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黃帝的始祖與共祖形象

第四章 黃帝形象產生、演變與流傳問題的分析

第一節 黃帝的始祖與共祖形象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黃帝形象產生、演變與流傳 變與流傳的幾項課題

第一節 黃帝的始祖與共祖形象

我以「歷史心性」指稱某一社會中人們理解、記憶及敘述歷史的一種 文化概念,表現在人們對歷史「起源」的敘事上。在此文化概念或心 理構圖下,人們循一定模式去回憶或建構「歷史」起源(歷史記憶與 歷史敘事);……在一種歷史心性中,我們分辨哪些「過去」是重要且 值得紀念的「歷史事件」,哪些是「歷史」,或只是「神話傳說」。186 這是王明珂對歷史心性所下的定義。如何透過研究歷史心性,來剖析黃帝 成為華夏始祖或共祖的過程呢?簡而言之,他認為現代中國境內的祖先故事,

大致可以區分成兩種歷史心性下的產物,前者他稱為「弟兄祖先歷史心性」,

其敘事傾向是:

一、 歷史起源於幾個兄弟祖先,且經常不知其名。

二、 故事中有現在、過去之分別,但無線性、量化之時間觀念。

三、 「起源」中的血緣與空間資源區分直接延續至今,無遷移、征服造 成變化。

四、 「空間資源」關係與「血緣」關係密切結合,故事沒有提到其他人 群。

後者則叫做「英雄祖先歷史心性」,其敘事傾向是:

一、 歷史起源於一位有名有姓,且有事蹟的英雄聖王。

二、 事蹟被安排在線性、量化之時間中。

三、 敘事中有征服、遷徙等事件,因而此「歷史」強調外來的血緣與空 間資源記憶。

四、 此敘事中「空間資源」與「血緣」分離。共存一「空間」的人群,

不一定有「血緣」關係。

五、 在規劃或表述人群資源關係上,涉及血緣以外的因素。

「弟兄祖先歷史心性」的敘事無線性、量化之時間觀念,它與 Mircea Eliade

186 王明珂,〈族群歷史之文本與情境──兼論歷史心性、文類與範式化情節〉,頁 9。

刊──新世紀神話研究之反思》(台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2010),頁 155-156。

188 王明珂,《英雄祖先與弟兄民族:根基歷史的文本與情境》,頁 46-4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而生商。』商者質殷號也。文王之先為后稷。后稷亦無父而生。后稷 母為姜嫄。出見大人蹟而履踐之。知於身,則生后稷。姜嫄以為無父。

賤而棄之道中。牛馬避不踐也。抱之山中。山者養之。又捐之大澤。

鳥覆席食之。姜嫄怪之,於是知其天子。乃取長之。堯知其賢才,立 以為大農。姓之曰姬氏。姬者本也。詩人美而頌之曰:『厥初生民。』

深修益成。而道后稷之始也。」……天命難言。非聖人莫能見。舜、

禹、契、后稷皆黃帝子孫也。黃帝策天命而治天下,德澤深後世。故 其子孫皆復立為天子。是天之報有德也。人不知以為氾從布衣匹夫起 耳。夫布衣匹夫,安能無故而起王天下乎?其有天命然。193

褚少孫應該傾向支持五帝三王同出一源,是以他開宗明義反對聖人無父說。他 兼採感生神話,其意應該在調和聖人無父的感生神話,與聖人有父的〈三代世 表〉間矛盾的意思。為什麼要調和兩者?吞鳥卵與履大人跡的神話收錄在《詩 經》中。《詩經》作為五經之一,享有崇高的地位。這使褚少孫陷於兩難:他 傾向支持五帝三王同出一源,但如因此否定感生神話,則有違背聖人之意的嫌 疑。所以,他回應張長安只好服膺「信以傳信,疑以傳疑。故兩言之」的古訓,

先言明聖人不能無父,卻不針對記載感生神話的《詩經》內容加以駁斥,雖然 調和二說,斧鑿痕跡還是很明顯。換句話說,他必須堅持聖人皆有父,又不可 以否定《詩經》的感生神話,這是很難兩全的。

非人之物能夠經由感生的過程生人,現今的學界大致都能接受初民有用此 解釋人類起源的可能性。始祖之感生神話產生的時間,可能更早於以某位聖王 為氏族始祖之父的神話。194黃帝的氏名為軒轅,本來可能也是一種具有感生能 力的圖騰。195經感應出生的孩子,與他父親之間有無血緣關係,甚至他有無父 親,都很成問題。不同感生過程生下的孩子,他們之間的關係更難稽考。漢代 部分學者傾向聖王或始祖仍然由父母結合所生,可解釋成他們思考漸趨理性,

或者將神話轉化為歷史。如果借用王明珂的說法,也可解釋為他們比較願意相 信:歷史起源於一位來歷可考的英雄聖王。張長安與褚少孫有這番問答,顯示 彼時以〈帝繫〉與〈三代世表〉為代表的世系,與以《詩經》為後盾的感生神 話之間正在競爭,還沒有任何一方取得壓倒性勝利。

在此,我們就本論文第二章第一節稍作回顧。按徐旭生的意見,以黃帝為 代表的禘祭對象,乃是氏族分化以前,原屬氏族的英雄;分化以後,則成為分

193 (漢)司馬遷,(日)瀧川資言考證,《史記會注考證‧三代世表》,頁 873-876。

194 王震中,《商族起源與先商社會變遷》,頁 14-16。

195 李宗侗,〈炎帝與黃帝的新解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9:6(台北:1969),

頁 31-32、34-3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黃帝形象產生、演變與流傳問題的分析 ‧43‧

支氏族所紀念的神祇。而在氏族分化之後,商、周之交,各氏族祭祀本族神祇 之餘,始有受多氏族祭祀的「超氏族神」出現,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周初人有「上 帝」的觀念。有虞氏、夏后氏祭祀黃帝,商人祭祀舜,以及周人祭祀帝嚳,徐 旭生認為是氏族分化後的結果。196既然已知黃帝同受有虞氏、夏后氏的祭祀,

而周人首領與疑似本出於夏后氏的莘國有婚姻關係,197是否有可能在商、周之 際,除上帝之外,黃帝也從氏族神向「超氏族神」轉變,並且成為〈三代世表〉

中五帝三王同出一源的基礎?

如果王震中、徐旭生、王明珂對共祖演化過程的推測,都能夠成立,我們 就能從更宏觀的視野,檢視「超氏族神」和共祖成形的過程:

一、 氏族始祖誕生是一個事件。無論是父母所生,或是無父的感生神話,

都是氏族成員對這起事件的解釋。分析它們產生的時間,後者可能早於前者。

二、 氏族分化之後,分支出去的氏族將原屬氏族的英雄當作神祇祭祀。

所以,從同一氏族分支出去的氏族,有可能祭祀相同的英雄。氏族分化是歷史 事實,或記憶中曾經發生的事件。然而,如何界定分支氏族與原屬氏族英雄之 間的關係,則屬於當時人對歷史或記憶的解釋。

三、 商、周之交,「超氏族神」產生,或部分的氏族神向「超氏族神」的 方向演變。此時雖然有跨氏族的國家組織存在,但是氏族組織並未解散,氏族 神與「超氏族神」同時存在,他們之間不一定存在明確的上下關係,是以兩者 皆得以配天祭祀。如果「超氏族神」也具有祖先神的身分,祂與各個氏族的世 系如何聯繫、是多少氏族的共祖,是當時人對歷史的解釋。

四、 從戰國晚期至於秦漢,以黃帝和炎帝為華夏絕大多數姓氏共祖的意 見,逐漸登上主流地位。伴隨這種意見的流行,一個共通的英雄祖先歷史故事,

被愈來愈多人接受為歷史的一部份──儘管不同版本的故事之間,情節不盡相 同。

上述的第三與第四類現象,都發生在政權交替的時候,大概不是純屬巧合。

「超氏族神」產生於商、周的原因,可能就是社會和政治上出現空前強大的組 織的反映。198《史記》主張五帝三王同出一源,既是書寫司馬遷所認知的歷史 事實,也反映他試圖為當下的統一現狀提出合理解釋的努力。研究歷史不光是 解釋過去,也是解釋自身當下處境的行為。我們也可以說,撰寫《史記》的工

196 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頁 280-283。超氏族神,意思是受兩個以上氏族祭祀的神 祇。

197 這裡指周文王與太姒,見 Edwin G. Pulleyblank, “JI 姬 and Jiang 姜: the Role of Exogamic Clans in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Zhou Polity,” 9-10.

198 (澳)劉莉著,陳星燦譯,〈中國祖先崇拜的起源和種族神話〉,頁 12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作與秦、漢王朝之興起脣齒相依。199以《史記》為首的一系列正史形成一種「文 類」,促使更多基於類似歷史心性的文本被撰寫,歷史心性則藉由文本傳播而 得到延續。200

我們也不能忘記,仍然有許多人被歸類為「黃帝子孫」或「炎黃子孫」的 過程沒得到交代──那些屬於華夏,位居社會中下層,甚至連姓氏也沒有的人 群,以及不屬於華夏的族群,他們如何與黃帝發生關係?後者被轉化為黃帝的 後裔,可能是英雄祖先歷史從華夏中心向邊緣擴散所致。201在此,我想將心力 聚焦在華夏普遍得姓與追溯祖源的關聯,至於非華夏與華夏之間的轉化過程,

礙於篇幅有限,恕不能多加討論。

在本文第二章第二節,曾指出在周封建貴族的認知中,辨姓與追溯祖源是 一體兩面之事。如果排除貴族後裔,則我們對當時無姓之人所知甚少,更不清 楚他們如何記憶自己的家系。姓氏隨時代普及為大致趨勢,但是細節並不明朗。

只能概觀地說,晚至唐朝,華夏基層社會都不一定人人有姓。即使有姓,仍不 等於自動取得黃帝子孫的身分。王明珂主張自戰國以降,經由攀附,在「血緣」

記憶或想像上,可與黃帝聯繫上的人群逐步往政治地理的,與社會性的華夏邊 緣擴張。此過程跟隨姓氏普及化而發生,且姓、氏逐漸混淆,有別於西周以前 之情形。取得姓氏有利於攀附。202試舉西漢大將軍霍光,與東漢丞相曹操為例,

便可見其端倪。

〈三代世表〉末尾,褚少孫回答張長安問聖人有父、無父之後,插進一段 歌頌霍光的文字,其中有一句說:「漢大將軍霍子孟名光者,亦黃帝後世也。」

其根據是霍姓起源於周武王之弟霍叔,周人始祖后稷就是黃帝後世。203西周末 年以降動亂頻仍,沒落的王孫公子不勝枚舉,這種情形為後代攀附者提供很大 的方便。至於世上霍姓之人是否皆為霍叔之胤,不可考。霍光之父不過一名縣 吏,因為私生子霍去病的緣故得以發跡,說不上出身富貴。204說來有點諷刺,

其根據是霍姓起源於周武王之弟霍叔,周人始祖后稷就是黃帝後世。203西周末 年以降動亂頻仍,沒落的王孫公子不勝枚舉,這種情形為後代攀附者提供很大 的方便。至於世上霍姓之人是否皆為霍叔之胤,不可考。霍光之父不過一名縣 吏,因為私生子霍去病的緣故得以發跡,說不上出身富貴。204說來有點諷刺,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