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郡行政空間的強化與消失

了解郡制的種種設定後,本章擬探究郡役所的行政運作,如何讓郡的行政區 劃得以立體化,成為郡內街庄民眾所認知的公共空間。又這樣的公共空間形成後,

官方如何操作、運用之,以利政策的施展?另一方面,街庄民眾在追求地方發展 的過程中,如何對此空間加以利用?而倘若郡空間已形成一定的公共性,何以在 戰後不久便遭撤銷,進而弱化、消失?

為釐清上述問題,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就第四章第一節加以衍伸,分析郡 空間的特色,及其與公共團體的關係;以了解郡行政空間的運作模式。第二節討 論「十五年戰爭期」間,郡如何透過對公共團體的聯絡統制,對地方民力施予強 力動員;而在這樣的動員下,是否也強化了郡空間的公共關係。第三節時序進入 戰後,擬就制度面進行掌握,以了解郡改制為「區署」後,無法存續的癥結所在。

第一節 郡行政空間的形成

郡區域劃定以後,在郡役所強大的行政作用下,郡內街庄是否形成整體的公 共關係?本節分別就郡區劃的性質、郡規模公共團體的成立加以考察,試分析郡 域的空間性格。

一、郡地理空間的成立

雍正九年(享保十六年)於八里坌設巡檢,乾隆三十二年(明和四年)

移往新莊街,五十五年陞為縣丞。雖然在嘉慶十四年(文化六年)改為 艋舺縣丞,仍置於此地,一時蔚為地方首都,後屬淡水縣。領臺後置辨 務署,明治三十四年改為支廳,大正九年九月改為新莊郡。1

以上為《新莊郡要覽》描述的地方「沿革」史。本文在第四章第一節曾提及,

人地因素為劃分郡的基準之一,因此,作為新行政區劃的郡,實承襲一地的發展 脈絡。上述的新莊街,就不曾在「中間機關」的設置中缺席。

郡的設置,亦擴大了地名的指涉範圍。各郡的「郡要覽」、「郡概況」等官方 刊物自不待言,民間出版的志書亦是如此。如簡萬火編纂的《基隆誌》,將基隆 的區域界定為「金基貂石四堡」,恰好是基隆郡、市的範圍;2 柯設偕編纂的《詩 美の鄉:淡水》,以「東為大屯高峰,西為紺碧大洋,南為觀音秀巒,北為蒼鬱 田野」描繪淡水四界,亦為該郡郡界。3 另外,淡水郡守鈴木秀夫撰寫的「淡水        

1 新莊郡役所,《新莊郡要覽》(大正十四年版)(臺北:新莊郡役所庶務課,1926),頁 1。

2 簡萬火,《基隆誌》(臺北:成文,1985),頁 2。

3 柯設偕,《詩美の鄉:淡水》(臺北:臺灣評論社,1930),頁 4。另外,日人富永的《大溪誌》、入 江曉風的《基隆風土記》、伏喜米次郎的《グレート基隆》等地方誌書,敘述範圍皆包括市、郡。

122 

遊覽指南」,便將觀光路線延伸至郡下的石門庄:「利用公車造訪本島最北端富貴 角燈塔者,將會在那裏發現雄大且可親近的理想海水浴場」;「在月明的夏夜,佇 立於燈塔上納涼的恍惚感,是只有親自品味者才能明白的極樂境界」。4 而在鄉 土教育上,「鄉土」亦包括對出身所在郡的認識。5

承上述,縱使郡並非地方團體,但在行政力量的驅動下,其空間區劃已為民 眾周知,使得地名的指涉範圍更富彈性;6 而郡衙所在地因行政機能擴大,亦躍 居一郡的生活重心。以東港郡為例,該郡在1930 年(昭和 5)尚無較大規模的 商業中心,郡衙所在的東港街不過是「徒具地方色彩的都市」;但在1933 年,東 港街已成為「郡下政治經濟文化的心臟」,為「下淡水溪以南的良都邑」。7 二、作為農村地區的郡部

如本文第四章第一節所述,市、郡的劃分,係將空間做機能性的區隔;圍繞 在市部周圍的廣大郡部,通常設定為供應都會市場的農業生產地。郡部「以農為 本」的傾向,在日治後期強調增產的政策下更為明顯;當時介紹政府「政績」的 各種刊物,對各市郡的介紹標題便反映兩者的機能差異,如下表所示:

表5-1-1 日治後期刊物中的市、郡介紹標題

州 市郡別 標 題 描 述 出 處

臺北市 發揮文化的真髓 臺北市政之雄姿 完備作為臺灣主都

的設施 躍進臺灣大觀 初編(一)

基隆市 以近代文化菁華為傲 在島的玄關惜別的五色彩帶 基

隆市 商港‧漁港‧非常時港 新臺灣の事業界

宜蘭郡 以宜蘭蜜柑、紅肉李、金柑等名產為傲的宜蘭郡 新臺灣の事業界 淡水郡 被如畫般的絕景抱擁,富有考古資料 淡水郡大觀 新臺灣の事業界 羅東郡 郡下電源開發事業進步 各種工業興起 躍進臺灣大觀 續續編(五)

七星郡 抱擁湯氣圍繞的溫泉樂土 七星郡之現勢 新臺灣の事業界 海山郡 受惠於廣袤的沃野與溪流 以鶯歌石之名為人所知 躍進臺灣大觀 續編(三)

基隆郡 向兩大都注入的「產業動脈」 躍進臺灣大觀 續續編(五)

文山郡 臺北市近在咫尺 主要特產為米和茶 躍進臺灣大觀 續編(三)

蘇澳郡 蘭陽知名的海道要衝 港都蘇澳的實現近了 躍進臺灣大觀 續續編(五)

新莊郡 米、蔬菜、蜜柑、茶的名產地 開拓中的新莊郡產業 新臺灣の事業界 新 新竹市 明朗鄉 健康地 新興新竹市的驚異躍進樣貌 新臺灣の事業界

       

富永,《大溪誌》(臺北:成文,1985);入江曉風,《基隆風土記》(臺北:著者,1933);伏喜米次 郎,《グレート基隆》(臺北:成文,1985)。

4 鈴木秀夫,〈淡水遊覽手引〉,淡水郡役所,《淡水郡管內要覽》(昭和5 年版)(臺北:成文,1985),

152。

5 如嘉義市玉川公學校師生調查撰寫的《嘉義鄉土概況》,「鄉土」範圍便包括嘉義郡、市;而海山郡 教育會編輯的《我等の海山》,更是直接以全郡描述鄉土風情。嘉義市玉川公學校,《嘉義鄉土概況》

(臺北:成文,1985);海山郡教育會,《我等の海山》(臺北:成文,1985)。

6  如在《臺灣日日新報》中,地方新聞便常以郡名分類;而報導中出現的地名,或指街庄名或指  郡名,端視新聞內文而定。 

7 東港郡役所,《東港郡要覽》(昭和五年版)(臺北:成文,1985),頁 30;東港郡役所,《東港郡要 覽》(昭和十三年版)(臺北:成文,1985),頁 15。

123 

124 

125 

(1930-1945)戰爭動員體系之研究》(板橋:稻鄉,1996),頁 112、141。筆者認為,擴大產業組 合基盤的背後,實為掌握稅收。

126 

10(1937),頁 149。

20 例如1922 年,太平庄與北屯庄便反對將部分區域併入臺中市,以避免「郡的樞要勢力之地被奪」。

127 

如上所述,郡界劃定以後,成為公認的地理空間;徵諸日本內地經驗,郡的 區劃如果得宜,在同郡町村擁有共同歷史的催化下,有助於町村間的融合。22 準 此,若干街庄劃為一郡以後,彼此受到同一郡役所的監督,遂有共同的行政場域。

這樣的場域、空間超越了平面的地理界線,在郡政的施展下,郡下街庄在行政、

產業、教化、基礎建設等方面皆有密切的公共關係,進而衍伸出郡的地方意識。

承上述,原來作為行政區劃的郡域,在國策與地方發展的需求、運用下,進 而轉化為大眾參與的公共空間,以下舉數例加以闡述:

(一)郡規模的公共團體

依「市制」及「街庄制」,地方團體除了州、市、街、庄,尚有稱為「市街 庄組合」的「特別地方團體」。也就是說,地方為發展事業所需,市與街庄可聯 合組成「市街庄組合」(或聯合數街庄的「街庄組合」),以共同財力辦理某項自 治事業。23

街庄組合最常見的事業為經營實業補習學校。1926 年(大正 15),為設立「東 石農業補習學校」而成立的「朴子街外六庄組合」,為街庄組合的濫觴。24 1935 年以後,配合產業政策需要,各郡多設有街庄組合推動實業教育。

雖說只要聯合二街庄以上,便可成立街庄組合;但多數的街庄組合區域即等 同於郡下全數街庄。由於「中學校」多設於市部,升學門檻又高,街庄組合立的 實業補習學校便成為郡部小公學校畢業生的升學選項之一。實業學校既求實用,

其課程亦多反映地方產業特色,如1936 年「北門國民農學校組合」設立的「北 門國民農學校」,便是為了「配合郡下特殊農業諸要素的研究調查,養成各農業 部落的中樞指導者」。25

承上述,實業學校的畢業生亦多投入郡下的產業建設,如東石農業實修學校 迄1937 年為止的畢業生中,有 131 人從事農業,8 人在嘉南大圳、9 人在製糖會 社、6 人在產業組合、6 人在國語講習所,只有 21 人另謀出路。26 這樣的人材 育成方針,正反映市、郡的機能劃分;郡當局冀望畢業生投入農村建設,以防止 鄉下青年出走都市的風潮(向都農村の弊風を打破し)。27

街庄組合的成立過程亦暗藏郡下街庄的競合關係,1933 年(昭和 8)便爆發 永靖庄與員林街互爭「員林街外八街庄組合立農業國民學校」校址的事件。員林        

22  石崎常夫,〈佐賀縣町村合併の沿革〉,《地方行政》47:12(1939),頁 33。 

23 佐野暹,《街庄執務指針》(臺南:佐野暹,1931),頁 102。依 1935 年之「市制」、「街庄制」,市 街庄組合係二個以上之市、街、庄,其事務之一部有共同處理之必要時所設立。市街庄組合經市會 之決議及街庄協議會之諮問而設立或解散,具法人資格。公益上有必要時,州知事或廳長徵諸市會 或街庄協議會之意見,受總督認可而設立或解散組合。佐伯迪,《臺灣地方自治》,頁 20。

24 東石郡役所,《東石郡要覽》(昭和十二年版)(臺北:成文,1985),頁 7。

25 北門郡役所,《北門郡概況》(昭和十一年版)(臺北:成文,1985),頁 21。

26 東石農業補習學校在 1935 年改名為「東石農業實修學校」。東石郡役所,《東石郡要覽》(昭和十二 年版),頁 31。

27 〈農業補習教育で 中堅人物を養成 東石郡當局の方針〉,《日日新報》,1935.1.18。與高雄市相鄰 的鳳山郡,在 1938 年成立「鳳山園藝專修學校」,以培育供給市部物資的人材。鳳山郡役所,《鳳 山郡要覽》(昭和十三年版)(臺北:成文,1985),頁 20。

128 

街自恃為郡衙所在,「無論永靖如何掙扎也不成問題」;但在永靖庄成立「期成同 盟會」,並向州、郡當局,以及郡下其他街庄尋求支持的積極運作下,終於獲得

街自恃為郡衙所在,「無論永靖如何掙扎也不成問題」;但在永靖庄成立「期成同 盟會」,並向州、郡當局,以及郡下其他街庄尋求支持的積極運作下,終於獲得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