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齡者之行為特性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基礎

2.3 高齡者之行為特性

一般來說,隨著年紀的增長會伴隨著生理機能的退化、心理層面的改變,而 這些改變將可能影響到高齡者之交通安全[39]。本節將針對高齡者之生理特性、

心理特性、及人格特質來做回顧,並分析其中對於高齡者交通安全有影響之因素 來做分析,以作為後續問卷設計、模式建構之參考。

2.3.1 高齡者之生理特性

人的生理特性相當多,而且往往會伴隨著年紀的增長而造成生理機能的退 化,衍生出許多問題,而其中視覺、聽覺、行動能力是對交通安全影響最大的生

理特性之一。[39][68]

(一)視覺

視覺是影響交通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年齡是影響視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常見的視力問題有以下幾種:

(1)白內障

白內障是因水晶體混濁,導致視力障礙的一種疾病。在正常的情況下水 晶體是透明的,當光線透過角膜後,須經水晶體的拆射,才能將影像清晰的 呈現在視網膜上。由於眼球水晶體的供血機能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衰退,水 晶體的透明度便會日減。這也是病患大多為老年人的原因。老年性白內障是 一種老化的現象,隨著年齡的增加,水晶體會慢慢發生硬化、混濁的情形,

據統計資料顯示,國人白內障罹患率,五十歲以上有 60%,六十歲以上有 80%,

七十歲以上則高達 90%以上,所以老年性白內障可說是老年人很普遍的疾 病。在美國,每年至少有四十萬以上的病人因白內障而接受手術。

白內障早期的症狀可能有視力模糊、色調改變、怕光、眼前黑點、複視、

晶體性近視等,晚期症狀則為視力障礙日深,最後只能在眼前辨別手指或僅 剩下光覺視力。

由於水晶體的病變造成白內障的產生,使得高齡者對於看到的影像會產 生模糊,而無法正確的作出判斷,尤其是在使用交通設施時,影像模糊無法 正確判斷事物對於安全是相當危險的一件事情。

(2)老花眼

許多人一過四十歲以後,就隱約地感覺到對『小字體越來越看不太清 楚』,因為原來能隨著所看之影像的不同距離,作好自由伸縮的水晶體,隨 著年齡變大,使『水晶體本身硬化或睫狀肌收縮功能降低』,導至水晶體逐 漸硬化而不易伸縮,看近距離事物時,水晶體變厚能力差,使近的東西難以 集中焦點,就看得比較吃力,這就是老花的開始。年齡越大,老花的現象愈 明顯。

老花造成高齡者對近物看不清楚,這對於高齡者的交通安全是一潛在危 險,高齡者可能會因為老花造成對標線、標誌、號誌等交通指標會有所誤解,

造成容易發生交通意外。

(3)青光眼

青光眼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之一,眼內有一清澈的液體在流動,稱為前 房液,前房液不斷由睫狀突產生;經前房隅角排出,若前房液之產生和排出 不平衡時,將使眼壓增高,當眼壓超過視神經所能忍受的範圍,造成視神經 受損及視野的缺陷,即稱為青光眼,一般正常眼壓為 21mm hg 以下。

青光眼是會影響視野乃至於視力喪失的眼疾,而高齡者一旦罹患此疾 病,將造成其眼睛的視野變小。在交通安全上,視野小的人較一般人無法感 受到附近的交通環境,對於左右來車較不易注意到,故往往容易涉入於交通 意外事故之中。因此青光眼對於高齡者之交通安全為一重要之影響因素之一。

視覺隨著年紀增長而衰退除了造成高齡者對於靜態、動態事物的判斷與視覺 範圍等功能降低,對於高齡者之平衡能力也有影響到。Sheldon(1963)[23]指出,

老年人的姿勢穩定度比年輕人差,且閉眼後差距更明顯,研究顯示老年人過度依 賴視覺以維持平衡,一旦視覺回饋改變,老年人無法經由調整重新獲得平衡,相 反地,年輕人可以快速選擇可靠的感覺資訊來維持平衡,所以穩定度較高。

Woollacott 等人(1986)與Peterka 和Black(1990)[23][40]均發現55歲或60 歲以 上老年人的姿勢穩定度明顯比年輕人差,此差異受感覺回饋改變的影響極大,尤 其是視覺,當視覺改變時,老年人的姿勢穩定度大幅降低,顯示感覺整合能力隨 年齡增加而減弱。

「高齡者」由於視覺的退化,產生許多的副作用,故造成其在使用交通設施 時,潛在的危險性也較一般人來的大,因此相關單位在規劃高齡者之交通安全的 時候,視覺退化的特性必須要被考量進去。

(二)聽覺

聽覺與視覺相同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退,然而在使用交通設施時,有很 多資訊都是來自於聽覺,故聽覺退化對於交通安全有一定的影響程度。

聽覺退化的原因包括外耳道皮膚、肌肉的彈性下降,有時耳道會塌陷造成測 量聽力時的不準確性。少數是由耳垢栓塞、耳硬化症、慢性中耳炎等外耳及中耳 的問題引起外,其他絕大部分的問題出在內耳耳蝸毛細胞或聽神經的一種良性的 生理退化現象。此種聽力退化的現象乃是緩慢而生,患者本身往往並不自覺。

老年人聽力退化,最典型的狀況是開始逐漸遺漏高頻率的聲音,且多半兩側 皆有相同狀況,年齡愈大,退化愈嚴重,一般而言,男性的聽力比女性差。且在 環境中有噪音時,雖然聽得到東西,但容易聽不清楚,或無法了解其意義。

除了聽覺退化造成聽力受損之外,內耳器官萎縮也會使平衡感失調,致使老 人容易跌倒而造成傷害。Shumway-Cook 與Woollacott(2000)[27]指出平衡感良 好的老年人,若失去本體感覺訊號,平衡控制就變差;而平衡不佳的老年人,增 加聽覺訊息,平衡控制就會改善。

聽覺相較於視覺對交通安全的影響不是那麼的大,但是對於高齡者來說,其 影響則是不容忽視。聽覺的退化造成高齡者對於外界危險的警訊反應較慢或是根 本感受不到,如對於汽車喇叭聲、平交道警告號笛等訊息反應較慢,讓其潛在危 險也會因此而提高。

(三)行動能力

人的行動能力(移動速度)會隨年齡增加而逐漸降低,另外慢性疾病(如心 臟疾病、高血壓關節炎、痛風與骨質疏鬆症)也使得高齡者在使用交通設 施上有許多的限制,如不能做出太過激烈的動作,然而目前的交通號誌時相 設計均以一般人的反應及步行速率為標準,致行動較遲緩的老人在穿越車道數較 多或流量較大的交叉路口時,通常無法在綠燈時間內走完全程,產生高度的危險 性。

高齡者由於視覺與聽覺方面衰退,故其注意力較不能集中,且反應能力也降 低。而其注意力較不能集中,使得他們無法注意到交通環境之衝擊或是管制設 施的意義,故也引起了錯誤的決策,而導致危險的發生;而其反應能力的下降,

故使他們對交通環境不能在及時的時間內反應,故也引起了動作無法配合。

2.3.2 高齡者之心理特性

除了生理特性之外,心理特性的變化也造成了高齡者不同的交通行為,進而 影響到其交通安全。如同生理機能一樣,心理機能也同樣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功 能衰退。其中與交通安全影響較大的心理機能有記憶力、注意力、洞察力。[39][68]

(一)記憶力

記憶是一種心理活動,是人腦對客觀世界反映的一種功能。隨著年紀變老,

人腦的記憶功能會起變化。在記憶力方面,遠期記憶,也就是以前保留下來的記 憶內容多半能夠維持久遠;近期記憶能力則會變差,亦即學習新事物的能力會下 降。

記憶力減退是老化後的正常現象,其實減退是輕微的,常常對一些無關重要 的事情容易遺忘,而對於一些重大事件,卻無記億減退的表現。但人老了之後,

對記憶減退十分敏感,並且存有恐懼心理,以致加劇了記憶力的改變。

有些較嚴重的記憶衰退則是因為疾病的因素,如老人癡呆症,只要是輕微的 就會出現健忘的症狀,且此類疾病是隨著年齡增長而罹患機率增高的。

(二)注意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使得對於事物的注意力會逐漸降低,高齡者會易於受到外 界不相關的資訊影響到,造成注意力無法集中,往往會錯失重要關鍵的資訊。尤 其是當高齡者處於如此複雜的交通環境中,更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干擾,忽略了眼 前所面對到的危險,常常在這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是最容易發生意外的。另外,

根據研究指出注意力的不集中也會造成對事物的記憶力降低。

(三)洞察力

老年人對於複雜資訊的處理能力會逐漸衰退,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而發生 交通意外事故。此外,老人處理事物較不果斷,尤其是在面對大量或複雜的資訊 時,會有判斷時間較長與決策困難的現象。

由於上述心理機能的退化,致使老人在運輸行為決策方面會傾向保守,行走 路線及活動地點會傾向於選擇熟悉、習慣的路線;由於對陌生的、新的運輸設施 或環境改變會存有不安全感,產生畏懼而也不敢去嘗試。

2.3.3 高齡者之人格特質

老化除了使得生理及心理機能衰退之外,也會對高齡者之人格特質產生變 化,形成獨特異於其他族群的特質。因此在規劃高齡者之交通安全議題時,人格 特質的特性也是要被考量進去的。

(一)固執性

高齡者由於覺得自己已經經歷了許多的事物,面對大量且複雜的資訊時,會 依照自己過往的認知,直覺地做出決策,對於交通安全有一定的影響程度。也由 於在個性上變得較固執而無法變通,故不易因為外在環境的改變去更改自己既有

高齡者由於覺得自己已經經歷了許多的事物,面對大量且複雜的資訊時,會 依照自己過往的認知,直覺地做出決策,對於交通安全有一定的影響程度。也由 於在個性上變得較固執而無法變通,故不易因為外在環境的改變去更改自己既有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