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AHP 層級序分析法處理步驟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37-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2 AHP 層級分析法說明

3.2.4 AHP 層級序分析法處理步驟

AHP 層級分析法應用處理複雜問題時,大致可包含下列步驟:

24

圖3.3 AHP 層級分析法流程圖 資料來源:【15】

一、確定問題與最高準則的定義;

確立最高目標,分析各種可能解決對策、方案,並運用群體腦力激 盪法(brain stormaig)或德菲法(dephi method),彙整專案學者的意見,將 影響問題的評估準則(criteria)、替選方案(alternatives)等要項逐一列出。

二、建立層級結構:

AHP 層級結構是由目標(Goal)、評估準則(Criteria)、方案(alternatives) 等要項構成、運用AHP 層級分析法需先行建立階層,用來決定不同層級 之隸屬關係,並藉由階層關係發揮評估分析功能,AHP 可將影響系統因 素分解成數個群體,再將每個群體區分為數個相對應的子群體,持續逐 一分層,便可建立系統全部的層級結構。AHP 層級結構圖,如圖 3.4。

(一) 最高層級表示評估的最終目標。

確立問題與最高準則 建立層級關係結構 層級因素對比評估

建立層級比較矩陣

計算層級矩陣最大向量與最大特徵向量 一致性檢定(CI≦0.1)

評估參考方案 是

整體一致性檢定(CR≦0.1)

25

(二) 盡量將重要性相近似的要項方在同一層級。

(三) 層級內的要項不宜太多,按 Saaty 建議最好不要超過七個,如果超 出可再分一層級,避免影響層級的一致性。

(四) 各層級的要素,應力求具有獨立性,若産生相依性(dependence),可 分別將獨立性與相依性各自分析後,再合併二者分析。

(五) 層級中最低層的要項即為替代方案。

圖3.4 AHP 層級分析結構圖 資料來源:【5】

三、建立成對比較矩陣;

當完成建構層級後,接下來就是對每一層級各個要素,進行要素間 的兩兩比較(某一層級的要素,是以上一層級某一個要素作為評估基 準),建立「成對比較矩陣」。假設若有 n 個要素時,則必須進行 n(n-1)/2 個成對比較。

在進行成對比較時,所採用AHP 評估尺度的基本劃分,包括「同等 重要」、「稍微重要」、「重要」、「相當重要」、「非常重要」等五項,並賦 予1、3、5、7、9 衡量值外,再加上介於相鄰尺度之間的強度,賦予 2、

評估項目A 評估項目

B 評估項目

C 評估項目 D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問題與最高準則

評估目標

(第一層)

評估要素

(第二層)

評選方案

(第三層)

26

4、6、8 衡量值,共計區分為九個尺度,尺度內容與意義,如表 3.1。

表3.1 AHP 評比尺度定義及說明表

評比尺度 定義 說明

1 同等重要 兩方案具同等重要之項獻度 3 稍微重要 經驗與判斷稍微傾向某一方案

5 重要 經驗與判斷強烈向某一方案

7 相當重要 實際顯示非常強烈喜好某一方案 9 非常重要 有足夠證據肯定絕對喜好某一方案 2,4,6,8 相鄰尺度之中間值 需要折衷值時

資料來源:【5】

建立 AHP 層級評估要項之成對比較矩陣後,首先各層級內有要素 A1、A2、A3、…、An,經兩兩相比後,可求得成對比較矩陣數值,如 圖3.5 所示,其中a 表示之意,係指評估準則ij a 因素與i a 因素,經兩兩j 比較後所得到的交叉比較值。其表示管理者對評估準則a 因素與i a 因素j 的重視度。

[ ]

aij

A=

⎥⎥

⎥⎥

⎥⎥

⎥⎥

⎢⎢

⎢⎢

⎢⎢

⎢⎢

1 )

/ /(

1

1 1 1

) / /(

1

/ /

1

1 2 1 2

1 2

1 1

2 1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另外,有關成對矩陣具有下列五項性質;

(一) 矩陣 A 對稱元素相互間為倒數關係,即Aij =1/Aij

(二) 矩陣 A 的所有元素均為正值,且對角線兩側之要素互成倒數 (reciprocal),因此亦稱為「正倒值矩陣」(positive reciprocal matrix)。

(三) 成對比較矩陣 A 的秩(rank)為 1。因為每一列皆為第一列的常倍數,

所以其特徵λi

(

i =1,2, ⋅⋅⋅⋅,n

)

中,只有一個非零,其餘均為零,而非零

27

的特徵值以λmax表示。

(四) 矩陣 A 具有正的特徵值,其中最大的特徵值λmax所對應的等徵元素 也都為正值。

(五) 矩陣 A 的對角線和為 n。從特徵值的特性得知特徵值的和也為 n,

故λmax =n,所以決策判斷前後若具有一致性(consistency),其特徵 值必須等於n。。

其次,為檢定成對比較矩陣A 是否符合一致性的要求,必須求出權重與 最大特徵值λmax,計算方式如下;

(一) 權重

( )

W : ij

依成對比較矩陣,可以計算出特徵向量或優勢向量(priority vector),即權重分配,計算方式如下;

= =

=

⎥⎦⎤

⎢⎣⎡

⎥⎦⎤

⎢⎣⎡

= m

i

m ij m

ij

a a

Wij

1

/ m 1

1 J /

m 1 1 J

II II

其中m 表示評估準則個數。

(二) 最大特徵值

(

λmax

)

即是將成對比較矩陣A 乘以已計算出的權重Wi,可得到一個新 的向量W ′i,再將所有數值加總求算數平均數,即可計算出λma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 ij

n ij

n n

n n

W W W W

W W W W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2 1 2 1

1 2 1 2

1 2

1 1

2 1

1 )

/ /(

1

1 1

1 )

/ /(

1

/ /

1

公式:λmax =

( ) (

1/n × W1′/W1 +W2′/W2 +⋅ ⋅⋅+Wn′/Wn

)

28

四、一致性檢定;

為評估管理者前後判斷是否一致,必須對成對比較矩陣做一致性檢 定。Saaty 建議用計算每一階層的一致性指標 C.I.(consistency index)與一 致性比率C.R.(consistency ratio)來判斷矩陣的一致性。

(一) 一致性指標

( )

C.I. :

計算公式:C.I.=

(

λmaxn

) (

/ n−1

)

C.I.=0時,表示問卷填寫者對評估因素前後判斷具有一致 性,而沒有矛盾之處,而C.I.≦0.1 時表示誤差在可容許的範圍內。

(二) 一致性比率

(

C.R.

)

計算公式:C.R.=C.I./R.I. .

.I

R 為一隨機指標(random index),依據 D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與 Wharton shool 進行研究,由評尺度 1-9 所產生的正倒值 矩陣,在不同的階數(order)下,產生不同的 C.I.值,稱為隨機指標,

如表3.2。

表3.2 隨機指標表

M 1 2 3 4 5 6 7 8 R.I. 0.00 0.0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M 9 10 11 12 13 14 15 R.I. 1.45 1.49 1.51 1.48 1.56 1.57 1.59

資料來源【14】

C.R.≤0.1時,則可以認為所有評估過程達到一致性。

五、選擇適當方案優先順序。

管理者完成各層級要素間的權重值計算後,便可進行整體層級權重 計算。如整體層級結構可通過一致性檢定,即可依各替代方案之加權數 值高低來選定最終目標的替代方案。

29

計算公式:總加權值=

WiYij

其中,i= 1 ⋅⋅ ⋅⋅n,(共有n 個決策因素) m

j = 1 ⋅⋅ ⋅⋅ ,(共有m 個替代方案)

W =表示第 i 個決策因素之權重值 i

Y =表示第 j 個替代方案第 i 個因素所獲得的評估值。 ij

3.3 德菲法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37-4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