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身心障礙幼兒家長教養子女的困難及因應方式與親職教育需求….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身心障礙幼兒家長教養子女的困難及因應方式與親職教育需求…. …17

壹、 身心障礙幼兒家長在教養子女上所遭遇困難

在陳奕君(2011)「特殊幼兒與一般幼兒的家長對育兒壓力之因應策略及教 養行為差異性之研究-以花蓮縣為例」之研究中,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養育特殊幼 兒的家長比未養育特殊幼兒的家長較常感受到親職角色的限制,以及面臨親職能 力和經濟、體力消耗、孩子情緒、適應性和學習狀態等方面的壓力。身心障礙兒 在自我照顧、溝通、情緒及學習能力的表現均有顯著困難,因此在教育子女的過 程當中,身心障礙兒的家長比一般家長更容易遭遇到更多的挫折與壓力,如小孩 的照顧和經濟上的負擔、生活作息的改變、家庭成員的負面情緒反應、社會輿論 等,直接或間接影響身心障礙兒及整個家庭的生活日常運作,可能產生不良的親 子互動,精神與身體健康出現問題,也造成家庭經濟負擔壓力,故家庭功能容易 產生失衡的現象(朱明建、黃淑真、詹秀美,2010;張佑慈,2016;Karst, 2012;

Orsmond, 2005;Sgandurra & Fish, 2001)。研究者依據身心障礙幼兒家長在教養 子女上遇到的困難,整理與歸納相關內容彙整如下:

一、缺乏教養知能與技巧

在新住民身心障礙家長的親職教養困境之研究結果,指出新住民身心障礙家 長因為文化差異與教育程度的低落,加上語言的隔閡,致使本身無法習得養育身 心障礙子女的知識,缺乏養育身心障礙子女的知識、管教技巧,對特教權益瞭解 不足,所以較無法輔導身心障礙子女的學習輔導、生活輔導、行為輔導及心理輔 導,身心障礙子女不理會新住民身心障礙家長的管教(朱明建、黃淑真、詹秀美,

2010;蔡月珠,2013)。然而黃政傑(2016)也提及,弱勢團體(如身心障礙家 庭),由於生活上的困難而導致子女管教需要特別的協助,家長缺乏管教子女的

18

知能,對子女行為失於教導,或流於權威管教,或流於溺愛放縱,導致嚴重的親 子衝突。

二、身心障礙本身帶來的困擾及不了解障礙

零到三歲接受早期療育的嬰幼兒之母親,在教養孩子時面臨各種困境,包括:

發展遲緩嬰幼兒的餵食問題、睡眠困難、減弱的學習能力、特殊的健康需求、溝 通困難等,皆使家長的照顧能力及信心面臨挑戰(王淑娟,2014;Trivette & Dunst, 2004)。在王秀娥(2014)的「妥瑞症青少年母親的親職壓力、社會支持與因應 策略」研究結果中,妥瑞症青少年母親對於妥瑞症初期及其合併其他症狀的情況 時好時壞,感到高度的壓力。陳錦卿(2012)與謝順慈(2013)的新住民身心障 礙家長的親職教養困境之研究結果,皆指出新住民身心障礙家長在「子女障礙的 了解」的認知上呈現教養特殊需求子女於子女障礙因素中為最大的困境,顯示缺 乏對子女障礙的瞭解。

三、經濟壓力

在謝順慈(2013)「桃園地區跨國婚配女性教養特殊需求子女困境及需求之 研究」的研究結果中,經濟因素的部份,最大的困境為「考量家庭收入,無法負 擔子女額外的教養或物質需求」,再來依序為「要負擔孩子基本的生活費用,有 家庭經濟壓力」、「不清楚相關教育津貼補助條件、申請方法」。然而大部分的 家長忙於工作,無法承擔教養責任,沒時間與子女充分互動,無法在互動中教育 子女入學必備的知能和情意,對子女學前的教育關注不足,在教養有疏於照顧的 情形(黃政傑,2016;蔡月珠,2013;謝順慈,2013)。

19

四、面臨社會標籤化

社會對外籍配偶與身心障礙產生的偏見,對新住民身心障礙學生給予「標籤 化」,使得孩子在未進入小學就提前感受到被「標籤化」的心理壓力,致使孩子 產生自卑的心理(朱明建、黃淑真、詹秀美,2010)。根據文獻的質性訪談研究 結果,妥瑞氏症青少年母親擔憂外界異樣的眼光,使母親與社會隔離(王秀娥,

2014)。育有智能障礙子女的家長,在教養智能障礙子女的過程中,因孩子的特 殊行為表現,容易遭受到社會大眾的異樣眼光與排擠,家長需教導孩子去面對,

以減緩心靈受到傷害(侯淑娟,2016)。

五、人際互動關係

家有 ADHD 孩子的親職困境:親子間的互動、夫妻間的溝通歷程、親師間 的溝通互動(王麗卿,2012;陳宥竹,2016)。零到三歲接受早期療育嬰幼兒的 母親,在教養孩子面臨的各種難題中,包括:家人之間的教養態度不一致、發展 遲緩嬰幼兒的手足產生心理不平衡的問題,以及早期療育專業人員之間的矛盾、

專業人員與家長的隔閡(王淑娟,2014)。王秀娥(2014)的妥瑞症青少年母親 的親職壓力、社會支持與因應策略研究中,提及妥瑞症青少年母親在人際互動上 也遇到困境,如親子互動的衝突、配偶對妥瑞症的態度,以及公婆過度關心,使 情緒性的支持效果反減。

20

21

22

綜就以上文獻,有的家長會以消極悲觀、被動地教養身心障礙子女;有的家 長積極樂觀,勇於面對教養困境、尋求與整合資源。身心障礙子女家長若獲得好 的家庭支持,更能以正向的態度去照顧及教導孩子,若家庭支持薄弱,身心障礙 子女家長的壓力是有增無減(侯淑娟,2016)。對於家人互動的關係,會分工合 作、修復關係,以解決教養身心障礙子女所遇到的問題;對於教養身心障礙子女,

會調整對身心障礙子女的期待與使用合適孩子的教養策略;對於自身的壓力,會 調整自我心態、控制自我情緒,以紓解壓力。亦有身心障礙子女的家庭,在與家 人相處中的磨合與衝突間,學習接納彼此的差異,漸漸穩定家庭生活的規律,善 用資源以共同面臨生活難題解決問題,發展家庭的優勢能力(林佳萱,2016)。

參、 身心障礙幼兒家長的親職教育需求

「需求」的意思是指源自個體內部的一種衝動(urge)、趨力(drive)或行 為傾向(behavior tendency),需求可以引發個體來維持活動的持續性,並能引 導個體朝向特定的目標(Christian,1968)。「親職教育需求」,是指個人在實 踐親職的角色時,因主觀感到有所不足或與理想中的親職角色之滿意水準有所差 距,知覺到對親職教育有需要,而願意透過學習活動,以提昇親職效能與滿意度,

並達到為人父母的職責(甘玉霜,2005)。張素翠(2011)綜合整理各學者對於 親職教育需求的內容包含:教養子女的知識與技能、子女的相關福利資源、個人 成長與自我調適、家庭生活管理的知識與技能等五個方向。有關身心障礙家長的 親職教育需求,茲將國內親職教育需求之相關研究發現分成國中小與幼兒家長,

彙整如表 2-3、2-4:

23

24

25

26

27

28

綜合身心障礙國中小學生和幼兒家長教養身心障礙子女的親職需求之研究 結果,在知能需求的部分,需要了解身心障礙子女的障礙成因及其治療方式、身 心發展、醫療保健、升學與就業的轉銜等知識,以及瞭解相關的法令,進而學習 教養的技巧以改善親子溝通;在心理需求上,需要專業的心理諮商,以及得到家 庭成員或親朋好友的心理支持,並學習自我調適;在資源需求部分,希望提供政 府或社會福利的補助申請、相關療育與機構的資源,以及有專業人員可以諮詢教 養問題等親職教育需求。

29

第三章 研究設計

本章主要在說明本研究之研究方法及相關內容,共分為八節加以討論。分別 說明研究架構、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研究程序、資料處理與分析、

研究之信度與效度、研究倫理等相關研究主題。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兩位身心障礙幼兒家長對教養子女遭遇的困難與其因應 方式、需求,因此,研究者透過文獻的探討,並配合本研究的目的及相關研究問 題,來構成本研究的架構,如圖 3-1。

身心障礙幼兒家長教養子女的困難與親職教育需求

訪談對象

花蓮縣南區身心障礙幼兒家長

一、了解身心障礙幼兒家長教養子女的困難與其因應方式。

二、了解身心障礙幼兒家長教養子女的親職教育需求。

圖 3-1 研究架構圖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