務規定」。. y. 總統公布「金融消費者保護法」。. io. 2011.06.29. v.

(19) 時間. 發生事件. 備註. 準法。 2011.09.07. 金管會依兩岸金融協商進程發布「台灣 地區與大陸地區金融業務往來及投資 許可管理辦法」. 三、大部分銀行獲利以授信業務為主.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1.2 資產負債管理 (資料來源:金融機構管理—沈中華著) 12.

(20) 銀行經營策略乃在追求銀行價值極大,亦即如何管理它的資產與負債以獲取 更高的利潤,銀行在存款戶提款並要求支付而流出存款時,銀行仍有足夠的閒置 現金來支付存款者。為了保有充裕的資金在手上,銀行必須從事流動性管理,即 獲取充裕的流動性資產以滿足銀行對存款者的責任。其次,銀行必須藉著獲取違 約風險低的資產,並分散所持有的資產,以確保風險能降低至可接受的水準,即 所謂資產管理。另必須盡可能以低成本獲取資金,即負債管理。 從圖 1.2 觀之,資金來源即是負債管理,而資金去處則是資產管理。社會大 眾大多認為銀行負債管理只是一件固定不變的例行公事,僅是如何吸收存款,而. 政 治 大. 須將主要心力放在如何達到資產最適組合。惟銀行如發現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放款. 立. 機會,其資金來源除存款外,尚可發售可轉讓定期存單或向金融同業拆款,因此. ‧ 國. 學. 負債管理亦須注意。. ‧. 至於資產管理方面,銀行營業收入有利息收入及非利息收入,其中大部分銀 行業皆以利息收入占比為主要,非利息收入則來自財富管理、衍生性金融等各項. y. Nat. er. io. sit. 業務,為了獲得最大利潤及降低風險並持有流動性資產以維持適度的流動性,銀 行在資金去處管理方面除追求證券等的最高可能報酬外,必須藉著投資組合的分. al. n. v i n 散來降低風險,銀行授信亦是如此,惟往往因擔心呆帳而過度保守以致錯失可以 Ch engchi U. 賺取高利息的貸款機會,而利息收入為銀行收入主要來源,其收入好壞就影響銀 行經營績效好壞。 綜觀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可知,近年來國內金融環境丕變,銀行業在面臨同 質性過高的情況下,各銀行試圖在有限資源下專精於利基市場,以滿足顧客需求。 依授信對象區分,銀行業務可分為企業金融與消費金融兩大類,前者係以中長期 貸款給企業投資而提供相關服務,後者是以存放款業務與個人理財投資等需求提 供相關產品及服務。 根據銀行法的規定,授信係指銀行對客戶授與信用並負擔風險的業務。授信 13.

(21) 對銀行而言是資金的供給,亦即銀行應借戶的需要,在適當期間以適當的金額、 適當的型態、適當的條件將資金供給借戶運用,以獲得銀行經營所必須的收益。 許多學者 討論最 佳授 信策略時 ,大多 以創 造銀行獲 利極大 化為 首要目標; Pringle(1974)認為當銀行以獲利最大化為目標進行函數推導時,發現最適授信策略 會受到存款利差、放款利差及銀行資本額等影響;Kuo(2001)將決策支援系統引入 授信決策中,將授信對象資料,如:財務層面、管理層面、經濟層面等引入系統 中分析,運用科學化方式,提高銀行授信品質以增加銀行獲利能力。而銀行授信 策略受經濟景氣循環影響,即景氣好壞影響銀行授信策略不同,不同授信策略對. 政 治 大 本企業貸款是銀行主要的業務,但隨著消費者的消費型態逐年改變與使用塑膠貨 立 銀行的績效影響也不相同。台灣目前正面臨銀行績效不彰與產業轉型的情況,原. ‧ 國. 學. 幣觀念的產生,使得消費性貸款逐漸成為銀行重要的業務來源。惟不管企業授信 銀行亦或消費性授信之銀行,其授信業務均將影響銀行經營績效好壞。. ‧. 四、以第一銀行個案研究的原因. sit. y. Nat. 第一銀行成立於西元 1899 年 11 月 26 日為台灣除臺灣銀行外成立最早,為三. io. n. al. er. 商銀之一,雖於 1998 年 1 月 22 日民營化,惟目前仍為泛公股銀行之一,於 2009. Ch. i n U. v. 年面臨金融風暴後,緣以採取下列各項措施,渠獲利情況良好。. engchi. (一)調整業務獲利結構,追求量穩利增成長. 面對外在經營環境之不穩定性升高,為使業務於穩健中求發展,藉由優 化業務產品結構,精進獲利成長模式,並著重篩選產業、區域及投資商品, 重視客戶利益貢獻與業務延伸滲透,以進一步擴大全行利差,達成量穩利增 之成長目標。 (二)發揮既有優勢基礎,帶動產品滲透綜效 各項核心業務市占地位領先及具備廣大忠實客戶基礎是該公司經營優勢 之一,亦是跨售行銷潛力所在,該公司將以集團企業及中小企業之授信優勢, 14.

(22) 帶動外匯、存款、金流服務及財富管理等多項業務往來,全面提升客戶產品 滲透率與核心業務獲利綜效。 (三)提升經營創新能力,掌握環境趨勢商機 看好新年度、新市場及新時局之種種新契機,該公司將致力提升經營創 新能力,積極運用新思維、找尋新方法、創造新價值,由產品設計、行銷手 法、作業流程、通路規劃等面向尋求創新,有效掌握新趨勢下之崛起商機, 以維持公司長遠競爭優勢。 (四)強健資本資產品質,落實風險控管機制. 治 政 大 挑戰與威脅,該公司將持續落實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作業風 立 險及法律風險等風險整合控管機制,並優化資產負債配置及資本運用效率, 考量全球經濟發展前景轉趨保守,以及面臨進入新市場、承做新業務等. ‧ 國. 學. 以強健該公司資本及資產品質,提升長期風險抵禦能力。.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5. i n U. v.

(23) 第二節. 研究主題. 本研究以第一銀行為研究對象,探討授信業務對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而銀 行之授信業務又包括:企業金融授信與消費金融授信,第一銀行 2011 年全年利 息收入占營業總收入 74.8%,而當年度 12 月底企業金融授信餘額占授信總餘額 72.8%,因此,將下列各項作為本研究主題:. 一、 金融危機對授信及經營績效之影響 (一)三商銀比較. 政 治 大 (二)第一銀行與公股、泛公股銀行(均屬企業金融銀行)比較 立. ‧ 國. 學. (三)第一銀行與消費金融銀行比較. ‧. 二、 公營、民營銀行長、短期經營績效之比較. y. Nat. (二)第一銀行與公股、泛公股銀行比較. n. al. Ch. engchi. (三)第一銀行與消費金融銀行比較. 16. er. io. sit. (一)三商銀比較. i n U. v.

(24) 第三節. 研究流程. 本文藉由第一銀行個案的研究,來探討授信業務和財務績效之間的關係,希 望能對國內銀行在授信業務之發展上有所助益。本文的研究進行流程如下:. (一)文獻資料之探討. (二)實務案例之分析. 政 治 大. (三)相關資料之統合. 學. ‧ 國. 立. (四)結論建議之提出. ‧. 圖 1.3 研究流程圖.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7. i n U. v.

(2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銀行授信業務. 一、授信業務種類與界定: (一)直接授信 以直接撥貸資金之方式,貸放予借款人之融資業務,其分類如下: 1.企業貸款: (1)週轉資金貸款.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以協助企業在其經常營業活動中,維持商品及勞務之流程運轉所需之 週轉資金為目的,而辦理之融資業務,稱之週轉資金貸款。該貸款短期係寄. ‧. 望以企業之營業收入或流動資產變現,作為其償還來源;中長期係寄望以企. sit. y. Nat. 業之盈餘、營業收入或其他適當資金,作為其償還來源。週轉資金貸款如有. io. er. 徵提授信戶交易之票據作為備償來源者,應注意該票據與授信戶經營之業務. al. v i n Ch 應特別注意其風險集中情形,審慎辦理。其種類有一般營運週轉金貸款、墊 engchi U n. 有無關聯,凡金額較鉅,或發票人集中,或屬其關係(集團)企業所提供者,. 付國內、外應收款項、貼現、透支、出口押匯、進口押匯、其他週轉金貸款 週轉資金貸款、資本支出貸款。 (2)資本支出貸款 以協助企業購置、更新、擴充或改良其營運所需之土地、廠房、機器 等,或協助企業從事重大之投資開發計畫為目的,而辦理之融資業務稱為資 本支出貸款,該貸款係寄望以企業經營所產生之現金流量、所獲之利潤、提 列之折舊、現金增資、發行公司債或其他適當資金,作為其償還來源。 18.

(26) 2.消費者貸款 以協助個人置產、投資、理財週轉、消費及其他支出為目的,而辦理之 融資業務。消費者貸款係寄望以借款人之薪資、利息、租賃、投資或其他所 得扣除生活支出後所餘之資金,作為其還款財源。 3.其他:如政府機關、團體之貸款或其他新種授信商品。 (二)間接授信 以受託擔任客戶之債務保證人、匯票承兌人、開發國內外信用狀或其他方式,. 政 治 大. 授予信用,承擔風險,而不直接撥貸資金之授信行為,有下列各項:. 立. 1.保證:商業本票及公司債保證、工程相關保證、其他保證. ‧ 國. 學. 2.承兌:買方委託承兌、賣方委託承兌. ‧. 3.開發國、內外信用狀. y. Nat. n. al. er. io. sit. 4.其他間接授信商品. 二、企業金融授信. Ch. engchi. i n U. v. 企業授信是指銀行向企業客戶直接提供的資金,或者對客戶在有關經濟 活動中可能產生的賠償、支付責任做出的保證,包括貸款、貿易融資、票據 融資、融資租賃、透支、各項墊款等表內業務,以及票據承兌、開出信用狀、 保證函、備用信用狀、債券發行擔保、借款擔保、有追索權的資產銷售、未 使用的不可撤消的貸款承諾等表外業務。簡單來說,授信是指銀行向客戶直 接提供資金支持,或對客戶在有關經濟活動中的信用向第三方作出保證的行 為。 授信不能等同於貸款。授信是一種風險控制的總的概念。貸款是銀行或 19.

(27) 其他信用機構向借款人所作的借款,須在一定期限內歸還,並支付利息。客戶對 銀行的需求不僅包括貸款,還有票據、信用狀等。授信包括了銀行的表內、 表外業務,開信用狀也是授信。企業授信業務是我國商業銀行授信業務的主 要組成部分,改進銀行授信風險控制是增加銀行效益的核心內容。 相對於消費金融授信,企業為了進行商業活動所需的金流服務,就是企 業金融的範圍。以業務的區塊來看,包括了存款、放款及外匯,同樣的,隨 著時代的演進,產生了許多區塊模糊的產品,如應收帳款承購就具備了獨立 運作的條件,不需要開立傳統的存、放款或外匯戶頭就可以進行進出口業務 的金流行為。. ‧ 國. 學. 三、消費金融授信. 立. 政 治 大. 消費金融又稱個人金融,而企業金融又稱法人授信。二者均屬金融機構、. ‧. 銀行授信業務之一環,前者之授信對象為社會上一般的消費者,即個人,在. y. Nat. sit. 法律上言,就是以自然人作為貸放的對象;而後者則是以法人、公司企業作. al. n. 款人為法人。. er. io. 為授信、貸放的對象。簡言之,消費金融的借款人為自然人,企業金融的借. Ch. engchi. i n U. v. 我們可以對消費性貸款如此定義:它不具備自償性功能,沒有因交易行 為而產生收入,是單純的因為消費行為之發生(如買房子、車子、電腦、購 物、旅遊…等)才有的借貸。貸款之憑據本身沒有還款功能,其償債來源, 一般多仰賴借款人或持卡人之薪資收入、營業收入、租賃收入等。 消費金融授信對象既為社會上一般的個人,其主要乃提供一般個人消費 所需之資金。為了迎合消費者在市場上各種不同的需要,同時也為了提高市 場占有率,消費金融貸款業者乃擴大放款餘額,不斷地以強力促銷方式推出 各式各樣的金融商品。 20.

(28) 一般而言,處理個人行為所需的金流服務,就是消費金融的範圍,又可 稱為個人金融。以業務的區塊來看,包括了存款、放款及匯兌,惟隨著時代 的演進,產生了許多區塊模糊的產品,如信用卡就具備了獨立運作的條件, 不需要開立傳統的存、放款戶頭就可以進行消費的金流行為。 當金融商品日趨成熟後,傳統的存、放款業務的利差漸趨微簿,以財富 管理角度的金融服務漸漸成為銀行的獲利主流,所謂的財富管理就提供個人 或企業將其資產投入金融商品,以產生新的利益,而銀行則收取手續費或管 理費等。消金、個金其實對銀行而言都是一樣的,最主要是以借款戶償債能. 政 治 大. 力做為依據。至於核准與否則是參考借款戶工作穩定性之信用評比。.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1. i n U. v.

(29) 第二節. 銀行經營績效之衡量及相關文獻探討. 一、 經營績效之定義與衡量範圍 (一)績效之定義. 銀行盈餘 ROA. 經營階層態度. ROE. 預期報酬. 追求銀行. 立. 學. 價值極大. ‧ 國. 股東偏好. EPS 政 治 大盈餘的時機 未來情景. 環境風險. ‧. 人力資源管理風險 風險. 金融管制及. 傳遞風險 財務風險. al. n 經營定位 1.核心業務. 2.營運組織架構. er. io. sit. y. Nat. 經濟環境. 營運策略. i n U. C h 1.體質轉換 engchi 2.內部流程改善. v. 3.建立新營運模式 4.發展學習型組織. 1.核心業務 2.營運組織架構. 圖 2.1 績效衡量流程圖. 「績效」一詞來源於管理學,不同的人對績效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績 效是指那種經過評估的工作行為、方式及其結果;更多的人認為績效是指員 工的工作結果,是對企業的目標達成具有效益、具有貢獻的部分,在企業的 管理中常被用在人力資源的研究評估中。績效是組織為實現其目標而開展的 22.

(30) 活動在不同層面上的有效輸出。 部分學者認為,績效是指完成工作的效率與效能。組織所追求的目標雖然 是組織成員所共同努力的方向,但是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組織會面臨兩個 問題:「目標是否恰當?」,以及「目標追求的相關成本效益」。前一個問 題與效能(Effectiveness)相關,也就是杜拉克(Peter F. Drucker)所說的: 「做對的事情(Do the Right Thing)」,對一個企業而言,是利潤率比較重要? 還是市場占有率或風險控管比較重要?因此,效能是牽涉到目標正確與否的 問題。而後一個問題則有關效率(Efficiency)相關,也就是杜拉克所說的: 「把事情做對(Do the Thing Right)」,而這也就是如何做的問題。效率是指 投入與產出的關係,從相同的投入可以得到更多的產出,或者使用較少的資. 政 治 大. 源,卻能得到相同產出,都表示效率的增加。企業不僅關心資源的有效運用. 立. (效率),也關心企業目標的正確性(效能)。只有在同步達成效能與效率. ‧ 國. 學. 下,企業才能產生績效。. 綜上所述:績效是成績與成效的綜合,是一定時期內的工作行為、方式、. ‧. 結果及其產生的客觀影響。在企業中,員工的績效具體表現為完成工作的數. Nat. sit. y. 量、質量、成本費用以及為企業作出的其他貢獻等。另績效係指對原定目標. al. er. io. 的達成程度,是對於組織目標達成程度的一種衡量。然而,績效的衡量至今. n. 仍相當模糊,無論是性質上、功能上及運用上,每個產業不盡相同,因此較. Ch. 難以使用概括性的模式來衡量。. engchi. i n U. v. (二)經營績效之衡量 績效在管理上的重要性不容置疑,然而有關績效的衡量至今仍相當模糊, 有人以投資報酬及獲利率等財務指標作為績效衡量的標準;也有人以生產力、 組織承諾及員工工作滿意度等定性數據來描述組織的經營績效。績效是一個 管理上普遍應用的名詞,因管理的意義就在於藉由他人及團體的力量來達成 組織的目標,提升組織的效能。而這些都只是衡量績效的指標之一,換言之, 他們都僅代表了整體績效的某一構面而非整體績效的涵義。目前雖然尚無統 一的績效衡量標準,但一個普遍為大家所接受的共識,就是完整的績效衡量 應包括定性與定量的衡量,亦即需涵蓋數量與非數量上的衡量。 23.

(31) 所謂績效,是指對於組織目標達成程度的一種衡量。但定義中所指的組織 目標,往往過於籠統與抽象,為更具體說明組織目標的意義,通常會運用最 明確的財務指標作為績效衡量的代表。銀行是重要的金融中介機構,經由出 售負債,購買資產的資產轉換過程而獲利。銀行一方面從社會大眾資金剩餘 者吸收各類存款作為資金來源,構成其存款業務:另一方面則將所吸收的資 金貸放給資金需求者,而構成其授信業務。在本質上,與一般企業僅僅以追 求最大利潤為目的相比較,具有相當大的差異。由於銀行本身業務的特殊性 與公共性,因此在利潤的追求中,為應付客戶提款與借款的需求,銀行必須 隨時保持適當的流動性。此外,由於銀行的資金絕大部分來自社會大眾的存 款,因此資金的運用必須確保其安全性,避免遭受損失,以維護公眾的權益。. 政 治 大 則、獲利性原則、效率性原則,成長性原則及資本適足性。其衡量考慮原則 立. 本研究將過去的文獻整理後歸納,銀行的營運須考慮安全性原則、流動性原. ‧ 國. 學. 如下:. 1.安全性原則. ‧. 所謂安全性係指銀行的資本結構健全性,償債能力良好,故又稱為償債性。. Nat. sit. y. 銀行之資產大多來自於存款,其自有資金之比率相當低,資產價值相當比率. er. io. 的損失,即可能影響其償還負債的能力。因此,銀行須維持適當的自有資本. al. 比率,以提高財務結構的健全性以及注意資產品質與風險的分散,隨時注意. n. v i n Ch 市場利率及匯率的走勢,調整資產組合,以免因為資產的市場價值下跌而產 engchi U 生資本損失,進而發生淨值為負數的周轉不靈危機。 2.流動性原則 所謂流動性係指銀行為應付隨時可能發生的資金需求,其所持有可用的資 金或可迅速變現的資產之多寡以及迅速向外借入資金的能力而言。銀行的流 動性資產除為了應付各項必要的業務開支外,尚可應付客戶提取存款以及貸 款需求。在整體營業方面,亦有依存放比率來自行規範,故維持適當的流動 性,為銀行健全營運的基本原則之一。銀行的流動性需要,主要來自存款與 放款兩方面:. 24.

(32) (1)存款的流動性需要:所謂存款的流動性需要係為應付存款期限屆滿,或接 獲顧客提款通知之支付需要,又稱為保護性流動需要。 (2)放款的流動性需要:所謂放款的流動性需要乃指為了應付貸款需求之季節 性波動或計劃性放款擴增,並維持與優良顧客之良好關係,所必須保持的 變現能力。 3.獲利性原則 銀行為一營利事業,其資金運用除應保持流動性與安全性外,亦與一般公 司一樣,降低資金來源成本、提高資金運用收益為銀行經營的努力目標。銀 行每期所創造的盈餘,短期間除了反應銀行的績效外,進而會影響銀行的信. 政 治 大. 用地位;長期而言,會關係著銀行的償債能力,決定其是否具備繼續經營的. 立. 能力與價值,對於銀行業的資金管理者,必須牟取盈餘目標的達成,以支付. ‧ 國. 學. 營運成本與營業費用,避免發生虧損。同時,由於銀行負債比率通常較一般 產業高出很多,其財務槓桿風險相當高,經營業務自然不應採取過分追求風. ‧. 險的態度,因此銀行的盈餘應以避免大幅度的波動,維持穩定為宜。一般而 言,銀行的獲利主要來自二方面,一為存放款利差,另一為金融投資與金融. er. io. sit. y. Nat. 服務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安全性、流動性與獲利性三者間存有替換關係,以流動性. n. al. Ch. i n U. v. 與收益性言,流動性越高的資產,其收益性越低;反之流動性越低的資產,. engchi. 其收益性越高。例如,現金是完全不生利的,而長期放款的利息要較短期放 款的利息要高。在就安全性與收益性的關係而言,通常安全性越高的資產, 其收益性越低,如短期債券的利率低於長期債券,但其相對的風險也較小; 反之安全性越低的資產,其收益性也越高,如長期放款之放款期間長,不到 約定到期日便無法收回本息,故相對風險較高,即安全性低,然其收益性高。 由此可知,流動性及安全性與獲利性存有反方向替換關係,即流動性、安全 性高的資產其獲利性也越低。反之,獲利性較高的資產,通常流動性較低, 而安全性也較差。 4.效率性原則 25.

(33) 效率性原則係指銀行的經營效率,亦即能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多的產出。 銀行效率性的衡量,可以從費用支出與其收入的比率看出來,因為銀行的主 要業務就是吸收存款,然後再貸款出去或從事投資,接受存款必須支付利息 成本及相關管理費用,從事放款或投資則可產生收入。若是費用支出與收入 的比率越低,顯示銀行以較少的成本,而能獲得較多的投入,銀行的獲利能 力較高,經營績效也較好;反之比率太高,較不具效率。因此銀行對於其資 金的運用與管理的制度,都必須加以重視,以提高銀行經營效率。 5.成長性原則 銀行為永續經營,並能維持其應得的利潤,其業務量必須持續而穩定的成. 政 治 大 占率的增加。但是業務量的成長應事先加以妥善的規劃,倘若業務擴張太快, 立 長。因業務量的成長,不但可使本身獲利提高,也表示經營規模的擴大與市. 低成本的資金來不及支應而需借入高成本資金,將會影響銀行的收益與增加. ‧ 國. 學. 營業風險。故銀行的成長,應就自身資金、市場利率與經濟情勢等,詳加考 量後,擬定最符合本身需求的成長策略。. ‧. 6.資本適足性. sit. y. Nat. io. er. 銀行資本在意義上是銀行資金來源的一種,也是代表投資人應享之股東權 益或淨值,銀行資本具有兩項基本功能,其一為提供銀行扮演資金媒介之功. n. al. Ch. i n U. v. 能及作為其他服務之基礎,另一為提供發生意外損失的保障。資本適足性係. engchi. 指銀行的自有資本與風險性資產比率的最低標準,由於銀行的財務結構特殊, 其財務槓桿之程度遠超過一般企業,其資金來源 90%-95%,皆來自於負債。 所以各國政府皆會在銀行的安全性、流動性與獲利性的考量下,限制銀行必 須持有一定的資本比率。國際清算銀行在 1988 年時通過的巴賽爾協議規定國 際性銀行其風險性自有資本比率到 1992 年必須要大於 8%。故資本適足性攸 關銀行在國際金融市場的信用地位,且符合該比率有助於從事國際性業務及 國際化推展。此外銀行有較高的自有資產比率,可增加銀行承擔風險的能力, 有助於銀行健全經營。. 26.

(34) 二、銀行績效相關文獻探討 有關銀行經營績效的相關文獻相當多,且所選取的指標亦不盡相同,在銀行 經營績效上,至今尚無一套公認的理論基礎可為依據。有些研究從結構-行為-績 效來探討銀行的行為與績效的關係,著重在探討銀行的生產效率與規模經濟;有 的研究以環境結構與經營策略的方向來探討銀行的績效;有的研究以財務指標作 為績效衡量的標準。經過本研究之整理,銀行經營績效文獻大致上可分類如下: (一)探討景氣循環對經營的影響或是不同屬性的銀行間經營績效的差異。 (二)對新成立銀行的經營之探討;及新銀行或分行加入的地區,對當地新舊銀 行的影響。. 立. 政 治 大. 學. 本研究將有關銀行之相關文獻彙整如下表 2.1:. 表 2.1 銀行績效相關文獻彙整表. ‧. ‧ 國. (三)銀行之授信策略群組對經營績效影響之相關文獻。. Nat. 銀行績效相關研究. 王美惠. 2002. 以應用參數法與無參數 DEA 法,收集民國. n. al. er. sit. y. 年份. io. 作者. i n U. v. 70 年至 87 年台灣地區本國銀行業資料,針. Ch. engchi. 對銀行經濟效率與規模經濟進行分析,並比 較兩種不同估計方法,實證結果證明,80 年 實施的金融開放政策,對銀行的經濟效率具 有提升。. 王育品. 2002. 選取資本、資金、薪資支出為投入項,並以 放款、淨投資及非利息收入為產出項資料, 利用資料包絡分析法(DEA)模式,探討非 傳統業務(如非利息收入)對銀行效率評估. 27.

(35) 作者. 年份. 銀行績效相關研究 之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在進行效率評估時 應將非傳統業務列為衡量的要項,方能正確 衡量出銀行的經營績效。. 王淑芬、謝 2010. 以「台灣地區銀行經營績效之分析-以泛公. 文馨. 股銀行與民營銀行為例」為題,探討以銀行 業財務指標之連結與獲利能力之關聯性,利 用多變量解析法觀察分析財務指標的動態變. 立. 化,嘗試為樣本銀行過去 11 年的經營結果作 治 政 大. 判斷,蒐集臺灣地區前 17 大商業銀行中的 14. ‧ 國. 學. 家作為研究的樣本(八大公股行庫及六家主 要民營銀行) ,未含中華開發工業銀行、上海. ‧. 商業儲蓄銀行及花旗銀行,包括 2 家純公股、. 係以主要董監事、主要負責人由財政部主導. n. al. er. io. sit. y. Nat. 6 家公營銀行及民營銀行 6 家,其中公營銀行. v. 即政府持股比率達 20%以上的為研究對象,. i n U. C h研究期間自民國 87 年到 97 年共計 11 年,中 engchi 央銀行公布的「本國銀行營運績效季報」 ,其 中 19 個代表性財務指標,以因素分析主成分 分析法萃取出五個共同因素,設計出因素權 重,再將萃取出之變數予以標準化百分位排 序,相乘加總後求算出各樣本經營績效之總 分,加以規劃分析,結果發現: 1.公股民營化銀行的短期經營績效不一定會 高於公股銀行的短期經營績效。 28.

(36) 作者. 年份. 銀行績效相關研究 2.民營銀行的短期經營績效會高於泛公股銀 行的短期經營績效。 3.公股民營化銀行的長期經營績效會高於公 股銀行的長期經營績效。 4.民營銀行的長期經營績效會高於泛公股銀 行的長期經營績效。 並進而確認,發展良好且具有遠見的經營原. 立. 容忍度相當明確,在金融風暴下會凸顯其經. ‧ 國. 營績效。. 學. 選用銀行固定資產、利息支出、營業費用三. 2003. ‧. 項投入變數及利息收入、流動資產二項產出. io. sit. y. Nat. 變數等資料,利用無母數參數 DEA 法來進行 銀行業經營績效分析外,並利用 DEA 的差額. n. al. er. 林莊傑. 則,最終將形成穩健的風險管理,其風險的 治 政 大. v. 變數分析下找出無效率銀行之資源浪費之所. i n U. C h在,結果顯示,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和營業 engchi 費用需要進行改善,而以流動資產、固定資 產所改善幅度最大,分別為 224.6%和 201.9%。. 何雅惠. 1998. 以本國銀行為研究對象,採用多元迴歸分 析,探討不同分支機構數量的銀行經營績效 在各構面指標是否有顯著差異,以及銀行分 支機構數對獲利性的影響和衝擊。研究結果 顯示,分支機構數量對銀行 ROE 呈現負向顯 著影響。 29.

(37) 作者. 年份. 銀行績效相關研究. 沈中華. 2002. 採用美國統一金融機構評等制度(Uniform Financial Institution Rating. System,. UFIRS)評鑑銀行績效的方法-CAMEL 來評估銀 行之績效,而 CAMEL 即是評鑑銀行所用的 5 個條件:資本(Capital)、資產(Asset)、 經營管理(Management)、盈餘(Earning) 及流動性(Liquidity);並以美國為例,比. 立. ‧ 國. 學. 言,表現較佳,尚符合「綜效(Synergy)」. ‧. 假說;但非隸屬於金融控股公司之獨立銀行 其變異程度較大,表示獨立銀行之中亦有表. y. sit. 現極佳之銀行,甚至超過隸屬金融控股公司. n. al. er. io. 淑娟. 控股公司(44 家)的銀行間之優劣;結果發 現,隸屬於金融控股公司下之銀行,平均而. Nat 邱麗卿、謝 2012. 較隸屬金融控股公司(50 家)及非隸屬金融 治 政 大. v. 的銀行,亦符合「小而美」之假說。. i n U. C h以「金融危機對銀行授信及經營績效的影響 engchi 之研究」為題,探討本國銀行在金融危機時 期的授信行為及經營績效,並進一步以放款 類型和銀行類型來瞭解金融危機發生對銀行 授信及經營績效的影響。研究期間為 2002 年 至 2010 年,並以本國銀行 47 家的季資料進 行 Panel data 模型的估計。實證結果顯示, 銀行在金融危機期間會減少中小企業放款和 消費性放款業務,且在消費性放款的減少幅 30.

(38) 作者. 年份. 銀行績效相關研究 度多於中小企業放款。民營銀行相較於泛公 營銀行會承做較多的中小企業放款。但在金 融危機期間,民營銀行相較於泛公營銀行會 大幅減少放款,且在消費性放款有較高的減 少幅度,符合雨天收傘的論述。實證結果亦 顯示,本國銀行易受到金融危機發生的影響 而有較差的經營績效。然而,銀行於金融危. 立. ‧ 國. 學. 信,將會增加銀行的經營績效。此外銀行的. ‧. 存放比率、逾放比率、呆帳沖銷比率、自有 資本比率和銀行規模皆會影響銀行的授信及. y. sit. 經營績效。. n. al. er. io 2003. 效的表現,所以民營銀行在金融危機期間若 能配合政府政策以及對消費性放款未緊縮授. Nat. 吳奇璋. 機時期加速減少消費性放款將會不利經營績 治 政 大. v. 以 35 家銀行為樣本,探討金融風暴前及金融. i n U. C h風暴後,銀行業影響經營績效因素差異,銀 engchi 行家數、中小企業放款比率、消費性貸款設. 為自變數,ROA、ROE 設為依變數做簡單迴歸 分析,實證結果發現,金融風暴後中小企業 放款對 ROE 呈正向影響;金融風暴後分行家 數對 ROA 呈正向影響;金融風暴前分行家數 對 ROE 呈正向影響。 吳慶復. 2004. 在探討銀行授信策略及營運績效的研究發 現,當銀行提高對高科技產業的放款比率 31.

(39) 作者. 年份. 銀行績效相關研究 時,對銀行績效具有負向顯著影響,而消費 性貸款比率對銀行績效有正向顯著影響。. 梁志豪. 以資料包絡分析法(DEA)分析針對本國銀行. 2001. 進行經營與規模績效之評估,研究結果: (1)依照總資產分類,總資產在 2100 億至 8000 億之銀行的經營與規模績效表現 最佳。. 立. ‧ 國. 學. (3)依照經營性質分類結果顯示,成立較久. ‧. 之銀行規模效率要比成立較短之銀行. sit. y. 好。. 利用統計分析針對償債能力、經營能力、獲. n. al. er. io. 2003. 150 億至 500 億之銀行的經營與規模 績效表現最好。. Nat. 陳棟貴. (2)依照總收入分類結果顯示,以總收入 治 政 大. v. 利能力及成長能力等四個構面十一項財務比. i n U. C h率做假設檢定,以 2001 年底成立的四家金融 engchi 控股公司及 2002 年仍未隸屬金融控股公司 之 13 家商業銀行為對象,探討金融控股公司 成立後對經營績效的影響,實證結果如下: (1)於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後,除在總資產週 轉率、自有資本週轉率及負債比率有較 佳表現外,在其他財務指標方面皆呈衰 退趨勢。 (2)未隸屬金融控股公司之銀行,於金融控 32.

(40) 作者. 年份. 銀行績效相關研究 股公司成立後 2002 年度,除流動比率 外,在償債能力、經營能力、獲利能力 及成長能力等四個構面十個財務績效 變數皆顯著較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前 2001 年度為差。 (3)金融控股公司在金控成立後,除流動比 率之財務績效較未隸屬金融控股公司. 立. 治 政 之銀行差外,其餘之經營能力指標、獲 大 利能力指標、成長能力指標及償債能力. ‧ 國. 學. 之負債比率等十個財務績效變數均較 未成立金融控股公司之銀行為佳。. ‧. (4)金融控股公司下之銀行於金控成立後,. 力、經營能力、獲利能力及成長能力等. n. al. er. io. sit. y. Nat. 除自有資本週轉率外,其餘在償債能. 鄭鴻龍. 2003. Ch. v. 四個構面十項財務績效變數均較為隸. i n U. e n 屬金融控股公司的銀行為佳。 gchi 以資料包絡法(DEA)探討銀行經營效率影. 響,結果顯示:較多的自動提款機(ATM)設 置數量和金融卡發行數量之銀行,其經營效 率較佳;此外銀行的多角化程度與資本適足 率對銀行經營效率呈現顯著正相關;跨行交 易量及銀行規模對經營效率的影響皆呈現 「U」型態,顯示此二因素對銀行經營效率之 影響在開始時為負效果,但待銀行之跨行交 33.

(41) 作者. 年份. 銀行績效相關研究 易量與規模分別達到規模經濟後,對銀行經 營效率之影響則反轉為正效果。. Arshadi &. 以財務比率為不同屬性的商業銀行進行績效. 1987. 評估,選取 1980-1984 年美國 438 家新成立. Lawrence. 商業銀行 ROA、銀行規模與員工人數資料為變 數。實證結果顯示,銀行經營績效的主要因 素為營運成本、存款成長率、貸款決策、存. 發現,以 ROA 為經營績效的代理變數情形下,. 學. 當銀行的放款金額增加時,對於銀行的績效. ‧. 會有正向顯著影響;Fraser et al.(1974)運. io. sit. y. Nat. 用 1969 年至 1970 年的美國銀行為研究樣 本,利用典型相關性分析加以探討,發現銀. n. al. er. et al.. 立. 1998. ‧ 國. Molyneux. 款利率等。 治 政 大 探討放款行為對銀行績效之研究,實證結果. v. 行借出面的成分,包含不動產、農業、消費. i n U. C h性及企業性貸款比重愈高,對銀行績效有顯 engchi 著影響。. 34.

(42) 三、經營績效指標 過去衡量銀行的經營效率多從財務資料著手,例如對資產報酬率 ROA、投資 報酬率 ROI、存放比率等單一財務比率進行分析(如圖 2.2) ,或是利用統計方法 中的多變量分析來尋求替代性的變量以進行分析。但因運用單一財務比率指標評 斷銀行經營效率,實難提供充分的了解全貌,而也就徒增解釋的困難度。採用財 務報表指標係依據銀行營運須考慮之安全性原則、流動性原則、獲利性原則、效 率性原則、成長性原則及資本適足性來選定財務指標項目,以作為績效優劣之順 序,這些財務指標項目大多為國際採認之數據,且均可由各銀行報表運算而得,. 政 治 大. 故是一種絕對數據之比較。本研究係採用國際共同採用之財務比率,依統計圖表. 立. 淨邊際利率. ‧. 組合變異性. io. n. er. 的變異性. sit. 非利息負擔. y. 風險. al. 利率變異性 數量變異性. 的變異性. Nat 銀行績效. 學. ‧ 國. 加以分析,期使本論文獲得更明確之績效差異分析。. v i n Ch e n g c槓桿(EM) hi U 股權乘數或. 淨值報酬率. 利率 淨邊際利率. ROE. 數量 組合. 資產報酬率 ROA 非利息負擔 圖 2.2 經營績效衡量指標圖. 我國銀行業處在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環境中,如何提高經營績效是各銀行積 極面對之重要課題。追求利潤是銀行的主要經營目標,而獲利能力更是銀行賴以 35.

(43) 存續之重要關鍵,盈餘乃對抗虧損及防止資本侵蝕之第一道防線,獲利能力之研 究對於本國銀行業有其必要性。本研究依過去的文獻整理歸納出,銀行的營運須 考慮安全性、流動性、獲利性、效率性、成長性及資本適足性等原則,並從這些 因素對銀行之經營績效之影響,可推敲其獲利之來源,以期對於本國銀行產業有 更為深入之了解,提供強化經營績效之策略。 公股銀行屬國營事業,國營事業由於規模龐大或具市場獨占優勢地位,營運 績效良否,影響國家經濟與民眾福祉甚巨。如其經營績效良好,不僅有助於挹注 國庫,帶動國家整體經濟發展,進而更可提升國家競爭力,因此國營事業之經營 績效向為人民所關注的議題。惟國營事業與一般企業經營績效之衡量,未盡相同, 蓋因「政策任務」這項因素,常促使經營績效不如一般企業。績效評估或衡量,. 政 治 大. 傳統上多用「考核」二字代替。所謂「考核」 ,是對一件事務加以有計劃的評價,. 立. 為減少純屬個人私臆與偏見所引起的誤差,它應包括一連串科學方法與精神的運. ‧ 國. 學. 用,使所得的結果,真正能代表一種合理價值判斷的最終產物(黃俊英,1979), 績效評估並非消極的監督及限制,亦非外在的控制與逼迫,而是積極的發掘問題,. ‧. 解決問題,以確保計畫目標如期達成。. Nat. sit. y. 績效評量過程中,為使其「公平」 、 「合理」 、 「客觀」 ,避免人為主觀成份的介. er. io. 入,宜採用「量化」方式,自從 Altman( 1968 )首度運用財務比率鑑別分析. al. (Discriminate Analysis)方式來衡量公司經營失敗的預測後,後續的研究學者就. n. v i n Ch 常採用財務比率來衡量銀行的經營績效。但是以目前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程度, engchi U 金融機構之營運狀況是不是能跟上金融風險之瞬息萬變?因此,以風險管理為導向 的金融監理制度(RISK-FOCUSED SUPERVISION) ,遂於在 90 年代初期,由美 國聯邦儲蓄銀行最先採用。 銀行資金的來源及運用必需兼顧資產之收益性、流動性和安全性三大基本原 則,實務上,衡量銀行經營成果與信用水準時,最為廣泛使用的方法為 CAMELS 準則,此評等原則為美國聯邦金融機構檢查委員會(FFIEC),建議美國金融單位 對一般商業銀行採行的統一金融機構評等制度,稱之為駱駝評等(CAMELS rating)。 這是一套國際公認的制度,用來評估銀行的資本適足性(Capital adequacy) 、資產 品質(Asset quality)、管理(Management)、獲利能力(Earnings)及流動性 36.

(44) (Liquidity)。 中華金融學會對金融機構之評比,以上市櫃銀行,將所需的會計報表項目分 門別類按照財務結構與償債能力、經營能力、獲利能力、規模以及成長性等五大 類別分別予以評估。 目前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及中央銀行,每月、季、年均出版『本國銀 行營運績效統計資料』 ,對全體銀行按財務指標,以 C、A、E、L、S、G 分別代 表資本適足性、資產品質、獲利能力、流動性、利率敏感性及主要業務年成長率, 來衡量銀行經營概況,以為監理之需,所以只提供財務比率,惟經營績效除受管 理者可控制的變數影響外,亦受公司政策及不確定的外在環境變數影響,為符合. 政 治 大. 目標一致原則,並促成激勵作用,必須慎選適當的績效評估制度,始能達到「公. 立. 平」、「合理」、「客觀」原則。.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37. i n U. v.

(45) 第三節. 企業金融授信、消費金融授信與經營績效. 以銀行企業金融業務而言,自金融風暴發生以來,台灣經濟持續低靡,中小 企業的財務問題與危機,引發銀行貸放於企業的大額放款無法順利收回,導致逾 期放款比率、呆帳比率不斷攀高,又因銀行企業貸款的利差太低,以致於迫使銀 行近幾年來將放款主力轉向獲利能力較高的消費金融,以來彌補因企業金融所產 生逾放比率過高及大量呆帳所造成的虧損。. 政 治 大. 然而,消費金融業務卻有僵硬、利率水準偏高及消費者於利率的變化缺乏敏. 立. 感度的特性,使其在銀行中扮演著高獲利的角色。銀行於消費性放款金額愈高時,. ‧ 國. 學. 銀行績效有正向顯著影響,其中又以房屋貸款及個人信用貸款對經營績效影響最 為顯著。但在高額獲利的背後,相對地也隱含著高風險。. ‧. 民國 85 年時,當年各家銀行皆打著「終身免年費」的口號,將台灣信用卡. y. Nat. er. io. sit. 發卡量,以 50%驚人速度成長,造成了信用過度擴張的風險。台灣金融市場更在 20 年內爆發生雙卡金融問題。而強調申請容易、還錢輕鬆的現金卡,讓銀行業一. al. n. v i n 窩蜂投入,終致引發卡債問題。另目前銀行間均重視消費性貸款之承做,準此銀 Ch engchi U. 行業應檢視其放款體質及加強收款能力,勿讓消費性貸款將來因景氣反轉所產生 的呆帳問題再次吞噬銀行的獲利。. 38.

(46) 第叁章. 研究架構與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架構如下圖 3.1 所示,藉由控制外在環境,來探討自變項對因變項之 影響,並擬定策略。. 自變項. 控制變項. 財務指標. 銀行業環境.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y. Nat. 因變項. n. al. sit er. io. 經營績效 策略. Ch. engchi. 圖 3.1 研究架構圖. 39. i n U. v.

(47)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本篇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首先,藉由次級資料之蒐集與分析來了解銀行之 經營績效,並利用國內外相關文獻做為輔助分析個案之工具,研究流程如下圖 3.2 所示:. 引發研究動機 發展研究主題與目的. 政 治 大. 國內外相關文獻探討. 學. ‧ 國. 立 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法. 次級資料蒐集與分析. ‧. Nat. n. al. er. io. sit. y. 個案分析與比較. 結論與後續研究 C. hengchi. i n U. 圖 3.2 研究流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0. v.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banks’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 on their risk and profitability in Taiwan.We takes quarterly data of 37 commercial banks, covering the period

The study expl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ownership structure, board characteristics and financial distress b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verall, this paper

Financial Reporting),及英國研究企業管治財務範 疇的委員會(Committee on the Financial Aspect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又稱「坎特伯里委員

– It allowed a commercial bank, investment bank, and insurance company to merge and form a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 To serve all their customers’ financial needs, bank

• 1999 年廢除 Glass-Steagal Act ,通過 Financi al Services Modernization Act 。. • 允許銀行、證券與保險等業務,以金融控股公司 (Financial Holding

By clarif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A and the associated indexes as well a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A and the business operating performance, the proposed CICEM

Finally, discriminate analysis and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 are applied to compare business financial crisis detecting prediction models and the accuracies.. In

For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implicit meanings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are facing the problems of deterioration of asset quality, bad mobility, po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