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Copied!
10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題目:無線射頻辦識系統導入國軍軍品管理可 行性之研究

Study for feasibility of military materiel management by adopting th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系 所 別:科 技 管 理 研 究 所 學號姓名:E09403026 陸 仲 平 指導教授:李 友 錚 博 士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七月

(2)
(3)
(4)
(5)

i

無線射頻辨識系統導入國軍軍品管理可行性之研究

學生:陸仲平 指導教授:李友錚博士

摘 要

無線射頻辨識是運用無線電波(RF)自動識別物件的辨別技術,透過無線 射頻辨識(RFID)讀取機、電子標籤、主電腦等三者結合而成為一個辦識系統

。目前 RFID 系統已成為二十一世紀重大科技技術,在企業與一般民眾日常 生活的應用上已經非常廣泛。然而現行國軍軍品管理作業,仍依賴人工作業

,國軍在持續人力精簡與組織變革政策推動下,使得後勤管理單位在人員持 續精減下,在軍品管理上已産生諸多缺失,由其在高危險軍品,例如彈藥、

化學儀器等裝備,存在軍品資訊不明、倉儲方式錯誤等許多潛在風險,致常 因不可預期因素,而一再肇生重大危安事件,影響社會安全。

本論文在探討藉由無線射頻辨系統導入,解決國軍軍品管理問題,透過 文獻探討與焦點團體訪談,探討導入架構,並藉由AHP 層級分析法、德菲法 分析關鍵因素與次關鍵因素,進行建構可行性評估模式研究,包括實務性、

效益性、系統性、時效性等四大構面與十八項評估要項,並將各構面與要項 區分重要、尚重要、普通重要等三個等級,作為導入過程中評估項目重要性 的參照。

本論文最後提出導入可行性評估模式及研究改進建議與結論,得到無線 射頻辨系統導入軍品管理可行性模式,使後勤管理單位在人力精減下,可達 到有效管理軍品。藉由本論文所建構導入模式,將可提供國軍後勤管理單位

,未來導入無線射頻辨識系統良好參考。

關鍵詞:無線射頻辨系統、軍品管理、AHP 層級分析法、德菲法

(6)

ii

Study for feasibility of military materiel management by adopting th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tudent : Chung-Ping Lu Advisor : Dr. Yu-Cheng Lee

Abstract

The RFID is the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utilizing radio frequency (RF) to automatically identify items by combining the RF identification reading device, an electronic tags and a main frame computer together. The RFID, a significant technology in the 21st century, become more popular and commonly used in the business and people’s daily lives. Under the policy of organization restructuring and manpower reducing, the inadequate number of personnel resulted in the default of military materiel management, such as the error storage of ammo and chemical equipment, the invisible information, etc. And then the risk of unsafe and the factors of unexpected are increased. This caused the crisis disaster was happening sometime.

This study is researching the method of resolving the problems about military materiel management by adopting RFID, whose possible setting-up plan will be worked out by referring to literature reviews and interviewing particularized groups, and also talking about how to us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Delphic methods to analyze main and secondary key factors for figuring out the feasible evaluation way from 4 main aspects, practically, efficiency, system, and productivity, also 18 important evaluation items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n, the results are further classified into three levels, the important, secondary important and ordinary ones, which will serve as the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assessing the feasibility of setting up RFID.

Finally, this study offers the suggestions and conclusions of putting forward the feasible evaluation model and amelioration to obtain feasible plan for setting up the RFID into the military materiel management. This model also provides the military equipment and commodity supply units with a good blueprint for setting up RFID in the future.

(7)

iii

Key wor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military equipment and supply management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Delphic methods

(8)

iv

誌 謝

研究所一年來,承蒙指導教授李友錚博士耐心、悉心的指導,無論在課 業上的解惑或是體能上的培養皆給予學生最好的指導,李教授謙沖且嚴謹的 待人處事、治學態度以及豐富且紮實的學識與極佳的幽默感,亦是學生學習 的典範,實在令學生萬分敬佩,而且在學期間,更即時提出寶貴的意見,使 逐漸脫離研究主題的學生,能夠立刻領悟且回到正確的研究方向上。在李教 授潛移默化教導之下,所學的知識都將成為學生未來在軍旅工作上的基礎,

能在恩師的帶領下學習與成長是學生莫大的榮幸。

另外,在研究所課程學習期間,除賀力行教授不斷的在研究過程上給予 的意見外。博士班的黃勝彦、鄒源淦、陳日光、鄧肖琳等學長(姐)們與許耀 文、黃兆勇、傅永光、白志成等各位碩班同學,在學習的日子中不斷給予鼓 勵與支持,尤其是黃勝彦與鄒源淦二位學長,本篇論文能夠順利完成,可說 是主要的功臣;另葉日豐博士、林少斌博等二位口試委員於百忙之中撥空指 導,提供諸多寶貴意見,使得本論文得以更加完善,

本篇論文的完成,除感謝聯合後勤學校補運分部主任孫憶良上校、補給 課程組組長李昭勇上校、主任教官、陳誼鴻中校、徐德明中校,工業技術研 究院系統中心蕭保成經理、中科院資訊管理中心陳彦甫中校等六位專家,在 研究過程中協助並提供寶貴的專業意見,在此一併致謝外,還要感激政戰學 校教育長潘將軍、聯合後勤學校政戰主任葉上校、學生事務處處長熊上校與 補運分部主任孫上校等各級長官,長期在工作經驗上給予的指導,在工作實 務上給與協助,點點滴滴的培養,讓我能順利完成研究所的學業,致上本人 最深的謝意。

最後要感謝我的太太林淑芬,兩個可愛的女兒陸芃妤、陸韻竹,在研究 所學習日子,一再的犧牲全家相聚的時間,尤其兩位可受的女兒乖巧與體貼 的童心,讓我在疲憊時仍然可以持續努力下去,完成研究所的學業,感激之 情非筆墨能形容。最後僅以本論文獻給關心、照顧我的師長、朋友以及家人。

陸仲平 謹識於中華科管所 中華民國95 年 6 月 21 日

(9)

v

目 錄

摘 要... I ABSTRACT...II 誌 謝... IV 目 錄...V 圖目錄...VIII 表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動機... 2

1.3 研究目的... 3

1.4 研究範圍... 3

1.5 研究流程... 4

1.6 研究架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2.1 無線射頻辦識系統的應用... 7

2.1.1 RFID 系統的原理與架構... 7

2.1.3 RFID 系統的類型... 8

2.1.4 RFID 系統特性與限制... 9

2.1.5 RFID 射頻辨識系統應用範圍... 10

2.1.6 RFID 系統發展趨勢...11

2.1.7 導入 RFID 系統需考量的五個關鍵因素... 12

2.2 軍品管理... 13

2.2.1 國軍軍品定義... 14

2.2.2 國軍軍品分類... 14

2.2.3 國軍軍品管理基礎... 15

2.2.4 國軍軍品管理工作常見問題... 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7

(10)

vi

3.1 焦點團體訪談法... 17

3.1.1 焦點團體訪談法簡介... 17

3.1.2 焦點團體人員的組成... 17

3.1.3 焦點團體訪談法優點與缺點... 17

3.1.4 焦點團體訪談法實施步驟... 19

3.2AHP 層級分析法說明 ... 19

3.2.1AHP 層級分析法簡介與假設... 19

3.2.2 AHP 層級分析法可應用的範圍... 22

3.2.3 AHP 層級分析法假設... 22

3.2.4 AHP 層級序分析法處理步驟... 23

3.3 德菲法... 29

3.3.1 簡介... 29

3.3.2 德菲法的基本假設... 29

第四章 建立可行性模式研究... 31

4.1 問卷流程說明... 32

4.2 專家遴選... 32

4.3 評估要項遴選範圍... 33

4.4 評估要項架構建立... 33

4.5 評估準則說明... 37

4.5.1 第一階層四項構面... 37

4.5.2 實務性構面評估要項... 37

4.5.3 效益性構面評估要項... 38

4.5.4 系統性構面評估要項... 38

4.5.4 時效性構面評估要項... 39

4.6AHP 權重分配... 39

4.6.1 德菲法 AHP 問卷設計... 39

4.6.2 德菲法 AHP 問卷權重統計... 39

4.6.3 第二次德菲法結合 AHP 問卷權重統計... 48

4.6.4 穩定性分析... 54

4.6.5 可行性評估模式分析... 57

4.6.6 各構面與評估要項重要性探討... 63

4.6.7 建立可行性評估模式研究... 71

(11)

vii

第五章 研究結論... 72

5.1 研究結論... 72

5.2 後續研究建議... 73

參考文獻... 74

附錄... 76

(12)

viii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 5

圖1.2 研究架圖... 6

圖2.1 RFID 系統基本架構圖... 8

圖2.2 導入 RFID 系統五個關鍵因素圖... 13

圖2.3 整體軍品補給作業流程圖... 15

圖2.4 聯合後勤資訊系統圖... 16

圖3.1 AHP 完整層級示意圖... 21

圖3.3 AHP 層級分析法流程圖... 24

圖3.4 AHP 層級分析結構圖... 25

圖4.1 無線射頻辨識系統導入軍品管理可行性研究 AHP 階層架構圖... 36

圖4.2 無線射頻辨識系統導入軍品管理可行性評估模式研究圖... 62

(13)

ix

表目錄

表2.1 RFID 頻率的基本用途與區分表... 9

表2.2 RFID 系統應用特性對照表... 10

表3.1 AHP 評比尺度定義及說明表... 26

表3.2 隨機指標表... 28

表4.1 德菲法結合 AHP 層級分析法研究論文摘要表... 32

表4.2 無線射頻辨識系統導入軍品管理可行性評估項目表... 35

表4.3 第一次問卷-四項構面權重表-A1 ... 40

表4.4 第一次問卷-四項構面權重表-A2 ... 40

表4.5 第一次問卷-四項構面權重表-A3 ... 41

表4.6 第一次問卷-四項構面權重表-A4 ... 41

表4.7 第一次問卷-四項構面權重表-A5 ... 42

表4.8 第一次問卷-四項構面權重表-A6 ... 42

表4.10 第一次問卷-實務性構面要項權重分析表 ... 44

表4.11 第一次問卷-效益性構面要項權重分析表... 45

表4.12 第一次問卷-系統性構面要項權重分析表 ... 46

表4.13 第一次問卷-時效性構面要項分析表 ... 46

表4.14 第一次問卷權重統計表... 47

表4.15 第二次問卷-四項構面權重分析表 ... 49

表4.16 第二次問卷-實務性構面要項權重分析表 ... 50

表4.17 第二次問卷-效益性構面要項權重分析表 ... 51

表4.18 第二次問卷-系統性構面要項權重分析表 ... 52

表4.19 第二次問卷-時效性構面要項權重分析表 ... 53

表4.20 第二次問卷權重統計表... 53

表4.21 第一階層四大構面問卷調查意見穩定性分析... 56

表4.22 第二階層各構面要項問卷調查意見穩定性分析表... 56

表4.23 第一階層四大構面權重幾何平均統計表... 58

表4.24 第二階層各構面要項權重幾何平均統計表... 59

表4.25 可行性評估模式權重表... 60

表4.26 評估要項重要性分析表... 63

表4.27 四大構面重要性分析表... 64

(14)

x

表4.28 各構面評估要項之重要性分析表... 66

(15)

1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簡稱 RFID)近年來 各大企業已廣泛運用在倉儲管理、商品交易、物流運輸、人員管制等各方面

。目前國軍實際運用無線射頻辨識系統,除軍備局導入工廠製造彈藥流程監 控及部分單位使用在門禁管制外,並未充分將無線射頻系統在物件自動辨識 上強大功能導入國軍後勤事務上。

國軍在持續推動軍事事務革新下,國軍後勤單位因組織變革,致單位簡 併造成人員流失,原有龐大的後勤事務之中,尤其在軍品管理工作上,仍然 使用人力執行管理作業,使國軍在軍品管理上產生多起危安事件,除嚴重影 響社會治安外,並造成國人對國軍負面影響。

目前RFID 技術已列為 21 世紀十大重要技術及各大企業熱門產業投資項 目。零售業龍頭美國沃爾瑪(Wal-Mart)百貨公司在部分的零售點,已應用無線 射頻技術於「貨品管理即時盤點」、「有效期限管制」、「反偷竊」等方面,此 一措施有效節約人工清點所需的大量人力成本及減少貨品遭竊的損失,並改 善供應鏈上的庫存管理效率,每年該公司預估可節約83 億美元。另外美國沃 爾瑪(Wal-Mart)百貨公司並要求旗下前 100 大供應商,於 2005 年 1 月起開始 採用RFID 系統,2006 年供應商必須在所有產品貼上電子標籤。另外,世界 科技大廠包括 Microsoft、IBM、Tesco 等均積極投入研發與應用,日本三越 百貨公司、Home Depot、CVS、Target 與 Lowe's 等國際廠商亦宣佈未來將運 用高頻無線射頻識別系統,使得RFID 應用市場日趨普及。【1】

國內在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FID)產業發展與推動,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 究院系統中心於2005 年 3 月 17 日成立「RFID 研發及產業應用聯盟」,總計 有66 家廠商加入,聯盟下設 6 個專業群,分別以慶康、大同、光寶、特力、

精業及工研院等單位為主導,區分六個專業群(Special Interest Group;簡稱 SIG),計有製程設備及材料 SIG、設計及製造 SIG、系統整合 SIG、供應鏈 SIG、測試與驗證 SIG、產業資訊 SIG 等,各自專注於 RFID 不同專業領域的 開發,該聯盟在 RFID 系統電子標籤、讀取機各組件研發上已有非常顯著成

(16)

2

果。另外透過國際合作,導入最先進的 RF 設計技術,已研發可同時使用於 UHF 與 2.45G Hz 頻段的台灣第一顆高頻 RFID 晶片,並建立晶片的智財權,

目前正積極進行實驗室測試當中,短期內將推出國際級高頻電子標籤,進入 全球五大高頻電子標籤供應者。【22】

無線射頻辨識系統技術已經逐漸走入人類生活領域,此項技術在全球科 技大廠競相投入研發與生產的行列下,無線射頻辨識系統將成為物流管理中 主要關鍵技術,故吾人認知藉由無線射頻辨識系統導入國軍軍品管理,將對 軍品在存儲與分配管理上,產生顯著效益,此為本文研究之背景。

1.2 研究動機

無線射頻辨識是一種物件辨識技術,初期是運用在軍事用途上,最主要 是在作戰時,應用在航空器上敵友機辨識上,目前無線射頻辦識技術發展,

已經結合現代電腦資訊技術,將辨識物件各項資料轉換成為電腦可處理運用 的數位資料,透過資訊整合,使管理者即時且充分掌握物件從生產到使用的 過程所有的資訊,目前無線射頻辨識系統在倉儲庫存管理、資產物件管理、

人員管制、物流追蹤等各種用途上廣泛的被使用,例如台北捷運系統悠遊卡

,即為無線射頻辨識系統運用最佳範例。

二次波灣戰爭美軍藉由無線射頻辨識系統,透過後勤物資上電子標籤,

充分掌握與追蹤在補給網路中運送的每一貨物,提供各級部隊能即時掌握後 勤補給資訊,改善軍品運送過程人為疏失並加速軍品補給時效,讓90%以上 的軍品物資能有效率的到達各需求單位,此一措施,減少人工處理失誤與消 除因重覆申請補給物資所衍生的不必要浪費,為美軍節省約20 億美元後勤支 出。

國軍目前刻正實施第二階段人力精減方案,後勤單位人力在大幅減少下

,仍必需持續處理龐大與複雜的各類軍品、料件之需求、獲得、存儲、分配 等各項後勤事務,雖然國軍近年來雖已運用電腦資訊系統進行軍品管理,但 是仍會發現軍品儲管混亂、備料錯誤、重覆申撥,甚至因不當人為而產生損 失或遭竊等情形,關鍵因素之一是後勤管理單位無法正確與即時獲得軍品相 關資訊,所以必須藉由導入此一科技方法改善缺失狀況。

(17)

3

參考美軍在二次波灣戰爭中使用無線射頻辦識辨識系統,對軍品管理所 得到的良好成效,已驗證無線射辨識系統在軍品管理上,是具有非常卓越的 成果。如果將無線射頻辨識系統導入於國軍後勤軍品管理中,應可對目前國 軍在軍品管理上諸多缺失,產生大幅度的改善,並且能有效減少人力消耗與 節約軍品採購預算,提供即時、適量、適質的軍品供應,有效支援三軍作戰 部隊,遂行訓練工作,達成戰備任務,為本文研究之動機。

1.3 研究目的

本論文研究期望能夠藉由無線射頻辨識系統導入國軍軍品管理中,改善 目前軍品管理上諸多缺失,使後勤單位只要少數人力既可確實掌握各類軍品 之品項、數量與供貨、補貨之情形,避免軍品儲管混亂、備料錯誤、重覆申 撥,甚至因人為的管理不當而產生損失或遭竊等情形重覆發生,達到完善軍 品管理與節約國防預算。本論文以下列三項為主要研究目的:

一、探討無線射頻辨識系統最新研發趨勢,及參照企業運用現況及導入關鍵 因素,提出國軍導入無線射頻辨識系統可行性評估模式雛形架構。

二、探討國軍現行軍品管理問題,籍由文獻探討與焦點團體訪談,擬訂評估 可行性評估模式架構之評估構面與要項因素。

三、運用AHP 層級分析法、德菲法,分析可性行評估模式中各構面因素與評 估要項,是否為導入過程中重要關鍵因素與次關鍵因素,提供國軍建構

「無線射頻辨識軍品管理系統」之參考依據。

1.4 研究範圍

本論文主題為「無線射頻辨識系統導入國軍軍品管理可行性之研究」,目 前國軍在軍品補給作業管理上,區分需求、獲得、存儲、分配等四項作業流 程,本論文是藉由無線射頻系統導入,解決國軍軍品在獲得後,因管理單位 人力不足,在軍品存儲與分配上所產生的諸多問題,為主要研究課題,故將 研究範圍摘列如下:

一、本論文以無線射頻辨識系統導入國軍軍品管理可性行為主要研究範圍。

(18)

4

二、無線射頻辨識系統應用技術現階段已十分廣泛,故本論文僅提供國軍「無 線射頻辨識系統導入軍品管理」可行性之評估,從實務性、效益性、系 統性、時效性等四項評估構面與十八項評估要項,作為可行性探討之範 圍。

三、目前國軍軍品管理單位並無針對無線射頻辨識系統進行導入實驗,無法 提供實際案例,僅能針對導入可行性模式進行研究,無法驗證評估模式 可行性之。

四、本論文系提供導入可行性研究,故無法將使用 FRID 系統種類、導入單 位階層、區域規劃、納入本論文範圍。

1.5 研究流程

本論文流程,首先在研究背景與動機、確立研究目的與主題,再據以彙 集相關文獻、網站資料及新聞媒體等文件資料,並進行文獻探討及專家焦點 訪談等方式,透過探討與訪談,研析無線射頻辨系統最新發展趨勢,提出國 軍未來建立無線射頻辨識系統導入可行性評估模型架構與步驟。

其次,依據AHP 層級分析法,建立層級構面與要項因素,並運用專家問 卷調查結果,計算各構面及要項權重,再藉由德菲法確定評估模式構面及要 項,提出導入可行性評估模式架構。最後提出本論文結論與後續研究方向,

作為未來國軍建置無線射頻辨識系統導入軍品管理之參考。流程圖,如圖1.1

(19)

5

圖1.1 研究流程圖

1.6 研究架構

本論文藉由文獻探討與焦點團體訪談法(聯合後勤學校、工業技術研究 院、中央科學研究院等單位人員),彙集學者專家意見,確立無線射頻辨識系 統導入軍品管理之雛形架構,其次分析重要關鍵因素與次關鍵因素,確立研 究架構,運用AHP 層級分析法及德菲法,分析可行性評估構面與要項因素,

作為提供國軍後勤單位導入之參考,研究架構如圖1.2。

確立研究背景與動機

文獻探討 焦體團體訪談

確立研究目的與主題

確立導入雛型架構模式

AHP 層級分析法建立權重計算 德菲法確定評估模式構面及要項

重要構面及要項因素分析 提供導入評估模式 反覆 回饋

結論與建議

(20)

6

圖1.2 研究架圖 結論與建議

團體 焦點 訪談 AHP

層級 分析 法

德 菲 法

系 統 性 構 面

時 間 性 構 面 實

務 性 構 面 關

鍵 因 素

效 益 性 構 面

無線射頻辨識系統導入軍品管理 最高準則

確立導入雛形架構 文獻探討

研究主題、動機與目的

反 覆 回 饋

(21)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無線射頻辦識系統的應用

RFID 無線射頻辨識是運用無線電波(RF)自動識別物件身份的管理技 術,達到物件儲管、追蹤、紀錄、運輸、防竊等目的【1】。自動識辦功能則 是透過電子標籤(Tag)、讀取機(Reader)與主機(Host)等三者之間資訊傳遞、轉 換、擷取等方式獲得資訊,並藉由應用軟體處理後產生數位化資訊,使用者 無需大量人工操作,即可獲取龐大物件資訊,完成管理工作。

2.1.1 RFID 系統的原理與架構

RFID系統是由讀取機發射RF無線電波傳送至植入電子標籤物件上,經電 子標籤將儲存於內部資料傳送回讀取機,轉換成為數位資訊,透過主電腦內 的應用軟體處理,成為可運用資訊。

RFID辨識系統架構所組成元件,包括讀取機(Reader)、電子標籤(Tag)、

主電腦(Host Computer),及讀取機與電子標籤必具之天線(Antenna)。

一、讀取機(Reader):

可區分為唯讀式(Read only)、可讀寫式(Read & Write),攜帶式與固 定式等類型,是連結主電腦與電子標籤的介面;讀取機在接受主電腦的 指令後,發射電波給黏貼在物件上的電子標籤,並讀取標籤內部的資訊

二、電子標籤(Tag):

主要功能是在接受電波信號後,將內部資訊傳送出,此一元件,可 概分為主動式標籤與被動式標籤兩種。

三、主電腦(Host Computer):

主電腦藉由內部軟體系統,透過無線或有線方式連結並控制讀取機 進行資料收發、辦識及管理等工作。企業廠商如再結合資料庫與電腦綱

(22)

8

路整合運用,可發展出應用系統管理流程。

四、天線(Antenna):

RFID 系統內讀取機與電子標籤,籍用來感應與產生 RF 無線電波,

收發資料。

RFID系統在辨識物件操作上,是主電腦透過有線或無線方式控制讀取機 發送無線電波;當電子標籤感應到能量時,其標籤內部的詢答機(Transponder) 機制會將此一能量轉成電源,並藉由內建之無線電波回傳識別資料給讀取機

,最後送回主電腦內,以進行物件之辨識與管理工作【1】,系統基本架構圖

,如圖1.2。

圖2.1 RFID 系統基本架構圖 資料來源:【1】

2.1.3 RFID 系統的類型 主機

交變磁場 資料庫

電腦

RF 能量

讀取

讀寫資

電子標籤

(23)

9

RFID 系統種類,係依據電子標籤感應讀取機發射 RF 無線電波最大操作 距離作為區分,系統種類可概分為低頻、高頻、極高頻、微波等四種類型,

如表2.1 所示。

表2.1 RFID 頻率的基本用途與區分表 種 類

區 分

頻 率 類 型 操 作 距 離 應 用 範 圍

低 頻

135Hz 以下 傳輸讀取距 0.1-10 公分 使用層面最廣。主要應用在 寵物晶片、門禁管制和防盜 追蹤等(台灣地區採用的是 128KHz/64KHz 的 電 波 訊 號)。

高 頻

13.56MHz 傳輸讀取距離為 1 公尺以 下。

近距離的非接觸式IC 卡,大 多用於:會員卡、識別證、

飛機機票和建築物出入管理 等。

極 高 頻

860M~930 MHz( 即 UHF)

最遠可達近5 公尺的傳輸 距離,通訊品質佳。

適合用在供應鏈品項(Items) 管理,但各國頻率與法規各 異,跨區漫遊應用可能出現 問題。

微 波

2.45GHz 操作距離在10 公尺以上 是一種長距離的系統,主要 應用在交通工具的存取控制 上。

資料來源:【19】

2.1.4 RFID 系統特性與限制

無線射頻系統是透過 RF 電波來傳遞、轉換、擷取資料。參照系統各組 件功能,FRID 在物件管理上與運用上有其特性與限制因素:系統應用特性對 照表,如表2.2。

(24)

10

表2.2 RFID 系統應用特性對照表

項次 特性 限制

1

電子標籤依記憶體種類、記憶容 量,,具有讀/寫操作、讀取加 密、大量儲存等功能。

讀取機、電子標籤、應用軟體尚未標 準化,影響RFID 系統共通性。

2

電子標籤外型多樣化與包裝材 質塑膠化,可應用於不同物件與 環境。

RFID 電子標籤價格目前仍偏高,影 響廠商導入意願。

3

電子標籤可回收經讀取機更改 功能後重複使用,壽命長,具環 保功能。

RF 無線射頻會受到金屬材質與電磁 波干擾。

4

RF 無線電波穿透性良好,電子 標籤包覆紙張、塑膠材質內時,

仍可進行辨識。

使用者或持有者隱私問題。

5

無線電波範圍內,可同時讀取多 個物件,無視界限制,可縮減工 作管理時間。

6

根據讀取機操作頻率不同及電 子標籤種類,可決定系統辨識距 離。

資料來源:【20】

2.1.5 RFID 射頻辨識系統應用範圍

一、物料處理:生產工廠的原物料清點、物料控制系統。

二、交通運輸管理:高速公路收費系統、非接觸式票卡。

三、倉儲管理:航空運輸行李識別,貨物運輸管理,零售販買管理。

四、門禁管控:門禁辨識、監控、管制及人員上、下班人事管理。

五、廢物處理:垃圾廢棄物管控、資源回收處理系統。

六、聯合票證:聯合多用途的智慧卡、儲值卡、紅利積點卡。

(25)

11

七、資產回收:棧板、貨櫃、台車、籠車等可回收容器管理。

八、生產控制:汽車、家電、電子業之組裝生產。

九、動物監控:畜牧動物管理、寵物識別、野生動物生態的追蹤。

十、保全應用:超市、圖書館或書店的防竊管理。

十一、醫療應用:醫院的病歷系統、危險或管制之生化物品管理。

2.1.6 RFID 系統發展趨勢

RFID 在歐美各物流廠商與業者陸續發佈導入計畫後,FRID 系統已成為 各大科技資訊廠商重視焦點,目前系統技術與產品發展積極朝向電子籤標低 價化,資訊規格標準化,開放高頻無線頻率等趨勢。

一、電子標籤低價化:

無線射頻系統組成各項元件中,以電子標籤價格最受到企業廠商重 視,因為龐大需求量,如價格無法降低,對廠商導入成本形成負擔,目 前電子標標籤供應商美國 Alien Technology 公司以創新製造方式,將晶 片製造速度由每秒製造2 個晶片提昇為每秒製造 42 個,晶片價格由 0.2 美元降低至0.05 美元,使電子標籤成本降低,另外,日商日立製作所運 用照相凸版印刷方式,開發出縮減晶片加工成本製造方式,使製造成本 降低為每個0.05 美元。

二、資訊規格標準化:

無線射頻辨識系統一直存在著一個問題,就是各企業廠商之間的通 信技術規格並不統一,目前制定 RFID 系統相關技術規格團體,計有 EPCglobal 與日本 Ubiquitous ID Center 等兩家公司,所制定的技術規格 大致可分為三類;【6】

(一) 與資訊處理系統連結技術。

(二) 記錄 RFID 中 ID 編碼的管理技術。

(26)

12

(三) RFID 與讀寫器的應用技術。

另外,由ISO(國際標準化組織)針對 RFID 系統中連結 RFID 與 讀寫器之間的無線通訊技術、調變方式及通信協訂等規格,制訂

「ISO/IEC 18000 系列」國際標準,使無線射頻辨識系統廣大應用領 域。

三、開放高頻無線頻率:

無線射頻辨識系統是運用無線電波傳送數據資料,目前在頻率應用 上以13.56MHz 頻帶無線通訊方式為主,該頻帶在應用上仍有諸多限制,

如讀取距不夠、容易受到物件存儲環境等影響,目前各國已逐漸開於 UHF 頻帶提供 RFID 系統作為通訊使用,將有助於系統讀取能力及增長 通信距離。

2.1.7 導入 RFID 系統需考量的五個關鍵因素

由無線射頻辨識系統特性與限制方面來探討,企業在導入 RFID 系統時 除企業本身需求外,在尋求導入系統上,仍必需考量標籤特性、系統特性、

環境特性、供應商特性及國際標準等五個關鍵因素,此五個關鍵因素相互影 響,不能單獨探討【18】,如圖 2.2

一、標籤特性:考量因素包括電波頻率、資料可否寫入、記憶容量與特殊需 求等四項。

二、系統特性:包括分散式系統、集中式系統、相容性等因素。

三、環境因素:考量因素包括金屬環境、區域溫度、化學物質、距離等環境,

是否影響系統運作。

四、供應商特性:考量因素包括良好商譽、合作關係、需要的標籤、穩定的 產能與服務等四項,是否能滿足未來技術服務。

五、國際標準:總體考量因素應包括標籤特性、系統特性、環境因素、供應 商特性等標準與規格的制定。

(27)

13

圖2.2 導入 RFID 系統五個關鍵因素圖 資料來源:【18】

2.2 軍品管理

二次大戰期間,美軍對軍品管理認知仍限於運送軍需、補給品及裝備到 戰場的活動。但由於現代戰爭型態的改變,使美軍方在軍品管理運用上,務 實的改採較為廣泛的定義與思考。所謂軍品管理,在美軍的界定,代表了不 斷流動的人員、彈藥、食物、油料及其他物資。從生產到訓練,從訂貨、運 送乃至於送達需要這些物資的地方,都是軍品管理的一部分。軍隊以作戰為 主,而軍品為軍隊生存之要素,故軍品管理良莠將直接影響軍隊任務達成。

以往的軍品管理著重物件運送與供應,但是依據現代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與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的概

系統特性 分散式 集中式 相容性

環境特性 金屬 化學物質

溫度 距離 供應商特性

良好商譽 合作關係 的標籤 穩定的產能

標籤特性 電波頻率 資料可否寫入

記憶容量 特殊需求

國際 標準

(28)

14

念,軍品管理範圍除應含括軍品儲存、分配運送與管理的一切實體活動外,

更需具備提供組織內部與外部供應商分享各階段之資訊服務,使軍品儲運供 應鏈從上游(採購)至下游(部隊需求)能充分結合運作,達到主動運補目的。

2.2.1 國軍軍品定義

依據國軍軍語辭典的定義軍品包括;【7】

一、後勤包含要項之一,軍品之設計、發展、生產、補給、運輸、保修以及 後送處理。

二、軍事資源:由國防部所屬單位管制之軍民人員、設施、裝備及補給品。

三、軍品整備:軍事組織為支援戰時活動或突發事件、救災或其他危機應變 所需軍品之適用。

廣泛的軍品定義應指軍用各種補給品,必需品及裝備的總稱,及可獲得 儲存或撥發之任何補給品。

2.2.2 國軍軍品分類

目前國軍補給品(軍品)分類依用途及種類別,概區分為糧秣等十類,如表 2.3。

表2.3 國軍補給品分類表

分類

第一類 糧秣(主副食品)

第二類 裝備或配賦表之次要裝備(被服、陣營具)

第三類 油料補給品

第四類 建築材料

第五類 彈藥

第六類 個人用品(非軍品、福利品)

第七類 裝備或配賦表之主要裝備

第八類 醫療軍品

(29)

15

表2.3 國軍補給品分類表(續)

第九類 修理零件

第十類 其他軍品

資料來源:【4】

2.2.3 國軍軍品管理基礎

自人類有軍事活動開始,軍隊後勤工作既是以支援軍事目標及作戰任務 達成為首要條件。國軍後勤工作,參照國防部頒訂後勤準則內容中對「軍 品管理」要求,國軍各類各項補給品,均應編賦料號,以及武器序號、

車輛序號等,建立電腦基本檔案,以奠定補給管理之基礎,俾能有效遂 行補給作業。目前國軍軍品補給作業管理概念,區分需求、獲得、存儲、分 配四項流程。軍品補給作業流程圖,如圖2.3。

圖2.3 整體軍品補給作業流程圖 資料來源:【4】

分配 儲運

獲得 需求

物流

戰略 戰術

資訊流 供

應 者 軍品 服務 資訊

採 購

存 儲

運 輸

分 配

使 用 者

(30)

16

2.2.4 國軍軍品管理工作常見問題

國軍在聯合後勤的理念下,是以追求軍品生產自動化、補給資訊化 以及倉儲管理企業化為國軍未來主要整建目標。目前國軍刻正實施第二階 段組織變革,將原三軍後勤體系合併由聯合後勤司令部統籌負責三軍後勤支 援,包括三軍通用軍品之補給、保修、運輸、衛生、彈藥等五大工作,現階 段聯勤司令部在軍品管理工作上,自民國91 年元月 1 日起,開使始用聯合 後勤資訊系統,並將國軍各級保修及補給單位全面實施電腦化作業管理,如 圖 2.4,各項零附件之儲存管理也自此邁入電腦化管理的階段。但是針對各 軍品管理單位執行工作稽核時,仍然經常發現下列問題。

一、倉儲管理混亂而且沒有制度,導致花費太多時間與人力找尋軍品。

二、雖有 ERP 電腦系統,但還是不知道軍品存放何處。

三、因備料錯誤致使無法即時提供單位需求

四、軟體系統功能不足,仍藉由人工方式補強資料,無法與受補單位有 效雙向溝通。

圖2.4 聯合後勤資訊系統圖

(31)

1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篇論文目的在探討無線射頻辨識系統導入軍品管理,藉由焦點團體訪 談建立導入之雛型架構,德菲法及AHP 層級分析法,提供可行性評估模式研 究,提供國軍在軍品管理作業藉由 RFID 系統的導入達到精準後勤(focus logistics)之目標。

3.1 焦點團體訪談法 3.1.1 焦點團體訪談法簡介

焦點團體(Focus group)訪談法,是一種運用團體訪談的質性研究方法,

首先選定研究主題與專家團隊,研究團體係一群有共同趣興的成員所組成;

其次著重在團體成員互動討論(Interattion discussion),進而取得研究資料,而 研究者的角色僅扮演中介者(Moderator),並蒐集團體間互動討論所產生的共 識資料,再針對資料進行分析【8】。

3.1.2 焦點團體人員的組成

焦點團體組成的大小,主要考量因素是能充分參與、廣度與深度,通常 以6 至 8 人為宜,學者 Morgan(1988 年)認為;研究目的單純且為初探性質時

,大一點的團體可較快獲得共識。但是團體組成不具結構時,則人數以8 至 12 人為宜。另外,焦點團體訪談法運用在短時間內針對特定議題,蒐集大量 互動討論資料,是探索性研究的有利方法【8】。

3.1.3 焦點團體訪談法優點與缺點

一、焦點團體訪談法優點【8】:

(一) 有利於蒐整深度資訊:

運用焦點團體訪談法,能夠節約研究過程中因訪談所浪費的時 間與成本,且團體成員相互討論易於研討廣泛或深度的議題,導引 出新的假設。

(32)

18

(二) 資訊可補充:

對於有與趣的議題,團體成員較易研討出各類論點與良好互動 特徵,對於有爭議的問題,易能激發成員相互反應與更深入的討論。

(三) 訪談可較廣泛的應用:

允許研究者與受訪者直接互動,澄清答案,並觀察非口語上的 反應,成員之間得以相互動回答,激發新的意見。

(四) 訪談較適於複雜的情境:

實施方式具有彈性,可適用於各種主題,及各種不同類型的人 與各種不同的地方。

(五) 可以解釋問題:

研究者或決策者可迅速解釋大多數受訪者的口頭反應,結果易 懂。

二、焦點團體訪談法限制【8】:

(一) 研究推論的限制

運用焦點團體訪談法所組成的成員是「一群有共同趣興的成員 所組成的團體」,研究者在挑選成員時通常採取主意取樣,而且人數 大約在6 到 12 人之間,取樣的便利與成員人數不多的限制,均會造 成研究推論的限制。

(二) 團體訪談情境的差異與影響

焦點團體的訪談與互動是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此一情境並不 是自然情況,團體成員雖可自由發言,卻仍會受到外在情境影響,

不是完全獨立,設若團體成員中如有強勢成員或意見領袖,易使保 守或內向的成員不願發言,影響研究資料推論與可信度。

(三) 主持人的技巧

(33)

19

進行焦點團體訪談時,團體主持人常通會不自覺得提供研究資 料的來源,或因自己的好惡,採取手段影響團體成員的表達,造成 訪談的偏差。另外,主持人的技巧、格性、訪談內容,均會影響團 體成員的反應。

(四) 訪談結果的呈現

進行焦點團體訪談時,團體成員推論所得到的資料係屬開放 式,對研究結果較不易解釋與推論。

3.1.4 焦點團體訪談法實施步驟

研究者在運用焦點團體訪談法時實施步驟包括【8】:

一、確認研究問題 二、確認抽樣架構 三、確認主持人

四、製作訪談指引與前測 五、甄選樣本

六、資料分析與解釋 七、撰寫報告

3.2 AHP 層級分析法說明 3.2.1AHP 層級分析法簡介與假設

AHP 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於 1971 年由美國匹茲 保大學教授Thomas L. Saaty 所提出,主要是協助管理者在面對複雜與多變情 形下且具有多項解決方案的問題上,將問題給予系統化,由不同的層面分解 成多個層級,再由高層往低層逐一分解,尋找出各層級因素優先權重值,並 透過量化判斷後加以綜合評估,提供管理者選擇適當方案的充分資訊,減少

(34)

20

決策錯誤的風險【5】。

AHP 層級分析法主要是藉由團體研討的模式,彙整專家學者及各階層實 際參與決策者的意見,將複雜與多變的問題,簡化為明確要素層級系統,首 先運用名目尺度作為各階層要素問的成偶比對(pairwise comparison),其次進 行量化建立成對比較矩陣(pairwise comparison matrix),求取矩陣的特徵向量 (eigenvector),並將特徵向量作為該階層優先向量,代表各要素間的優先順序

,最後以最大特性根(maximize eigenvalue)檢定對比矩陣一致性的強弱,作為 管理者決策之參考。

AHP 層級分析法是將一個多變複雜的問題,系統的分解結合後,所建立 的層級結構,可區分為二種:一是完整層級(complete hierarchy);另一為不完 整層級(incomplete hierarchy)。

一、完整層級:

顯示層級內第n 層與第 n+1 層內的要素間均有關連,即有完整的連 線,如圖3.1。

二、不完整層級:

顯示層級內第m 層與第 m+1 層內的要素間,並不是都有關連,即 沒有完整連線,如圖3.2。

(35)

21

圖3.1 AHP 完整層級示意圖

3.2 AHP 不完整層級示意圖 第一層

第三層 第二層

第四層 第 二 層

第 一 層

第 三 層

(36)

22

3.2.2 AHP 層級分析法可應用的範圍

根據Saaty 的說法層級程序分析法,可應用於下列十二類問題【27】:

一、選擇最佳方案 (Choosing a Best Policy) 二、規劃 (Planning)

三、決定優先順序 (Setting Priorities)

四、產生替代方案 (Generating a Set of Alternative) 五、衡量績效 (Measuring Performance)

六、最佳化 (Optimization)

七、資源分配 (Allocating Resources) 八、決定需求 (Determining Requirement) 九、解決衝突 (Conflict Resolution) 十、系統設計 (Designing Performance)

十一、確保系統穩定 (Insuring Systems)

十二、預測結果與風險評估 (Predicting Outcomes/Risk Assessment) 3.2.3 AHP 層級分析法假設

管理者運用層級分析法主要目的,是將多變複雜問題予以系統化,由各 不同的層面實施層級分解,並藉由量化的判斷與一性致的綜合評估,提供決 策者選擇最佳方案的充分資訊,並減少決策錯誤的風險性。AHP 層級分析法 的基本假設,主要包括九項【14】:

一、一個系統可被分解成許多種類(Classes)或成分(components),並形成有向 性網路的層級結構。

(37)

23

二、層級結構中,每一層級的要素均假設具有獨立性(independence)。

三、每一層級內的要素,可用上一層級內某些或所有要素作為標準進行評估

四、比較評估時,可將絕對數值尺度轉成比例尺度(ratio svale)。

五、成對比較(pair-wise comparison)後,可使用正倒值矩陣(positive reciprocal matrix)處理。

六、偏好關係性滿足遞移性(transitivity),不僅優劣關係滿足遞移性(A 優於 B

,B 優於 C,A 優於 C),同時強度關係也滿足遞移性(A 優於 B 二倍,B 優於C 三倍,則 A 優於 C 六倍)。

七、完成遞移性不容易,因此容許不具遞移性的存在,但須測試其一致性 (consistency)的程度。

八、要素的優勢程度,經由加權法則(weighting principle)而求得。

九、任何要素只要出現在層級結構中,不論其優勢程度是如何小,均被認為 與整個評估結構有關,而並非檢核階層結構獨立性。

3.2.4 AHP 層級序分析法處理步驟

AHP 層級分析法應用處理複雜問題時,大致可包含下列步驟:

(38)

24

圖3.3 AHP 層級分析法流程圖 資料來源:【15】

一、確定問題與最高準則的定義;

確立最高目標,分析各種可能解決對策、方案,並運用群體腦力激 盪法(brain stormaig)或德菲法(dephi method),彙整專案學者的意見,將 影響問題的評估準則(criteria)、替選方案(alternatives)等要項逐一列出。

二、建立層級結構:

AHP 層級結構是由目標(Goal)、評估準則(Criteria)、方案(alternatives) 等要項構成、運用AHP 層級分析法需先行建立階層,用來決定不同層級 之隸屬關係,並藉由階層關係發揮評估分析功能,AHP 可將影響系統因 素分解成數個群體,再將每個群體區分為數個相對應的子群體,持續逐 一分層,便可建立系統全部的層級結構。AHP 層級結構圖,如圖 3.4。

(一) 最高層級表示評估的最終目標。

確立問題與最高準則 建立層級關係結構 層級因素對比評估

建立層級比較矩陣

計算層級矩陣最大向量與最大特徵向量 一致性檢定(CI≦0.1)

評估參考方案 是

整體一致性檢定(CR≦0.1)

(39)

25

(二) 盡量將重要性相近似的要項方在同一層級。

(三) 層級內的要項不宜太多,按 Saaty 建議最好不要超過七個,如果超 出可再分一層級,避免影響層級的一致性。

(四) 各層級的要素,應力求具有獨立性,若産生相依性(dependence),可 分別將獨立性與相依性各自分析後,再合併二者分析。

(五) 層級中最低層的要項即為替代方案。

圖3.4 AHP 層級分析結構圖 資料來源:【5】

三、建立成對比較矩陣;

當完成建構層級後,接下來就是對每一層級各個要素,進行要素間 的兩兩比較(某一層級的要素,是以上一層級某一個要素作為評估基 準),建立「成對比較矩陣」。假設若有 n 個要素時,則必須進行 n(n-1)/2 個成對比較。

在進行成對比較時,所採用AHP 評估尺度的基本劃分,包括「同等 重要」、「稍微重要」、「重要」、「相當重要」、「非常重要」等五項,並賦 予1、3、5、7、9 衡量值外,再加上介於相鄰尺度之間的強度,賦予 2、

評估項目A 評估項目

B 評估項目

C 評估項目 D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問題與最高準則

評估目標

(第一層)

評估要素

(第二層)

評選方案

(第三層)

(40)

26

4、6、8 衡量值,共計區分為九個尺度,尺度內容與意義,如表 3.1。

表3.1 AHP 評比尺度定義及說明表

評比尺度 定義 說明

1 同等重要 兩方案具同等重要之項獻度 3 稍微重要 經驗與判斷稍微傾向某一方案

5 重要 經驗與判斷強烈向某一方案

7 相當重要 實際顯示非常強烈喜好某一方案 9 非常重要 有足夠證據肯定絕對喜好某一方案 2,4,6,8 相鄰尺度之中間值 需要折衷值時

資料來源:【5】

建立 AHP 層級評估要項之成對比較矩陣後,首先各層級內有要素 A1、A2、A3、…、An,經兩兩相比後,可求得成對比較矩陣數值,如 圖3.5 所示,其中a 表示之意,係指評估準則ij a 因素與i a 因素,經兩兩j 比較後所得到的交叉比較值。其表示管理者對評估準則a 因素與i a 因素j 的重視度。

[ ]

aij

A=

⎥⎥

⎥⎥

⎥⎥

⎥⎥

⎢⎢

⎢⎢

⎢⎢

⎢⎢

1 )

/ /(

1

1 1 1

) / /(

1

/ /

1

1 2 1 2

1 2

1 1

2 1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另外,有關成對矩陣具有下列五項性質;

(一) 矩陣 A 對稱元素相互間為倒數關係,即Aij =1/Aij

(二) 矩陣 A 的所有元素均為正值,且對角線兩側之要素互成倒數 (reciprocal),因此亦稱為「正倒值矩陣」(positive reciprocal matrix)。

(三) 成對比較矩陣 A 的秩(rank)為 1。因為每一列皆為第一列的常倍數,

所以其特徵λi

(

i =1,2, ⋅⋅⋅⋅,n

)

中,只有一個非零,其餘均為零,而非零

(41)

27

的特徵值以λmax表示。

(四) 矩陣 A 具有正的特徵值,其中最大的特徵值λmax所對應的等徵元素 也都為正值。

(五) 矩陣 A 的對角線和為 n。從特徵值的特性得知特徵值的和也為 n,

故λmax =n,所以決策判斷前後若具有一致性(consistency),其特徵 值必須等於n。。

其次,為檢定成對比較矩陣A 是否符合一致性的要求,必須求出權重與 最大特徵值λmax,計算方式如下;

(一) 權重

( )

W : ij

依成對比較矩陣,可以計算出特徵向量或優勢向量(priority vector),即權重分配,計算方式如下;

= =

=

⎥⎦⎤

⎢⎣⎡

⎥⎦⎤

⎢⎣⎡

= m

i

m ij m

ij

a a

Wij

1

/ m 1

1 J /

m 1 1 J

II II

其中m 表示評估準則個數。

(二) 最大特徵值

(

λmax

)

即是將成對比較矩陣A 乘以已計算出的權重Wi,可得到一個新 的向量W ′i,再將所有數值加總求算數平均數,即可計算出λma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 ij

n ij

n n

n n

W W W W

W W W W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2 1 2 1

1 2 1 2

1 2

1 1

2 1

1 )

/ /(

1

1 1

1 )

/ /(

1

/ /

1

公式:λmax =

( ) (

1/n × W1′/W1 +W2′/W2 +⋅ ⋅⋅+Wn′/Wn

)

(42)

28

四、一致性檢定;

為評估管理者前後判斷是否一致,必須對成對比較矩陣做一致性檢 定。Saaty 建議用計算每一階層的一致性指標 C.I.(consistency index)與一 致性比率C.R.(consistency ratio)來判斷矩陣的一致性。

(一) 一致性指標

( )

C.I. :

計算公式:C.I.=

(

λmaxn

) (

/ n−1

)

C.I.=0時,表示問卷填寫者對評估因素前後判斷具有一致 性,而沒有矛盾之處,而C.I.≦0.1 時表示誤差在可容許的範圍內。

(二) 一致性比率

(

C.R.

)

計算公式:C.R.=C.I./R.I. .

.I

R 為一隨機指標(random index),依據 D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與 Wharton shool 進行研究,由評尺度 1-9 所產生的正倒值 矩陣,在不同的階數(order)下,產生不同的 C.I.值,稱為隨機指標,

如表3.2。

表3.2 隨機指標表

M 1 2 3 4 5 6 7 8 R.I. 0.00 0.0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M 9 10 11 12 13 14 15 R.I. 1.45 1.49 1.51 1.48 1.56 1.57 1.59

資料來源【14】

C.R.≤0.1時,則可以認為所有評估過程達到一致性。

五、選擇適當方案優先順序。

管理者完成各層級要素間的權重值計算後,便可進行整體層級權重 計算。如整體層級結構可通過一致性檢定,即可依各替代方案之加權數 值高低來選定最終目標的替代方案。

(43)

29

計算公式:總加權值=

WiYij

其中,i= 1 ⋅⋅ ⋅⋅n,(共有n 個決策因素) m

j = 1 ⋅⋅ ⋅⋅ ,(共有m 個替代方案)

W =表示第 i 個決策因素之權重值 i

Y =表示第 j 個替代方案第 i 個因素所獲得的評估值。 ij

3.3 德菲法 3.3.1 簡介

德菲法(Delphi Method)是「一種結構性的團體溝通過程,過程中允許每 位成員某種議題充分表達其意見並受到同等重視,以求得在該複雜議題上意 見的共識」【9】。

德菲法又稱專定判斷法,屬於群體決策方法的一種,多應用於性質研究。

其進行過程乃針等某特定議題,借重專家特殊的經驗與知識,透過數回合反 覆回饋循環式問答,直到專定意見差異降到最低為止。本方法擷取問卷調查 與會議討論二者的優點,其原理建立在「結構化的資訊流通」、「匿名化的群 體決定」和「專家判斷」的基礎上【9】。

3.3.2 德菲法的基本假設

一、德菲法是一種結構化的溝通過程,整個過程是否合理,主要需包含以下 五個假設【9】;

(一) 團體的判斷優於個人的斷判;Dalkey 作過此類研究,結果認為團體 要比個人具有更多的資訊。團體間的互動能引發動機與產生激盪的 氣氛。

(二) 匿名的作業方式使參與專家的答案更為理性,並且可以消除面對所 產生的心理因素。由於各人表達能力的強弱、職位的高低、個人保 守或善變等差異存在,使得公開場合的論點,有時無法代表每位參

(44)

30

與者的真正意見,因此匿名方式有其必要。透過適當的問卷設計,

仍可發生與公開場合下相似的潛在互動效果。

(三) 團體的壓力使各參與者的意見趨於統合。為降低個人間的差異以獲 取團體的共識,德菲法的效果與公開場合的會議最大的不同是在團 體壓力的不同上。德菲法在匿名的原則下所產生的團體壓力是理性 的、溫和的與自然的,並在團體的共識下,仍尊重少數意見的立場。

(四) 重複進行的回饋,使參與者能夠更正原始意見,並可查證一些極端 的意見。

(五) 以機率、百分比或態度量值來表達結果,可以消除結果傾向一致的 壓力。德菲法不同於一般的問卷意見調查,從德菲法分析得到的意 見,可回饋至每一原作答者,給予修正答案及提出理由的機會,並 保持某種程度的匿名過程,與一般的問卷調查不同。

二、德菲法對研究者與專家的要求,必須符合以下八個假設條件【9】;

(一) 居間協調者的態度是公正客觀的。

(二) 研究者與專家們之間的彼此無語言溝通上的障礙。

(三) 研究者與專家們在溝通過的程中保持原有結構化的正當關係。

(五) 專家們所表達的內容真實而符合外界實際狀況。

(六) 專家們的態度誠懇而願為他人所瞭解。

(七) 專家們有相同的機會,自由地表達意見。

(八) 專家們有值得信賴的足夠知識。

(九) 專家們的品德可靠而無洩密或作偽之虞。

(45)

31

第四章 建立可行性模式研究

本論文在研究無線射頻辨識系統導入軍品管理之可行性,採取兩階段、

兩回合的研究方式。

第一階段為專家訪談,最終目標為完成AHP 層級架構,初期本論文所訂 之 AHP 架構及評估準則來源系擷取自第二章文獻探討中所提及的各種導入 可行性評估因素,再加上團體焦點訪談國軍後勤學者專家提供重要評估準則 所形成,但此一篩選過程可能過於主觀且不適合應用於軍品管理,因此本論 文將此 AHP 層級架構先行與每一國軍後勤管理與無線射頻辨識系統領域等 專家討論,採取方式為各專家中只要有一位專家認為應增加評估準則本論文 均納入架構中,另外,所有專家均同意不需要的評估準則且予以刪除,此一 方式是避免誤刪重要評估準則,經過數次研討後完成最終AHP 層級架構,計 有四項構面與十八項評估要項。

第二階段採運用層級分析法(AHP)與加上德菲法(Delphi Method),使用方 式則請專家做兩回合的AHP 問卷,第一回合問卷完成之後,本論文分別將第 一次問卷所有的評估因素,運用幾何平均數方式計算出數據之後,放回第二 回合AHP 問卷之中,提供專家做為回饋,再請專家人員填寫問卷。

另外,針對本論模式建立所採用方式,提出簡要說明;大部分論文採用 AHP 層級分析法結合德菲法所建立研究模式,均先運用德菲法讓專家人員反 覆得到回饋再產生AHP 層級結構,再經 AHP 計算後得到各評估準則之相對 權重數,建立評估模式,惟本論文考量,首先研究過程中遴選專家人數較少

,且五人為國軍軍職人員,一人為民間科技專家,可逐一訪談方式先產生AHP 層級,其次,遴選專家人員雖都在國軍後勤工作或科技資訊領域上學有專精

,但從事工作方面郤有明顯差異,範圍包括:油料補給專家,零附件補給專 家,經理裝備專家,後勤資訊系統專家、彈藥管理專家、科技資訊專家等,

為避免因各專家人員因司職領域不同,致評估過程產生判斷過於主觀使模式 喪失真實度,所以本論文在得到 AHP 層級後,則透過德菲法的優點運用(反 覆回饋、匿名問卷、意見收斂),讓各專家在意見上的差異降至最低。

本論文所採用與大部分論文研究流程相反研究方式,但此種方式仍有少

(46)

32

數研究論文使用,如表4.1 所示,可知本研究方式仍然有應用上的價值。

表4.1 德菲法結合 AHP 層級分析法研究論文摘要表 研 究 者

( 年 代 ) 研究主題 採行方法 採行目的 於 該 論 文 中

位 置

盧敏雄 (民 92)

結 合 層 級 分 析 法 與 德 菲 法 建 立 航 太 企 業 投 資評估模式

AHP 層 級 分

析法+德菲法 得到 AHP 層 級後,運用德 菲 法 使 專 家 意 見 的 差 異 降至最低。

P.36 P.37 王兆賢

(民 90)

鐵 路 路 線 養 護 優 先 順 位 排 序 方法研究

AHP 層 級 分

析法+德菲法 給 專 家 再 一 次機會,以減 低差異性

P.96

王凱立 (民 90)

台 北 巿 立 國 民 中 學 學 校 游 泳 池 設 施 經 營 模 式之研究

訪 談 配 AHP 層 級 分 析 法, 並 結 合 德 菲 法精神

提 供 各 專 家 意 見 作 為 第 二 次 調 查 修 正參考,降低 不一致性。

P.133 P.142 資料來源:【9】

4.1 問卷流程說明 本論文問卷流程如下:

一、應用文獻探討及焦點團點訪談法方式得到初步AHP 層級架構。

二、設計第一回合AHP 問卷,請遴選專家填寫兩兩比較值。

三、計算各評估因素權重值,判斷各層級一致性。

四、設計第二回合AHP 問卷,加入第一回合權重值提供專家參考,並請專家 填寫。

五、進行德菲法意見穩定度分析,確認不需進行第三回合問卷。

六、進行德菲法集中趨勢分析,確認評估準則項目,完成模式。

七、逐項討論模式中各評估準則。

4.2 專家遴選

(47)

33

國軍後勤領域參照國軍頒行軍事準則「聯合後勤教則」,將聯合後勤任務 概分為補給、運輸、保修、衛生、彈藥等五項,本論文探討主題係無線射頻 辨識系統導入軍品管理之可行性評估,針對系統導入過程中究竟何者才是重 要的評估因子,以及使用這樣評估方式是否正確,因此本論文研究邀請聯合 後勤學校補運分部主任孫憶良上校、補給課程組組長李昭勇上校、主任教官 陳誼鴻中校(經理)、主任教官徐德明中校(油料)、工業技術研究院系統中心蕭 保成經理、中科院資訊管理中心陳彦甫中校等六人作為本論文研究專家群。

本研究所遴選四位後勤專家及兩位科技專家,除已符合焦點團體訪談法 所要求組成人數,且各專家所司職工作領域亦具有相當代表性,相信除針對 本論文研究議題提供良好意見外,所分析出的評估模式將具有一定的可信賴 度。

4.3 評估要項遴選範圍

本論文評估要項透過文獻探討與六位專家學者焦點訪談,遴選範圍摘要 如下:

一、有關文獻探討中所蒐集無線射頻辨識系統統基礎知識與技術,及國軍軍 品分類與管理之定義。

二、透過專家焦點團體訪談所彙整意見:針對國軍在軍品管理上所產生之諸 多問題,例如倉儲管理混亂且沒有制度,導致花費太多時間與人力找 尋軍品;雖有 ERP 電腦系統,但還是不知道軍品存放何處;因備料 錯誤致使無法即時提供單位需求;軟體系統功能不足,仍藉由人工 方式補強資料,無法與受補單位有效雙向溝通,及無線射頻系統目 前在企業界實際應用面所發生標籤無法讀取,系統環境障礙等諸多 情況,藉由專家意見,針對這類問題都必需確實納入評估要項遴選 考慮因素,提供本論文建立正確分析模式。

三、針對目前國軍對軍品管理單位督訪常見之缺失與需求單位反映之事 項:如人力不足、軍品資訊取得不易等意見,納入本論文可行性評 估之因素。

4.4 評估要項架構建立

(48)

34

依據前項評估要項遴選方式,並經過分別與六位專家討論修改後,本論 文擬將AHP 層級結構區分為三層,說明如後:

一、第一層最高準則:即是本論文所訂完成目標「無線射頻辨識系統導入軍 品管理之可行性」。

二、第二層要項構面:針對導入可行性評估區分為「實務性構面」、「效益性 構面」、「系統性構面」、「時效性構面」等四項構面。

三、第三層要項因素:將第二層四項構面再分為十八項評估要項。

本論文第一階層四項評估構面,及第二階層各評估項目名稱,如表4.2,

另AHP 層級架構圖如圖 4.1 所示。

(49)

35

表4.2 無線射頻辨識系統導入軍品管理可行性評估項目表 第一階層

目標

第二階層 評估構面

第二階層 評估要項 1、國軍後勤政策影響 2、財務之可行性 3、人力資源之可能性

4、導入技術與軍品管理策略之配合性 實務性構面

5、導入技術與後勤政策之配合性

6、改善軍品因管理不當產生損失可行性 7、解決軍品存儲混亂可行性

8、解決軍品管理單位人力不足之可性行 9、改善軍品重複備料可行性

10、提供管理及需求單位充足軍品訊資可行性 效益性構面

11、提供軍品流通之可行性

12、與國軍後勤資訊系統整合之可能性 13、導入環境之可行性

14、最適系統可能性 系統性構面

15、系統安全之可能性 16、導入之迫切性

17、與國軍後勤資訊系統整合時間性

無線射頻辨識系統導入軍品管理可行性評估

時效性構面

18、系統導入所需之時間 資料來源源:本研究整理

(50)

36

圖4.1 無線射頻辨識系統導入軍品管理可行性研究 AHP 階層架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無 線 射 頻 辨 識 系 統 導 入 軍 品 管 理

實務性

構面 效益性

構面 系統性

構面 時效性

構面導入之迫切性 與國軍後勤資訊系統整合時間性 系統導入所需之時間

與國軍後勤資訊系統整合之可能性 導入環境之可行性

改善軍品因管理不當產生損失可行性 最適系統可能性

國軍後勤政策影響 財務之可行性 解決軍品存儲混亂可行性 解決軍品管理單位人力不足之可性行 改善軍品重複備料可行性 提供管理及需求單位充足軍品資訊可行性

人力資源之可能性 導入技術與後勤政策之配合性 系統安全之可能性

導入技術與軍品管理策略之配合性 提供軍品流通之可行性

第 一 層 目標準則

第 二 層 可 行 性 因 素 分 析

第 三 層 評 估 準 則

(51)

37

4.5 評估準則說明 4.5.1 第一階層四項構面

一、實務性構面:主要在探討實際存在國軍後勤管理的各項事實,包括「國軍 後勤政策影響」、「財務之可行性」、「人力資源之可能性」、「導入技術與 軍品管理策略之配合性」、「導入技術與後勤政策之配合性」等項目。

二、效益性構面:著重在解決軍品管理上的諸多問題,包括「改善軍品因管理 不當產生損失可行性」、「解決軍品存儲混亂可行性」、「解決軍品管理單 位人力不足之可性行」、「改善軍品重複備料可行性」、「提供管理及需求 單位充足軍品訊資可行性」、「提供軍品流通之可行性」等項目。

三、系統性構面:從國軍目前軍品管理方式及管理環境,是否提供良好無線射 頻系統導入環境,包括「與國軍後勤資訊系統整合之可能性」、「導入環 境之可行性」、「最適系統可能性」、「系統安全之可能性」等項目。

四、時效性構面:由時間角度上探討無線射頻系統導入必要程度,包括「導入 之迫切性」、「與國軍後勤資訊系統整合時間性」、「系統導入所需之時間」

等項目。

4.5.2 實務性構面評估要項

一、國軍後勤政策影響:指國防部基於全般情勢,作戰指導方針,國軍戰略 構想及國防資源所制定後勤制度及策定後勤施政計畫變動性是否影響無 線射頻辨系統導入的分析。

二、財務可之可行性:指國防部或軍種司令部針對國防(軍種)需要,分別規 劃中長期(五年至十年)、短期(一年至五年)施政方針所編列之軍事預算的 分析。

三、人力資源之可能性:指聯合後勤司令部所屬各單位人力素質程度、教育 訓練資源是否充足、人員流動頻繁等情況,是否可提供導入無線射頻辦 識系統充足人力資源的分析。

四、導入技術與後勤政策之配合性:指無線射頻辨識系統技術發展是否能配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 能因應美髮技術的發展及社會需求,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與素養,落實

1.近年來國民生活水準不斷的提昇,美容業蓬勃發展,政府為提昇美容從業人員專

三、本規範乙、丙二級技術士技能檢定,其分別如下:

亞洲‧矽谷學院 工業技術研究院 資訊工業策進會 產業人才投資方案.

超級購物中心這種結構創造了驚人的增長率,銷售額由 1992 年的 118 億美 元增長到 1993 年的 146 億美元。儘管分析家們預測 Meijer 和 Fred

z 香港政府對 RFID 的發展亦大力支持,創新科技署 06 年資助 1400 萬元 予香港貨品編碼協會推出「蹤橫網」,這系統利用 RFID

„ 無線射頻識別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系統近年來越來越普及,應用範圍如供

‡ RFID 運作原理是透過一片小型硬體的無線射頻辨識技 術晶片( RFID chips),利用內含的天線來傳送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