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中文部分

牛惠曼(2003)。國家圖書館遠距學園簡介。民國 92 年 4 月 17 日,取自:

http://www.ntl.gov.tw/publish/suyan/51/34.htm。

王以仁(1993)。台灣地區社區互動狀況調查報告。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印行。

王佩蓮(2002)。學校結合社區落實學校本位課程。台灣教育,615,15-26。

王政彥(2002)。英國學校與社區的互動關係及其對我國學校社區化的啟示。教 育資料集刊,27,211-238。

王秋絨(1997)。社區教育模式與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古秋平(2003)。國小二年級應用社區資源的「藝術與人文」課程與教學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 東。

台灣師範大學社教所(1998)。社區資源在教育上的運用- 深坑溯溪分組研究,

未出版,台北。

石進祥(2007)。結合創新擴散理論與 UTAUT 模式以探究影響教師採用數位學習 平台因素之研究。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

光復書局大美百科全書編輯部編譯(1990)。大美百科全書。台北:光復書局。

余安邦(2002)。社區有教室:九年一貫課程與社區學校化的實踐。教育研究資 訊,10(3),29-48。

吳宗立(1999)。學校與社區關係的經營。中等教育,50,6。

吳明隆(1998)。電腦焦慮的性質及其評量工具的介紹,教育部。

吳彥慶(2006)。以 Web2.0 精神發展之搜尋平台具備要素之研究。世新大學資 訊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美珠(2002)。資源運用與教學。台灣教育,615,38-47。

吳娟娟、許錦碧(1993)。學校辦理社會教育之基本策略-社會資源之運用。中 等教育雙月刊,44(1),84-87。

吳啟騰(2002)。環境教學資源之運用與教育。台灣教育,615,27-32。

吳清山(1996)。學校行政。台北:心理。

呂若瑜(1994)。我國國民小學社會科課程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 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呂祝義(1994)。國民中學學校環境、社區環境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高雄師 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祝義(1994)。國民中學學校環境、社區環境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

195

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宗派(2000)。探討社會資源之開發與管理原則。社會發展季刊,89,53-61。

李宗派(2000)。系統理論在社會工作之應用。社會發展季刊,89,156-166。

李建興(1995)。學校應成為社區文化堡壘。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

學校社區化,9-16。台北:師大書苑。

李清培(2002)。Web Services 之規劃策略與設計模式-企業觀點(二部曲: 服 務導向的應用程式架構),NET 研究室專欄。

李連順(2000)。國中生活科技線上測驗系統發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 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雅蕙(2006)。數位教材管理平台服務品質、滿意度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 彰化縣教學資源交換平台為例。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 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 何(1990)。國語活用辭典。台北:五南。

周淑卿(1999)。論九年一貫課程的「統整」問題。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 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展望,53-78。台北:揚智。

林奇賢(1998)。探路者 : 國民小學全球資訊網輔助學習系統,98 全球華人計 算機教育應用大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241-248。

林明地(1999)。學校與社區關係。載於王如哲、林明地、張志明、黃乃熒、楊 振昇合著:教育行政,183-222。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林明地(2002)。學校與社區關係。台北:五南。

林威伸(2006)。企業研究發展與專利權間之遞延效應,私立東吳大學會計研究 所,未出版,台中。

林珍瑩(2002)。科技學習網之建置與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 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振春(1997)。如何協助社教機構員工了解所在社區的資源。載於林勝義主編:

社教機構營運問題與對策。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 學系。

林振春(1997)。社區與學校結合的模式與做法。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15,

23-25。

林振春(1998)。學校在社區終身學習體系建構中的角色與做法。中華民國成人 教育學會主編:中華民國終身學習年國際終身學習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320-340。

林振春(1999)。社區終身學習的困境與展望。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

社區終身學習,29-45。台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1999)。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林清江(1986)。教育的未來導向。台北市,台灣書店。

林勝義(1995)。學校辦理社會教育- 理論與實務。台北:師大書苑。

196

林新德(2002)。Flash MX Action Script 遊戲製作大師。台北:學貫行銷股 份有限公司。

姚佳君(2005)。高屏地區音樂教師社區資源運用之調查。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音 樂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洪榮昭、劉明洲(1997)。電腦輔助教學之設計原理與應用(增定一版)。台北:

師大書苑。

倪國寶(2004)。台北市國小教師運用社區資源進行鄉土教學之調查研究。台北 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徐 薇(1999)。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運用社區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國立花蓮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實務部分。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高強華(1997)。創造學校與社區互動新境界。中等教育,48(6),3-12。

張之傑和黃台香主編(1986)。百科大辭典。台北:名揚出版社。

張幸愉(1994)。國民小學運用社區資源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國恩(2003)。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民國 92 年 4 月 17 日,取自:

http://www.ntnu.edu.tw/csd/kao/kao8/6issues/1-3.htm 張添洲(2005)。學校本位實務課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張新松(1983)。國民中學利用社區資源的途徑。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經昆(2003)。社區有教室課程典範轉移-以淡水清水祖師廟課程設計為例。

載於歐用生、莊梅枝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活化課程領導,

147-171。台北市: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張碩玲(民 90)。台北市國民小學與社區資源共享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 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豐雄(1993)。系統分析與設計。台北:松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教育部(1995)。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編委會(1981)。重編國語辭典。臺北:商務印書館。

梁茂森(1990)。學校與社區關係之探討。教育文粹,19,69-81。

許文忠(2003)。台灣偏遠地區國民中學社區資源運用之研究。致遠管理學院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已出版,台南。

陳任廣和楊義明編譯(1989)。英漢教育辭典。台北:五洲出版社。

陳其南(1996)。社區營造與文化建設。理論與政策,10(2),109-116。

陳信宏(2006)。影響在知識管理平台上進行知識分享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資 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冠仲(2006)。整合獎勵機制與註記系統的線上知識分享平台應用。國立成功

197

大學電腦與通信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奎熹(1995)。學校與社區的關係。教師天地,76,18-21。

陳昭秀(1995)。網路化電腦輔助合作學習之使用者界面設計研究。國立交通大 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美芳(1994)。如何有效運用校外資源,以有效推展資優教育。載於張蓓莉、

蘇芳柳主編:中等學校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實務手冊。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陳峰津(1972)。杜威教育思想之研究。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陳益興(1992)。我國社會教育析論。台北:五南。

陳素紅(2004)。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以一所國小「社區有教室」方 案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 琦(2006)。信息技術平台在社區資源整合中的應用。民國 95 年 3 月 29 日,取自中國科技 http://Tech.HeyHot.com 。

陳慧娟(1998)。情境學習理論的理想與現實。教育資料與研究,25,47-55。

彭駕騂(1972)。國校社會科教材教法。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曾兆興(2004)。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運用社區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

曾憲雄、李允中、陳德懷(2001)。網路教學系統平台與內容標準化規劃書。新 竹:交通大學。民國 92 年 4 月 17 日,取自:

http://rss.cis.nctu.edu.tw/refdata/網路教學系統平台與 內容標準化規劃書.pdf。

湯志民和王馨敏(2000)。學校建築與社區空間資源共享之探討。載於中華民國 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二十一世紀的學校建築與設施,

163-184。台北: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梅英(1997)。學校社區化-舊觀念?新口號?教育資料與研究,15,2-8。

黃世孟、李永展(1996)。國民學校與鄰近社區資源共享模式之研究。台北:中 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

黃永和(1999)。課程統整的理論與方式之探討。新竹師院學報 12,231-260。

黃光雄(1996)。課程與教學。台北:師大書苑。

黃明祥(1986)。管理資訊系統。台北:松崗電腦圖書公司。

黃政傑(1995)。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政傑(1996)。重建學校與社區的教育關係。載於桃縣文教,3,16-18。

黃政傑(1999)。課程教學之變革。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譯瑩(1999)。從課程統整的意義與模式探究九年一貫新課程之結構。公教資 訊,3 (2),19-37。

楊文雄(1987)。系統理論和系統方法的概念在教育行政上的應用。教育學刊,

198

7,32-70。

楊奇勳(2008)。互動式華語文數位學習平台之整合與開發。南台科技大學資訊 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台北:明文。

楊昭瑾(2002)。推展教育公關,整合社會資源-不愛出風頭,也別過度保守。

國語日報,91.10.24.第 13 版。

楊昭瑾(2002)。與居民博感情-整合社區資源,創造學校特色。國語日報,

91.10.31 第 13 版。

楊龍立(2001)。學校為本課程-設計與探討。台北:五南。

葉維彰(1998)。結構化系統分析與設計。台北:松崗電腦圖書公司。

董大偉(2003)。ASP.Net 程式設計徹底研究。台北:文魁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詹麗足(2002)。資源運用與教學。台灣教育,48-53。

廖信彥(1999)。Active Server Pages 應用大全(兩冊),博碩文化 甄曉蘭(2001)。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台北:元照。

趙一葦(1998)。當代教育哲學大綱。台北:正中書局。

歐用生(1989)。國小社會科教學研究。台北:師大師苑。

歐用生(1989)。國小社會科教學研究。台北:師大師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