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電子師徒制相關理論

一、師徒制的涵義

師傅(mentor)一字來自於荷馬的著名史詩《The Odyssey》。故事裏的主角 Odyssey 出 發圍攻特洛依城的前夕,將兒子(Telemachus)託付給一位具有智慧和值得信任的老友

-Mentor 照顧。在 Odyssey 遠征特洛依城及隨後流浪十餘年中, Mentor 奉命教育年 幼的王子 Telemachus,且憑藉其智慧扶植王子登上王位,從此 Mentor 一詞即意味著一個 有智慧且受信任的老師或諮商者。師傅與老師間的差異,在於老師是在特定的領域中受 雇來教育學生的,師傅卻是一個付出時間與知識而不求回報的朋友(Wickman & Sjodin,

1998)。

誠如 Rogoff(1990)所言,每一個人的學習與成長自兒提時代就開始處於師徒學習關 係的環境中,藉由向他人的模仿及練習,學習技能與知識,一直到成人階段。而這種向 他人學習的對象包括父母、兄長、親戚、同儕、朋友、師長等人士。顯見學習未必一定 要透過教師才能達到目的,個人如果在生活環境中,遇有適當的人士並配合有意義的學 習設計,也可以在非正式的學習機制中提昇學習的動機、樂趣及成效,將學習融入到生 活中的任何時間與空間。而學校的教育系統中,應該也能延續這種師徒式的生活方式,

透過孩子來幫助孩子成功,而達到另一種可能的學習效果。

高美琴(2002)將歷來學者對於師徒制的定義整理如下(見表 2 - 2),綜合各家說法,

師徒制可定義為「在組織中,資深者透過教導、指導、輔導等方式的歷程,協助資淺者 成長的一種活動」。而在師徒制的功能方面,一般學者均普遍認為師徒制有職涯功能、社

會心理功能、角色楷模功能(李全福,2000;黃瓊玉,2005;Kram,1985)。

Murray-Hick &

Nugent(1971)

Ragins &

Scandura(1994)

師徒制是互動交換的過程,目的是期望藉此制度給予雙方鼓勵。

Fisher(1994) 師徒制是運用特殊的技能或知識的特定溝通系統,安排於企業師父與 被指導者之間。它的價值在於經由實行的過程中,組織與個人皆可獲

合作工作,小組解題讓他們以合作的形態執行真實世界的解題。當相互教學時,學生可 能扮演不同的角色,他們需要內化所以再活動中會實務參與。Lave & Wenger(1991)綜合 一些學者的理論提出認知師徒制六個教學方法:示範、訓練、鷹架、闡明、反思、探究。

師徒制度,是中國自古以來各行各業之傳承制度。早期強調個人的、家庭式的學習 關係,逐漸因工業革命與與教育普及等因素而式微。在現代化的工業條件下,大多數威 權式父子關係的師徒制已經被淘汰,代之以工會組織或職業教育實施的「現代學徒制

(modern apprenticeship)」,它結合教育、勞工與雇主三方關係,透過政府立法、契約、

新式訓練法、職業技術考試等制度化管理方式培養學徒。隨著知識經濟時代來臨,現代 學徒制施用範圍多侷限在現代性的技術職業行業,然在高階技術層次,需要運用思考、

探究的學習活動,則較少運用這項學習策略。為此「現代師徒制」興起,強調師傅、徒 弟雙方互蒙利益的合作、建構學習、思考、反省及雙方互動關係,許多企業界將師徒制 度應用於新進員工之教育訓練及中、高階主管之訓練,藉以傳承企業組織之組織文化、

工作內容與經驗。因而它的理念與應用受到各界重視,於是發展出許多不同模式,如電 子師徒制(e-mentoring,包括利用電話或網路建立師徒網絡)、群組師徒制(team

mentoring,如師傅群對徒弟群)、同儕師徒制(peering mentoring,如學長/學姐輔導學弟/

學妹)等以滿足特殊群體的實際需要,而這也顯現出師徒制的創新性與實用性。

我國師徒制之研究有蓬勃成長的趨勢,特別是在師資培育多元化實施新制教育實習 制度之後,有關實習輔導教師與實習教師之師徒制議題如雨後春筍一般成為研究題材;

近年來也有許多學術人口從不同專業領域關注這項議題,如教育界,李倩鈺(2002)、陳 雯宜(2002);管理界,王昭懿(2001);企業界,邱正瀚(2001)、葉乃齊(2001);資訊傳播 界,吳尹嘉(2001)等。由「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的資料推估,估計將近百來篇報告 和論文與「師徒制」有關。這些豐富的研究資料正是推動及發展多元化師徒制的支持者 與創作動力,將它們結合「網路學習/同儕教導」可以協助「電子師徒制」發展出新的策 略和議題。

有關師徒式的學習演變至今,其學習理論的取向也有所轉變,以前強調精熟,模仿,

至今著重在認知、建構與合作,主動的成分被放置在首位,過去師徒談利益,至今也談 利益,然而不同的是,以往的利益在拜師學成後的回報、饋予,現代則講求當下的互利 關係,師傅的傾囊相授,相對的也再次重整思考本身的知識脈絡與架構,甚至從徒弟的 回應中,暗示、透露另一個被忽略的的訊息。因此,尋遍百家爭鳴的學派論點,都可以 發現師徒式學習在這些觀點上展現了另一種新的詮釋。而電子師徒制的理念與精神也或 隱或現地融入在這些論說裡。

合作學習是電子師徒制互動最基本的精神,林佩璇、黃政傑(1996)在《合作學習》

中,提及合作學習的情境中教師必須放棄主導的地位,其責任在於清楚地描述教學目標,

安排環境與擴展社會互動,提供適切的學習內容,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和社會關係的 問題,故在合作學習中教師並非唯一的知識來源,教師的主要工作乃在於提供不同的方 法讓學生從不同的資源進行學習工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