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關鍵五堂課,教育如此簡單?

(Mathematical Tools)表徵與分析 12 年國教(教育部,2011;2015)相關 論(Graph Theory)發展而出,工具旨 趣:(1)數據取向分析,具客觀性;(2) Structural Modeling, ISM)

詮釋結構模式是 J.N. Warfield 於 1972 年 提 出 , 其 就 離 散 數 據 進 行 Boolean Logic 可達矩陣計算;其次,

以圖學論來表徵要素與要素間關聯,

並就整體要素關聯進行詮釋之分析方 法(Warfield, 1976)。ISM 操作過程:

首先,透過 Boolean Logic 進行要素間 之成對關係矩陣比較,可得整體要素 關聯構造階層圖;其次,以有向圖示 性能(Hierarchical Digraph)就生成之 關聯進行階層構造,最後,就整體要 素 進 行 全 視 域 之 詮 釋 結 構 分 析 (Warfield, 1974)。

(二) 多 重 矩 陣 詮 釋 結 構 模 式 (Matrix Based Structure Modeling, MSM)

多 重 矩 陣 詮 釋 結 構 模 式 是 M.

冪運算,直至可達矩陣成立,據以構 造 「 整 合 型 」( Integrated Structural Model, ISM)或「綜合型」(Compound Structural Model, CSM)之多重矩陣結 構模式。

MSM 之群集矩陣多寡與規模大 小端視構造新關係矩陣的目的;其 次,群集矩陣關聯生成與結構組織構 造依據,一則源自於各要素間關係屬 性,二則是目的取向之群集關聯構造

(何慧群、姜秀傑、廖素蓮、宮高德、

永井正武,2013;何慧群、許天維、

永井正武,2013)。

三、12 年國教關係矩陣構造

運用 ISM 與 MSM 構造 12 年國教 相關政策之關係矩陣,視覺化概念結 構,以圖表徵發聲者的思想與論述。

(一) 教育體制

教育體制涵蓋初等教育、中等教 育、高等教育與進階教育,中等教育 分為前期中等教育與後期中等教育。

教育體制各階段教育功能分別是試探 性、定向性、分化性、專業性與專業 取向研究(見圖 1)。

圖 1:教育體制 ISM

(二) 後期中等教育體制

後期中等教育上承高等教育,下 接 9 年國教,前者是專業取向之高等 教育之預備性教育,後者是前期中等 教育之初階深化,與依據學術性向、

優勢專長與生涯學習取向之分化性教 育。

該階段教育分為學術與專業二 軌,選擇因素如資質、性向、興趣、

生涯規劃,以及前期中等教育學習成 就表現與家長期許。依據 H. Gardner 多元智能理論,教育主以專長優勢為 學習的利基(見圖 2),以正向學習經 驗來經營對學習的投入與認同。

值得關注的是,後中教育在發展 性向、潛能之際,不分聰明才智、貧 富美醜者無一豁免,凡 16-18 歲莘莘 學子培養其解決問題、人際智能、內 省智能與合作認知等素養。

圖 2:後期中等教育體制 ISM

(三) 9 年國教體制

9 年國教體制涵蓋 6 年制基礎小 學與 3 年制前中,旨在發展與扎根國

民基本素養,前者以生活紀律與認知 理解為中心的教育文化,後者新增生 涯認知的教育(見圖 3)。

圖 3:9 年國教體制 ISM

(四) 關鍵五堂課

教育部規劃中等學校教師教學專 業能力研習「多、補、適、有、差」

關鍵五堂課,冀以落實 12 年國教理念 與目標,事實是,其僅聚焦於 12 年國 教「確保學生學力品質」單一目標的 實踐;其次,關鍵五堂課不是 12 年國 所專有,相反的,其體現於教師專業 素質及其實踐(見圖 4)。

圖 4:關鍵五堂課 ISM

(五) 後期中等教育教師專業

後中教育目的有二,分化與生涯 輔導的教育,準此,後中教師專業向 度分為校內課堂教學與校外產業發展

脈動;其次,依據後中學校類別,教 師專業各有側重(見圖 5)。值得一提 的是,教師專業表現亟待正視與發展 teaching portfolio,至少是問題解決取 向的教學研究。

圖 5:後中教師專業 ISM

(六) 9 年國教教師專業

依據憲法第 21 條規定:人民有受 國民教育之權利與義務,國民教育法 第 2 條規定:凡 6-15 歲之國民之強迫 入學,以及教育基本法第 4 條規定:

人民無分性別、年齡、能力、地域、

族群、宗教信仰、政治理念、社經地 位及其他條件,接受教育之機會一律 平等。

9 年國教另一關鍵前提是融合教 育理念及其實踐的認知,融合教育是 一種本質教育、人文關懷、民主共生 的新教育文化。面向傳統家庭結構功 能解構、少子女化趨勢、社會貧富懸 殊,融合教育旨趣應由醫療心理學層 級擴及到社會政治學層級,服務對象 由初始特教學生擴及到今日社會的多 元社群。

除此之外,在知識經濟與數位科

技的紀元,惟知識使改變成真,知識 是適應變化的利器,是以,9 年國教 教師負有策略性與效益性落實標準化 教育的職責,透過課堂教學與診斷評 量,一則確保教育品質,二則施行學 習與生涯輔導(見圖 6),第三,完成 前中定向教育任務。

圖 6:9 年國教教師專業 ISM

(七) 系統結構

1. 12 年國教體制

‘No Child Left Behind’、「珍視 每一個孩子」、「合作學習」、「品德社 會」成為 21 世紀教育發展的共識。12 年國教體制,宏觀而言:(1)確保國 家整體的教育品質,建設道德理性的 民主社會;(2)充實教育資源與投資 所有學齡兒童的未來;(3)由點、線 到全面,啟動新一輪國家發展進程的 教育。

具體而言,12 年國教旨在:(1)

深化國家現代化與提升國民素質、(2)

施行標準化教育、推進適性揚才的教 育、(3)體現社會政治學取向之融合 教育、(4)9 年國教與 3 年後中教育 各有側重,自成一關係網結構,前者 是後者發展的利基(見圖 7),後者是 高等教育專業的預備教育。

圖 7:12 年國教體制 MSM

2. 教師專業

依據 1994 年 1 月 31 日公布《師 資培育法》,中小學師資分流培育,其 中,國小師資培育部分分為教大體系 與非教大體系之 4 年制教育本科、適 用於大學部與研究所之 40 學分小教 學程,以及國立臺中教大精緻師培實 驗方案;中等教育師資培育分為師大 體系與非師大體系之 26 學分中教教 程。面向網際網路的社會,學習與經 驗型塑認知理解;其次,有效掌握來 自網路的複雜資訊與知識繫於既有思 考架構與專業知識,中小學師資專業 素質影響教育品質自不待贅言。

基於 9 年國教與 3 年後中各自負 有 12 年國民基本教育不同階段之不 同任務,正視與施行教師專業分化有

其必要。其次,依據 12 年國教體制結 構,前期中等教育是國民義務教育中 之國小基礎教育的進階教育,後期中 等教育往上銜接高等教育體制,責負 提供一方面是二專或五專,甚或高教 技職體系之基礎專業教育,另一方面 是高教體系之學術預備教育,教育對 象是 6-18、19 歲者,差異性向度由生 理、心理、社會政治學到地域性文化

(見圖 8)。

有鑑於中等教育師資培育被賦予 承當前期中等教育與後期中等教育的 工作執行,加諸中小學師資學歷不斷 提升,可見未來,責負後中教師發展 問題解決或研究取向之專業素養是可 期待的。

圖 8:12 年國教教師專業 MSM

四、分析與討論

首先,教育實務操作具整體性,

幾可牽一髮而動全身,12 年國教結構

如 6-3-3 制、6-6 制或 9-3 制,能力發 展銜接連貫,階段教育功能由面廣度 試探、成就表現定向參照,到學術與 專業二元分化,其間之制度規劃與教

師專業發揮關鍵影響。

multiple Interpretations)的品質,涵蓋

2013.11.30.-12.02.。

 何 慧 群 、 許 天 維 、 永 井 正 武

(2013)。Matrix Based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從 ISM, FSM, GSM的介紹以及RSM的提案。國立臺 教學工作坊」,509-518。2013.6.8.-9.。

 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2013)。

 教育部(2011)。十二年國民基本 教育實施計畫核定本。台北:作者。

 教育部(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 教育-成就每一個孩子。20150110取自 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el No=8

 Nagai, M., & Tsai, Ch.-P.(2013).

Matrix Based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ansei Information, 4(3), 159-174.

 Warfield, J. N.(1974). Toward interpretation of complex structural modeling. IEEE Transportation Systems Man Cybernet, 4(5), 405-417.

 Warfield, J. N.(1976). Societal systems: planning, policy and complexity. New York: Wiley Inter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