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1.1 BLOG 起源、定義與特性

BLOG(或WEBLOG)一字源自於英文「web log」的簡寫,起源的時間說法不 一,有人宣稱BLOG最早在 1991 年出現在Tim Berners-Lee所創設的網站,但是與 今日BLOG類似的形式則是到了 1996 年才出現(Herring et al. 2004),史倩玲(民 94) 引述中國清華大學博士候選人,也是博客中國網站董事長方東興的說法指出最早的 部落格原型是誕生於1993 年,同時也指出最早的BLOG是美國Swathmore College 大學生Justin Hall於 1994 年所建立,眾多的說法不一。較具公正性的說法是Weblog 一字最早是由Jorn Barger在 1997 年提出,1999 年Peter Merholz把Weblog唸成 we blog,BLOG一字才由此而生(Herring et al. 2004;劉基欽,民 94)。「BLOG」

除正式的編入韋氏大辭典外,更於 2004 年獲得韋氏大辭典(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編輯委員評選為年度之字(word of the year);具權威性的科技辭典「電 腦桌面百科」(Computer Desktop Encyclopedia)也已經收錄了blog、blogger等 相關單字,並指出BLOG已經成為一種藝術表現(Artistic Expression)的形式,可 以讓任何人在網路上出版個人感興趣的主題(周立宣,民 94;劉一賜,民 93)。

BLOG 的定義,根據研究學者的定義與說法,整理如表所示。從學者們對 BLOG 的定義基本上可以廣義與狹義兩方面來區分,狹義的說法認為 BLOG 如其中文譯 名「網誌,或是網路日誌」,是個人日記以電子化形式的表達,是一個屬於個人化 的出版平台;而較為廣義的說法則認為 BLOG 是網頁型態、功能與呈現的革新改 良,強調彼此之間的相互連結與互動,附上時間序列的排序對於資訊得以追蹤、引 用以及回應等。

表2-1 BLOG 定義整理

文獻出處 定 義

Herring et al. (2004) 為一種經常性被修改的網頁介面,新增的內容條目 (entry)會依反向的時間序列排序。

Johnson & Kaye (2004) 為一種以日記型式所呈現的網頁,一般上會提供一些 以時間序列來加以排序的觀察心得、新聞消息等,就 如同評論性內容,以及提供建議相關資訊的連結。

韋氏辭典,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劉一賜,民93)

為一線上個人日誌,包含作者本身的反思、評論與提 供超連結的網站。

Schiano et al. (2004) 一種經常更新的網頁內容,典型上包含了公正簡短的 貼文(posts)且建構在反向時間的架構上。

電腦桌面百科,Computer Desktop Encyclopedia (劉一 賜,民93)

為一種藝術表現(Artistic Expression)的形式,可以 讓任何人在網路上出版個人感興趣的主題。

網路百科全書Wikipedia (周立宣,民 94) 不足。Herring et al. (2004)以資訊更新的頻率(frequency of update)、溝通交流的 對稱性(symmetry of communicative exchange),以及多重模態(multimodality)等 三構面來檢視BLOG於其之中的差別。就與傳統的CMC與網頁相較之下,BLOG在 (Reshape)網際網路生態的潛力(Herring et al. 2004)。

圖2-1 Weblogs 與網頁及 CMC 在連續性基礎上之差別 資料來源:Herring, et al. (2004)

Blood (2002)將 BLOG 的分類分為三類,包括過濾型(filter)、個人日誌(personal journal)、以及筆記型(notebook)等。過濾型:BLOG 的內容對該 BLOGGER 來說,

是屬於外來的,例如世界大事、網路趣事等;個人日誌:相較於過濾型,個人日誌 的內容對 BLOGGER 來說,是屬於內在的,例如個人的想法與記事;筆記型:兼 容內在與外部的訊息,且經的起長久性的評斷。Krishnamurthy (2002)以私人性與 話題性(personal vs. topical),個體性與社群性(individual vs. community)兩項主軸 架起四個象限,作為BLOG 分類的依據,如圖 2-2 所示。Herring et al. (2004)指 出,Krishnamurthy 以該兩項主軸切割分為四個像線的分類方法可以將大部分的 BLOG 加以分類,但是該分類法卻無法將以知識分享為主的 BLOG,(如 k-log)在 其兩主軸四象限中加以表示。

線上日誌 社群Blogs

幾乎未更新 非對稱的傳佈 多媒體

經常性更新 非對稱的交流 受限制多媒體

不斷更新 對稱的交流 以文字為基礎

Weblogs Asynchronous CMC Standard Web

Pages

圖2-2 BLOG 分類

資料來源:Krishnamurthy (2002)

Van Slyke et al. (2002)對群體軟體(groupware)的定義指出,群體軟體是設計 來 協 調 群 體 間 的 工 作 , 該 軟 體 能 夠 用 來 作 為 溝 通(communicate) 、 合 作 (cooperate)、協調(coordinate)、解決問題(solve problems)、競爭(compete)或是 協商(negotiate)等的用途,特別指的是需透過數據機(modern)的電腦網路應用,包 括email、新聞群組(newsgroups)、電視電話(videophone)、或是聊天室(chat)等。

Lou, et al.(2000) 指出群體軟體是屬於一種特別的電腦科技分類,設計用來提供群 體的知識工作者在溝通與合作上的協助,包含的範圍很廣。Johansen(1988)根據 使用的時間與地點兩構面將群體軟體加以分類,如下圖2-3 所示。群體軟體提供使 用者使用的時間以及地點的異同分為四類。

根據Johansen 的分類,BLOG 軟體題供 BLOGGER 可以在不同地點以及不 同時間發佈私人的記事、技術訊息、產品使用心得等,在網路上與其他的讀者溝通,

反過來說BLOG 的讀者也可以不受時空限制透過網路閱讀新發佈的 BLOG 訊息,

因此BLOG 應屬於圖 2-3 右下角分類之區塊。

象限一 線上日記

象限二 支援群體

象限三 過濾型

象限四 社群BLOG

話題性

社群性 私人性

個人性

圖2-3 Groupware 分類 資料來源:修改自Johansen(1988)

任何有關群體軟體接受度的研究模式都必須考量該群體軟體所特有的性質 (Lou & Strong,2000),Agarwal & Prasad(1977)研究結果也建議在從事科技接受 的相關研究模型中,必需將該項科技的本質考量進去。因此,劉基欽(民94)對BLOG 特性的研究中,針對國內外學者(林克寰、Ito Joi、Kathy、RoyBoy、Tristam Bielecki 等)所提出論點對BLOG特性加以歸類,歸納出BLOG具有交流性、知識累積性、主 觀性、易被搜尋性、易用性等特性。傅大煜(民94)提出BLOG特性包括強調個人主 義、具有時間順序、形成小眾市場、作者與讀者可直接互動、網路相連等;Schiano et al. (2004)指出BLOG的內容不限於文字,可包含圖片與多媒體內容,彼此之間 的交互連結與互動;史倩玲(2005)在數位時代週刊報導中提到BLOG的日期編年記 事、相互連結、真實不作假的本性,以及私密、寫真、真誠的媒介特性等特質。

相關文件