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適應行為

第四節第四節 適應行為適應行為適應行為 適應行為

一般孩童均能在日常生活的各項事務處理上表現符合其年齡水準及符 合社會多數人期待的行為標準;但自閉症兒童由於其人際互動上的困難、欠 缺適當的與他人互動的能力、不易獲得他人的接納等,導致無法表現出因應 環境需求的適宜行為表現。本節將針對適應行為的定義、評量面向、重要性 及相關研究進行說明。

壹壹

壹壹、、、 適應行為的定義及評量面向、適應行為的定義及評量面向適應行為的定義及評量面向 適應行為的定義及評量面向

適應行為的表現向來被視為特殊兒童評量的重要指標之一,以下將就適 應行為的定義及評量面向進行說明。

一、 適應行為的定義

「適應」最早起源於生物學中 adaptation 的概念,也是達爾文在提出生 物的進化理論時,最先使用的名詞,所指的是物種 (species) 為了生存,會 適度地改變個體的結構或功能,以與其環境條件相配合,這一個過程即為「適 應」。後心理學家引用此概念,稱適應為個體能主動運用各種技巧,以促進 其內在與外在環境維持和諧關係的歷程(楊錦登,1999)。

Doll 是最早對「社會能力」或「適應行為」給予較清楚定義者,他在

1935 年編製文蘭社會成熟量表 (Vineland Social Maturity Scale) 時,提出「社 會能力」是指處理日常生活中有關獨立生活、人際交往及負責盡職的行為(徐 享良,2007);Heber (1959) 和其同儕介紹適應行為的定義,認為適應行為 缺陷應該被視為日常生活例行事務的適應困難,損傷的適應行為可能呈現在 成熟度、學習或社會適應上的問題﹔Heber 定義的重要性也在於,適應行為 缺陷不是固定不變的,應該視個人因應其社交和環境要求而有所不同(引自 AAMR, 2002/鄭雅莉譯,2007),也就是個體達到所處文化和年齡族群之 個人獨立與社會責任期望標準的技能;Grossman (1983) 亦接受此一觀點,

Mercer (1973a, 1973b) 指個體能表現出所屬社會制度中對該年齡和性別所 期待的社會角色

Mihira, Foster, Shelhass &

Leland (1974)

指個體適應自然環境和社會情境的能力,包括個體獨 立自主的能力和文化導向的個人責任,以及沒有伴隨 人格和行為上的偏差

President’s Committee on Mental Retardation (1975)

參照個體之作業表現,為其所屬文化團體中該年齡應 有之表現

Robinson & Robinson (1976)

以發展的觀點來看個體適應環境要求的有效行為 Nihira (1976) 指個體在因應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時,所表現的有效

行為,即個人的獨立自主能力和以所屬文化為導向的 個人責任感

Department of Health , Education and Walfare (1976)

表 2-4 適應行為的定義(續)

研究者、單位(年代) 適應行為的定義

Slate (1983) 指個人表現符合適當年齡之獨立功能,負起環境下之 個人與社會責任之程度

Grossman (1983) 指個體為了符合個人獨立自主和社會責任感所表現 於外的有效行為

Sparrow, Balla & Chicche (1984)

指個人在日常活動中受期許的應有的行為表現 Bruininks, Thurlow &

Gilman (1987)

指個體為成功適應所處環境、並減除干擾適應所須具 備的能力

張春興 (1989) 指個體是否有能力來適當的應付其所屬的社會環

境、文化之要求,或是表現出符合環境、文化對其年 齡所期待的行為

Salvia & Ysseldyke (1995)

顯行為及活動(如:溝通表達、日常生活等技能)進行評量。

二、 適應行為的評量面向

美國智能障礙學會 (AAMR) 在 1992 年出版的智能障礙診斷、分類和支 持系統手冊中,主張「智能障礙者」應符合智力功能的顯著低下及在下列十 個適應行為領域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明顯的限制:溝通能力、自理能力、居 家生活、社會技能、社區活動、自我指導、安全衛生、實用知識、休閒活動 和職業活動 (Luckasson et al., 1992,引自徐享良,2007) 。

在 2002 年,美國智能障礙學會 (AAMR) 續修訂智能障礙定義,認為智 能障礙是指一種同時在智能和適應能力上有顯著限制的障礙,表現在概念的 (conceptual) 、社交的 (social) 、和實用的 (practical) 的適應技能,這樣的 障礙發生於十八歲之前(AAMR, 2002/鄭雅莉譯,2007)。實用的面向所 指的是個體獨立能力及其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的相關實用技能;社交的面向指 的是個人的責任感,如符合社會期望及與社會脈絡相處;而概念的適應行為 表現係指認知及學業技能,包括溝通能力(AAMR, 2002/鄭雅莉譯,2007)。

同時,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簡稱 NRC) 對 於智能障礙的定義上與 AAMR 是類似的,些微差異的部份是 NRC 在適應行 為強調了不同發展時期-嬰幼兒/兒童早期、兒童期及青少年/成人期-以 及增加了動作與工作兩個向度(見表 2-5,Jacobson, Mulick & Rojahn, 2007)。

表 2-5 AAMR 與 NRC 對適應行為定義的面向 資料來源:引自Handbook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p.281) By

Jacobson, Mulick & Rojahn on 2007

雖然 2002 年 AAMR 與 NRC 定義適應行為的領域比 1992 年 AAMR 所

重要參考依據(教育部,2002)。

賴明莉(2001)認為適應行為的評量為智能障礙的重要指標之一,並提 出適應行為評量重要的原因在於:

二、 適應行為發展遲緩是智能障礙定義的要件之一 三、 啟智教育方案要求評量適應行為

四、 在比較教育成效時,須附加適應行為的進步資料

五、 適應行為評量可以增進智能障礙者鑑定、分類及教育安置的公平性 六、 應用適應行為量表可以鼓勵家長參與障礙者的評量工作及協助擬定個

別化教育方案

針對兒童適應行為評量的主要用途包括有協助診斷、區辨個體的優弱 勢、蒐集個體學習與進步的狀況、教學或訓練目標設定、教學或訓練計畫的 執行及教學或訓練計畫的評鑑等,也就是適應行為的評量結果可協助專業人 員對兒童設計個別化服務計畫 (Individual Service Plan, ISP) (徐享良,

2007),亦可作為設計教學與訓練方案的依據(吳武典、張正芬、盧台華、

邱紹春,2004)。

林宏熾(1997)在針對身心障礙者的轉銜相關研究中亦指出,適應行為 對於身心障礙者未來的生活素質狀況具有預測指標,亦即影響身障者生活素 質包括了個人自我發展、人際關係、社區的參與及居住環境等;當個體適應 行為表現較好,在環境中擁有安全感與穩定感,生活素質將因此而提昇。

由此可知適應行為的評量在特殊兒童評量、鑑定安置及教學訓練計畫擬 定過程中,均為重要指標;本研究對象為自閉症兒童,由於其核心特質在於 社會性互動的缺損,導致其無法表現符合情境要求的合宜行為,而社會性互 動能力的評量往往缺乏標準化的工具,因此在適應行為表現的評量上更顯其 重要性。

參 參 參

參、、、 自閉症兒童適應行為的相關研、自閉症兒童適應行為的相關研自閉症兒童適應行為的相關研究自閉症兒童適應行為的相關研究

由於個體的適應功能與學業成就相比,更能影響個體的能力表現,加上

自閉症的核心特質在語言、社會互動及行為上的限制,因此國外有部分研究 在探討自閉症兒童的適應行為表現,其多使用文蘭適應行為量表 (Vineland Adaptive Behavior Scales, VABS) 來進行適應行為的評量;但在較早期的研 究中也有不同的評量方式,如 Sloan & Marcus (1981) 進行兩個使用 ABS 量 表 (AAMR 的 Adaptive Behavior Scale, ABS) 評量自閉症兒童適應行為的研 究,第一個研究是 15 位 4-14 歲的自閉症兒童,由其母親及教師填寫 ABS 量表,結果發現在量表的第一部分 (adaptive) 10 項中有 7 項教師與母親填寫 結果有顯著相關,而在量表的第二部份(behavior) 14 項中僅有 3 項有顯著相 關;而第二個研究則是 38 位 4-12 歲的自閉症兒童,由教師進行 ABS 評量,

間隔七個月的時間(約一個學期)進行第二次評量,比較兩次評量結果發現:

在量表的第一部分 (adaptive) 10 項中有 5 項有顯著改變,而在量表的第二部 份 (behavior) 14 項中僅有 2 項有顯著改變,而總分並無差異 (Sloan & Marcus, 1981)。

雖然存在著評分者一致性的問題,但是對自閉症的診斷而言,適應功能 的評量依舊是重要的,Tomaniok、Pearson、Loveland、Lane 及 Shaw 在 2007 年針對 129 位 IQ 落在 36-159 間 7-18.7 歲的孩子,透過 ADI-R 量表 (Autism Diagnostic Interview-Revised) 評量結果其中有 77 位符合 autism 診斷,52 位 非 autism ; 但 再 經 由 ADOS 評 量 (Autism Diagnostic Observation Schedule) ,結果顯示全部參與者的 54%(70 位)符合 Autism 診斷、15%(19 位)符合 PDDNOS 的診斷,31%(40 位)為非自閉症者;以 VABS 評估適 應功能,比較結果後發現在符合 ADI-R 及 ADOS 二者診斷的非自閉症者,

呈現較好的適應功能;此研究亦指出,當搭配適應功能的評量時,診斷的精 確度將顯著的改善達到 84%。

相同的,Paul 等人分析 autism 與 PDDNOS 在 VABS 得分的細微差 異,結果顯示 autism 與 PDDNOS 出現最大差異者為表達性溝通,尤其是 在語法與句型的闡述、運用語言來傳達以及在交談中尋找訊息三方面,

PDDNOS 的表現均較 autism好 (Paul et al., 2004) 。而自閉症與唐氏症或智

能障礙的孩子在適應功能上的比較結果顯示,自閉症在VABS中「社會化領 域」有顯著的缺陷,且當作業IQ得分增加時,相較於智能障礙者,自閉症者 在「社會化領域」及「日常生活技巧領域」得分的增加較少 (Rodrigue, Morgan

& Geffken, 1991; Schatz & Hamdan-Allen, 1995)。

亦有學者探討自閉症者的智力表現與其適應功能的關係,2002 年 Bolte 與 Poustka 將 67 位 8-49 歲的自閉症者,依其智力區分為高功能 (IQ > 70) 及 低功能 (IQ < 70) ,分析其與 VABS 得分的關係;結果顯示在高功能組全量 表智商分數顯著高於適應功能的得分,低功能組則無差異;經由回歸分析的 結果顯示,高功能組適應行為與 IQ 有較顯著的關係 (Bolte & Poustka, 2002) 。Gabriels, Ivers, Hill, Agnew 及 Mcneill 進行五年的追蹤研究,將 12 位 autism 及 2 位 PDDNOS 依 非 語 文 智 商 (Non-Verbal Intelligence Quotation;簡稱 NVIQ) 區分為高低二組,在最近一次的追蹤中,以 VABS 評估其適應功能表現;結果在兩組中,適應量表的得分均較他們的非語文智 商低,且適應量表的的組合標準分數 (composite standard score) 均隨時間而 顯著減少;但在高 NVIQ 組適應量表的原始得分 (row score) 則呈現隨時間

亦有學者探討自閉症者的智力表現與其適應功能的關係,2002 年 Bolte 與 Poustka 將 67 位 8-49 歲的自閉症者,依其智力區分為高功能 (IQ > 70) 及 低功能 (IQ < 70) ,分析其與 VABS 得分的關係;結果顯示在高功能組全量 表智商分數顯著高於適應功能的得分,低功能組則無差異;經由回歸分析的 結果顯示,高功能組適應行為與 IQ 有較顯著的關係 (Bolte & Poustka, 2002) 。Gabriels, Ivers, Hill, Agnew 及 Mcneill 進行五年的追蹤研究,將 12 位 autism 及 2 位 PDDNOS 依 非 語 文 智 商 (Non-Verbal Intelligence Quotation;簡稱 NVIQ) 區分為高低二組,在最近一次的追蹤中,以 VABS 評估其適應功能表現;結果在兩組中,適應量表的得分均較他們的非語文智 商低,且適應量表的的組合標準分數 (composite standard score) 均隨時間而 顯著減少;但在高 NVIQ 組適應量表的原始得分 (row score) 則呈現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