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高等教育發展階段與教育報酬率相關研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第二節 高等教育發展階段與教育報酬率相關研究

壹、 高等教育的發展階段

1900 年開始,全球進入了高等教育發展擴張的階段,於 1900 年代約有五 十萬的人口接受過高等教育,僅佔同齡人口的百分之一。經過大約百年的時間 到了 2000 年,全球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成長了兩百倍,約過一億的人口接受過高 等教育,占全球人數的百分之二十(Banks, 2001)。Vandycke (2001)認為,影響高 等教育發展的因素有三,分別為:1.國民所得:當人民平均國民所得越高時,

越有機會可以接受高等教育。2.族群:國家政策會針對弱勢族群給予一定就學 機會的保障。3.區域:針對不同區域的地方會給予不同程度的資源,資源越豐 富的區域所能獲得的教育機會越高。高等教育擴張的主要目的在於維持社會的 公平性,教育可以最有效的解決人民所得不均衡的問題。

全球高等教育發展趨勢帶動了各地教育改革的歷程,想要成功有效的執行 教育改革,必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就做為改革核心,並協調與統整課程、評 鑑、人事、行政和財政等教育措施,找出最適合學校的教學與行政策略,達成 預定的教學目標(許添明,1998)。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化知識經濟爆裂和 新自由主義經濟市場時代的來臨,許多國家的高等教育體制都在經歷高等教育 擴張的階段。Trow(1973)在探討歐洲與美國的高等教育制度後,根據不同年齡 層的在學率(enrolment rate)將高等教育擴張分成三個階段包括:菁英型(elite)、

大眾型(mass)與普及型(universa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

以下根據 Trow(1973)的高等教育擴張三階段分別對美國與臺灣的高等教育 發展進行分析:

一、 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

美國高等教育發展同樣歷經了「菁英型-大眾型-普及型」三階段。1862 年以前的美國高等教育為菁英階段,強調接受教育為少數貴族的特權,為身份 地位的象徵,實施的是貴族式博雅教育。高等教育機構為當時美國人民維持及 獲取社會地位的手段,透過教育區分上流社會與普羅大眾(王順平,2008),於 此階段大學的就讀率不及美國總人口數千分之一。

19 世紀 60 年代到 20 世紀 60 年代中期美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透 過莫里爾法案(Morrill Act)宣布美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莫里爾法案旨在促進美 國農業技術教育發展,規定聯邦政府依照每州參加國會的議員人數撥給每人 3 萬英畝土地,並將這些贈地所得的收益在每州至少資助開辦一所農工學院,主 要講授有關農業和機械技藝方面的知識,為工農業的發展培養所需的專門人 才。大眾化階段利用教育培養國家所需的專業人才,於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 經濟與科技競爭劇烈、戰後人口數量大幅增加等因素使人民認為高等教育不再 是特權,並將高等教育視為解決社會問題的重要手段。

1960 年代末期以後,美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當時民權運動對於社 會思想產生了重大影響,對高等教育而言,強調機會均等,人人教學平等。然 而美國高等教育雖在學率之提升進入普及化階段,但其就學情況不甚平衡,少 數民族包含非裔美洲人、拉丁美洲人完成高等教育比例偏低,為美國未來高等 教育發展需改善之現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

二、 臺灣高等教育的發展

臺灣高等教育發展藉由兩次教育改革的變動後,大致上的架構已經定型,

但是不管是臺灣還是世界各地,經濟發展趨勢都是隨著整體環境在變動。根據 文獻研究,吳佾其(2007)將臺灣高等教育發展分為五個時期,文獻統整歸納 如下:

(一) 草創停滯期 1945-1959 年(菁英階段)

1949 年中央政府遷臺時,全臺灣僅有四所高等教育機構,為國立臺灣大 學、省立臺北商專、省立臺中農專與省立臺南工專(胡歐蘭,2007),學生總數 五千餘人(王順平,2008),社會上僅有少數菁英可以接受高等教育。

(二) 成長期 1960-1972 年

1960 年代,由於政治與經濟趨近於穩定,國內社會對於技術勞動力有迫切 需求,因此政府開始重視高等教育發展,促進高等教育機構成長。

(三) 整頓限制期 1973-1987 年(大眾化階段)

此時期高等教育發展趨向分化,成長數量也較為緩和,國家仍以經濟發展 需求為導向培育高等教育人才。高等教育較具功利性及工具性色彩。1976 年根 據教育部「中華民國教育統計」高等教育粗在學率2達 15.4%,臺灣高等教育於 此時期進入了大眾化階段。

2 2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定義,高等教育在學率為受高等教育之學生數與 18 至 21 歲人口總數之比

率,高等教育在學率還可以區分為粗在學率與淨在學率。

高等教育粗在學率:

高等教育學生人數

高等教育相當學齡人口數× 100 高等教育淨在學率:

高等教育相當學齡學生人數

高等教育相當學齡人口數 × 10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1

(四) 開放擴充期 1988-1993 年

臺灣於 1987 年宣布解嚴,社會民主意識逐漸崛起,在國內經濟持續成長、

人民薪資報酬與生活素質提升之下,對於高等教育參與及需求意願相對增加。

(五) 多元變革期 1994 年迄今(普及階段)

從 1994 年開始,臺灣高等教育發展進入了四一零教育改革的階段,根據行 政院教育改革委員會(1996)的總諮議報告書說明,四一零教育改革的目標為 矯正體制中的弊病,並建立新的秩序與價值,主要有四點,包括:1.達成現代 化教育的目標;2.滿足個人與社會的需求;3.邁向終身學習的社會;4.促成教育 體系的改造。從以上四點可得知,此次教育改革一項重要的目標是希望可以達 到教育鬆綁的理念,也是就是進行高等教育擴張的歷程,包含解除針對教育的 一些不當管制,促進教育體系現代化、重整中小學教育行政政策與教學、鼓勵 高等教育多元化與放寬私人教育限制等。

1994 年開啟臺灣教育改革至今二十年歷程,台灣的高等教育機構從 1994 年的 130 所到 2014(最新)年持續增加為 159 所。根據教育部最新的統計數 據,臺灣高等教育粗在學率已於 1999 年達到 50.52%,高等教育淨在學率也於 2004 年達到 53.20,臺灣高等教育發展進入了普及階段。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3

灣高等教育在學率(粗在學率、淨在學率)變化趨勢圖。

World Bank (2015)教育統計資料庫統計了 248 個區域至 2012 年的高等教育 淨在學率,扣除資料不完整及數據明顯有誤差的區域,在剩餘的 50 筆資料中顯 示出各個國家的高等教育在學率都呈現成長趨勢。下圖 2-2 呈現了 World Bank 統計包含低收入國家、中等收入國家、高收入國家、OECD 國家與世界整體於 1994 年至 2012 年的高等教育在學率發展趨勢,從圖中可得知全世界的高等教 育在學率都在穩定的成長中。

圖 2-1 1994 年至 2013 年臺灣高等教育在學率(粗在學率、淨在學率)變化趨勢圖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2013)。中華民國教育統計民國 102 年版。臺北市:教育 部。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高等教育粗在學率 高等教育淨在學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4

圖 2-2 World Bank 全球 1994 年至 2012 年高等教育淨在學率變化趨勢

資料來源:World Bank (2014). 2014 World Bank Development Indicators. Retrieved from : http://data.worldbank.org/news/release-of-world-development-indicators-2014

教育主要可以增加勞動生產力與薪資報酬收入,而人力資本的培養更與國 家發展有顯著的關係。近期臺灣人口的變遷與社會風氣觀念的變化,導致教育 市場呈現高學歷勞動者過度飽和的現象,也就是過度教育問題。此現象不斷持 續延續,是否會影響到勞動者教育報酬率成為了一個疑問。透過教育報酬率的 計算可以知道教育對於個人與國家經濟的影響情況為何,所以本研究將分析教 育改革二十年來教育報酬率之變化趨勢,以利瞭解受到高等教育發展教育政策 擴張下的高等教育報酬率影響。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 Low income Middle income High income

OECD members World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5

貳、 高等教育發展的影響

教育改革已實施整整二十年,薛承泰(2004)認為政府雖然於 1994 年成立

「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並於兩年後的總諮議報告書當中提到促進高等教育鬆 綁等政策,主張除研究型大學外,高等教育容量應繼續增加,以及高等教育學 府的類型和功能多元化;可是政府制定教育改革政策時並沒有注意到學齡人口 結構的變遷。

現今人口成長趨勢與二十年前已大不相同,少子化效應直接衝擊了教育市 場。在人口數量與結構變化影響之下,對一個國家或是地區的經濟發展以及勞 動力供給都會產生巨大的改變與影響(涂肇慶、原新,2002)。人口結構的構成 早在數十年前已經形成,政府的政策制定與規劃亦會影響未來的人口結構變 化,人口結構的變化不只包含年齡與性別結構,還包括婚姻家庭、教育程度、

行業別、職業類別等變項。在現今知識經濟的時代,人力資源取代了能源資源 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而其中影響人力資源素質最重要的因素即為教育

(佟新,2000)。教育讓國家發展和社會變化得以繼續前進,而受高等教育讓人 口素質提升,可以使得人口階層產生流動與變化。

表 2-4 為 1994 年至 2013 年各級學生學校結構之教育結構圖表,圖 2-3 為 1994 年至 2013 年高等教育機構占總教育結構比例之趨勢變化圖。臺灣人口結 構顯現出少子化與高齡化的趨勢,因此人口結構對於高等教育的發展與分配將 會產生巨大衝擊。從圖 2-3 表 2-4 中可得知,雖於前期高等教育機構呈現穩定 成長趨勢,但在入學率逐漸抵達頂峰的情形下,造成後期於勞動市場中高學歷 勞動者市場飽和的現象,高等教育機構也面臨招生危機,並開始出現了機構縮 編現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6

表 2-4

1994 年至 2013 年各級學生學校結構之教育結構圖表 學年 總計 幼兒

國小 國中 高中 高職 專科 大學 以上

其他

1994 100.00 4.46 38.53 22.32 4.66 9.93 7.18 6.47 6.44 1995 100.00 4.60 37.72 22.14 4.89 10.02 7.55 6.82 6.26 1996 100.00 4.54 37.27 21.59 5.16 10.02 7.95 7.37 6.09 1997 100.00 4.44 36.68 20.68 5.60 9.80 8.35 8.13 6.31 1998 100.00 4.58 36.63 19.35 5.98 9.45 8.67 8.89 6.45 1999 100.00 4.44 36.77 18.26 6.33 8.91 8.72 10.25 6.33 2000 100.00 4.58 36.32 17.53 6.72 8.06 8.38 12.22 6.19 2001 100.00 4.60 35.96 17.48 6.93 7.06 7.60 14.58 5.80 2002 100.00 4.49 35.67 17.79 7.13 6.32 6.46 16.61 5.53 2003 100.00 4.47 35.52 17.78 7.31 6.05 5.37 18.22 5.27 2004 100.00 4.41 35.06 17.81 7.62 6.07 4.30 19.64 5.08 2005 100.00 4.22 34.44 17.88 7.91 6.23 3.40 20.97 4.95 2006 100.00 3.82 34.02 18.01 7.93 6.35 2.91 21.94 5.02 2007 100.00 3.66 33.46 18.18 7.91 6.48 2.55 22.74 5.03 2008 100.00 3.59 32.47 18.43 7.87 6.71 2.28 23.61 5.04 2009 100.00 3.59 31.45 18.72 7.96 7.00 2.14 24.24 4.89 2010 100.00 3.70 30.60 18.52 8.07 7.30 2.07 24.99 4.74 2011 100.00 3.91 29.98 17.97 8.27 7.54 2.08 25.74 4.51 2012 100.00 9.18 27.43 16.87 8.04 7.38 2.03 25.04 4.03 2013 100.00 9.22 26.69 17.12 8.09 7.42 2.09 25.60 3.76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2013)。中華民國教育統計民國 102 年版。臺北市:教育 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7

圖 2-3 1994 年至 2013 年高等教育機構佔總教育結構比例之趨勢變化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2013)。中華民國教育統計民國 102 年版。臺北市:教育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2013)。中華民國教育統計民國 102 年版。臺北市:教育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