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開放近用營運模式的分析

(一)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PLoS) (URL:

第三節 開放近用營運模式的分析

第三節 開放近用營運模式的分析

第一項 自行典藏的營運模式

作者自行典藏的規模較小,通常由作者付出勞力自行維護,若支出任何的費 用,也就是由作者自行負擔。

學科典藏的規模龐大,一般常見的營運經費都來自外部的資助,例如arXiv 倚賴康乃爾大學與NIH的資助。比較特殊的情形是社會科學領域的學科典藏庫 SSRN,它的規模雖然也很大,但它卻不接受來自政府或其他機構的補助,也不 接受任何投資者的資金,而是靠著承包研究機構的研究報告傳遞服務,以及某些 主題的期刊論文摘要訂閱費用,再加上刊登專業人才的求才廣告等等方式賺取收 入以應付支出。74

機構典藏也是所費不貲的典藏方式,但因為學術機構本身通常就有負責典 藏本身研究成果的單位,例如圖書館,所以其經費通常是由機構自己吸收,有時 會再加上來自政府或私人基金會的補助。

                                                                                                               

71 http://www.biomedcentral.com/info/. Accessed on May 14, 2008.

72 http://www.physmathcentral.com/. Accessed on May 14, 2008.

73 http://www.chemistrycentral.com/home

74 Michael C. Jensen, SSRN's Objectives and Commitments to Users, August 2007, available at:

http://www.ssrn.com/.

第二項 開放近用期刊的營運模式

Springer Open Choice

資料來源:整理自Magaly B scones Dominguez, The Journal for the Serials Community, Serials, Vol

19, No. 1 (March 2006), pp. 52-60.

不過,值得特別指出的是,所謂「作者付費」(author-pays)這個名詞,可 能具有誤導作用。在目前的學術圈的運作實務上,真正支付投稿費用的,大多不 是作者本身,而是其所屬的大學、研究機構或者資助其研究的機構。很多採取開 放近用類型的期刊,也會對大學和研究機構提供「團體價」,也就是由大學和研 究機構統一付費,而其所屬的教授和研究者,本身則可以免費方式或者以折扣價 的方式,向這些開放近用型的期刊投稿。75事實上,例如英國的Wellcome Trust,

以及美國的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和國家衛生研究 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IH)等重要的研究資助單位,也都允許作者將 其獲得的部分研究經費用於投稿受資助的研究成果。所以,「作者付費」的方式 應該不至於造成有作者因為無力負擔投稿費用,而使得優秀的研究成果無法發表 的問題。

然而,作者付費的方式,仍可能導致讀者甚或一般大眾對出版品的可信度產 生疑慮,因為此方式無法如使用者(包含圖書館在內)付費的方式,能夠確保獨 立的同儕審查(peer-review)制度運作不輟和學術期刊的穩定高品質,以及避免 商業利益影響出版決策。由於出版量多寡決定營收,所以在作者付費的模式下,

因為有盡可能增加產出的誘因,便會有犧牲論文品質的風險出現。76再者,也有 批評者指出:開放近用期刊由向讀者收費的模式,轉而向作者收費的模式,很可 能對部分甚少獲得外部補助的研究領域,產生極大的財務壓力,這仍舊是個值得 納入考量的因素。77

上述這些顧慮雖非無的放矢,但事實上這些風險也可以透過某些制度安排予 以降低。以PLoS為例,該出版社對於缺乏資金以支付論文出版費的作者,免收                                                                                                                

75 See PLoS Institutional Members, http://www.plos.org/support/instmembership.php. Accessed on July 28, 2010; BioMed Central Members, http://www.biomedcentral.com/inst. Accessed on July 28, 2010.

76 See, e.g., Elsevier, Elsevier’s comments on evolutions in scientific, technical and medical

publishing and reflections on possible implications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for the UK (Feb. 17, 2004)

77 See, e.g., John Ewing, The Orthodoxy of Open Access, NATURE, Sept. 13, 2003, http://www.nature.com/nature/focus/accessdebate/32.html. Accessed on July 28, 2010.

出版費,所以並不會造成無資力的作者之研究成果即遭到埋沒。同時,PLoS進 行同儕審查的過程中,審查人並不會知道究竟該篇受審文章的作者是否支付了投 稿費,所以未付出版費並不會影響該文章獲得刊登的機率。78至於所謂出版社為 了獲取更多的利潤,有誘因極大化出版的論文數量,以賺取最大的利潤的說法,

筆者認為如此的做法短期內雖可為出版社帶來較多利潤,但若該期刊的論文品質 普遍下降,長期而言,該期刊在學術圈的聲望必定會下降,於是同樣是開放近用 期刊,一樣會產生學術等級比較高的與比較低的區別,而作者們為了自己較良好 的學術聲望,還是會儘量將稿件投到聲望較好的期刊,於是一樣都是開放近用期 刊,仍可在品質上有所區隔,正如同當前主流的讀者付費的期刊,一樣有不同等 級,但並不會造成論文品質下降,因為品質好的論文會集中到好的期刊。

此外,開放近用期刊目前的營運模式相較於傳統期刊向讀者收費的營運模式 有個很大的優點,就是在訂價方面的透明性遠高於傳統期刊的營運模式。在傳統 的讀者付費出版模式中,由於費用是由廣大的訂閱讀者(包含個人及圖書館等機 構用戶)來分攤,所以並不清楚到底整個學術社群為了一篇文章的出版,實際上 付了多少費用以取得此出版的服務。但在開放近用期刊的作者付費模式下,卻可 以清楚地瞭解此服務的費用,並可評估是否合理。79

第三項 開放近用期刊Economic Bulletin的成功 經驗

美國Vanderbilt大學的經濟學者John P. Conley和Myrna Wooders在1996年 間,就曾基於學術的熱情成立了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 Theory(JPET)這一 本紙本期刊,當時因為排版、發行、廣告、訂閱等流程,都得依賴大型出版商,

才能成事,所以他們選擇了Blackwell這家較具學術氣息的出版社與他們合作出 版。JPET期刊確實 也迎的不少的好聲望,但好景不常,後來Blackwell就被其他                                                                                                                

78 See http://www.plos.org/journals/pubfees.php. Accessed on July 30, 2010.

79 Matthew Cockerill, Business Models in Open Access Publishing, in NEIL JACOBS ED., OPEN ACCESS:

KEY STRATEGIC,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SPECTS (2006), pp. 116-8.

出版社併購掉了。到了2000年,Conley和Wooders準備成立Economic Bulletin(EB)

這個以開放近用形式出版的電子期刊,當時他們認為以目前的新科技而言,學術 通訊期刊的真正成本還是在於研究本身、確定研究成果的正確性及價值、建立特 定研究領域的聲譽。然而,研究成本早就已經是由學術研究者本身,或其資助機 構負擔。至於確定研究本身的價值及正確性,向來也都是由學術界自己擔綱。學 術期刊也一直都是由學者自己編輯、審閱投稿。至於編輯以及給予審稿人的酬 勞,更非問題。許多學術期刊編輯都是無償工作,或是拿點象徵性的微薄費用。

高品質的期刊給付給審稿人的費用,也不會比品質較差的期刊多。由於這些費用 不多,投稿費都足以支付。最重要的是,編輯以及審稿人之所以擔此責任,都是 出自於對於學術的使命感,並從幫助他人的研究中,獲得滿足。而且他們觀察到 一個現象,亦即學術社群中聲望卓譽的成員,若是認同期刊的宗旨,都很願意貢 獻其時間以及名聲。簡言之,這些成本的問題都不難克服。80

EB採開放近用模式,而且必須完全電子化。為達此目的,Conley和Wooders 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尋找適當的軟體平台,然而幾經搜尋,他們發現當時的軟體 不是太貴,就是功能有限,最後他們決定自行設計一套軟體。雖然自己研發軟體 的固定成本不少,但也不會太貴。而且其後續的支援成本相對起來也算少,此外,

允許他人近用期刊內容的邊際成本也幾近於零。EB的宗旨包括:開放他人近用 所有期刊內容。接受文章的標準是「正確、原創、以及有益專業」;一旦接受了 文章,就會即刻發表,不會有延遲現象;作者可以保有使用文章的所有權利,但 作者也必須授予EB相同的出版及散布的權利。81

EB採用分散式的編輯流程,由助理編輯們處理個別的經濟文獻期刊(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領域,選擇審稿人,決定要接受什麼文章。幾年下來,

EB已經有些斬獲。2008年時,EB大約收到了一千篇的投稿,至2008年底為止,

                                                                                                               

80 John P. Conley & Myrna Wooders, But What Have You Done for Me Lately? Commercial Publishing,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and Open-Access,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 39(1)(2009), pp. 71-87, p.

75.

81 Id., p. 77.

EB刊行了約350篇文章。EB的網站,大約每月會有5000位直接到訪者,EB每月透 過RePEc連結至網站的網頁閱讀次數,大約有6000次。大約有5000位經濟學家訂 閱EB網站的內容更新通知。目前已有UIUC以及數所大學收藏EB,而使用者也可 以從RePEc閱讀EB的文章全文。82

EB成功的原因有幾個。第一,經濟學家的圈子裡,對於原本已有的另一通 訊刊物Economic Letter逐漸不滿,尤其是該刊物對於圖書館訂閱的索價過高。再 者,在2000年時,採用電子科技,快速刊行較次要的研究結果的刊物,會比用紙 張刊行重要研究的新期刊,更容易成功。對於開放近用期刊而言,另一重要的成 功因素在於,必須有受尊重以及高品質的編輯群。就EB的經驗來說,他們與許 多素不相識的編輯候選人聯絡,解釋EB的情況,以及為什麼要發行EB。大約有 85%的人因為認同EB 宗旨,而欣然同意地加入,即便加入時EB ,不會對這些 已有聲譽的研究者再帶來什麼益處,甚至只是徒增工作。簡言之,若是開放近用 期刊要與商業出版社發行的期刊對抗,就要靠這種學術社群公共奉獻的精神。83

至於出版期刊的成本到底高不高呢?商業出版社將大多數的錢花在爭取訂 閱以及管制內容的近用,然而這些花費甚少有助於學者之間的交流,滿足期刊的 目的。過去出版學術刊物,或許真的都要依賴出版商,但在電子時代,資源非常 豐富。當來自開放近用期刊的競爭越來越多,傳統紙本期刊會面臨更困難的競 爭,也會難以吸引新的期刊投入商業出版商旗下。而且開放近用期刊不需要印刷 裝訂費、郵費,也不怎麼需要排版費。至於廣告費,開放近用期刊最好的廣告方 式是來自口耳相傳。若期刊委員素質優良,又有研討會加持,這點很容易辦到。

Google Scholar 以及RePEc也是很好的廣告管道。畢竟,開放近用期刊用意並非

Google Scholar 以及RePEc也是很好的廣告管道。畢竟,開放近用期刊用意並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