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購併之相關實證研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

第三節 購併之相關實證研究

不同的購併動機或形式、國家文化或公司特質等因素皆會影響購 併宣告後之效果,本節將整理與本研究有關之實證研究文獻,並找出 其不足之處。

一、 購併的型態

Seth (1990)提出用實證的方法來證明相關與非相關購併兩者分別 如何為公司創造價值、帶來綜效,而研究結果發現相關併購可從規模 經濟、範疇經濟和市場議價力得到綜效;非相關的併購則可以促成公 司現金流量的穩定性,減少報酬的變異性,且併購後舉債能力較優,

此綜效主要來自於共保效果;而財務上的多樣性則並未對這兩種併購 帶來明顯的價值。

Agrawal, Jaffe and Mandelkder (1992)以 1955 至 1987 年,在 NYSE 上市公司對 NYSE/AMEX 上市公司之購併案為樣本,共計 937 件合 併案和227 件收購案,對其做股東價值影響的研究分析,而研究結果 發現不管是相關購併或非相關購併皆為股東帶來負向異常報酬,而究 其原因,既非受公司大小效果之影響也非 beta 估計的問題,也與其 假設市場對購併事件調整過於緩慢的影響無關。

Ahuja and Katila (2001) 將 購 併 分 成 技 術 收 購 (technological acquisitions)和非技術收購(nontechnological acquisitions),以全球化工 產業中,自1980年至1991年72家領先企業的購併案為樣本,並以公司 取得專利權的多寡來作為評斷其創新表現的方法,去探討在化工產業 中,技術收購對公司創新績效表現之影響。

研究發現在技術購併中,併購目標知識基礎的絕對大小會和創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績效表現成正比,而兩間公司知識基礎的相對大小反而和創新表現成 反比,另外,併購雙方的知識關聯度與創新績效會呈非線性關係;非 技術購併則對公司創新表現無顯著影響。

二、 購併的宣告對股東價值之影響

Asquith, Bruner and Mullins (1983)以1963至1978年在NYSE或 AMEX上市之公司共214件購併案為樣本,以市場模式進行累積異常 報酬之分析,研究結果發現購併之宣告確實會增加主併公司的股東財 富而且異常報酬和購併目標的大小有正向關係。

三、 跨國購併

Doukas and Travlos (1988) 以1975至1983年共301件美國上市公 司的跨國購併案為樣本,並以市場模式為研究方法,探討國際購併對 股東利益之影響,而研究結果顯示,若主併公司未曾在目標公司的所 在國進行投資,則此跨國購併可以為股東帶來顯著的超額報酬,另外,

當主併公司利用購併擴張至一個新的產業或新市場時,會有較大異常 報酬之產生。相反的,若主併公司已在其目標所在國進行投資或是主 併公司是第一次進行國際擴張(缺乏經驗),皆不會為股東帶來顯著的 超額報酬。

Morosini , Shane and Singh (1998)提出不同的論點,認為文化的差 異可以增進跨國購併後的公司表現,並以1987年至1992年,在義大利 境內發生的52件跨國購併案為樣本,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再輔以實際 深度訪談四間跨國公司的經理,同時以質和量的方法進行來加強資料 的效度,最後研究發現若購併目標擁有較為獨特的企業文化,則購併 後的表現會較優於一般購併。因為企業文化並非可以快速形成或模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跨國購併可以讓企業有機會去接觸到不同的企業規範、決策慣例及程 序,甚至是行事風格,若這些文化對公司的創新、發明有正面的影響,

則可以刺激公司員工、成功幫助企業。

Aybar and Ficici (2009)以58間新興市場的跨國公司(Emerging Market Multinationals, EMMs)在1991年至2004年間所發出的433件購 併案為樣本,以事件研究法來看購併案在市場上對公司股票價格的影 響。研究結果發現EMMs雖想利用購併來達到國際擴張的策略,但往 往沒有為企業創造價值,相反地,可能造成企業價值的折損;購併目 標的大小、經營權結構和買方是否為多角化的經營結構都會正向的影 響最後的交易價格,而產業是否屬於高科技性質以及是否為相關收購 則會反向的影響交易價格,另外,研究也發現雙方文化的距離和買方 的國際化程度並不會顯著的影響最後結果。

Gubbi, Aulakh, Ray, Sarkar and Chittoor (2010)以2000年至2007年,

425件印度公司的跨國併購案,採事件研究法進行累積異常報酬之實 證分析。研究結果發現開發中國家的企業確實可以藉由跨國併購這種 無機模式(inorganic mode)的國際擴張為其本身股東帶來超額報酬,而 且若併購目標為不管在經濟或是制度上都較為完整的已開發國家企 業,因為有較優質的資源可以彌補開發中國家的企業,所以往往會創 造更高的價值,市場投資者對其購併後的表現也持正面的態度。此研 究也可解釋現在越來越多開發中國家的企業,希望藉由這種國際化策 略,從各個市場取得策略性資產以增進企業本身競爭性的現象。

Chen and Young (2010)以32間中國公開上市企業,自2000年至 2008年一共39件的跨國併購交易資料,並採事件研究法進行累積異常 報酬之實證分析。研究結果發現政府若為企業的主要股東,則一般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資人會對企業進行跨國併購的行為產生質疑,也就是所謂的

「Principal-Principal Conflicts」,或稱大股東與小股東之間的衝突,

因為小股東會認為此種併購有政治上的意涵,和股東所追求的利益極 大之目標不同,因此所產生的報酬並不如預期的高。

根據本節的回顧,可發現有關購併的相關實證文獻,特別針對在 跨國購併的議題上,普遍來說,國外的學者多採用事件研究法來進行 衡量,因此本研究也將採取同樣的研究方法來進行,雖然有部分研究 加入其他可能影響績效結果之變數,唯因中國企業在相關資料的取得 上較為不易,因此本研究單就股票報酬率的變化來做探討。除此之外,

有關開發中國家進行跨國購併的實證研究,例如Aybar and Ficici (2009)與Gubbi, Aulakh, Ray, Sarkar and Chittoor (2010)兩篇文獻,其結 果相去甚遠,因此對於此議題實有探討之必要性,而本研究特別選擇 中國及台灣的企業做為樣本,希望能在開發中國家從事跨國購併對企 業的影響之議題上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