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坡地崩塌與土石流勘災成果及災因分析

5.9 高雄縣

5.9.1 勘災結果

高雄縣主要勘查區域為台 20 線、台 27 線、高雄 184 縣道,以下即 為高雄縣各地之勘災結果:

1. 寶來二號橋

台 20 號公路寶來二橋號路段,荖濃溪北岸道路上邊坡,及路基大範 圍崩塌,其長度約為 60 公尺,如照片 5-1 所示。路面堆積土石雖已清理,

但該邊坡地質脆弱且坡度陡峭,故行車時仍須注意。

照片 5-1 台 20 線寶來二號橋段荖濃溪北岸災損情形

2. 台 20 線高中檢查哨

台 20 號公路,約於高中檢查哨北方 200 公尺處,道路下邊坡遭洪水 沖刷,路基下陷長達 60 公尺,路面開約有 8 公分,如照片 5-2、5-3 所 示。目前已設置警告標誌,路面尚未修復,僅可單線通車。

照片 5-2 台 20 線高中檢查哨北方 200m 道路災損情形

照片 5-3 台 20 線高中檢查哨北方 200m 道路災損情形

3. 綠茂橋

台 20 號公路,綠茂橋西岸野溪出口下游河岸,該處坡面極為陡峭,

加上水流沖刷坡趾,造成大範圍的坡面崩塌,且大量之鬆散土砂淤積於 溪床中,如照片 5-4 所示,應注意於下次豪雨來襲時可能產生二次災害。

4. 台 20 號公路 85~93.5K

台 20 號公路 85~93.5K 路段,此路段邊坡陡峭、岩性脆弱,加上過

第五章 坡地崩塌與土石流勘災成果及災因分析

114

大的雨量,致使多處邊坡破壞,土石覆蓋道路,其中 89K 處路基流失約 有 60m 較為嚴重。如照片 5-5、5-6 所示。

照片 5-4 台 20 線綠茂橋西岸災損情形

照片 5-5 台 20 號公路 85~93.5K 沿線災損情形

照片 5-6 台 20 號公路 85~93.5K 沿線災損情形

照片 5-7 台 20 號公路塔拉拉魯夫隧道路段災損情形

5. 塔拉拉魯夫隧道

台 20 號公路,塔拉拉魯夫隧道路段,其南方位於荖濃溪南岸上有一 野溪匯入,該野溪上游有大面積的崩塌,谷口部分土砂流出,如照片 5-7

第五章 坡地崩塌與土石流勘災成果及災因分析

116

所示,由於上游土砂來源量豐厚,故應注意大量土砂匯入荖濃溪時,對 主河道可能產生的影響。

6. 台 20 號公路 96k+400

台 20 號公路 96k+400 處邊坡,坡高約 60m、坡度 60~69 度,下邊 坡遭荖濃溪流沖刷,導致路基陷落,上邊坡則因風化層崩落而造成破壞,

如照片 5-8 所示。

照片 5-8 台 20 號公路 96k+400 道路災損情形

7. 台 20 號公路 96k+450

台 20 號公路 96k+450 處邊坡,坡高 53m、坡度 50~59 度。上邊坡 地形高陡,大部份為風化土層崩落,並雜夾岩塊造成護欄破壞。由於該 地區之地下水豐富,故研判此處災害應為,降雨導致邊坡崩積土層之含 水量增加,及風化板岩遇水後節理面間的摩擦力降低導致不穩定之崩 落;下邊坡破壞則同為溪流彎道沖蝕路基,導致路基掏空。災損情形如 照片 5-9、5-10 所示。

照片 5-9 台 20 號公路 96k+450 受災情形

照片 5-10 台 20 號公路 96k+450 受災情形

8. 拉法阿勒吊橋

台 20 號公路 101k+500,位於拉法阿勒吊橋的下游處,上邊坡因雨 水沖刷導致沖蝕溝破壞;下邊坡則因為河道過灣,邊坡位於溪流攻擊坡 面而導致護坡沖刷破壞,路基滔空流失,如照片 5-11、5-12 所示。

第五章 坡地崩塌與土石流勘災成果及災因分析

118

照片 5-11 台 20 號公路 101k+500 災損情形

照片 5-12 台 20 號公路 101k+500 災損情形

9. 台 20 號公路 109k+50 旁野溪

台 20 號公路 109k+50 處,野溪雖經整治,但大雨夾帶土石沖刷而 下,使排水涵洞遭土石阻塞,土石漫流於路面堆積阻礙通行,野溪於路 面形成地表漫流,沖刷路面造成路面破壞,如照片 5-13、5-14 所示。

照片 5-13 台 20 號公路 109k+50 災損情形

照片 5-14 台 20 號公路 109k+50 災損情形

10. 台 20 線 113k

台 20 線 113k 段邊坡,坡度超過 50 度,此處原為大面積之掛網植生 護坡,但因風化土層厚,降雨後土壤含水量達到飽和,單位重增加導致 下滑,如照片 5-15、5-16 所示。且坡底有溪流通過,在降雨時溪流量增 加,沖刷坡趾土石,掏空坡趾。

第五章 坡地崩塌與土石流勘災成果及災因分析

120

照片 5-15 台 20 號公路 113K 路段災損情形

照片 5-16 台 20 號公路 113K 路段災損情形

11. 台 20 線 126k+600

台 20 線 126k+600 處有小型凹漥邊坡,降雨時匯集雨水,沖蝕表層 崩積土,且下方之岩盤亦相當破碎,降雨沖蝕造成一寬度約 15m 之路基 流失,另附近地表亦出現張力裂縫,推測該沖蝕溝崩壞範圍有擴大之可 能性,災損狀況如照片 5-17、5-18 所示。

12. 台 27 號公路 6K 處新發段

台 27 號公路 6K 處新發段,荖濃溪西岸向上游延伸 2km 區段中,

有多處崩塌,其中有二處規模較大,即圖 5-33 中的1號及2號位置。

照片 5-17 台 20 號公路 126K+600 路段災損情形

照片 5-18 台 20 號公路 126K+600 路段災損情形

第五章 坡地崩塌與土石流勘災成果及災因分析

122

圖 5-33 台 27 號公路 6K 受災區位示意圖

在1號位置產生大規模之崩塌,且上游部份區域仍有不安定土方,

於豪雨來襲時可能再度下滑,由於下方有諸多保全對象:民宅、道路及 輸配管線,因此須注意持續監測。另2號位置與上述之情況雷同,唯該 處野溪已進行整治,防砂壩建於其中,後續防災作業應對該壩進行清淤。

災損情況如照片 5-19、5-20、5-21 所示。

照片 5-19 台 27 號公路 6K 受災情形

照片 5-20 台 27 號公路 6K 受災情形

照片 5-21 台 27 號公路 6K 受災情形

第五章 坡地崩塌與土石流勘災成果及災因分析

124

13. 東溪大橋

台 27 號公路 9K+500 處,東溪大橋遭洪水沖毀,其下游 700 公尺處 護岸,因位處溪流攻擊岸,及上游另有支流匯入增加溪水流量,故計有 200 多公尺長的河岸,遭溪流沖蝕損毀,災損情況如照片 5-22、5-23 所 示。

照片 5-22 台 27 號公路 9K+500 災損情形

照片 5-23 台 27 號公路 9K+500 災損情形

14. 台 27 號公路 20K+200~+915 段

台 27 號公路 20K+200~+915,位於荖濃溪的攻擊邊坡段,原有路面 採混凝土擋土牆作為路基防護,但遭溪水沖刷後擋土牆基底掏空、牆面 翻覆,使得後方路基遭沖刷,如照片 5-24、5-25、5-26 所示。據現地狀 況研判,遭沖刷破壞之路基為填方路基,尚存路段基底則為岩盤,因為 未被完全掏空。依據公路總局之資料顯示台 27 線里程數 20k 之前的路 段,計有 700m 以上之路基被溪水沖刷破壞殆盡。

照片 5-24 台 27 號公路 20K+200~+915 災損情形

照片 5-25 台 27 號公路 20K+200~+915 災損情形

第五章 坡地崩塌與土石流勘災成果及災因分析

126

照片 5-26 台 27 號公路 20K+200~+915 災損情形 15. 台 27 號公路 24k+290~+400 段

台 27 號公路 24k+290~+400,位於濁口溪的河岸處。主要災因為道 路位於溪流攻擊岸,因溪水沖刷掏空道路下邊坡擋土牆的基底,造成長 約 27m 之路基流失,附近路面亦出現與道路方向平行之張力裂縫,顯示 擋土牆倒塌之影響範圍有擴大之趨勢,如照片 5-27、5-28 所示。

照片 5-27 台 27 號公路 24k+290~+400 災損情形

照片 5-28 台 27 號公路 24k+290~+400 災損情形

16. 高雄 184 縣道 43~45 K 路段

高雄 184 縣道 43~45 K 路段,沿線正進行路面施工,於敏督利颱風 侵台期間尚未完工,豪雨造成邊坡破壞,土石滑落覆蓋路面,現多已清 除無阻通行,如照片 5-29 所示。

照片 5-29 高雄 184 縣道 43~45 K 災損情形

第五章 坡地崩塌與土石流勘災成果及災因分析

128

17. 高雄 184 縣道 49K

高雄 184 縣道 49K 處西北方,紅禾林坡地沿陵線產生淺層崩塌,如 照片 5-30 所示,情況雖不嚴重,但由於該處陡峭,且下方有民宅及農地 等保全對象,故需注意其活動情形,以降低災害損失。

18. 高雄 184 縣道 55K

高雄 184 縣道 55K 處東南方,荖濃溪東岸野溪上游有少許崩塌,並 有土砂流出,如照片 5-31、5-32 所示,該處向下游方沿線 1km 左右,有 三處大小不等的河岸側向沖蝕,導致邊坡破壞。

照片 5-30 高雄 184 縣道 49K 處之西北方紅禾林地災損情形

照片 5-31 高雄 184 縣道 55K 處東南方河岸災損情形

照片 5-32 高雄 184 縣道 55K 處東南方河岸災損情形

5.9.2 災因分析

道路上邊坡破壞,災因大多為豪雨使土層含水量急速增加,導致土 層強度弱化而發生崩坍。

1. 多數整治過之崩塌邊坡因欠缺適當的縱橫向截排水規劃,及水力消能 設計考量,導致坡面漫地流(Overland Flow)沖刷邊坡造成崩塌。

2. 於河床平緩的區域,若道路相鄰河岸而行,常有路基遭主流沖刷之 虞,因此除建議清除河中沙洲淤積,建造挑流丁壩群,以整理河道,

使主流路遠離凹岸外,並建議以加勁土堤作為道路路基。於主流逼向 外彎(凹岸)對路基造成沖蝕處,除構築挑流丁壩群外,可再施作第二 護堤,以阻隔主流對路基之沖刷力。

3. 省道台 20 線自梅山以上至埡口路段,雖地處高海拔且人煙稀少,但 卻是全線破壞最嚴重之區域,維護費用極高。因此建議政府綜合各方 意見,評估降低服務水準或休養生息數年之可能性,一方面可讓邊坡 自然穩定,一方面可減少人力及物力之浪費。

第五章 坡地崩塌與土石流勘災成果及災因分析

13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