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五節 資料分析

本研究資料分析方法是針對受刑人國中子女二位學生的訪談內容整理,逐字 稿仔細閱讀後,將有意義資料及概念整理分析。輔以訪談過程中,觀查受訪者情 境及肢體語言訊息,作資料分析參考。

在質的研究過程中,有效益的方式應是資料的蒐集與分析係同時持續的進 行,研究者需思考如何以有意義的方式來處理蒐集來的資料,而資料分析的意義 則在於發現主題和概念,以及理論化的過程(黃瑞琴,1999)。茲將本研究資料建 檔與分析的方法,說明如下:

一、資料編碼與建檔

研究者播放訪談錄音,務求將訪談現場完整呈現,並配合訪談手劄中重要之 非口語表達,做成逐字稿。為清楚地將訪談資料進行建檔與分析,因此需要有系 統的資料加以分類。茲將本研究訪談資料中,各項代碼所代表之意義說明整理。

訪談逐字稿完成 5 位受訪者分別以 S1、S2、V、M1、M2 表示。S1 表同學代 碼,S2 表同學代碼,V 表修女代碼,M1 表 S1 母親,M2 表 S2 母親。訪談資料 編碼表如表 3-5-1

表 3-5-1 訪談資料編碼表

訪談代碼 訪談次數 訪談日期 訪談時間 訪談地點 紀錄方式

學生 S1 七次 每次 30 分鐘 學校 錄音逐字稿

學生 S2 七次

0218 0302 0317 0331 0414 0428 0601

每次 30 分鐘 學校 錄音逐字稿

修女 V 一次 05012 50 分鐘 OO 教養院 錄音逐字稿

S1 母親 M1 一次 0612 50 分鐘 電話 手紮

S2 母親 M2 一次 0613 60 分鐘 家裡 手紮

訪談資料編碼表中之編碼:例如 S1990218 學校訪為受訪者,S1 於民國 99 年 2 月 18 日在學校接受訪談所做的紀錄。編碼:S2990317 學校訪為受訪者,S2 於民國 99 年 3 月 17 日在學校接受訪談所做的紀錄。編碼:V990512 表OO教養院訪為受 訪者,V 於民國 99 年 5 月 12 日在OO教養院接受訪談所做的紀錄。又本研究所 引用逐字稿內容均以標楷體表示。T:表示研究者訪談時說話的紀錄。S1:表示受訪 者 S1 訪談時說話的紀錄。S2:表示受訪者 S2 訪談時說話的紀錄。V:表示受訪修

女訪談時說話的紀錄。M1:表示 S1 母親電話訪問內容紀錄。M2:表示 S2 母親 訪問內容紀錄。

二、資料分析

Tesch 指出十點有關質性資料的處理原則:1.質性研究中,分析不是研究過 程的最後,而是隨著資料的蒐集過程不斷進行的工作;2.分析的過程是有系統且 容易理解的,絕不是固定的形式;3.在資料的蒐集過程中,摘要手記有助於資料 分析;4.資料片段化,將區分成相關且有意義的單元;5.資料分類的體系是根據 資料的特性所建立的;6.比較是分析過程中最主要的方法;7.資料分類的方式是 暫時性的,是可以隨時修改的;8.在分析的過程中,資料的操作沒有一定規則,

沒有絕對正確的方式;9.分析的程式並不是科學性或機械性,質性資料的分析主 要是智力的技能,沒有絕對的規則可循。但需要有高度的方法論和專業知識;10.

質性資料的分析結果應該是屬於某種比較高程度的一種整合。在分析過程當中不 斷的將它分類,將它單元化,最後目的在提供總體整合性的面貌(高立文,2002:

50)。

研究者依上述質性資料的處理原則,製定本研究之資料分析流程,分述如下:

(一)閱讀逐字稿

藉由文本的反覆客觀閱讀,重覆檢視文本中所受訪者透露出的訊息,再將所 有的重要訊息都標示出來,加以歸納、分門別類。將研究者個人的主觀看法放一 邊,用一個客觀、開放的研究態度進入受訪問者的情境中。

(二)編製逐字稿

為使本研究在結果上,方便閱讀,因此充分瞭解受訪問者,所要表達的各項 內容後,逐一整理研究訪談的內容。

(三)建立個案初步脈絡

在反覆閱讀逐字稿內容後,並列出訪談內容中所呈現的主題和概念。逐句探 索、檢視,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句子作為例證,建立個案對訪談主題個人見解,並 加註研究者的看法和見解加以解釋。

(四)確定共同經驗與具特殊性之個人經驗

逐一比對每個提問受訪問者對於訪問主題的想法,藉由循環反覆思考,找出 具代表性之處,以做為結果分析所用。所謂代表性,除了訪問者的感受外,還包 括特殊的個人想法與見解。

(五)結果產出

將研究受訪問者的訪內容分類後,配合所蒐集的相關文獻理論,逐一詳加分 析,以釐清並說明被訪問者,生活適應的歷程,並從受刑人國中子女生活適應的 現況,找出學習低落原因與協助措施,最後提供學習困境的策略與建議。

三、研究的嚴謹性 (一)可靠性

受訪問者在參與研究中,除保密和尊重的保證外,訪談進行前,研究者和受 訪問者必須先建立良好的互信關係,讓受訪問者感受到研究者的誠意、誠信與本 研究所秉持的研究倫理,因而能夠無所顧忌的提供訊息。在進行訪問談話時,應 尊重受訪問者的意願,提供安靜、且具隱私的場所,提供受訪者,讓受訪問者能 暢所欲言,並確保受訪問者在安心舒適環境下,表達出可靠的資料。

(二)確實性

為使本研究資料的真實性,本研究經過受訪問者的同意下,訪談的過程中全 程錄音。訪談逐字稿完成後,針對提問內容及方向,進行下次的訪談工作,直到 所需訪談提問內容完成,在每次訪談後,逐次將各次資料,逐字稿整理完成,再 加上修女訪談後所提供意見,確保所有回答無需再補充或修正,以使整個研究能 達確實性為止。

第六節 研究倫理

研究者除了擔任研究的角色外,也兼任訪談大綱的設計、訪談、紀錄、謄稿、

資料分析等工作。期能有效可信的結果,有賴研究者豐富的訓練、知識、練習、

實務工作、創造力和努力(吳芝儀、李奉儒譯,1999),研究整個過程中,研究者 背景與研究倫理左右著研究是否能成功的重要關鍵。研究者必須時常反省個人的 主觀意識、價值觀、情感與舊經驗,甚至是偏見等等。茲將研究者背景與研究倫 理分述如下:

一、研究者背景

陳向明(2002)認為在實際研究中,研究者的個人經驗不僅對自己選擇研究的 課題、而且會對研究的具體實施和結果分析產生一定的影響。研究者目前為國立 台東大學文教行政碩士班的學生,同時在國中擔任數學教師,教學至今達 28 年 之久。研究者對於學生問題的產生與解決問題有實務經驗,因此,透過文獻蒐集、

分析及訪談,並針對受訪者未清楚表達的部分加以提問,以達研究之目的。

二、重視研究倫理

任何研究的每一個階段,都無可避免隨時要做有關倫理行動的判斷和抉擇。

質性研究以人為研究對象,因此應特別重視被研究者的感受,努力去瞭解他的想 法,尤其是他賦予相關情境中的人、事、物之意義(高敬文,1999)。亦即,研究 者應堅持研究倫理與研究目的,兩者是必須同時被兼顧的。

本研究依據,劉淑慧譯(1996)五個基本倫理原則:無害、利他、自主、公 正與忠誠,做為本研究倫理規範。

(一)無害:由於本研究涉及受訪者生活環境的陳述,避免受訪者因有所顧慮,影 響回答意願,在訪談開始清楚告知訪談內容,予以保密,訪談逐字稿內的受 訪者,都使用代號來表示。

(二)利他:訪談前先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並與受訪者溝通讓受訪者知道做此研

究對學術的貢獻,期在將來生活適應學習成就得到高層決策者之重視與改善。

(三)自主:研究過程中配合受訪者時間地點其他細節要求,對於受訪者不願觸及 部分給予尊重,受訪者有權要求停止參與本研究。

(四)公正與忠誠:逐字稿完成要受訪者一起參與檢核,研究者與受訪者相互尊重 與信賴下,探究學生生活適應及學習成就低落之因素。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