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過程技能

科學過程技能最早由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簡稱 AAAS)提出,其所發展的「科學-一種過程取向」(Science- A Process Approach,簡稱 SAPA)課程即強調培養學生科學過程技能,SAPA 課程將過程技能分

應用數字、測量、傳達、預測、推理;四年級以上則再加入五種統整過程技能:下操作 型定義、控制變因、形成假設、實驗及解釋資料(辜憶昌,2006)。

一、科學過程技能之重要性

科學過程技能就是學習科學必須具備的研究方法和技巧,也就是科學家研究科學時 所使用的方法,可以有邏輯的、有條理的知道如何解決問題(許雅婷,2008)。透過過 程技能的使用,不僅解決科學上的問題,更期望學生能將此技能應用於生活中,解決發 生在自己周遭的問題。

台灣於 2006 年參與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 OECD)所委託的國際評量計畫(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 PISA),此次評量計畫針對科學領域進行施測,評量除了要求 學生應用科學概念了解及判斷自然界的現象,亦測量學生對科問題的辨別能力,是否懂 得運用證據作科學化的推論,並將結論與人溝通,評量所測量的科學概念與學生身處的 世界有密切關係,這些概念包括科學在日常生活、健康、環境和科技各方面的應用(資 料來源:http://pisa.nutn.edu.tw/default.htm)。由其內容可發現,測驗不僅評量學生科學 知識,也評量學生所具備的科學過程技能,學生不僅要了解科學概念,更要應用概念,

並使用科學過程技能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科學教育學者對過程技能的重視始於 1950、1960 年代,當時美國科學教育改革就 已發現科學學習不應該只有認知的傳遞,主張培養學生科學的探究能力,然而,對當時 的科學教育來說,探究能力的培養指的即是科學過程技能的培養,美國三項著名的科學 改革課程:「科學-過程取向」(SAPA)、「小學科學研究」(ESS)、「科學課程改進研究」

(SCIS)等均強調科學探究過程技能的培養(毛松霖、張菊秀,1997;顏弘志,2004),

此外,Bruner、Schwab 和 Gagne 也強調培養學生科學過程技能(謝甫佩、洪振方,2004)。

和運用科學知識與技能以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上述內容可知,不管是國內或國外學者 均強調科學過程技能的培養,過程技能在科學教育上之重要性亦可由此窺見。

二、九年一貫課程之過程技能

教育部(2003)指出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的主要目標在提升 國民的科學與科技素養,「素養」蘊含於內,即為知識、見解與觀念;表現於外,即為 能力、技術與態度,依其屬性和層次來分項,可分為過程技能、科學與技術認知、科學 本質、科技的發展、科學態度、思考智能、科學應用及設計與製作等八項。「過程技能」

為科學探究過程心智運作能力的增進,分為觀察、比較與分類、組織與關連、歸納與推 斷、傳達等五種過程技能,其詳細內容如下:

表 2-2-1 九年一貫課程過程技能各分段能力指標 過程

技能 階段 分 段 能 力 指 標

1-1-1-1 運用五官觀察物體的特徵(如顏色、敲擊聲、氣味、輕重…)

1-1-1-2 察覺物體有些屬性會因某些變因改變而發生變化(如溫度升 高時冰會融化)

二 1-2-1-1 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與屬性

1-3-1-1 能依規劃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1-3-1-2 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 的特徵

1-3-1-3 辨別本量與改變量之不同(例如溫度與溫度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