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量表編製

壹、國小學童網路遊戲成癮傾向量表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編製適合國小學童使用的「網路遊戲成癮傾向量表」,為求量表 的項目元素具有代表性,研究者於編製過程中分析國內外相關論述與研究結果,並考量國 小學童答題的耐性、經驗與語文能力。於量表初稿編製後,考驗其信度與效度,以完成正 式量表。本量表內容分為四部分,茲分述如下:

一、基本資料與家庭背景

第一部分為受試者基本資料的調查,調查項目係參考文獻分析所得之結果,即與網路 遊戲成癮相關聯之因素。

1. 性別:二項式變數,分為男、女兩組,其數值定為男1、女0。

2. 家庭狀況:分為單親、隔代教養或寄養、以及雙親三類,其數值依序定為3、2、1。

3. 與家人相處情形:分為不和諧、普通、和諧三類,其數值依序定為3、2、1。

4. 家庭社經地位:家庭社經地位的評估是採用A. B. Hollingshead設計的「兩因素社經地 位指數(Two Factors Index of Social Position)」,其計算方式亦採用其研究結果如表 3-5所示。分群方式為不等距分群,依受試學童父母教育程度及職業別,進行加權計算 求得指數,再依此指數將社經地位分為五個等級(池青玫,2006),其數值依序定為 5~1。

表3-5

社經地位加權計算與等級分類表

計算方式 分數範圍 等級

52-55 第一級 41-51 第二級 30-40 第三級 19-29 第四級 職業等級×7+學歷等級×4

11-18 第五級 資料來源:池青玫,2006(研究者整理)

5. 父母的職業:依高級專業及行政人員、專業及中級行政人員、半專業及一般性公務人 員、技術性工人、半技術性及非技術工人等五個項目劃分,其數值依序定為5~1。

6. 父母的教育程度:區分為研究所畢業、大學(專科)畢業、高中或高職畢業、國中畢 業、與國小畢業等五級,其數值依序定為5~1。

7. 父母的管教方式:分為放任、民主、與嚴格,其數值依序定為3、2、1。

8. 零用錢:在正式施測樣本回收後,利用SPSS的等級觀察值,將樣本依零用錢金額進行 分群。

9. 家中有電腦且可連上網路:二項式變數,此題旨在瞭解學童網路及電腦的使用便利 性,1代表家中有電腦且可上網,0代表家中無電腦或有電腦但無法上網。

二、網路遊戲實際使用情形

第二部分為網路遊戲的實際使用情況,因實際使用時間為影響成癮與否的關鍵,因此 使用時間亦可納為量表項目,並將使用時間視為本研究「網路遊戲成癮診斷子量表」之外 的另一效標。研究者在預試時發現,國小學童在網路遊戲的使用時間上,研究者原採開放 式問題,讓學童自行填答每週使用網路遊戲的平均時數,但預試時卻發現學童有作答上的 困難,無法自行界定每週使用網路遊戲的平均時數,故設計「平均每星期使用網路遊戲次 數」和「平均每次使用網路遊戲時間」兩個選項,以勾選的方式讓學童方便作答,並將此

兩個選項的數值乘積定義為「網路遊戲使用時間指數」。根據廖顯能(2002)的研究結果 顯示,每天使用2個小時以上較容易網路遊戲成癮;而楊東震、吳政仲(2003)的研究則 發現,每天使用超過4小時者有顯著的成癮現象。但因使用時間難以訂出絕對精準的數值,

因此研究者參考兩位學者的研究結果,將「平均每次使用網路遊戲時間」設定為「不到1 小時」、「1~2小時」、「2~3小時」、以及「超過3小時」,其數值依序為1~4。「平均每 星期使用網路遊戲次數」則設定為「1次」、「2次」、「3次」、「4次」、「5次」、以 及「超過5次」,其數值依序為1~6。

此外,研究者引用吳篤衡、徐照麗(2009)編製的研究工具,作為本研究的「網路遊 戲成癮診斷子量表」。此量表旨在測量已有使用網路遊戲的學童之成癮情形,透過「網路 遊戲成癮診斷子量表」的測量結果,可以幫助研究者釐清網路遊戲成癮與未成癮的學童,

在「國小學童網路遊戲成癮傾向量表」的得分上是否有差異,以作為本研究之主要效標。

「網路遊戲成癮診斷子量表」採用Likert四點式設計方式,選項分為「完全符合、大部分符 合、有點符合、不符合」,計分時分別給予3分、2分、1分、0分。施測方式採自陳法,得 分愈高表示受試者在網路遊戲成癮的症狀愈明顯。

三、國小學童網路遊戲成癮傾向量表

第三部分為國小學童網路遊戲成癮傾向量表,量表內容分為「網路遊戲使用動機」及

「使用者人格特質」兩部分,其題號分配如表3-6所示。網路遊戲之使用動機以「好奇心」、

「自我肯定」、「匿名陪伴」、「逃避歸屬」、「社交、人際溝通暨社會學習」、「休閒 娛樂」以及「電腦能力」等七項指標為依據來編製試題。使用者人格特質部分,參考莊耀 嘉、李雯娣(2001)所編製之「兒童性格自評量表」為藍本編製而成,人格特質類型僅使 用與網路遊戲成癮相關之「神經質」與「負向支配性」二項指標。量表採用Likert四點式量 表設計方式,選項分為「完全符合、大部分符合、有點符合、不符合」,計分時分別給予 3分、2分、1分、0分。施測方式採自陳法,得分愈多表示受試者在網路遊戲成癮的可能性 愈高。

表3-6

國小學童網路遊戲成癮傾向量表題號分配表

類別 項目 題號

好奇心 1、6、18、36

自我肯定 2、3、13、21、32、33 匿名陪伴 8、9、10、11、17 逃避歸屬 7、14、22、31 社交、人際溝通暨社會學習 5、19、20、34、35 網路遊戲使用動機

休閒娛樂 4、12

負向支配性 15、16、23、24、30 使用者人格特質

神經質 25、26、27、28、29

貳、預試之實施

本研究之量表經由研究者與指導教授討論檢視後完成預試卷,進行第一次預試,以確 認量表語意、用字遣辭等是否符合學童之語文經驗,完成修正後再作第二次預試。為確認 量表之可行性,研究者以台中縣陽光國民小學(化名)高年級學生為樣本範圍,每次抽樣 五年級兩個班、六年級兩個班,共四個班級120名學生進行預試,此數量乃根據Comrey

(1973)之建議,因研究母群體具有相當同質性,變項數目不多,故樣本數量可以介於100 到200之間。

預試卷於2008年11月23日完成,並商請三位學歷與資歷均優的國小高年級導師(表3-7)

幫忙進行預試卷之專家效度,三位導師分別給予以下建議:

1. 職業類別填答方式不易理解,填答過程容易產生問題(TA971124)。

2. 父母管教方式需稍加解釋,以幫助學童釐清(TA971124)。

3. 學童應該不知道父母學歷,可能會造成很多漏答情形(TB971124)。

4. 部分題目敘述宜再精簡並調整用詞,否則學生可能連題目都看不懂(TC971124)。

5. 題目有點多,學生可能會寫到不耐煩(TC971124)。

根據上述建議,研究者針對量表敘述方式逐一檢視,並請兩位高年級學生就其對題目 內容認知做出簡單的詮釋,以檢驗學童對題目的認知與研究者是否相同。完成題目文句敘 述的審視後,再修改職業類別的填答方式,並對管教方式做了簡單註解,隨後由兩位高年 級學生測試其對填答方式的理解是否無誤。至於學歷方面的問題,則於填答時請各班級導 師幫忙處理。而關於題目多寡的問題,研究者決定於預試完成後再一併檢視。

表3-7

進行專家效度之國小教師背景資料

教師代碼 任教年資 最高學歷

TA 7 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

TB 9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

TC 10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

參、預試之結果

第一次預試旨在瞭解受試者對語意及填答方式的問題,以修正量表內容。第一次預試 於2008年12月2日完成,此次預試發現下列問題:

1. 「基本資料部分」之作答方式不易理解:部分受試者表示不瞭解「基本資料部分」的 填答方式,研究者隨之修正其作答方式,使之更為明確。

2. 隨便作答:量表選項原採Likert五點式量表設計,但受試者因懶於作答,而採勾選中間 選項的策略,因此研究者修改量表為Likert四點式量表設計。

3. 作答的耐性:量表題目含基本資料及網路遊戲成癮診斷子量表共100題,受試者在作 答期間明顯不耐煩,甚至有學生表示後半部題目幾乎亂選,為解決此問題,研究者精 簡量表題目,避免學童一接觸量表即感到排斥。

4. 語意不清:針對受試者在作答過程中之發問內容,研究者針對語意不清或造成混淆的 部分加以改進。

5. 對於網路遊戲使用時間,學童有作答上的困難,研究者以選項式問題取代原有的開放

式問題。

完成第一次修正後,研究者針對第一次預試觀察與記錄,修正量表內容與填答方式,

於2008年12月9日進行第二次預試。然後依據第二次預試所得結果,來進行項目分析、信 度、效度之考驗。以下就「國小學童網路遊戲成癮傾向量表預試卷」與「網路遊戲成癮診 斷子量表」之項目分析以及信、效度分別說明之。

一、國小學童網路遊戲成癮傾向量表 1. 項目分析

項目分析部分,本研究計算各題與量表總分的相關性,作為個別試題同質性之檢驗,

優先刪除相關係數低於.3之題目。接著進行極端組檢驗(comparisons of extreme groups),

將所有受試者在量表上的總得分,區分出前27%的高分組與後27%的低分組,以獨立樣本t 檢定求出決斷值CR,刪除低鑑別度之題目,並佐以平均數,作為偏差量參考數據。

最後,由於心理測驗是由一系列問題所組成,在這些項目的背後可能存在多個不同的 主要成份或因素(邱皓政,2007),本研究採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來判斷個別項 目與相對因素的關係,排除因素負荷量低於.3的不當試題。

根據表3-8的結果顯示,題號第2題不如預期理想,雖然因素負荷量在標準以上,但同 質性檢驗的相關係數僅.298,未達.3以上的篩選標準,故決定予以刪除。題號第19題的平 均數僅.43,惟其相關係數及因素負荷量皆在.3的篩選標準以上,故予以留用。

根據表3-8的結果顯示,題號第2題不如預期理想,雖然因素負荷量在標準以上,但同 質性檢驗的相關係數僅.298,未達.3以上的篩選標準,故決定予以刪除。題號第19題的平 均數僅.43,惟其相關係數及因素負荷量皆在.3的篩選標準以上,故予以留用。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