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民國十一年,因為四角的點聲法在橫行書寫時很不方便,於是改為依照音高 的情形來畫記號以標記「四聲」,就是陰平:無號,陽平:ˊ,上聲:ˇ,去聲:

ˋ,加在「韻母」上面。民國九年,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決定增加「ㄜ」

母,「注音字母」由原來的三十九個,增加為四十個(引自林以通,2002)。

民國十七年,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所印行的「國音字母單張」時,將万、

兀、广三個聲母的右上角,都加上「※」的符號,表示這三個字音,在國音內是 不常用的。後來就將万、兀、广三個聲母刪掉,從此注音字母就只剩下三十七個 了。民國十九年改定「注音字母」為「注音符號」(引自白雲翔,1978)。

國語注音符號經過九十幾年的實踐,確實造福許多學子,對國語文教學具有 相當的貢獻與價值。民國八十八年,由賴明德教授主持的「國語注音符號的回顧 與展望」座談會中,邀請眾多的學者與專家,討論注音符號與羅馬拼音符號在教 學上的優勢,以及注音符號的價值性,綜合結論為:注音符號,從學理上、實驗 上,它的實用性、價值,是值得肯定的。

貳 貳貳

貳、、、注音符號之內容、注音符號之內容注音符號之內容 注音符號之內容

語音可分音節(syllable)和音位(phoneme)兩層次,每個音節是由若干音 位組合而成的(林以通,2002)。國音的音位包括聲符二十一個,韻符十六個,

調符四個,而注音符號就是紀錄音位的符號。以下便從聲母、韻母、聲調三個部

陽 平

陰平沒有符號

˙

˙

˙

˙

分作概述。

一 一一

一、、、、聲母聲母聲母 聲母

從肺臟呼出來的氣流,經喉頭和口腔時,受到發音器官某些部位的阻礙所造 成的聲音,叫做「聲」。聲韻學將字音分為兩部份:前邊叫「聲母」;後邊叫「韻 母」。語音學將口腔氣流受阻的叫做「輔音」;沒有受阻的叫做「元音」(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2007)。

國音聲母可以按「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來做分類。「發音部位」是指 發音器官發生阻礙的部位;「發音方法」是指發音的時候,阻礙的狀態程度(林 以通,2002)。另外還有兩個調節聲母發音的主要因素,一個是清音跟濁音,一 個是送氣跟不送氣。

(一)按發音部位的分類

1.雙脣音:氣流受上下脣的阻礙而成的音,如ㄅ、ㄆ、ㄇ。

2.脣齒音:氣流受下脣跟上齒的阻礙而成的音,如ㄈ。

3.舌尖前音:氣流受舌尖跟齒背的阻礙而成的音,如ㄗ、ㄘ、ㄙ。

4.舌尖音:氣流受舌尖跟上齒齦的阻礙而成的音,如ㄉ、ㄊ、ㄋ、ㄌ。

5.舌尖後音:氣流受舌尖背後跟前硬顎的阻礙而成的音,如ㄓ、ㄔ、

ㄕ、ㄖ。

6.舌面前音:氣流受舌面前跟前硬顎的阻礙而成的音,如ㄐ、ㄑ、ㄒ。

7.舌面後音:氣流受舌面後跟軟顎的阻礙而成的音,如ㄍ、ㄎ、ㄏ。

(二)按發音方法的分類

1.塞音:口腔中某兩部分發音器官,先行緊密靠攏,同時軟顎抬起,使通往 鼻腔的孔道閉塞,然後解除口腔的阻塞,氣流從口腔迸裂而出。國音中的塞音有:

(1)雙脣塞音:ㄅ、ㄆ;(2)舌尖塞音:ㄉ、ㄊ;(3)舌根塞音:ㄍ、ㄎ。

2.擦音:口腔中某兩個發音器官互相接近,把通路變得狹窄,只留下一條縫 隙,氣流從縫隙中擠出來,發出帶有摩擦成分的語音。國音中的擦音有:(1)脣 齒擦音:ㄈ;(2)舌尖前擦音:ㄙ;(3)舌尖後擦音:ㄕ、ㄖ;(4)舌面前擦音:

ㄒ;(5)舌根擦音:ㄏ。

3.塞擦音:氣流到口腔後,先受到某兩部分發音器官的阻礙,等到氣流要出 來的時候,發音器官緩慢分開,氣流從狹縫中摩擦出來。國音中的塞擦有:(1)

舌尖前塞擦音:ㄗ、ㄘ;(2)舌尖後塞擦音:ㄓ、ㄔ;(3)舌面前塞擦音:ㄐ、

ㄑ。

4.鼻音:氣流到了口腔,受到某兩部分發音器官的阻礙,這時軟顎跟小舌下 垂,通往鼻腔的孔道開放,氣流因而改從鼻腔逸出。國音中的鼻音有:(1)雙脣 鼻音:ㄇ;(2)舌尖鼻音:ㄋ。

5.邊音:氣流到口腔後,舌尖上升跟上齒齦接觸,氣流在口腔中央的通路愈 到阻礙,改由舌體兩旁邊的間隙流出。國音中的邊音只有一個:舌尖邊音:ㄌ。

(三)清音跟濁音

氣流從肺部出來,聲帶閉攏,聲門關閉,通過的氣流使聲帶發生震動,所發 出的聲音,我們稱它為濁音(voiced);如果聲帶鬆弛,聲門敞開,通過的氣流不會 顫動聲帶,所發出的聲音,我們稱它為清音(voiceless)。在國音中只有四個濁音聲 母:鼻音的有ㄇ、ㄋ兩個,邊音的有ㄌ,擦音的有ㄖ,其它的聲母都是清音。

(四)送氣跟不送氣

從氣流送出的強弱之分,我們分成「送氣」跟「不送氣」。有送氣跟不送氣 之別的聲母,通常都發生在塞音跟塞擦音兩類中,其他三類聲母(擦音、鼻音、

邊音)就都沒有送氣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