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強度間歇訓練對高職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的影響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高強度間歇訓練對高職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的影響

本節配合研究目的,探討介入後對學生健康體適能的四種項目「肌肉適能、

心肺適能、柔軟度、身體組成」的影響情形。

本研究實際施測的學生為2 女 6 男,編碼代號 A、B 為女性,C 至 H 為男性。

其中 D 男因認知及動作協調能力不佳,介入至第 4 週仍無法獨立做出八組動作 中「爬蟲式、蜘蛛人及波比跳」三個動作,因此 D 男從第 5 週開始,改以平板 式替代這三個動作。以下分述學生於肌肉適能、心肺適能、柔軟度、身體組成四 項檢測項目中,前、後測的表現變化。

一、高強度間歇訓練對高職智能障礙學生肌肉適能的影響

本研究使用「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及「立定跳遠」檢測肌力及瞬發力,以 下呈現學生實施高強度間歇訓練前、後之肌肉適能影響情形,並將8 位學生與教 育部體育署體適能網站(2015)常模評定獎章等級(附錄五),及衛生福利部國民健 康署網站(2018)健康體能參考值(附錄六)進行比較,如表 4-1、4-2;肌力及瞬發 力前、後測變化量如圖4-1、4-2 所示。

表4-1

4-1 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前、後測變化量

4-2 立定跳遠前、後測變化量 (一)肌力

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學生除了 F 男及 G 男,其餘學生後測次數皆較前 測次數多,顯示對其他學生來說,肌力經由高強度間歇訓練後能獲得提升。

G 男後測僅低於前測 1 次,推測可能因分心或疲勞導致。F 男於本項測 驗之前、後測中,後測次數減少較多,參照教學日誌的記錄及課堂表現的觀 察,F 男在訓練過程中,動作擺動幅度皆較其他學生小,運動強度也較其他 人低,因此推測訓練較果較為有限,且於後測當日精神不佳、疲勞,因此屈 膝仰臥起坐次數較前測低。

由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之前、後測變化量,顯示高強度間歇訓練能提升 研究參與者之肌力。

(二)瞬發力

學生 A 女、B 女、C 男及 G 男於立定跳遠項目之測量結果,後測優於 前測;D 男、E 男、F 男及 H 男於立定跳遠項目成績後測低於前測,這四位 學生在肢體協調的動作項目較容易產生困難,受限施測立定跳遠時僅2 次機 會,因此可能尚無法掌握立定跳遠的起跳時機。

瞬發力的前、後測檢測結果,多數學生落在教育部常模中的「待加強」

範圍,因先天認知、協調因素,導致學生無法將手臂的擺盪與適當的起跳時 機互相搭配,與肢體協調與動作控制不佳有關(陳正奇等人,2009)。

半數學生於立定跳遠項目之前、後測結果各有消長,不過仍有一位學生 由評定「中等」進步至「金牌」等級,顯示高強度間歇訓練能提升研究參與 者之瞬發力。

(三)肌肉適能綜合討論

由檢測肌肉適能之項目: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及立定跳遠之前、後測變 化量,及參考教學日誌和課堂表現觀察,高強度間歇訓練能提升研究參與者 之瞬發力及肌力,與相關研究結果相符(吳建智,2016;謝丞皓等人,2018;

古沛儒,2019;游智煌,2020;McRae et al., 2012;Ekström et al., 2017)。

二、高強度間歇訓練對高職智能障礙學生心肺適能的影響

依據相關樣本 t 檢定,如表 4-4,前測與後測登階指數,顯著性 p<.05,顯 示高強度間歇訓練可提升學生之心肺適能,與高強度間歇訓練之相關研究結果相 符(成和正、陳志誠,2015;吳建智,2016;古沛儒,2019;游智煌,2020;McRae et al., 2012 ; Boer et al., 2013)。

由三分鐘登階測驗之前、後測變化量及相關樣本t 檢定,顯示高強度間歇訓 練能提升研究參與者之心肺適能。

三、高強度間歇訓練對高職智能障礙學生柔軟度的影響

以下呈現學生實施高強度間歇訓練前、後之柔軟度影響情形,如表4-5 所示;

柔軟度前、後測變化量,如圖4-3 所示。依據教育部體育署體適能網站(2015)常 模評定獎章等級,分別依性別對照網站評定數值。

表4-5

高職智能障礙學生實施高強度間歇訓練之柔軟度前、後測結果

性別 參與者 坐姿體前彎(公分)

前測 獎章評定 後測 獎章評定

女 A 31 中等 33 銅牌

女 B 9 待加強 17 待加強

男 C 33 銀牌 43 金牌

男 D 0 待加強 13 待加強

男 E 33 銀牌 30 銅牌

男 F 14 待加強 19 中等

男 G 24 中等 33 銀牌

男 H 2 待加強 14 待加強

註:獎章評定常模,百分等級20 以下為「待加強」;百分等級25 至 45 為「中 等」;百分等級50 至 70 為「銅牌」;百分等級 75 至 80 為「銀牌」;百分等 級85 至 95 為「金牌」。

4-3 坐姿體前彎前、後測變化量

學生之坐姿體前彎前、後測,雖有4 人評定為待加強,但經高強度間歇訓練 後,柔軟度除了E 男外,其餘學生柔軟度皆提升。E 男後測成績略有減少,但其 表現仍於常模平均數之上,顯示高強度間歇訓練可提升學生之柔軟度,與相關研 究結果相同(謝丞皓等人,2018)。

由坐姿體前彎之前、後測變化量,顯示高強度間歇訓練能提升研究參與者之 柔軟度。

四、高強度間歇訓練對高職智能障礙學生身體組成的影響

以下呈現學生實施高強度間歇訓練前、後之身體組成影響情形,如表4-6 所 示;體重及體脂率之變化量,如圖4-4 所示。

表4-6

高職智能障礙學生實施高強度間歇訓練之身體組成前、後測結果 性別 參與者 身高(公分) 體重(公斤) 體脂率(%)

前測 後測 前測 後測 前測 後測 女 A 161 161 49.5 50.8 28.4 24.9 女 B 160 160 71.6 76.0 45.1 43.9 男 C 172 172 83.8 88.1 29 26.6 男 D 169 169 105.7 110.3 39.3 39.7 男 E 179 179 62.1 63.5 15.1 13.4 男 F 170 170 82.0 84.3 22.4 24.4 男 G 178 178 66.0 67.8 13 13.6 男 H 173 173 56.9 58.8 15.8 14.7

4-4 身體組成各項變化量

(一)身高、體重

研究期間短,學生身高變化量不大;學生體重變化增加量介於 1.3~4.6 公斤之間,學生體重皆增加。相關研究顯示運動介入對研究參與者減重之效 果較不顯著(姚翕雅、高桂足,2013;陳瑋婷,2017),且學生處於發育期,

加上飲食攝取過多熱量,導致體重增加。

(二)體脂率

D 男、F 男及 G 男數值增加之外,其餘 5 位學生皆下降,與相關研究能 降低體脂的結果相符(Trapp et al., 2008;Sijie et al., 2012;王錠堯等人,2017;

龔琪涵,2018;謝丞皓等人,2018;吳炫政等人,2020)。其中 F 男體脂率 增加最多,對照其參與高強度間歇訓練之活動參與度,20 秒內完成之動作 次數少且動作展延度低的狀況,推測可能並無確實達到運動效果,造成 F 男體重與體脂率皆增加。

(三)身體組成綜合討論

由上述體重及體脂率之前後測變化量,顯示高強度間歇訓練能降低研究 參與者之體脂率。

第二節 高職智能障礙學生對高強度間歇訓練之滿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