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距離規則 距離規則 距離規則 距離規則

第四章 新天文學 新天文學 新天文學裡 新天文學 裡 裡 裡橢圓律與面積律之原貌 橢圓律與面積律之原貌 橢圓律與面積律之原貌 橢圓律與面積律之原貌

第一節 距離規則 距離規則 距離規則 距離規則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距離規則 距離規則 距離規則 距離規則

克卜勒在《新天文學》第 33 章對於距離規則的原因有這樣的敘 述:

簡言之,環繞著宇宙中心運動的行星,若愈遠離此中心 時,它將以較不強地被推動著。所以,此種在強度上減弱的 原因,必定是在行星本身與它內存的運動力(motive force)

上,或是在設想的宇宙中心上。

運動的增強與減弱總是像到世界中心的靠近或遠離,有 著相同的比例。因此不是力量的減弱造成行星遠離宇宙中 心,便是遠離造成力量的衰減。

距離不論是在人們的思想上或是在自然的次序上,均先 於空間中的運動。事實上,空間中的運動不可能與離開中心 之距離無關,因為它需要有展現的區域,...因此,距離將是 運動強度的原因,距離的遠近將造成所花費時間的多寡。

說有一種生物力儲存在行星內,可將運動賦予在行星 上,但卻不會隨著歲月的增長而受損或衰弱,這是荒謬的主 張。(Kepler,1609,p376-377)

克卜勒所重新發現的偏心圓理論,與上述的動力學原因,徹底將 哥白尼的圓周軌道的圓心角色,轉移至太陽的位置上。如果行星並非 以等速繞其圓心運轉,而是,其快慢會隨著至太陽之距離在改變,則 此結果僅能以運動力來解釋。同時此運動力的來源,除了來自太陽身 上以外,不可能來自任何其他地方。克卜勒就是由此運動原因出發,

提出了他天文動力學中最重要的基本原理-距離規則(distance rule)

(姚珩、黃秋瑞,2003)。

在《新天文學》第 32 章中,由行星的偏心圓理論,如圖 4-1。B 點是偏心圓 DE 的圓心,C 點是偏心勻速點,且為虛線圓 HI 的圓心,

又 HI 圓的半徑等於 DE 圓的半徑,而太陽是在另一偏心點 A 點上。

根據托勒密理論,AB 與 BC 為偏心距 c 且等長。行星以等角速率繞 著偏心勻速點 C,運行於偏心圓 DE 的圓軌道上。過 A 點做直線 FG 交 DE 圓於 F、G 兩點。現在以 DF 描述行星從遠日點 D 運行到 F 所 經過的弧長;同理,以 EG 來描述行星從近日點 E 運行到 G 所經過的 弧長。

從 C 點過 F 點作直線 CF,並延長 CF 交 HI 圓於 K 點;再者,

連接 CG,使得 CG 交 HI 圓於 L。根據托勒密的理論,整個 HI 圓表 示行星繞行 DE 圓一圈所需的週期時間,於是 HK 弧長代表行星從遠 日點 D 運行到 F 所花費的時間,而 IL 為行星從近日點 E 運行到 G 所 花費的時間。

圖 4-1:距離規則-遠近日點速率與距離之關係

若考慮 DF 與 EG 為極短弧長,可視 DF 與 EG 為極短線段,那 麼 ADF 與 AEG 就看成是直角三角形,直角落在 D 及 E 點。又∠DAF

=∠EAG,△ADF 與△AEG 相似,則

AE AD

EG

DF (4-1)

同樣的,HK 與 IL 也可視為極短線段,於是 CDF、CHK、CEG 及 CIL 也都可看成直角三角形,直角分別落在 D、H、E 及 I 點上,

則△CDF 與△CHK 相似,且△CEG 與△CIL 相似,則

CD CH

DF

HK

(4-2)

CI CE

IL

EG

(4-3)

A B C K H

F D

I

E L

G

DE 圓的半徑 BD 可以視為 AD 與 CD 的算術平均值,則(附錄一)

再將式(4-9)改寫成

行星的速率,在垂直太陽半徑方向上的分量,與到太陽的距離成 反比。當克卜勒提出修正過的距離規則時,事實上這已經等價於面積 律了,因為行星與太陽的連線 R,在甚短的 dt 時間內劃出弧長 dC,

假設 dC 是行星垂直於太陽半徑運動的分量,與面積 dA,如圖 4-2。

圖 4-2:距離規則(dC/dt 與 R 成反比)等同於面積律(dA/dt=定值)

則面積可近似為:

dA=

2

1

× R × dC

dt dA

2 1×R×

dt dC

根據距離規則,速率 dC/dt 與 R 成反比,故 dA/dt=定值,此即為面 積律。

R

dA 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